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的思考
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开裁判文书的规定

目录
01 政策全文
02 内容解读
政策全文
政策全文
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已于2016年7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6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8月29日 法释〔2016〕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2016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9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
内容解读
内容解读
内容导引:《规定》共18条,本着“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确立了“依法、全面、 及时、规范”的裁判文书公开原则,明确和扩大了上公开的裁判文书范围,明确和完善了裁判文 书不公开的例外情形,细化和明确了裁判文书公开时的技术处理规则,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健全了 裁判文书公开机制。
政策全文
第十五条在互联公布的裁判文书,除依照本规定要求进行技术处理的以外,应当与裁判文书的原 本一致。 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中的笔误进行补正的,应当及时在互联公布补正笔误的裁定书。 办案法官对在互联公布的裁判文书与裁判文书原本的一致性,以及技术处理的规范性负责。 第十六条在互联公布的裁判文书与裁判文书原本不一致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的,应当及时撤回并在 纠正后重新公布。 在互联公布的裁判文书,经审查存在本规定第四条列明情形的,应当及时撤回,并按照本规定第 六条处理。
政策全文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在互联公布裁判文书,应当保留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辩护人的 下列信息:
(一)除根据本规定第八条进行隐名处理的以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自然人的,保留姓名、 出生日期、性别、住所地所属县、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保留名称、 住所地、组织机构代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浅析刑事裁判文书繁简分流制度改革

浅析刑事裁判文书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在中国刑事司法体系中,裁判文书一直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
过去裁判文书的繁琐和冗长一直是人们诟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自2015年开始试行了刑事裁判文书繁简分流制度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合理分流和整合刑事裁判文书,提高裁判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浅析刑事裁判文书繁简分流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和影响。
一、改革的意义1. 解决裁判文书冗长繁琐问题过去,由于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数量增多,导致裁判文书冗长繁琐,不仅影响了司法效率,也增加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裁判文书繁简分流改革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简化裁判文书的方式,提高裁判效率和透明度,让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裁判结果。
2. 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裁判文书繁简分流改革还注重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繁复的裁判文书可能会给被告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而简化后的裁判文书则更加直观和易懂,有利于被告人理解和接受裁判结果,保障其合法权益。
3. 提高司法透明度和效率改革后的裁判文书更加简洁明了,有助于公众更快速地了解和接受司法结果,提高司法透明度。
由于裁判文书的整合和分流,可以有效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院工作负担,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
二、改革的目标1. 简化裁判文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简化裁判文书。
过去的裁判文书往往内容冗长,表述绕弯,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和理解成本。
改革后的裁判文书更加简洁明了,内容结构更为合理,表述更加直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裁判结果。
2. 分流处理涉案量大、涉及重大疑点的案件改革还要求法院对涉案量大、涉及重大疑点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处理。
对于这类案件,法院需要更加严谨地审理和判决,确保裁判结果的公正和合法性,同时需要更加详尽地阐述裁判理由和判决依据。
三、改革的影响1. 促进司法公正改革后的裁判文书更加简洁明了,有利于公众更快速地了解和接受司法结果,增加了司法公正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2. 提高司法效率通过简化和分流裁判文书,可以减轻法院工作负担,提高审判效率,实现司法资源的高效利用。
论我国裁判文书的现状及其完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裁判文书的现状及其完善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指导教师:***20090310山东大学硕t: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
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裁判文书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我国目前裁判文书总体质量不高,影响了裁判文书的所承载的司法意义,对司法公正的实现也形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而,亟需裁判文书亟需进行改革。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综合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裁判文书的理论综述,主要论述了裁判文书的特点和功能;第三部分论述了古今中外裁判文书之比较。
第一,通过与我国古代裁判文书的比较,指出在说理的透辟和语言的精炼、生动方面,当代裁判文书有借鉴古代裁判文书的必要;第二,通过与我国近代裁判文书的比较,指出当代裁判文书应当重视说理,语言力求通俗易懂:第三,通过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裁判文书的比较,阐述二者之间在说理方式、逻辑结构、整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指出我国裁判文书改革应侧重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突出裁判文书的整体色彩和演绎法精神,讲究逻辑推理,同时吸收英美法系裁判文书的合理因素,使司法证明更具开放性:在语言风格方面应更多地向英美法系国家学习,尽量以大众化的语言制作裁判文书。
第四部分论述了目前我国裁判文书的现状。
第一,介绍了目前裁判文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理不充分,说服力不强;二是对当事人诉辩主张归纳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映案件争议焦点;证据表述千篇一律,未能体现出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官认证等情况;三是制作过于简单,必要的审理过程没有交待;第二,分析了裁判文书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法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撰写出高质量的裁判文书:二是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只重视裁判结果及判决作为执行根据的价值,不重视裁判文书的程序价值;三是法官尚未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缺乏制判动力,裁判文书制作敷衍了事:第三,明确了裁判文书改革的必要性,一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是建设法官文化的重要途径;三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内在需要。
浅议裁判文书网上公开

