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无锡市江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年无锡市江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③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④,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由写景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的诗句是,。

⑥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之感的千古名句是,。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这是小江与同学交流半学期语文学习情况的文稿,他遇到了些许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我曾跟着鲁迅来到江南水乡鲁镇,在jiǎo()洁的月光下一起月夜行船;我曾伴着贺敬之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在盈kuàng()的热泪中感受“延安精神”;我曾随着刘成章进入黄土高原,在隆隆的鼓声中体悟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不容羁()绊。

那光和影变幻的舞姿,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①jiǎo( )洁②盈kuàng( ) ③羁( )绊
(2)上文划横线处应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A.心旷神怡 B.身临其境 C.叹为观止
三、选择题
3.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⑤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A.②③①④⑤ B.④②⑤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①⑤④②③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C.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B.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C.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四、名著阅读
6.远航学校八年级4月份举行了“经典的中国”主题读书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经”,《离骚》《九章》属于“集”,《墨子》《吕氏春秋》属于“子”。

C.《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创作的一本字书。

这本书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对每个字的意思进行解说;它也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D.诸子百家,百花齐放。

拥护旧文化、旧制度的是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提倡顺其自然的是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2)任务二:学校为此次活动策划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请你建言献策再补充设计一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举行读书问卷调查
活动二:举办阅读感悟交流会
活动三:
(3)任务三: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

君子也应发挥主动性,勤勉不懈,奋发进取。

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和“厚德载物”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息。

请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4)任务四:你准备对《经典常谈》进行选择性阅读,以拓展对感兴趣的课文和某些问题的理解。

请根据《经典常谈》的目录,将选择的阅读篇目填在下表横线处。

目录
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五、文言文阅读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日: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注】①龂龂yín,争辩貌。

7.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2处)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水之阳有溪焉阳:②得其尤绝者绝:
③今予家是溪家:④咸以愚辱焉咸: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六、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别元九①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②。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③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释】①元九: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朝著名诗人。

②悰:欢乐,乐趣。

③青门:特指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也泛指京城东门。

(1)诗歌开篇写景,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以及天气,描写了风雨中的和,渲染了的氛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2)本诗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七、现代文阅读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闪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

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

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的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

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版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

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

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

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1.阅读文章时,小澄对第③段的划线句提出了疑问,请你帮助他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12.小澄发现诗句中也隐含着天气情况。

以下两句诗所描绘的天气情况,哪一种更难精准预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亚运会之后,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篇文章。

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陇原年曲
许锋
①腊月到正月,离年越近,风越紧,雪越飘。

千里戈壁,白茫茫一片,玻璃上,露结琼花,灵巧工致。

②鼓声隐隐传来,密集而深沉。

是练习的鼓声,为迎接年,欢庆年。

这样的声音,城里有,乡里有,村里也有。

鼓手青壮年居多,也有上了岁数的人,年龄不是坎儿,只要举得起鼓、甩得动鼓、击得了鼓。

新鼓手亦步亦趋,向老鼓手学习,一时间,陇原大地,由东而西,鼓声连缀。

沉寂的古道生动起来,黄河的水激荡起来,心里的歌儿欢唱起来,和着几十面、几百面鼓的声,演绎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

③击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

在人们翘首以盼中,百名鼓手高举红漆彩鼓,列阵待发。

号令既出,鼓手宽肩挂鼓,左手紧中鼓环,右手麻条击鼓,忽跃忽骑,忽闪忽展,忽挪腾跌宕,忽鹞子翻身,声如滚滚春雷、奔腾万马。

④陇原的年,被红红的剪纸映衬着。

村子里的妇女们,从抽屉里取出趁手的剪刀,上油,擦亮。

偏头看窗,听雪,构思要剪的图案。

⑤卯兔迎春。

“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哼着儿歌,心里谋划布局。

一手捏红纸,一手上下穿梭。

脑袋鼓一点,眼睛瞪一点,身子弓一点,尾巴弯一点。

不一会儿,好了。

两手轻轻一提,红纸屑像雪花一样散落。

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⑥剪纸,代代传承。

平素喜上必用,春节时,更是家家户户要贴剪纸窗花。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故事传说,或剪,或刻,或凿,或三者并用。

一张薄薄红纸,一双纤细巧手,阳剪、阴剪、阴阳剪、对称剪,图案或古拙质朴,或粗犷奔放,或简单明快,或线条洗练,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摸索实践中,民间艺人还推陈出新,创造新技法,用于窗花、门花、顶棚花……黄土高原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得以展示,新时代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

⑦每当年来的时候,乡下红彤彤一片,人们要“跨火堆”——来到户外开阔地带,拢起一堆又一堆麦秸秆,点燃,一时火光明亮。

男人一个箭步,女人一道弧线,跨过去,喝彩声起。

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跃,发出快乐的呼喊。

要“送火把”——各家扎一个草把,放在大门口,从屋里引火,点着草把,送出门,送得越远越好。

要“烧石头”——碗口大小的石头洗净,放在灶火内烧得红亮。

取出置于盆中,浇上半碗黑醋,立时醋酸弥漫。

再端着盆,沿各房间四角转个圈儿。

出门,往门槛上淋点醋,关门,“圈醋”……陇原东西蜿蜒,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但人们走向年,走进年,都想年年如意,如意年年。

