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5课(石壕吏)学案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石壕吏》教案篇一一、导入1、我们刚刚学过杜甫的两首诗,现在我们一起背一下《春望》今天我们学一篇同一时期的一手长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默读注释①,找出所要了解的信息。
这里面有一句话,“创作了一组诗”,这就是有名的《三吏》、《三别》。
同学们看幻灯片,只做了解。
(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学习的《石壕吏》,是《三吏》中较为有名的一篇。
二、课文的朗读1、自由读: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咽:三个读音)2、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3、齐读:注意语气、停顿。
三、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较后提出疑问。
2、提问: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B、师问:存折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记下里面的词语解释)C、裙:D、前途:E、师问: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走:(《口技》几欲先走)已:F、“老翁逾墙走”,是否应该?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
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G、“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从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
“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逼,老妇再三啼请自己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发展,彻夜未能入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石壕吏》教案新人教版 (2)
《石壕吏》[设计理念]《石壕吏》是诗圣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但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漠然以对,而老师越是讲得有情感,越是有学生偷偷地发笑,这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呢?古诗歌包括这首《石壕吏》,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跟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远的距离,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引领学生穿越障碍,走近作者,走进经典,尤为关键。
教学设计应以原始理解为起点,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的起点态度个性,在反复读中引领提升,给学生生成答案的空间和过程。
我将《石壕吏》的教学作了如下设计:1调查学情,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比如石壕吏为什么晚上抓人?老头那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能逾墙走?为什么石壕吏不说话只有老妇自语啊?他们为什么不抓杜甫?杜甫为什么不制止?等等。
2针对学生问题提供助读资料、做练习或者研读解析。
目的是解决困惑解读文本读出深度和情感。
3注重朗读,以朗读指导为主线,多层次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拉近经典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一个黄昏,历经战乱之苦、身心疲惫的杜甫好不容易投宿到一个农家,仿佛在汪洋中暂时找到了安稳的小船。
夜深人静,一阵阵叫嚣、一声声哭泣,惊醒了他……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叙事诗《石壕吏》,体味文字背后的无尽苦痛。
二、试读课文,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评教师点评3、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地朗读六个重点字音(两遍):逾yú邺yè戍shù妪yù衰shuāi咽yè看kān(2)读出音长:可以按古人的读法,读一二声时稍稍拉长,读三四声时相对短促比如:暮(mù)投(tóu)石(shí)壕()有(yǒu)吏(lì)夜(yè)捉(zhuō)人(rén)(3)试读课文一、二段:读准字音、读出音长、读出节奏4整体把握内容叙事诗什么人干什么事(板书有吏夜捉人)三、具体研读针对学生问题提供助读资料、做练习或者研读解析。
石壕吏教案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
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石壕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石壕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石壕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石壕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引言《石壕吏》是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通过紧张的情节,刻画了石壕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残酷和人性的反复。
故事中的主人公高陵顺天是一个秀才,因为长期与南明势力勾结,被抓后决定换身份成为农民工,并在旁观众生时,陷入了一系列矛盾和挣扎。
本文将以“思想品德培养”为中心,探讨如何通过《石壕吏》的教学设计,发挥其作为文学素材的多重教育功能。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石壕吏》这篇小说,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了解石壕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感触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提升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了解石壕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石壕吏》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于小说中主人公高陵顺天的命运、心路历程、为社会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做出评价。
3.文学欣赏:通过小说中情节和格调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和体会作品内涵和作者的艺术表达。
4.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归纳总结出故事中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按照教师的分组,4-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组内学生讨论教学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搜集相关资料,提问和回答等,参加活动的全过程中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
2.读后感写作学生阅读完毕后,各自写下个人阅读感受,以便激发出学生对于小说中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
同时,学生的提问和阅读感受写作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反馈材料。
3.情感交流这里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引出的学生成长、学习方法、文化素质等方面话题,以及学生对于高陵顺天的心境、命运等方面的讨论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和自我认同情感,从而在文学欣赏上达到深入体验的境界。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篇1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2. 揭露官吏的横暴3. 同情人民的苦难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纲1. 介绍背景资料2. 带领学生共同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讲解。
(戍、戌、戊等)3. 分析文章的中心(1) 对文章第一句话的分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重点加点字的分析)(2) 对比分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 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二.详案1.导入:陈老师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课文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可能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古代诗人常写一些感物伤怀的作品,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诗作者的背景资料,去体会创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
那么在这里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中晚期的诗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现实,所以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可以提问:是否有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写作背景?)参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师生选择在文学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教育部也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
而作为中学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石壕吏》作为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以《石壕吏》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份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学习熟悉《石壕吏》全文的情节、人物、时代背景以及主题思想等内容。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评论,探索小说对现实的启示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和作品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故事中蕴含的社会意义。
