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一中09-1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岗一中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鹤岗一中李鲲鹏审题人:郭丽霞魏慧阁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这在当时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何种经济思想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使中国完全断绝了与世界的往来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5. 魏晋南北朝以来,曾经发生过三次北农南迁的高潮,共同原因是( )
A.严重的社会动乱 B.自然环境恶化 C.民族矛盾激化 D.封建统治严酷
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明中后期在江南私营手工业中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欧洲人对黄金的疯狂追求
C基督教号召圣战和扩张 D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
8.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并来自中国的技术是()
A造船技术 B地图绘制技术 C指南针 D武器制造
9.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0. 促使以下交通工具出现重大变革的分别是( )
A.蒸汽机、电动机 B电动机、蒸汽机
C电动机、内燃机 D.蒸汽机、内燃机
1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有( )
①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乐于投资②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③欧洲帝国主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
①三跪九叩②长拜作揖③鞠躬④握手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3. 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里程碑的是()
A上海至吴淞铁路的修建 B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C京张铁路的修建 D成渝铁路的修建
1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征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5.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16. 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取之过甚
C.片面强调产值、产量,轻、重工业品单一 D.片面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7.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19.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20.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和阶级矛盾,推行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21.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
C.实行计划经济
D.倡导“新经济”
22. 下列各项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是(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②以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用政府采购方式调节社会生产④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3.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
A.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C.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显著成效
25. 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27.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的私营化 D.对企业进行资本主义性质改造
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9.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①现代化程度提高②人力从家务活动中解放出来
③居民生活时尚化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威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
③④
30.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三道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10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 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
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
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2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
(2分)并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17分)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在美国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分)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3分)及本质区别。
(1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
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⑴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和必要性是什么?(2分)
⑵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2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⑶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2分)取得了哪些成就?(1分)
鹤岗一中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答案
1-5 DABCA 6-10 CACCD 11-15 DDCCA 16-20 DADCC 21-25 BACBC 26-30 DACAB 材料解析题答案
31.(1)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
(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表意正确也
可得分)
(2)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2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
深远影响。
(6分)
32.(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
义。
(2分)
根源:生产关系超载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分)
(2)新经济政策。
(2分)
(3)罗斯福。
(2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2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答任意三点,3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分)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1分)。
33.⑴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2分)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⑵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分)
⑶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分)
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