浅议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作者:董建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1期【摘要】裁判文书是法院判决结果的载体,记录了整个司法活动的过程,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工作也开展开来,但其公开内容、公开程序、配套机制等还不够完善。
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推进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还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并将其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
【关键词】司法改革;裁判文书;公开一、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司法公开是现代司法文明的普遍性要求,透明度成为国民判断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历史性地写入了推进审判公开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更是多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让依法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良性互动,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审判在阳光下进行。
201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系最高院专门予以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制度性文件,从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的基本原则、裁判文书上网的种类到当事人知情权保障、审批程序等均予以了详细规定。
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必要性分析将裁判文书公布到网上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助于人民法院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有助于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功效:(一)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完善公民法制教育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将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文书的形式展现给公众,公民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想要了解的案件审理情况及其结果这就为公民行使知情权提供了较为便捷的途径,变相地将审判活动直接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司法的透明度。
同时,裁判文书将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结合起来呈现于公众面前,可以让公民在了解案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
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会更加深刻地感受法律的权威,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裁判文书制作问题整改措施

裁判文书制作问题整改措施经对裁判文书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为了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现将整改措施列举如下:首先,加强培训。
对从事裁判文书制作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文书制作技能。
通过培训,使其熟悉法律法规,掌握裁判文书的格式、内容和要求,提高文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建立工作规范。
制定裁判文书制作的操作规程,明确文书的制作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
规范文书的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确保文书的统一规范和一致性。
再次,加强技术支持。
使用专业的文书制作软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文书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应具备自动排版、自动编号、自动填充等功能,减少人工操作和繁琐的重复工作,提高文书制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此外,加强质量检查。
建立文书制作的质量检查制度,对已制作的文书进行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文书制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激励其提高文书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加强沟通协调。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裁判文书的变化和要求,确保文书制作工作与实践相适应。
同时,建立文书制作的反馈机制,对接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处理,为改进文书制作提供参考。
最后,加强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文书制作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文书制作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明确责任和权力的界定,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保障文书制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如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
各个部门和人员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确保裁判文书制作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司法工作提供支持,促进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三个隐忧

中图分类号 : DF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5 6 1 2 ( 2 0 1 4) 0 3 一 O 1 21 — 0 6
一
、
背 景 与 问题
( 一) 社会 背景 。
2 0 1 3 年l 1 月2 8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在深 圳 召开 新 闻发 布 会 , 发 布 了《 关 于人 民法 院 在 互联 网公 布裁 判 文 书 的规 定 》 , 要 求从 2 0 1 4 年1 月1 日起 , 符 合 条 件 的法 院生 效裁 判 文 书应 当在 互 联 网全 面 公 布【 ” 。 规定 明确 , 中 国裁 判 文 书 网作 为 各 级 人 民法 院文 书 上 网 的统 一 平 台 。 如此一来 . 学 界 呼 吁多 年 的 “ 裁 判 文 书 网络 公 开 ” 终 获 官 方认 可 并将 付诸 实施 , 这 样 的消 息 令学界 、 公众与媒体欢呼 : 司法 改革 又 前 进 了 一步 。
然而 。 公 开 的 背后 有 着 怎 样 的价值 考 虑 与政 治 追 求 难 以确 知 。在 不 算 透 明的 司 法 改革 进 程 中, 一 些 新 规 的 出台 常 常令 人 捉 摸 不 透 。 过去几年 , 司 法公 开 、 文 书公 开 的 呼声 不 断 , 一 般公 众 对 司法 公 开 有所 了解 圆 。 可惜 , 法 院 的 回应 比较 迟 缓 , 许 多 地 方 法 院 的改 革 试 点并 不 统 一 , 一些 号 称 裁 判 文 书 全 面公 开 的 地 方 法 院 究 竟 取 得 怎 样 的实 绩 也 缺 乏 考 证 。无 论 如 何 , 这次最高院的《 规 定》 的出台 , 为 全 国各 级 法 院 的裁 判 文 书 网上 公 开 划 定 了范 围 、 确 定 了时 间 , 未 来 对 此 举 措 取 得 的社 会 实效 的考 察 也 相 对方 便 。
裁判文书上网规定