3. 教学难点:做到文本解读和社会探究两个方面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传统阅读法。
2. 前瞻式阅读法:教师先预读和总览,带领学生提前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创设阅读信心。
3. 纵向式阅读法:边读边分析,深入了解小说文章从各角度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综合式阅读法:将课本外的材料引入教学,结合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对小说进行多维度解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进行探讨。
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关于人生,石壕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问题,跳出思维限制,激发探究主题内容的积极性。
2. 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在讲解情节时,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等资源,在激发学生的视觉化感知的同时,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故事的具体情节。
3. 思考女主的性格及情感变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蓝桥妓,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在思考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蓝桥妓的情感变化以及她对主角石壕吏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理解小说中的情感细节,从而培养其细致观察和真情诠释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教案新人教版
25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课题课型新授课时序数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教学内容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
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
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为直接点明,而又很复在时更是如此。
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赏析法、表演法、竞赛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疾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难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媒体教具常规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板块一:了解作品的背景,检查朗读和背诵,为深入理解诗作奠定基础。
1,趣味导入:你知道“诗仙”“诗圣”分别指的是哪位诗人吗?2,背景简介: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
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诗题解释: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五、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有情感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尝试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体味诗歌的意境。
(二)进程与方式: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诗人“兼济天下”关注民生疾苦的博爱情怀,做一个有良心,关注现实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明白得本文思想意义。
反复朗诵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具预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讲解:请同窗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伙儿有什么感受?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p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军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青年、成婚才一天的青年通通抓去从戎,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闻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咱们随着诗人的描述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期,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一、听朗诵,说故事。
(8分钟)播放录音朗诵。
听完朗诵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
备选的题目有(石壕村的一晚上,躲兵役)二、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把握情形(3分钟)读音:第一组:吏(lì)逾(yú)邺(yè)城戍(shù)老妪(yù)泣(qì)幽咽(yè)文言词义: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全文。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5、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
6、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疏通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补充石壕吏的人物语言与神态。
教学难点:理解以全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
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
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
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壕逾邺戍惟妪衰应泣咽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3、播放多媒体音频朗读课文,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朗读课文4、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教师指导疑难字词句的翻译)【逾】越过【老妪】老妇【一何】多么【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犹得】还能够【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新】最近【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5、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多媒体展示课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以便学生矫正)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
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之石壕吏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再举个例子,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喜欢用很多的对话,比如:
不料差役仍然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室中更无人!”家里再没人了。
而在这个时候,屋内抱在儿媳妇怀里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捂住嘴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惟有乳下孙!”只有个孙子呢!还在吃奶,小得很。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石壕吏》,因为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
三、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诵期间完成)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插问:五言古诗是几个字一句?五言就是五个字)
差役又吼起来,“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并且就要往屋内冲,老妇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因为要给孩子喂奶,还没有离开这个家,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放过她吧!”但县吏不肯罢手。
老妇生怕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牺牲自己,对差役说:“我这老太婆虽然已经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去,赶紧去河阳的话,也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石壕吏》这首诗中,老妇人的“致词”是全诗的主体,它对揭示主题有重要的作用。
凭我们的直觉,差役跑来捉人肯定是要问话的,不可能就要老太太一个人说下去,但是作者杜甫却巧妙地将问话的部分隐去了。我们把官吏的问话补充完整,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的,请同学注意听,等下我会要一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优秀7篇)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咱们的礼仪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精华,讲究礼仪可以展示中国人民的面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以下这7篇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敌伦交换第11部分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教研活动主持词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史开凌老师为我们用心地上了一节公开课,对他执教的这节课,我们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
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说课、评课活动。
