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
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让道德腐败驻扎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
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太太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
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捡到几千元钱后上交了,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
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
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
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
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服膺),依靠“自律”的道
德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淡薄的环境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
作为信仰对象的“天”,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
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的”最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学校,便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
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
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第(6)段中说“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下列对这句
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我们的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关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解说,下列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这种信仰超越了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
..的一项是()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
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达到道德境界。
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望峡谷
周涛
①这里就是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
在峡谷的大拐弯处,怒江水像一大群正在参加世界杯赛的摩托车选手似的,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而且拧得这样漂亮,大概只有怒江。
②可是这里有什么呢?傈僳族山寨所坐落的这段山腰,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住高楼的人家一打开门,前面就是一个没有栏杆的阳台。
不比阳台宽,只需两步就会滚下山腰跌进大峡谷,而怒江,就日夜不停地汹涌地在下面等着。
鸡和小孩正在这没栏杆的“阳台”上跑来跑去,狗待在更安全的地方叫着。
黑黝黝的木楼,一楼住着猪和牛以及他们的粪便和臭气;二楼住着傈僳族的人们。
远处更高的山坡上,就势辟出一块块种包谷的地,大的有半个篮球场,小的也就是个三秒区,你很难相信这些巴掌大的陡坡,就养活着傈僳人的身家性命。
③居高而临下,傈傈人世世代代正是这样生活的,生活在数百米的陡坡上,悬在空中,守望着这座巨大的空寂的仅次于科罗拉多的大峡谷。
④这就像是一座空剧场,剧中人坐在包厢里,看着本该自己去演出的剧目,没有观众。
演出者观看一出不可能开场的戏,那么他(她)们守望和等待的究竟是什么呢?
⑤这时,大美人出现了——她的狗正狂吠时,木楼的一角处出现了她。
她仅仅用手
势便制止了那凶猛的狗,然后对我们歉意地嫣然一笑。
她衣衫褴褛,而且还带了一顶旧式布军帽。
她的身上几乎是布满了孩子——手里牵着一个,胸前奶着一个,背后系着一个。
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贫困、落后、蒙昧紧紧围困着的女体上,掩饰不住的光芒似的闪出了美的力量。
⑥只需一眼,你便可以认定她是美的。
⑦然后当你坐进她一贫如洗的家里,面对唯一的木床和火塘里的灰烬,你望着她和她的孩子,语言不通,眼睛黑亮。
她非常自然和安详,仿佛这一切都属于她而其实并不属于她,他似乎属于别一世界,这些都是借来的,暂时的。
⑧她很少说话,只是有时微微一笑。
但是你能感到她对一切都是理解的,完全懂得,因为从她美丽的眼睛里,流露出坦然的端庄和自然。
她那最大的小女孩只有五岁,躲在她身后,小女孩好奇而害怕,她轻声地对她耳语,鼓励她。
⑨我们既不是出于怜悯也不是降低标准,应该承认,她的确是天生丽质。
关于这一点,我们同行的三位分别来自广州、北京、成都的年轻女作家都承认,虽然她们也各具风采,而且穿戴得光彩照人,但是她们说“思蜜纽才是天生丽质。
”
⑩思蜜纽就是她的名字,她二十三岁已经生了三个孩子。
⑪最大的那个女孩叫胡蜜花,五岁,睁着一双新奇略带恐慌的大眼睛。
那眼睛,即使在最昏暗的角落里也能发出光亮!这小姑娘正是她母亲的原型,对照着一看,你就明白血统中的美丽是怎么承袭的,美这种价值连城而又无法购买的品质是怎样对一些人高度吝啬却在另一些不太需要它的地方默默浪费着……胡蜜花真是可爱得令人辛酸呀。
⑫我想开玩笑,但是我知道我开的玩笑是真的愿望。
我说,把这个小姑娘带走吧,我们给她一个全新的世界!用最好的文化教育她,让她隔两年换一座城市,领略整个中国的风土和文明,像栽培一棵好树苗那样,像科学家进行某种试验那样,胡蜜花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⑬我们就这么作着“解救”胡蜜花的白日梦,完全不着边际,一厢情愿,但却兴高采烈跟真的一样,胡蜜花呢?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奇地望着我们,有时也跟着笑起来,笑得很好看。
她不知道我们在说些什么,但她知道我们说的事情跟她似乎有关,她专注地听着,但不明白。
⑭不知谁说了一句“她妈妈才不会让人把她从身边带走呢,别说北京,华盛顿也不行!”这是一句老实话,我们看思蜜纽,思蜜纽浅浅地笑着。
她懂,但她乐意让我们高兴一会儿,什么也不说。
⑮但我想,这仅仅是一群异想天开的作家们开玩笑吗?
⑯这里面难道没有含着人们对命运如此残酷的不公所抱的不平和妄图改变这些而
激起的幻想么?当肥胖的痴呆儿在北京街上撒娇,聪明可爱的胡蜜花正用她天然纯洁的眼睛——守望峡谷。
她注定将守望一生,面对这空茫寂静的一座大屏障。
⑰更深刻的疑问恰恰在这里:难道我们的遐想一旦可以成立,小姑娘胡蜜花的一生就会是幸福的么?这一切是我们可以给予和保证的吗?
⑱那么,我们本身是幸福的吗?
⑲我们面面相觑,胆寒彻骨。
4.文章开头两段写傈傈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5.品味第④节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6.思蜜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7.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她们”是美丽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
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
下面是详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
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
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
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摘编自林维《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材料二:
(《2018春节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
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
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
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材料四: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而言,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向现代生活方式让步。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
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
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北京2018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根据“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这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它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年俗活动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材料三认为,相较于某一种特定的节日表现形式,全家人的欢聚、亲情的浸润才是更重要的。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398场演出、480项活动的举办,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的年节气氛。
B.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视频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而且备受人们青睐。
C.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领先,其余各线城市依次降低的结论。
D.经济水平的提高、西方节日更强的开放性和娱乐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使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
10.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年俗文化。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
信然。
裴②,戎之婿也,诛,戎坐.免官。
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
为军司。
博士
..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
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
令。
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
檄书
..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卿其善为我筹之。
”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
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
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
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冏谋臣葛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③之节。
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
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
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
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
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
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
女适裴,贷钱数万,
久而未还。
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从子
..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
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
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
时召亲宾,欢娱永日。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
②(wěi):安静(多用于人名)。
③蹇谔:正直耿介。
“蹇”通“謇”,正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
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坐”指定罪、获罪。
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
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
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
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D.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
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6.“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四、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其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
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六、语言表达
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