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合集下载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学设计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教学设计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与自然死海不“死”的秘密》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死海的相关知识,通过探究死海不死的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死海的基本情况,知道死海不死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死海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死海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死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死海不死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死海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为学生探究死海不死的原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探究任务:为什么死海不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死海不死的原因。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死海不死的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说课稿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说课稿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与自然死海不“死”》这一课是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课程以死海为例,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死海的自然特点、死海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死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死海的独特之处,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死海这样的特殊自然现象,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死海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到死海的自然特点,知道死海面临的环境问题,学会如何保护死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到死海的自然特点,知道死海的环境问题,学会如何保护死海。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死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死海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死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死海的自然特点。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死海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如何保护死海。

5.实践环节:让学生制定保护死海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分享。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五上综研主题一: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

五上综研主题一: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
主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地方——死海。很久很久以前,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胜国会留下身体强壮的被俘士兵作为奴隶,处死身体羸弱的被俘士兵。
有一次,一位将军下令把要处死的俘虏扔到死海中。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俘虏们浮在海面上,就是不沉入海里。这位将军很生气地说:“把他们都给我绑上大石头,然后再往海里扔。”被绑上石头的俘虏心里想:这下我们死定了。但是出乎意料,那些俘虏仍然浮在海面上,没有被淹死。
生1:用多少水来做实验呢?
生2:是一次加入还是分多次加入?
生3:该加多少盐呢?
加盐实验记录
盐的质量(克)
水的体积(毫升)
沉浮情况
100
100
100
100
小贴士:
水量不变,且不宜过多,能淹没鸡蛋即可。
方法指导:
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对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它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密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因果关系。
总结与反思:
汇报与展示:
在本主题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增长了什么新见识?还有什么新发现?
1.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死海的趣闻和图片等资料。
2.阐述经过实验得出的数据及结论。
3.构思新颖的小发明、小创造。
评价与反思:
“死海不“死”的秘密”自我评价表
请你根据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给自己应得的大拇指涂上颜色。
生1:咦?怎么有的鸡蛋能浮起来,有的鸡蛋浮不起来呢?
生2:加入其他东西可以吗?我们把盐换成糖试试看。
加糖实验记录
糖的质量(克)
水的体积(毫升)

21死海不死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

21死海不死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师:***上高中小学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参考主题:(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

实践方式: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学科整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

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

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研究准备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

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2、我自信,会成功3、消除孤独感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我自信,会成功一、研究实施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

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二、方法与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1、态度诚恳、谦逊。

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如下表)四、作业:什么是心理测试?第三课时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一、调查与实践---自信现状调查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们做的怎样呢?1、展开调查2、调查结果分析二、实践与探索---寻找自信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死海不死

语文教案-死海不死

语文教案-死海不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积累词语,提升词汇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死海的特点。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死海的位置、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死海资料。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

四、词语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

2.学生运用生词造句,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死海盐分含量、不死原因等。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写作方法学习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等。

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死海的保护与开发。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题目,如《死海的未来》。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熟读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2.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后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死海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熟读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2.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死海不死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上综合实践死海不死的秘密

五上综合实践死海不死的秘密

五上综合实践死海不死的秘密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第一课时死海不死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力: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

(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二整体感知:(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1为什么叫做死海?2死海为什么不死?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

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

)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

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6.呵呵,一个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
“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马上就
能恢复直立状态。大家也来试一试、做一做吧!
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不到翁
第五课时
总结与反思:
1、 汇报与展示
(1) 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2) 举一次“我自信,会成功”的主题班会。
课就到这里吧,很高兴能和大家有这么一个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希望大
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一切如意!下课!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力: 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德育: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
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3、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1、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2、
3、
注意事项
1、 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
2、
3、
研究收获:
四、作业:什么是心理测试?
第三课时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
1、 调查与实践 自信现状调查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怎样呢?
● 展开调查
●调查 结果分析
2、 实践与探索 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
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 名人名言引路
3、 自信就在我们身边