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地说出来。
一、先请史开凌老师说课。
二、评课:刚才,史老师对自己的课说出了自己的认识,下面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评价。
三、今天借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请苏校长为我们指点迷津,给大家作指导。
大家欢迎!四、总结发言谢谢苏校长对我们教研工作的指导,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去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纵深发展。
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教师对我们这次教研工作的大力支持。
如果说听完了史老师的。
课我像吃了一道营养丰富的菜,那听了各位教师的点评就是让我嚼出了其中的味,并帮助我去粗取精,吸取了其中的精华。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议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
《快乐读书吧》优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掌握读书方法。
3.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
出示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师:书不仅能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还会让我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时光。
板书课题“读书真快乐”。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石壕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揭露官吏的横暴3、同情人民的苦难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七、合作探究: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老妪(yu)幽咽(ye)翁媪(ao)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3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龟虽寿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目标1)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优秀9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9篇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希望在敌伦交换第11部分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教研活动主持词篇一一、开场白: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语文组全体教师欢迎各位评估团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借助这次教学评估,今天我们又多了这样一次研讨的机会,通过碰撞、交流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我们的教研水平。
继上次在三中参加主题教研的培训之后,回来我们认真梳理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可研究的教研主题,其中,有一位教师提到“略读课文怎么教?怎么把握?”,因为在前一阵子,我们区进行了语文多课型教学探索,这里边涉及的课型中好像就略读课型教学被忽略了,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略读课文精读化。
有些略读课文大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面对这些阅读精品,教师不免产生难以割舍的感觉,教学环节精雕细琢,字词句段面面俱到,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白白浪费。
以至于规定的1课时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时间不够用。
2.略读课文泛读化。
目前,不少教师曲解了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在教学策略上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对立起来,不敢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蜒点水,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不求甚解,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低效结果。
3.略读课文自读化。
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内容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一般都不讲,以学生自学为主,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
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
二、作课教师说课。
究竟略读课文应怎么教?我想会引起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刚才,单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高年级语文略读课文指导课,听听她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好,下面请单老师说课,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讲课后的反思、感悟。
《石壕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石壕吏》(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石壕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望岳》,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2.通过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诗歌教学必须让朗读贯穿始终,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诗歌学习的主体。
老师尽量少讲,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石壕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1.听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生字词,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诵读。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三、细读课文,品味探讨1.观官吏之举通过诗文改动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2.听老妇之诉文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找出具体的语句谈谈。
想象当时具体的情景。
3.察作者之情四、展读课文,深入探究1.领会杜甫矛盾的心理2.试背诗文。
板书设计:观官吏之举 --毒听老妇之诉 --苦察作者之情 --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之石壕吏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石壕吏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乱年代人民的悲惨遭遇。
“藏问于答”的手法,并应用于平时作文当中。
3、理解杜甫矛盾心理,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教授设计问题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及文学常识接受: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吧?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围攻邺城。
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始终不能攻下邺城。
到了第二年3月,反而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某某,某某一带告急。
唐王朝为了挽回败局,便在某某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兵役。
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见到这种情景,他十分的忧虑和愤慨,于是创造了两组组诗,这两组组诗是“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石壕吏》,因为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
三、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诵期间完成)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插问:五言古诗是几个字一句?五言就是五个字)2、题目解析:关于“石壕吏”这个“吏”字,做一点补充。
我们常说“官吏、官吏”,好像就是指当官的人,但是在中国古代,作官的制度等级森严,“官”和“吏”其实是两个级别的人。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由国家直接任免的叫“官”,官职和级别较高。
比如说“县官”,一个州的“州官”,柳宗元到我们永州上任,他就是一个官。
而地方上的公职人员叫“吏”,官职和级别较低。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面县官升堂的时候站在两旁的差役,就可以叫做“吏”。
一般而言,“官”到一个地方去上任,他有一定的任期,四年或者五年的样子,时间一到,他又要听皇帝的调遣,派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而“吏”呢,一般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担任,没有规定的任期,但可以长期干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5课(石壕吏)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1.读文要求: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自行查阅资料解决。
2. 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关键词:安史之乱三吏、三别:
【二】课堂学习
导课:
关键词:唐诗郭沫假设评价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一〕写作背景解说
指名学生解说,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指名学生解说:你认为哪些字词需注意字音或字形?
〔三〕泛读课文,读通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要点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或内容?