裁判文书上网规定
裁判文书上网,是指将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一项规定。
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司法透明度,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开查询途径,促进裁判公正,加强司法监督。
首先,裁判文书上网能够增加司法透明度。
通过将裁判文书公开发布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查询到相关案件的裁判结果。
这样一来,人们对司法活动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司法部门的工作。
司法透明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裁判文书上网,能够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裁判文书上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途径。
过去,人们要查阅某个案件的裁判文书,往往需要亲自到法院或者相关部门进行申请。
但是,现在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查阅到裁判文书。
这无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查询效率。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案情、查找判例,为自己的法律行为提供参考。
最后,裁判文书上网有助于加强司法监督。
通过裁判文书上网,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到裁判结果,对裁判的公正性进行评判。
同时,裁判文书上网也为律师、法学家等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可以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司法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有助于纠正错误判决,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规范化。
总之,裁判文书上网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举措,对于推进司
法透明、提高司法效率、加强司法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注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裁判文书的公开上网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裁判文书公开的问题探讨

裁判文书公开的问题探讨裁判文书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维护司法公正、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度、推动司法改革和加强国家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公开裁判文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开裁判文书的意义和现状公开裁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判决、裁定书中,对相关案件的案件事实和裁判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开,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真实情况和司法公正性,以及对司法权的行使与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公开裁判文书已经成为司法公开的一个主要渠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二审和执行案件,均应当在审结的30日内将裁判文书公开。
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还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来推进公开裁判文书的工作。
尽管公开裁判文书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增加司法透明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正视公开裁判文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如下:1、公开程度不够虽然我国人民法院规定各司法机关应当在一个月内将裁判文书公开,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层级法院的公开程度还存在一定差异。
同时,公开的裁判文书也不完全覆盖所有案件,仅仅涉及到一部分重要案件。
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具体的案件仍然缺乏公开信息,不能够满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需要。
2、公开信息不够细致公开裁判文书通常只是针对案件本身进行概述,并且并不涉及具体案件的细节信息和过程。
这就不能让人详细了解案件的内幕和审判过程,也给一些疑点和疑问留下了空间。
同时,在公开的方式和形式上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裁判文书有时不够规范,影响了公众对其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在撰写和公布时进行改进。
3、公布时间不及时在部分案件中,人民法院拖延裁判文书的公布时间,从而增加公众知情的时间成本,受到了一些批评。
部分裁判文书连上诉期都已经逾期,等待公布的时间更加漫长。
对于当事人和外部机构而言,这也会对他们的工作和战略决策造成影响。
最新整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docx