说明文《死海不死》教案

说明文《死海不死》教案

说明文《死海不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能够正确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如何准确、生动地描述事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死海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死海的特点;(2)学生分享对死海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方法;(2)学生尝试运用案例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组内分享。

5.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写作,尝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本课所学,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2. 搜集更多关于死海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说明文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死海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死海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2. 分享死海的自然奇观和独特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死海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死海的了解和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死海为什么不会死去。

第二章:死海的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和独特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死海的高盐度和浮力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死海的高盐度和水的密度。

2. 解释死海中的浮力现象和游泳体验。

教学活动:1. 展示死海的高盐度图片和数据。

2. 进行盐水实验,让学生体验死海的浮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死海的高盐度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死海的形成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死海的形成原因和地质背景。

2. 学生能够解释死海的水循环和蒸发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死海的地质形成过程和流域特点。

2. 解释死海的水循环和蒸发过程。

教学活动:1. 展示死海的流域地图和地质结构图。

2. 通过模型或动画演示死海的水循环和蒸发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死海的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死海的生态和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死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 学生能够解释死海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死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 讨论死海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展示死海的生态系统图片和生物多样性信息。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死海的环境问题和对策。

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可以为死海的保护做些什么。

第五章:死海的文化和旅游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死海的文化背景和旅游景点。

2. 学生能够解释死海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死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2. 讨论死海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

教学活动:1. 展示死海的旅游景点图片和文化活动信息。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死海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死海不死》教案最新6篇

《死海不死》教案最新6篇

《死海不死》教案最新6篇《死海不死》教案篇一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

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

(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

生(1):《死海不死》。

师:完全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生(1):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这就在读者心里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生(众):也是这一篇。

师(指一学生):那你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吗?生(2):同意。

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

有补充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

哦,“英雄所见略同”,看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英雄!(笑)不过,我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各位英雄:标题上有两个“死”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生(3):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指淹死、死掉。

师:完全正确。

你课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课文?(生摇头)那你怎么能回答得这样正确?生(3):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过。

师:啊,真好!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语文课上,这叫知识的“迁移”(板书“迁移”)。

学习中经常注意“迁移”,知识就学得活了。

现在请同学把书合拢,暂时不要看课文,大家回忆一下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死海的知识,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指一在偷偷看课文的学生)哈,你违规了,不许偷看!(学生思考、回忆,片刻后陆续举手)师:为了使回忆有条理,请按照以下几点逐一来说:板书:1、地理位置;2、得名原因;3、海水趣事。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说课稿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说课稿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的秘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与自然死海不“死”的秘密》这一课,是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探究死海不死之谜,让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死海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知道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死海的特点,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2.教学难点: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死海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死海。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死海的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4.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死海不死之谜的原理。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死海的其他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死海的特点 -> 盐度极高死海不死之谜 -> 水的蒸发导致盐度升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有:小组讨论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课后作业评价。

晋科版小学五年级上 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3 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晋科版小学五年级上 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3 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4. 死海的旅游景点
神奇的泥浴体验
死海的泥浆被广泛认为具有美容和疗效。游客可以在死海的旅 游景点享受泥浴,将泥浆涂抹在身体上,然后在死海中浸泡。 这种泥浆富含矿物质,可以滋养皮肤,舒缓关节疼痛,并有助 于治疗一些皮肤病。许多游客都会亲身体验这一独特的泥浴体 验。
4. 死海的旅游景点
漂浮在死海的奇妙感觉
3. 死海的医疗价值
水疗疗法
死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益,可以通过水疗疗法 来治疗关节炎、风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死海浸泡或进行 水疗时,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会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有助于舒缓关节和骨骼的疼痛,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3. 死海的医疗价值
空气疗法
死海地区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和矿物质微粒,可以通过呼吸 吸入这些有益的气体,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和矿物质微粒可以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增 强免疫力,改善呼吸道疾病和过敏症状,如哮喘、鼻炎和过敏 性皮炎等。 以上是死海的医疗价值的三个要点。通过盐疗疗法、水疗疗法 和空气疗法,可以利用死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治疗多种皮 肤疾病、关节炎、风湿病、骨质疏松以及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相关的疾病。这些疗法可以通过在死海沐浴、涂抹死海盐浴盐 、死海浸泡,以及呼吸吸入死海地区的空气来实施。
PA R T
3. 死海的医疗价值
盐疗疗法
水疗疗法
空气疗法
3. 死海的医疗价值
盐疗疗法
死海盐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镁、钙、钾和溴等,可 以通过盐疗疗法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和牛皮癣 等。在死海沐浴或涂抹死海盐浴盐的过程中,矿物质和微量元 素会渗透到皮肤中,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瘙痒, 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晋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死海不“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与自然死海不“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死海的相关知识,通过探究死海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与多样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死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但同时,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死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死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特点。

