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共40题;共80分)
1.(2分)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个细胞周期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时间也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A、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生物体中不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不处于细胞周期中,A错误;
B、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比分裂期时间长,B正确;
C、减数分裂细胞不进行连续分裂,无细胞周期,C错误;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时间一般也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2.(2分)下图是某同学做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B.图中①时期染色体的数目是②时期的两倍
C.图中④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D.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
【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分裂间期→④前期→②中期→①后期→③末期,A错误;
B、图中①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是②有丝分裂种群时的两倍,B正确;
C、图中④为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②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
D、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示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3.(2分)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行为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过程发生了染色质的复制
B.图甲中②过程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图甲中③过程可以对应图乙中的DE段
D.图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
【答案】D
【解析】【解答】A、图甲中①过程使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体单体,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A正确;
B、图甲中②过程染色质高度螺旋变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正
确;
C、图甲中③过程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的DNA数由2个变成1个,对应图乙中的DE段,C 正确;
D、图乙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4.(2分)在男性体内,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B.神经元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析】【解答】A、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男性体细胞中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A错误;
B、神经元细胞属于体细胞,男性体细胞中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5.(2分)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B.细胞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mRNA存在差异
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D.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解答】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的mRNA存在差异,B正确;
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与衰老相关的酶的活性没有降低,C错误;
D、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比如蝌蚪的尾巴,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差异。
该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
细胞分化是细胞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及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该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如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6.(2分)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虚线表示赤道面,其中建构错误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解答】AB、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正确;
C、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不存在该种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7.(2分)下图是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精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量分别为()
A.3n、n和2n B.6n、2n和8n C.3n、n和4n D.6n、n和4n
【答案】C
【解析】【解答】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3n,二倍体黑麦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n,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是3n+n=4n。
故答案为:C。
【分析】精细胞和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8.(2分)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黄粒和圆粒B.玉米花粉的糯性和圆形
C.果蝇的红眼和残翅D.人的A型、B型、AB型、O型血型
【答案】D
【解析】【解答】A、“豌豆的黄粒和绿粒”或“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相对性状,“豌豆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花粉的糯性和圆形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或“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属于相对性状,“果蝇的红眼和残翅”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9.(2分)下列四种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A.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紫花
B.红花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红花
C.紫花豌豆与红花豌豆杂交后代全为紫花
D.紫花豌豆与红花豌豆杂交后代紫花∶红花=1∶1
【答案】C
【解析】【解答】A、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紫花,只能判断其为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
B、红花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红花,只能判断其为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
C、紫花豌豆与红花豌豆杂交后代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则红花为隐性,C正确;
D、紫花豌豆与红花豌豆杂交后代紫花∶红花=1∶1,属于测交类型,只能判断亲本中有一个是杂合子,但不能确定哪一个是杂合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0.(2分)金鱼躯体的透明程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完全透明的金鱼与不透明的金鱼杂交,F1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的金鱼杂交,后代表现型为()A.半透明B.完全透明和半透明
C.完全透明D.完全透明和不透明
【答案】B
【解析】【解答】假设决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不透明金鱼(AA)和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半透明金鱼):1aa(透明金鱼);假设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透明金鱼(AA)和不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透明金鱼):1Aa(半透明金鱼)。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1.(2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等位基因的组合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解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2分)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4B.1/8C.1/16D.0
【答案】C
【解析】【解答】杂交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
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2×1/2×1/2×1/2=1/16。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13.(2分)水稻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抗病(E)对感病(e)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HhEe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
A.HhEe B.hhEe C.hhEE D.hhee
【答案】B
【解析】【解答】高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高杆:矮秆=1:1,说明亲本为测交类型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Hh×hh;抗病与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抗病:感病=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综合以上可知,亲本水稻的基因型是HhEe×hhEe,故B正确。