⑧年饭,传统美食纷纷归来。

主妇烧了馍馍,捞了油果,蒸了枣卷。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窝窝子顶上天”。

饺子是韭黄肉馅儿,兰州榆中、七里河、西固的韭黄,根根健劲娇艳金黄,远近驰名。

面是臊子面,肉、黄花、木耳、蛋花、豆腐、蒜苗、土豆、胡萝卜,百味杂陈,汤香面长。

还有拉条子、窝窝子、天水扣碗子、陇南九碗三行子、武威爆炒羊羔……陇上行,丝路无处不飘香。

⑨过年,又过年。

陇原的年,连天灯火,古道月照,满地琼瑶。

黄河两岸,风搅长空,素雪飞花,爆竹声、璀璨的烟花,于人们的盈盈笑语中此起彼伏。

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25日有改动)
13.活动一:理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你在本文中读到了陇原的哪些过年的习俗?请简要概括。

14.活动二:感歌谣。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了儿歌和民谣,以下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歌和民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语言活泼,节奏鲜明,让人感到愉悦和欢快。

B.儿歌和民谣能增强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同时也由于语言低幼化,降低了文学品位。

C.妇女们哼着“小兔子”儿歌,剪着“小兔子”窗花迎接新兔年,幸福的状态溢于言表。

D.表现传统美食的民谣写出了陇原民众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体现了过年的幸福快乐。

15.活动三:赏佳句。

小文觉得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鲜活,请你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16.活动四:悟内涵。

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文章的结尾却说“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八、作文
17.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看见的景,都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因为一本好书,种下阅读的种子;因为一次挫折,种下坚强的种子;因为公益活动,种下向善的种子;因为热爱画画,种下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请以“种下一粒_____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窈窕淑女青青子衿白露为霜阡陌交通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窈、窕、淑、衿、露、霜、阡、陌、垂、徒、羡、涯。

2.(1) 皎眶jī(2)C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皎洁(jiǎo jié):(形)明亮而洁白。

盈眶(yíng kuàng):充满眼眶。

羁绊(jī bàn):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B.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C.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
横线处形容光和影变幻的舞姿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要用“叹为观止”;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通读五个句子可知,句子是按照四季顺序春夏秋冬来排列的,故第②句写立春,应作为首句,第③句写夏季,承接②后,第⑤句写秋天,应承接③后,第④句写寒冬,应承接⑤后,第①句最后总结,四季更替“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故排序为:②③⑤④①;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语序不当,应该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C.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
D.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或“《标准汉语》主要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故选B。

6.(1)D
(2)示例:举办经典诵读会
(3)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向上
(4) 《诗经》第四《文第十三》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D.有误,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提倡顺其自然的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是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故选D。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所设计的活动应紧扣“经典的中国”和“阅读”的主题。

答案不唯一。

例如:举办书本经典故事讲解比赛。

(3)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据此分析,再结合“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上联可对为:铭记历史,中华民族要奋发复兴。

(4)本题考查阅读积累能力。

①空,依据“诗的来源是什么?”可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诗经》(第四)这个章节的内容来回答。

《诗经》(第四)主要介绍了诗歌的源头、发展历程等内容。

②空,依据“《小石潭记》《马说》”“唐宋八大家”篇目名称可知,选自《文第十三》。

本章详细主要内容是关于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阅读和理解经典。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理念和生活哲学,强调了个人内在的重要性和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8.水的北面极美安家都
9.①冉姓氏族曾经居住过,所以把这条溪命名为“冉溪”。

②愚泉总共有六个洞穴,都是从山下平地冒出,是向上涌出的。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叫它染溪。

“可以染也”是一处省略主语的判断句,省略了主语“溪水”,在其后断开一处,“名之以其能”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以其能名之,应在“其能”后断开一处,故断句为: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

阳:水的北面。

②句意:发现了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绝:极美。

③句意:现在我的家安在溪边。

家:安家。

④句意:都被“愚”字玷污了。

咸:都。

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
①尝:曾经;居:居住;故:所以;是:这;为:称为,叫做;
②凡:一共;皆:全,都;盖:原来;上:向上。

【点睛】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往东流进潇水。

有人说,冉姓氏族曾经住在这里,所以用冉姓为这条溪水命名为“冉溪”。

又有人说,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叫它染溪。

我由于愚昧而犯了错误,被贬到潇水。

我喜欢这条溪,沿着它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就把家安在这里。

古时候有个愚公谷,现在我的家安在溪边,而这条溪的名字还没有确定,当地居民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不能不给它改个名字了,所以我把它改名为愚溪。

在愚溪的上面,我买了个小丘,叫它愚丘。

自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我又买下它供自己使用,叫它愚泉。

愚泉一共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的平地,泉水原来是向上涌出的。

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形成了一条沟,我叫它愚沟。

我又挑土垒石,堵塞狭窄的泉水通道,围成一个水池,叫它愚池。

愚池东边是愚堂,愚堂南边是愚亭,愚池中央的小岛叫愚岛。

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交错排列着,这些都是山水奇美的景色,由于我的缘故,都被“愚”字玷污了。

10.(1) 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萧条冷落
(2)白诗表现了诗人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诗人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诗中既有与友人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抒发了诗人的高远志向、豁达情趣、旷达胸怀。

【详解】(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意为:零零落落的小雨打在梧桐叶上,木槿花在风中凋零飘落。

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诗歌开篇描写风雨中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渲染萧条冷落寂寥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2)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

《别元九后咏所怀》是白居易元和元年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意为:知心的朋友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相通、情趣相投即可。

你离去后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心也空荡荡的。

由此可知,诗人在好友离去后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长安城,没有心意相通好友互诉衷肠,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感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11.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12.苏诗更难。

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

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13.击太平鼓;剪纸(贴窗花);乡下“红彤彤一片”跨年;做年饭。

14.B
15.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剪的“小兔子”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过年时,妇女剪的兔子欢快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剪纸技艺的赞叹之情。

表达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或运用叠词,表现小兔子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剪纸技艺的赞叹之情。

也表达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16.①过了年,春风来了,春天就要到了;②和久远的过去相比,陇原的人们已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③党的惠民政策如同春风一样惠及陇原的民众;④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