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eb3da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f.png)
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小组讨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候学生可能会陷入被动或者无效的交流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这些方法可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目标可以是明确的问题或者主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或者深入理解主题。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针对性地思考。
2. 制定积极合作的规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以确保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规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意见、轮流发言、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3. 提供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广泛性。
通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促使他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激发创造性的想法。
4.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讨论的关键点和结论。
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回顾总结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5. 分配角色和任务为了确保小组讨论的高效进行,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比如,一个人可以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另一个人可以担任引导者,帮助组内成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分配角色和任务,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6. 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7.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拓展小组讨论的范围和形式。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平台和应用软件来进行远程小组讨论,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0d416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b.png)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小组讨论学习则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我们能够更充分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有一些技巧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的技巧。
一、明确讨论目标在开始小组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的目标非常重要。
讨论的目标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思考一个观点或是完成一个任务。
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高效地进行学习。
二、制定详细的议程为了保证讨论的重点和步骤明确,可以制定详细的议程。
议程可以包括讨论的主题、时间安排和参与人员等。
制定议程的过程也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对讨论话题的了解和备课,使得讨论更加有针对性。
三、提前准备材料在小组讨论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非常重要。
材料可以是书籍、文章、资料或是其他任何与讨论相关的内容。
准备好材料可以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讨论更加有价值。
四、积极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成员互动和讨论。
通过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同样重要。
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他人观点,都应该保持尊重和耐心,并给予其他成员足够的发言机会。
倾听和尊重可以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六、分工合作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
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专长,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不同的成员。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使得讨论更加充实和全面。
七、总结和归纳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由一个或几个成员负责总结讨论内容和结论,并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确认和补充。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记忆和复习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954c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f.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与合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1. 提前准备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和目标,以便明确讨论的方向和重点。
其次,收集相关的资源和材料,如学术文章、案例研究等,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和观点支持。
最后,制定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 提出开放性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提出封闭性问题,而是提出开放性问题,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和观点,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积极交流和辩论。
例如,可以提问:“你认为 xxx 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请提供支持材料。
”3.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让课堂讨论的进行更加有序和有效,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可以要求学生尊重他人观点,遵守谈话顺序,提出有根据的论据,提问澄清问题等。
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可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质量。
4.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提供支持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增加互动和合作。
5. 多元化的参与方式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参与方式,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除了口头发言外,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回答问题、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投票或提交评论等。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鼓励批判性思维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战和质疑观点,提出反问和批评,培养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7. 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总结。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d10e50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6.png)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创建小组在课堂小组合作中,首先需要教师创建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等因素,合理组合学生,以形成协作、互补的小组。
创建小组时,教师要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均衡,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事务。
二、明确目标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应明确课堂小组合作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目标可以是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解决一个问题、展开一次讨论等。
明确目标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目标,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和责任。
三、提供指导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支持的作用。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设立时间限制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教师可以设立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工作效率,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消耗过多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合适的时间限制,以保证学生在充分讨论和合作的基础上,及时完成任务。
五、组织分享和总结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总结。
学生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心得,并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进一步发展。
六、评价与反馈在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合作技能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口头评价、写作评价、同学互评等。
同时,教师要提供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小组合作中改进和提高。
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
![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d5243a0b4c2e3f572763d3.png)
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江滨中学小学部:王虹霞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呢?一、优差结合,合理分组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识和非认识品质的发展,又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认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技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已有知识经验等,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优、中差生的比例约为2:2,采用前后两排排列的方式。
小组讨论时,前排同学回过头来,即可面对面地进行活动。
这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同时,由于各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指导,教会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
1、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作好铺垫。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展开讨论。
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们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并尽可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这些问题。
2、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有效组织。
课堂讨论如果组织得不好,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
所以,老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分配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亲人》一课时,老师可根据教材重点及学生反馈的问题提问:本课的课题是"亲人",按理说是写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等,为什么课文写的却是邻居?此时,教师趁机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他们有的在自己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有的直接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已见,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与老奶奶之间不是亲人胜是亲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了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fc0a9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a.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要经营一堂生动、互动的课堂,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课堂互动和讨论策略。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互动与讨论的品质。
1. 设计引人注目的开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设计一种引人注目的开场方式。
可以使用问题、配图、悬念或引用等方法。
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教师能够迅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观点,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他们可以使用肯定性语言,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经验。
教师还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克服困难,并建立信心。
3. 利用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有效的互动策略之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提供一个明确的讨论任务或问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观点,并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之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来共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想法。
4. 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言,教师可以采用各种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告知问题,并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以便他们准备好发言。
教师还可以使用悬赏制度,奖励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5. 使用多种讨论形式和工具为了增加课堂互动的多样性,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讨论形式和工具。