〔四〕研读课文,读出感悟。
问题预设:
1. 诗中描写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2. 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差役与老妇情态形成鲜亮对比的句子是:
4.说明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5. 老妇的致词是一气呵成,跟差役没有关系,对吗?请同学们补充差役的语言〔补白〕。
6.老妇的致词从内容上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出层意。
〔五〕细读课文,读出人物及其情感特征。
要点提示:抓住人物在其所处事件中表现出的情感。
老妪:
差役:
〔六〕精读课文,读出文章主题。
要点提示:抓住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来概括。
〔七〕创新阅读
整篇文章是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来表达的,请你以以下人物的口吻进行解说,要求能表达人物在特定事件中的行为及心理特征。
1.老妪
2.老翁
3.儿媳
4.差役
〔八〕学后评点: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用一句话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九〕小结
托尔斯泰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文中年老体衰的老妇人都被抓去服役了,足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那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告诉人们要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请同学们也拟一那么标语,表达你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心声: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补充材料
《石壕吏》课本剧
时间——暮夜地点——石壕村
人物——官司吏甲,官吏乙,老妇,老翁,儿媳,孙子
背景——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人人自危
场景——一破旧房子。
〔《江河水》音乐起秋,暮。
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
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木牌。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房了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
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
话外音: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又一个深秋的晚上,在石壕村的一所破旧小屋中,一对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
一切基本上那么宁静……〕
【老妇人】:〔手拿信,哽咽地〕老伴,大儿子来信了,莫不是……
【老翁】:〔强作镇定〕别,别瞎想。
让我看看。
〔拿过信〕
【老翁】:〔读信哭〕……儿子,儿子……〔几欲昏倒,信纸飘落〕
【老妇人】〔手颤巍巍地看信,眼神呆直〕:老天爷啊,你什么原因不给我们留条后路哪?〔老
翁,老妇抱头痛苦哭作一团〕
〔里屋正在带孩子的媳妇听见了老人的哭声,抓紧出来。
〕
【媳妇】爸,妈,如何了?〔突然想起什么,浑身一震〕是不是〔停顿〕,他来信了?
【老翁】〔把信藏在身后,努力使语气平静,但依旧极不自然〕不,不是,我们没哈,你,你去带孩子吧。
【媳妇】〔越发坚决的语气〕爸,妈,你们就不要在瞒我了,是不是我丈夫出事了,是不是呀!快告诉我!
【老妇人】〔匆匆拭干泪〕没有,真的没有,别担心了,说不定过两个月他们兄弟三人就回来了。
【老妇人】〔扶着媳妇上前,强忍眼泪,给媳妇理头发理衣服,带着笑〕孩子,他们三个特别快就会回来了。
到那时,妈妈给你制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让你好好歇两天,不能让你再干家里的重活了。
〔媳妇和老妇人抱头痛哭〕
【媳妇】〔将信将疑〕妈,假如真的有什么,你们不要瞒着我呀!
〔里屋衣着褴褛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孙子】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才吃饭呀?
【孙子】奶奶,爷爷,我饿了我饿了。
〔抱着爷爷奶奶哭〕
【媳妇】〔媳妇在储物柜中翻箱捣柜一翻,终于从柜底找到半个饼子捧在手上〕孩子,家里就只有这一个饼子了,爷爷奶奶都两天没有吃饭了。
妈妈实在不能给你吃啊!
【老妇人】〔一顿足,冲上前,和媳妇争抢那块饼〕
〔孙子抢过狼吞虎咽〕
〔正在如今官吏甲、乙登场。
气势汹汹,手持一米长的木棍。
〕
【官吏甲】〔蛮横地〕:屋里的人都通通给我出来,否那么别怪大爷我不客气。
【老妇人】〔惊慌〕:哎,就来了。
〔两位官吏撑着木棍站着。
〕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天呀,他们如何又来了!
【老妇人】:老头子,快跑吧,不跑就来不及了,等他们走后,你再回来。
〔“砰砰砰”。
官吏们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官吏乙】〔生气地〕:你们如何还不出来,这大冷天的,想冻死我们呀。
【媳妇】〔着急地〕:来不急了,爸爸,你赶快走吧。
【老翁】〔有些不放心,一家人撕扯起来〕
【老妇人】:哭出声来,你再不走,那个家就完了!