2.难点:对死海形成原因的探究,以及对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死海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死海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PPT等教学素材。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场地:教室、实验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死海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死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死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死海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教师总结并强调死海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死海不死》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死海不死》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游弋:(y ì ) 游来游去。 谕告: (yù)告诉,使人知道。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病害或灾祸。 ( 安然无恙 : yàng)
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警告,劝诫。 告诫( : j iè ) 改邪归正: (xié) 改正错误,回到正道上来。 溴 (xiù) 锶 (s ī)
速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的意思, 划分结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为什么人不会淹死呢?课文引用什 么材料来说明这一点? 引用了古罗马的传说,奴隶们被投入死 海却安然无恙,说明死海浮力很大,既形 象,又神奇。
4、对这一特异现象,课文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狄杜)“大惊失色”。
5、这三段描述死海不死,说明的是表面特 征,而浮力很大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
海水咸度很高 6、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死海不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2.学习本文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3.加强环保意识,爱护生存环境。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更好更清楚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列数字:准确严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3.打比方: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4.作比较: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5.下定义: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列(画)图表 7.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 8.引言论(引用说明) 9.作诠释:对说明对象进行解释说明 10.分类别: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 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三.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科学性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 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 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 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整理版)死海不死的秘密

(整理版)死海不死的秘密

综合实践单元分析教学时间:年月日死海不死教案综合实践教案〔第二阶段〕综合实践教案〔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加盐实验实验方案加糖实验实验方案加盐实验记录加糖实验记录古人根据实验原理创造了用来测量盐水浓度的仪器,现在你也发挥想象,来一次创新设计吧。

我的小创造死海的资料卡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死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

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的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

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

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死海的资料卡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死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

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的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

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

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20“死海不死”研究方案

20“死海不死”研究方案

第二十课“死海不死”研究方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数字的准确性)2、能力目标: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训练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教学重点:1、几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主要是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

2、两则神话和传说对说明死海的特征所起的作用。

3、理解死海为什么“不死”及死海形成的原因。

难点:1、理解说明顺序2、两则神话、传说的表达方式及在本文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种提法强调的是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功能,而且,课程标准谈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

”这里的工具性,首先必须关注汉语的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本文的内容,把本节课重点分为三大模块:复述神话和传说;看图表讲述死海浮力大的内在原理;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死海。

三个部分层层深入,有浅入深,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口语能力也得到锻炼。

教法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不爱开口的想象是很常见、很普通的,经过专家研究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不爱开口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采用了合唱式答问、表述提要、自我暗示、小组教学等教法,使学生克服种种障碍,达到开口说话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的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因此,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死海不死》教案

《死海不死》教案

《死海不死》教案《死海不死》教案1—、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死海不死第一课时。

(数字的准确性)2.复习“抓事物特征说明”的方法。

3.体会在__中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4.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会说明文中数字说明的作用。

难点:1.__中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2.关于新颖、巧妙的标题如何理解。

解决办法:1.利用实验的方法理解死海不死的道理,这样形象直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讨论比较的方法,加深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数字使用)的理解,和对说明文中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语言简炼、准确。