最新整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裁判文书公开制度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构建对强化司法权威、建立职业法官队伍、推动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裁判文书公开范围窄、方式单一以及缺乏必要的救济机制等都影响着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功能发挥。
文章旨在相关措施来完善我国裁判文书公开制度。
一、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审判公开制度是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的重要保障。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明文规定的特殊情况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民事诉讼法》第xxxx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由此可以看出,审判公开没有涉及裁判文书公开。
然而,“裁判文书对于推动整个司法改革,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排解和吸附纷争,执行、阐释和创设法律,体现和培养法官素质,而且由于它浓缩了诉讼程序制度、司法制度以及构成司法制度运作环境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因此成为窥探一国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的窗口。
”裁判文书作为法院审理结果的载体,其公开对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法律设置审判公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
”因此,笔者认为裁判文书公开是审判公开的内在要求与应有内涵,裁判文书公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功能1.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司法权威。
裁判文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结果,裁判文书的公开有利于司法工作的透明与司法公正的实现。
审判权作为一种司法权力,应有相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而且存在,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
”裁判文书公开一方面可以使当事人监督法官适用法律的过程,增强他们对于法院裁判的认同;另一方面可以督促法院在具体的审判活动中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树立法院在民众中的形象,强化司法权威。
2.有利于建立职业法官队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法释[2013]2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法释[2013]26号](https://img.taocdn.com/s3/m/55f8d12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已于2013年1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201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5次会议通过)法释〔2013〕26号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遵循依法、及时、规范、真实的原则。
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
各级人民法院对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质量负责。
第三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管理工作。
该机构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上传裁判文书;(二)发现公布的裁判文书存在笔误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等问题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三)其他相关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工作。
第四条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二)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三)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四)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
第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并通过政务网站、电子触摸屏、诉讼指南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告知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相关规定。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问题、理论与完善

【法学与法制建设】收稿日期:2022-02-0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8YJA820022)作者简介:相庆梅(1974-),女,法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梁喆旎(1993-),女,法学博士,北京开放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问题、理论与完善相庆梅1,梁喆旎2(1.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144;2.北京开放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要: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通过分析和实践考察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的价值功能,文章发现该制度主要面临着文书公开不及时、当事人隐私权保护不足、文书质量不高以及裁判文书获取不便利等问题。
文章指出应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扩大隐名范围、提高法官的裁判文书说理能力,改进裁判文书公布平台,建立互动窗口,完善问责机制。
关键词:裁判文书公开;裁判说理;及时性原则;个人信息保护;价值功能中图分类号:D9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2)05-0132-07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遵循依法、及时、规范的原则”,同时,对裁判文书的公开范围、技术处理要求、裁判文书公开审核程序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规定》对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进行了初步规范,意味着裁判文书互联网公开制度建设已经正式开始。
截止到2021年6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120488875篇裁判文书,访问总量达64164002254次。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民事文书占了大多数,占总文书数量的62.32%;刑事文书占总文书数量的7.74%;行政文书占总文书数量的2.56%;赔偿文书占中文书数量的0.12%;执行文书占总文书数量的26.69%;其他文书占比0.57%。
浅析我国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下司法预测的问题以及对策

法学LAW2016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上人民法院发布裁判文书的修订规定(以下简称《修订文件规定》)。
本次修订扩大了裁判文书的公开范围,完善了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制度,贯彻了裁判文书综合公示的原则,适应了新形势下深化司法裁判的要求。
2016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参加了案例研究院揭牌中国司法案例网络推出的活动并发表讲话,强调“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充分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手段,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一个新的司法案例研究的局面。
司法预测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来分析案件的,判断法官的思维方式,进而预测案件的过程和结果。
对于法官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在案件过程中可以减轻负担,实现案件的统一性。
对于公众而言,纠纷可以主动地查询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对于国家而言,它可以在实践中收集案件信息,推进立法过程。
目前,大多数公司均采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案件结果进行预测,防范诉讼风险。
司法预测一直在大数据时代运行。
1 在中国裁判的文件网络系统现状调查自全国法院统一、权威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以来,2013中国裁判文书网络正式开放,2013实施网上文件,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至2016年8月16日,中国裁判网公布的裁判文书中有2000万以上已公布。
网站访问次数超过20亿次。
虽然《互联网修正案》更符合公众的需要,更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实现法治建设的预期。
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裁判文书网络系统的效果。
笔者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1 裁判文书质量参差不齐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指出:“现行司法文书有一千起案件,缺乏鉴定和脱节,看不到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形象。
裁判文书大多落入事实清单中——引用法律条文——给出判决结果的短而僵化的模式,缺乏对具体条文的引用理由的分析,缺乏对法律适用的探讨。
案例中,缺乏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的解释和对证据采纳问题的解释,而且往往表现在模糊不清的案件中。
使用裁判文书网的体会