【媳妇】妈——〔困惑不解的神情〕
【老翁】〔痛苦地〕:老天哪!
〔老妇人和媳妇把老翁推出后门〕
〔老翁慌忙地从后墙翻走,人已远去了,老妇人、媳妇还朝着他的背影远远眺望。
音乐渐弱〕【官吏甲、官吏乙】妈的,屋里的人磨蹭什么?快开门!〔甲一脚踹开了门。
〕
〔媳妇带儿下去,老妇人来到大门前,理了理衣服。
把门打开。
〕
【老妇人】〔悲凄地〕:二位大爷,请问有什么事?
【官吏甲】〔没好气地〕:老婆子,你们找死哪!
【官吏乙】〔凶巴巴地,抖出文书〕:奉李光弼大人之命,我们是来征兵的,快叫你家里男人出来!
【老妇人】〔平静地〕:我家早已没男人了。
【官吏甲】〔毫不相信地〕那你的丈夫、儿子哪去啦?
【老妇人】:〔泪眼婆娑〕我哪里还有儿子……〔边说边用衣服擦试眼泪,还不时回头望望,可怕儿媳听见〕才刚接到三儿子才托人稍信来,说他的俩个兄弟都才在战场上送了命。
〔嚎
啕大哭〕活着的那个只是是苟且偷生。
死了的就永久的去了!〔老妇人发抖的手拿出信,说到那个地方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
〔媳妇在里屋听见,几欲晕倒,抱着孩子强忍住哭〕
【官吏乙】〔口气稍软〕: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
【老妇人】〔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哦,你说他,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官吏甲】:那你家还有什么人。
【老妇人】:回老爷的话,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差吏冲到里屋揪出媳妇和孙子,一家人哭成一团〕
【官吏乙】:〔一把扯掉信〕死老婆,你好大的胆子,给我如实招来。
【老妇人】〔胆怯地〕:小的不敢,家里真的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小孙女儿和我的媳妇儿。
因为有了那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但是,她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呀!【官吏甲】:我可不管,但上面规定了,每家抽一丁,必须交人!
【老妇人】:大爷,你就饶过我们吧!
【官吏甲】:少说费话,每家必须出人!
【老妇人】〔痛苦地三个人跪下〕:大爷不放过我们,那就只有我老婆子随你们去了!
〔音乐《江河水》起〕
【官吏乙】啊,就你,你这老太婆子能干什么?有什么用,死了都没人要。
【老妇人】〔有些央求〕:尽管我差不多大把年纪了,也没啥力气,但到河阳去当一名伙头军依旧能够的,兴许到了那儿还能为将士们做做饭、洗洗衣服。
〔两官吏走到一旁窃窃私语起来,不一会儿,两人回来了。
〕
〔媳妇孙子阻止老人去,三人哭成一团〕
【官吏乙】:好,那你就随我们回去交差吧!
【媳妇】婆婆,你不能去哪,你走了我们如何办哪!
【老妇人】〔强作平静〕孩子,那个家就交给你了,你要把孙女儿带好啊!〔说罢,将头扭到一边,掩面哭泣〕
【媳妇】〔焦急地,略带哭腔〕:婆婆,您这么大年纪,再去前线,这如何能够呢?
【官吏】:〔一脚踢媳妇〕走走走,啰嗦什么?
〔老妇人欲开口,两上官吏急不可待将老妇往后拖〕
【官吏甲】快走,哪来那么多废话!
【媳妇】〔撕心裂肺地,摔倒在地上〕婆婆!婆婆!
【老妇人】〔被拖走〕〔泣不成声〕媳妇,照顾好孙儿哪。
〔两官吏将老妇人拖走至远处,媳妇在追老妇时摔到在地,眼看追不上了,便在地上爬着追。
孙儿抱着母亲嚎啕大哭。
〕
〔老翁跌跌撞撞地从屋外冲进来,要去追老妇人。
媳妇和孙子去拦,一家人摔倒在地上。
音乐渐小,灯光渐暗〕
画面定格,媳妇哭声渐小,音乐大起《江河水》。
话外音:后来,闻名诗人杜甫以那个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写成了闻名《石壕吏》。
一千多年过去了,石壕村一家人的哭声依旧在天地之间回荡,控诉着战争的残酷,表达着劳动人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