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复述课文,语言力求简洁,重点内容突出,无口语中的毛病。

3.分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4.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了解死海的现状及未来,班上进行信息交流。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用一个透明容器(大口)盛水,放入鸡蛋,鸡蛋下沉;再取出鸡蛋,在容器的水中加入大量食盐(按23%~25%计算),再将鸡蛋放入,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这个实验的过程,并用两句话概括一下鸡蛋浮沉的原因,要求语言力求简练、准确,描述层次清楚,顺序得当。

(原因:由于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下沉;又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浮在水中,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死海不死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1.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复习“抓特征说明”的方法。

2.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咸水湖知识的科学小品文,__紧紧抓住死海的特征,从“死”与“不死”入手,写了死海中没有鱼虾草木存活的“死”,和人不会被死海淹死的“不死”,然后层层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咸度高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接着指出死海的成因,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具体说明了死海的形成过程,最后说明了死海的过去荒凉(死),现在充满生机(不死),将来将会干涸(死),全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高,文中“死”字的不同含义:“死海”,鱼虾草木不能存活,“死海不死”,人在海水中被淹死,“死海真的要死了。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教学设想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附】有关资料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

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

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1、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

〔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

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古板G没有生物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③……真是“死海不死。

(G、A)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A)二、审题,导入新课《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

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

“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

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4)介绍死海的特征
二(5-6)说明死海的成因 三(7-8)简介死海的变化
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研读第一部分:
1、第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死海的位置及得名的原因。 2、死海不死中“死”指什么?“不死”又指什 么? 这个“死”指鱼虾草木的死。 “不死”指人即使不会游泳,也总是浮 在水上,“不”会淹“死”。
总结、扩展
这一篇介绍知识说明文,介绍了死海的特 征和成因以及现状和未来,采用了由现象到 本质的逻辑顺序。这类介绍客观事物科学知 识的说明文又称之为“科学小品”。科学小品 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 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 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游弋:(y ì ) 游来游去。 谕告: (yù)告诉,使人知道。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病害或灾祸。 ( 安然无恙 : yàng)
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警告,劝诫。 告诫( : j iè ) 改邪归正: (xié) 改正错误,回到正道上来。 溴 (xiù) 锶 (s ī)
速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的意思, 划分结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为什么人不会淹死呢?课文引用什 么材料来说明这一点? 引用了古罗马的传说,奴隶们被投入死 海却安然无恙,说明死海浮力很大,既形 象,又神奇。
4、对这一特异现象,课文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狄杜)“大惊失色”。
5、这三段描述死海不死,说明的是表面特 征,而浮力很大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
海水咸度很高 6、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 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 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引用传说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生 动性,吸引读者,而且使读者了解到,死海 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而且自古以来人们 都在探寻它的奥秘,只是到科学发展的今天 才有可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这样写反映了人 类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认 识过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 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 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 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 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俺不 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的浮力大;第5自然段所引传 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1、用一个词概括死海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 过去:荒凉 现状:生气 未来:干涸
2、结句“死海真的要死了”的“死”指什么?
这里的闲
拯 救 死 海
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用来说明哪些 问题的?各起到什么作用?
①举例子:第l-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 持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列数字
死 海 的 位 置
寸草不生
哇,好舒 服
不会被淹死
自由游弋
可以自由的浮在海面上
研读第二部分:
1、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一、地形 大裂谷中段
二、化学成分
三、物理变化
河水含很多盐类
河水蒸发、盐类沉积
2、课文引用古老的传说,起什么作用?
卫星图片—死海位于大裂谷中段
研读第三部分:
死海不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2.学习本文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3.加强环保意识,爱护生存环境。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更好更清楚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列数字:准确严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3.打比方: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4.作比较: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5.下定义: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列(画)图表 7.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 8.引言论(引用说明) 9.作诠释:对说明对象进行解释说明 10.分类别: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 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三.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