使用裁判文书网的体会
使用裁判文书网后树立了一种意识,即便是笔记,也要认真,也要经得起别人审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要像将来会出版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担心体例问题,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内容,每天积累一些,单个似无大价值,但大量碎片知识系统化,即为聚腋成裘。
通过分享,让他人从中受益,使自己单个个体时间成本被摊薄,市场价值实现规律亦终将得以彰显。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每一个裁判基本上都会拥有众多读者,包括当事人本身以及许多境内外其他读者。
正是通过这些公开的法律文书,远方的读者才能对一些问题作出思考。
人与人之间,努力程度及效果远高于天赋不同带来的差别。
记忆力与毅力更多根植于内心不放弃,如能热爱则幸甚,如能热爱并坚持则堪谓上天眷顾。
能过法考,或能参加法考,已非恒人,更非戆人。
裁判文书网是宝库让自己觉得有意义事情。
在未找到更好奋斗目标前,可将此事当成目标和修行,坚持1年哪怕半年,要笃信世上不会有白走的弯路。
所有寂寞暗夜里的探索和自问,未来都会有答案;所有不为人知的孤独和挣扎,日后都会带来印迹和回响。
再热闹繁华喧嚣与人潮涌动,亦有散场休息归于平静时。
真正有价值成果或成就,一定是在长久深自缄默中方能获得。
最后,我想从一个境外观察者的角度,对裁判文书网提出几点建议。
建议加强对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避免裁判文书网变成获取个人或企业的敏感或私密信息的工具;此外,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产品,裁判文书网在操作界面上应融入用户友好型设计,尽可能人性化,方便人们使用。
最新整理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引发负面舆情的积极应对.docx

最新整理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引发负面舆情的积极应对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引发负面舆情的积极应对裁判文书上网,让中国数亿网民有机会接近人民法院,是司法公开的路径之一。
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不容忽视的是,因裁判文书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和法官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问题检阅:舆论来势汹汹,法院忧心忡忡网络时代,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工作被置于摄像头、显微镜之下,一起纠纷、一桩案件、一份判决、一项执行都可能以始料不及的新闻点引起网民的xx和争议。
当司法工作面对泥沙俱下的汹涌舆情时,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便“理所当然”地让法院和法官忧心忡忡起来。
法院忧虑的是裁判文书全部上网会引发更多负面舆情。
公开便利民众监督,这一点确定无疑,但这也往往是裁判文书上网的阻力。
裁判文书上网后被网民“检阅”,有些裁判文书的错漏如格式、日期、别字等屡被网民挑出,由于网络舆情的“发酵”效应,这些错漏被无限放大,给法院和法官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原本雄心勃勃要实现裁判文书全部上网的法院,因不堪“丢脸”而悄悄地“选择性公开”,这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以促进司法公正的本意渐行渐远。
而对法官而言,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增加了更大工作压力。
由于裁判文书的措辞而引起网民xx的例子并不罕见。
xxxx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曾对一起强奸案使用了“临时起意”措辞,被一网民以“临时性强奸”为题发帖,引起轩然大波。
一位老法官说,每天走路、吃饭都想着裁判文书的事,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推敲。
因为裁判文书一上网,不仅要当事人认可,还要接受社会的评议,人人都是裁判员,个个都可以对其打分排名次。
二、价值厘定:公开促公正,公正立公信谣言止于真相。
对司法工作而言,误解止于公开。
纵观近年来公众质疑强烈的一些案件,无不与司法公开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也说明了裁判文书及时全面公开的重要性。
修复与挽救: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关于裁判文书 司法文书上网的论文 法律

