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静”。
11.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
对
象周围的一事树物春风,千使万对枝象,更嫩鲜于明金、色突软出于丝的。是永侧丰面西描角写荒。园里,
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例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赏析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 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
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 赏析 被埋没的感慨。
15.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赏析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6.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 达同一样的情感。
赏析 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
相 近特点的青概山念似、欲思留想人和住感,百情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
例句 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
赏析 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 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 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例句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 赏析 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 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2】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二】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手法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6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1)
专题26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高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考向一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
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
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019年2018年2017年课标全国Ⅱ卷14,用典,5分北京卷16,写作手法,3分山东卷天津卷14(3),艺术手法,3分江苏卷6,对比手法,6分11,表达效果,5分浙江卷20,手法,6分20,点染手法,6分20,叙述+对比,6分【调研1】(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调研2】(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傲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忧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才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战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专题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诗文阅读)-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3)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第二,试题设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第三,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第四,解答真题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最新整理)2018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24
三、从内容如何体现主旨看:1、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2021/7/26
25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
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
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
22
❖ [答案] 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句写云去山 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 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 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 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 铺垫。
2021/7/26
23
三、从内容如何体现主旨看:
1、卒章显志, 2、曲笔, 3、以小见大等
2021/7/26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2021/7/26
7
一、从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看:3、以景结情(详)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 景
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
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
例2
山 居 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
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1、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解密2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解析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调研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调研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2018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一——傲豪情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 ----- 比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 ——隐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 ----- 才5、矢志报国、慷概愤世的形象。
--------------- ——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 ——乡7、获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战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 ——情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 ----- 叹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菜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悄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离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2018版高考总复习语文: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描写
“态”分为动态和静 态, “味”是触觉角度。 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 换景、定点换景、换点 定景等;角度的变化, 有俯视、仰视,远景、 近景,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等
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 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 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 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 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 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 忘返的心情 (3)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 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 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着重刻画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而使人物形象 丰满、 鲜明、 生动。 如赵师秀的 《约客》 : “黄 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 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 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 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 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 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 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 焦虑心理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 议论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 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 好恶、喜怒、哀乐等主 抒情 观感情。抒情分直抒胸 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 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 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 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 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 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比拟 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备战 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1鉴赏诗歌的言语含解析-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考点3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
“言语”次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言语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言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言语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这一考点的考查,次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方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方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言语的把握。
只需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次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1)小题;(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15题;(4)概括诗歌的言语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宗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斟酌,从而精确理解诗歌言语的精妙的地方。
估计2019年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言语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注重。
考向一炼字炼词1.浏览上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标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旭日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暖和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抽象地描绘出在旭日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的能力。
考生经过分析可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是触觉,“红光”是视觉,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旭日的柔和暖和。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绚丽的景色。
考生了解了字的本义,再联系文中内容明白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点出表达效果即可。
2.浏览上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标题。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
④吾土:故乡。
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抒情上的手法。
【答案】此曲在抒情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作者写他乡之美,所写景色愈美,愈反衬作者的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白抒情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其次,要结合这首元曲来具体分析。
考生分析该元曲内容可知,上半部分写风光美丽,但下半部分的“终非吾土”一句点明作者身在异乡,所以曲中写的虽是“乐景”,抒发的却是“悲情”。
名师点睛四种常见的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
诗(词)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方法。
2.借事抒情。
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通常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达意。
3.托物言志。
诗(词)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词)中的物一般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第1题中,李诗中展现的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的“菊”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载体。
4.咏史抒怀。
借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借古讽今,就是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二是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考向二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简析首联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群山中一抹而过,以此传达了诗人骑马行进于山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①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②胜荷衣。
【注】①春游:唐朝官员有春秋两季游玩的习俗。
②簪弁:簪,冠簪;弁,礼帽。
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答案】本诗尾联中“莫将簪弁胜荷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端怎样的态度?借代,“簪弁”指代官场生活,“荷衣”指代田园生活。
表达了作者委婉地劝勉李端不要贪恋官场荣华,而要选择田园生活的态度。
【解析】考生解题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簪弁”“荷衣”,然后联系诗后的注解可知,前者指官员的服饰,那么后者应该指田园生活中的服饰。
由此可知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此处考生要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前者重在代,有相关性;后者重在喻,有相似性。
本诗中“簪弁”“荷衣”都是用所穿衣服指代生活方式,属借代。
然后要注意尾联中的“胜”字,“簪弁胜荷衣”的意思是官场生活胜过田园生活,但前面作者又着一词“莫将”,表明了态度,即作者肯定后者,否定前者。
名师点睛1.比喻和比拟。
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
2.借喻和借代。
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
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
如第2题中,根据注解可知,“簪弁”指官员身上的服饰;根据上文,“荷衣”应该是农人的衣服。
这样就可判断二者分别指代官场生活和田园生活。
这属于具体代抽象。
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3.夸张如何确定。
夸张主要有夸大夸张、缩小夸张两类。
如第1题中“三百叠”的群山,作者“一抹”而过,此为缩小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以在楼上手可摘到星星来说楼之高,此为夸大夸张。
4.设问与反问。
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考向三表现手法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月陵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该句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淙淙的泉水声在宁静的月夜响起更突出了月夜之寂静。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考生通过分析可知,“林下泉声静自来”,营造了月夜静幽的氛围,而淙淙的泉水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宁静,所以这里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答出运用的反衬的表现手法,还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运用该表现手法所起到的效果。
名师点睛第一步,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
如第2题。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联想。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典型。
2.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如第1题的第二首就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4.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7.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8.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写的是正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般情况下,作者会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
考向四谋篇布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承上启下。
“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极言意绪的迷乱繁杂,“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到了结合作用。
名师点睛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1.开门见山。
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
在诗歌结尾处,才点明中心主题。
也叫“篇末点题”。
3.承上启下。
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承接上面的,同时又引起下面的。
如上题中的“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
4.情景分写。
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如杜甫的《登高》,该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5.情景合写。
即情景交融,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
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该诗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
6.小中见大。
即通过描写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7.画龙点睛。
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8.起承转合。
所谓“起”即开头,“承”即紧承上文,“转”即意思的转折,“合”即全文的结束。
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