【分析】逐对分析法和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代基因型:
(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若后代只
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14.(2分)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C
【解析】【解答】A、这株玉米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仍为AABB,A不符合题意;
B、这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B不符合题意;
C、该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无论自交还是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aaBb,C符合题意;
D、该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15.(2分)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
那么他们生一个女孩是色盲的几率为()
A.1/2B.1/4C.1/8D.0
【答案】D
【解析】【解答】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男性正常,其X染色体含有正常的显性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其女儿患色盲的几率是0。
故答案为:D
【分析】伴X隐性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
③隔代遗传(1、3代患病,2代正常);④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16.(2分)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象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父本的雌蕊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两者均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解答】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母本的雄蕊,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A错误;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孟德尔时期,未提出基因一词的概念,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杂交实验传粉过程:先去除未成熟的高茎(或矮茎)豌豆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
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将采集到的矮茎(或高茎)豌豆花的花粉涂到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3、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条件: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或两对及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17.(2分)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A.雄配子:雄配子=1:1
B.含Z的配子:含W的配子=1:1
C.含Z的精子:含W的精子=1:1
D.含Z的卵细胞:含W的卵细胞=1:1
【答案】D
【解析】【解答】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在ZW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雌性(ZW)可以产生Z、W的雌配子,雄性(ZZ)可以产生Z的雄配子,因此含Z的配子:含W的配子比例未知,B错误;
C、含W染色体的属于雌配子,C错误;
D、含Z的卵细胞:含W的卵细胞=1:1,与含Z的精子结合,子代性别比例为1:1,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Z、W,且比例为1:1;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即Z,含有Z 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含有W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18.(2分)豌豆是两性花,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
现有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
1∶4。
将这批种子播种后自然生长,结实率相同,子代中AA∶Aa∶aa的比例是()A.4∶4∶1B.3∶2∶1C.2∶2∶1D.7∶6∶1
【答案】C
【解析】【解答】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4,AA占1/5,Aa占4/5,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1/5+4/5∶1/4=2/5,Aa=4/5∶1/2=2/5,aa=4/5∶1/4=1/5
,所以AA:Aa:aa=2:2:1。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
19.(2分)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黑色∶白色=3∶1
B.黑色∶棕色∶白色=1∶2 ∶1
C.黑色∶棕色∶白色=9∶3∶4
D.黑色∶棕色∶白色=9∶6∶1
【答案】C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当R、C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只有C基因存在时,能产生棕色素,所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_,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r,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cR_和ccrr。
根据题意,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CcRr,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1CCRR、2CcRR、2CCRr、4CcRr):棕色(1CCrr、
2Ccrr):白色(1ccRR、2ccRr、1ccrr)=9:3:4。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R、C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只有C基因存在时,能产生棕色素,因此,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_,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r,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cR_和ccrr。
20.(2分)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表可知,DNA被降解后失去转化功能
B.③中培养皿上形成的菌落多为光滑型
C.③中S型菌的出现是R型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D.①②③组说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中实验组③和实验组④可知,DNA被降解后失去转化功能,A正确;
B、转化的概率比较低,③中培养皿上形成的菌落多为R型,为粗糙性,B错误;
C、③中S型菌的出现是R型菌转化而来的,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错误;
D、①②③组说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1.(2分)具有4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12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420个B.180个C.560个D.80个
【答案】C
【解析】【解答】(1)该DNA片段是400个碱基,A=T=120个,则C=G=200-120=80个;(2)该DNA片段复制3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3=8个,增加了7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80×7=560个。
故答案为:C。
【分析】DNA复制中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为m·(2n-1)。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2n-1-1)]=m·2n-1。
22.(2分)下图是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图3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B.图1、图2过程都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
C.图1、图2、图3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图2、图3过程所需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C
【解析】【解答】A、图1DNA分子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图3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A错误;
B、图1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图2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
化,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图2、图3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DNA复制:
(1)时间: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染色体的复制完成。
(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
(3)过程:在细胞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
然后,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
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
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转录:
(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条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A TP和RNA聚合酶。
(3)过程:
3、翻译:
(1)场所:核糖体。
(2)条件: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搬运工具为tRNA,需要A TP和多种酶。
(3)过程:
23.(2分)关于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