摘要: 近年来,裁判文书上网在经历一系列争议之后成为构建法治社会,实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裁判文书上网有利于增加司法透明,促进司法公正,并对宣传法律法规,树立司法权威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裁判文书上网还有利于规范司法行为,正确引导民意,同时提高文书质量,加强审判水平。
当然,裁判文书上网在带来诸多利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与弊端,可谓是把双刃剑。
如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利处,使其收益大于成本是在今后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需要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为全面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保证社会公众及时查阅人民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增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人民法院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渠道,近年来,裁判文书上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反响。
2009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民法院逐步建立裁判文书查询制度,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建立在网上依法公开案件裁判文的制度。
随后颁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
一、法律文书上网现状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阐释法律、宣传法制最直接、最主要的窗口,审判工作社会功能的发挥最终体现在裁判文书这一载体上。
(2)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裁判文书一般只针对于诉讼当事人及相关人送达,其他人没有途径了解、查询人民法院一年中所审理过案件的裁判文书。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更为广泛应用于司法办公之中,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作为司法公开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被各法院纳入司法改革实践中。
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法院的互联网网站都本着司法公开的理念,开设了裁判文书发布栏目,方便社会各方面查询、监督。
中国法院网也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裁判文书提供了权威的平台。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如北京、上海、河南、陕西、安徽、四川等地也先后制定了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但总体看来,各地法院公布的裁判文书其公布范围、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形式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形式。
裁判文书公开的问题探讨

裁判文书公开的问题探讨
1.公开的范围问题
当前我国法律规定,裁判文书可以在法院官方网站、裁判文书网、全国法院公开的裁判文书库等平台上进行公开。
但事实上,这些平台所能够公开的文书范围却略显狭窄。
除了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定情况之外,应当将所有判决书、裁定书尽可能地公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
2.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案件涉及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往往需要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对于此类案件,需要实行保密措施。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保密措施却往往因违规操作或利益冲突而被破坏。
因此,司法机关需要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以保证裁判文书公开和当事人合法利益的双重保护。
3.效果评估问题
裁判文书公开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也在于对司法机关的正当性背书和监督。
但现有的文书公开制度并没有对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缺乏监管和反馈机制。
因此,司法机关需要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以促进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科学完善。
4.公众参与问题
裁判文书公开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司法透明制度,但由于受到一些技术和信息的限制,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真正了解到其中的信息。
因此,司法机关需要在文书公开平台上建立互动反馈机制,接受公众对文书内容进行评论和建议,以实现公众参与的真正意义。
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是司法公正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对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裁判文书公开仍存在诸多问题,未来需要在保障当事人利益的同时,积极促进裁判文书的公开和公众参与,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公开制度。
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制度功能与技术完善

作者: 徐骏[1,2]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2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19-2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司法公开;司法权威;上网率
摘要:司法公开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裁判文书网络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
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对于探索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法律职业化与法律共同体、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公民教育、推动社会诚信,以及促进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裁判文书上网率不高、公布时间过短、追责与监督机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直接影响着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制度的功能实现。
通过多渠道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分层次有区别公开、建立多元追责与监督机制、尝试公开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将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推动栽判文书网络公开的普及与完善。
浅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

浅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作为当下法院探索司法公开新路径之一,是一项实现公开审判、阳光司法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公众监督和评判案件质量的重要依据,更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
裁判文书上网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各级法院落实公开审判原则、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进而提升法官个人综合素质及增强对法律方法的运用能力。
另外,更能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如上传滞后、泄露个人信息、文书质量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对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内容、问题和对策三方面的论述,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
一、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简述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内容具体包括含义、主体、内容、范围、意义等,以下进行详述:(一)裁判文书上网的含义裁判文书是记载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和结果,它是诉讼活动结果的载体,也是人民法院确定和分配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惟一凭证。
1而所谓裁判文书上网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需以特定格式和方法,通过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自己制作生效的裁判文书,以供社会公众查询与监督的行为。
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作为我国司法公开的四大平台之一,截止2018年3月13日,网站文书量达43106941(其中刑事文书6105915篇、民事文书27140537篇、行政文书1386504篇、赔偿文书35796篇、执行文书8312530篇)2,其运用率可见一般。
1摘自百度百科,2018年3月13日2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网址;/(二)裁判文书上网的主体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并指出中国裁判文书网是全国法院公布裁判文书的统一平台,各级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务网站及司法公开平台设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链接。
由此可见,各级人民法院是裁判文书上网的制作主体,同时中国裁判文书网是其向社会公开的主要平台。
由各级法院作为文书上网的主体,一方面便于裁判文书及时、高效、准确的公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法官对案件的重视度,提高审判质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