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中国方案让废旧纺织品“美丽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News
服装鞋材CLOTH & SHOES 独创中国方案让废旧纺
织品“美丽再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衣服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
预计到2020年,废旧纺织品总储量可达近2亿吨,而再生纺丝产能仅有1000万吨。
如何深挖纺织品再生“富矿”,让废旧纺织品变废为宝,打通纺织产业循环经济之路?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研究员亮出了“中国方案”,他携项目“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参展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用高科技“唤醒”2亿吨废旧纺织品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
织品能全部循环利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原油2400
万吨、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近三分
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
然而,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循环
之路面前还有好几座大山需要跨越。
对于消费者而言,
往往把纺织品循环利用与“黑心棉”划上等号,旧衣
新造真的有市场吗?对于企业而言,不同来源、颜色、
质地等废旧纺织品如何在兼顾成本与品质的基础上实
现大规模产业化?
变废为宝需要技术领跑,早在2004年,王华平
就盯上了废旧纺织品这块“宝”。
十余年来,王华平
带领科研团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脚踏实地的“钻”,
没有行业标准那就踏踏实实做调研。
王华平作为主要
技术负责人,参与发起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生物基
纤维及生化原料等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行业标准化体
系建设。
消费者有误解,那就扎扎实实攻难题,严把
循环再生纺织品的“安全关”。
除此之外,再生纤维
稳定性、调质调粘再生工艺、变色及色差控制等技术
难题一个个相继攻克……王华平有底气地告诉记者:
“从技术方面来说,我国再生纤维技术已经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项目首创的聚酯纺织品物理化学法实现
了从纤维到纤维的高效再生,生产出的再生聚酯成本
降低25%,性能却足以与原生聚酯相媲美,经专业机
构检测完全符合生态纺织品安全要求。
“牵手”长三角企业协同撬动千亿元级纺织品循环市
场
从实验室到车间,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废旧聚酯再生核心技术突破后如何真正落地,让企业
的那条废旧聚酯再生生产线“动”起来成为了王华平
科研团队下一步的头等大事,他将目光瞄准了长三角
地区的企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
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动
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打通从高校实验室到企业
车间的‘最后一公里’。
”
攻克技术难关后,王华平作为项目技术总负责人
联合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嘉兴海盐海利环保纤维
有限公司、江苏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企业,校企合作、抱团攻关。
陈烨是科研团队里面的
14 环球聚氨酯网
15
Polyurethane
September 2019
CLOTH & SHOES
80后青年教师骨干,他是这样评价他的恩师王华平的,“王老师绝对是工程技术领域最懂企业需求的,科研领域最懂工程应用的。
”陈烨说,跟着王老师跑工厂、走访企业已经成为了工作中的“必修课”。
王老师常常告诫他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写得了论文,又要开得了工艺单,要像企业工程师一样熟悉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流程。
正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王华平带领的科研团队对于企业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难题都能迅速响应解决,校企合作发挥最大合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该项目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每年生产30万吨废纺再生短纤、15万吨瓶片及再生长丝,7.5万吨低熔点/再生聚酯复合短纤。
近三年完成单位实现销售79.90亿元,出口创汇2.61亿美元。
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发表科技论文10篇、制定标准3项,实现了我国废旧聚酯纺织品高效回收与高值利用,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水平,提升了我国纺织循环经济的大国形象与地位。
据了解,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再生聚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尖端技术让曾经不起眼的废旧纺织品“美丽再生”,不仅在汽车内饰、环保服饰等领域广泛应用,还凭借着纤维强度高、色牢度好、质量稳定等优点大量应用于跨海大桥、水利大坝、高速公路、建筑等领域的防裂加固、补强、隔离等工程。
再生聚酯不再是低端纺织品的替换物,反而实现了“弯道超车”、废而更优,真正撬动了千亿元级纺织品循环利用市场。
国家需求就是科研“指挥棒”
在纤维领域的持续攻关,从2006年至今,王华平已斩获5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十年代,功能性舒适性高档面料依赖进口,王华平带领团队开发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制备关键技术,不仅实现了功能性纤维的自给自足,更出口到世界各国。
迈入新世纪,王华平又将方向瞄准了超细旦涤纶长丝研发,攻克技术和生产难题,用高品质超细旦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纤维水平。
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问题尤甚,王华平突破废旧聚酯高效再生技术,为纤维技术革新来解决资源与环
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