例如,可以组织辩论,模拟角色扮演或利用案例分析。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在线讨论平台或投票工具,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参与。
6. 注重课堂重点和目标在课堂互动与讨论中,教师需要确保与课程重点和目标的契合。
教师应该明确传达预期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
通过提醒学生目标和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确保课堂讨论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7. 鼓励多样的观点和批判性思考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应鼓励学生提出多样的观点,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和评价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a86fb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7.png)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讨论目标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标。
这包括讨论的主题、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预期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浪费时间。
二、合理分组分组是课堂讨论的关键步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组。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还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准备讨论材料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本内容、相关资料或时事新闻等。
通过提前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讨论的主题,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四、设定讨论规则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设定一些基本的讨论规则。
例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但发言时要尊重他人,不得打断别人的发言;讨论时要围绕主题进行,不得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等。
五、引导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要时刻关注讨论的进展,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
当学生出现困惑或争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及时反馈和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
反馈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在讨论中的不足之处。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反思,以便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七、持续改进和优化作为一次课堂讨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就此结束。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23f8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7.png)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合作和思考的环境中共同学习。
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
首先,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明确讨论的目的和主题。
讨论应与当前主题或课程目标密切相关,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
在明确目的和主题后,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小组大小,通常3-5人为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
其次,教师需要提供明确的指导和问题,以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和深度。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促进他们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角色和分工来促进小组讨论的深入。
例如,指定一个学生作为讨论的记录员,一个学生作为时间管理者等,以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建立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例如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奖励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还应担负起引导和监督学生的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深入的问题和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监督讨论的质量和进展,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见解,并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另外,为了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评估和反馈的方式。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及时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提交书面总结或个人反思,以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总而言之,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明确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并提供明确的指导和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担负起引导和监督学生的责任。
最后,教师应采用评估和反馈的方式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通过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f9c5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a.png)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一、引言课堂讨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促进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准备阶段1.确定讨论主题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主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制定讨论目标明确讨论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或培养沟通协作技巧。
3.设计讨论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引导讨论的进程。
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4.分组与分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分组,并明确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的角色和责任,以提高讨论效率。
三、实施阶段1.导入话题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出疑问、展示案例或分享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确保讨论的方向与主题紧密相关。
同时,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和氛围。
3.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供参考资料或组织小组间辩论来推动讨论的深入进行。
4.总结与评价在讨论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总结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
2.尊重多元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开放和平等的交流。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探索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c7e2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0.png)
探索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
然而,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学习。
一、明确目标和规则在进行小组讨论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
同时,制定明确的规则,包括讨论时间、发言顺序、尊重他人意见等,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二、组建合适的小组组建合适的小组是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进行分组,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保证了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此外,小组成员的数量也要适中,过少可能导致讨论不充分,过多则会难以管理。
三、提供明确的问题或话题在小组讨论中,给予学生明确的问题或话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讨论。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或话题,使其既关联课程内容,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问题或话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四、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或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度的干预和监督,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者,还是一个促进者和监督者。
五、鼓励建设性的讨论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这包括尊重他人意见,互相倾听,给予合理的反馈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总结和评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和评估,帮助学生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能力,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b21a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f.png)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有效的小组讨论是教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综合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然而,要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和促进讨论。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首先,教师应当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
在启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明确讨论的目标和重点,并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目标。
此外,教师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讨论规则,比如鼓励学生相互尊重、提供各自观点的依据等。
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使讨论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小组讨论的形式。
小组讨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辩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
例如,在问题解决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并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在案例分析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思考不同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正确引导讨论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第三,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需要积极培养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开放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见解。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关怀,避免有意无意的批评和贬低。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倾听、接纳不同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讨论的效果。
最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和评价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思路,整理出有价值的内容和结论。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讨论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正确引导讨论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以及及时总结和评价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9820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2.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点和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于小组讨论至关重要。
首先,组内成员应相互尊重和理解,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思考方式,避免争执和攻击性的言辞。
其次,组内应有一个明确的讨论目标,确保讨论的方向明确,避免偏离主题。
最后,组内成员应开放心态,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全员的参与和贡献。
二、明确角色和任务分工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分工。
例如,可以指定一位组长来组织和引导讨论,一位记录员来记录讨论内容,一位时间管理员来控制讨论时长等。
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分工能够提高组内成员的效率和合作度,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
三、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议程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议程是非常重要的。
规则可以包括听取他人观点时保持沉默、言辞要文明、互不干扰等。
议程可以包括讨论的主题、时间分配、讨论的重点等。
通过制定规则和议程,能够提高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争议。
四、积极参与和贡献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和贡献。
积极参与包括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及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贡献包括主动承担任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及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反馈。
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讨论和学习的效果。
五、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成员都应尊重并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打断或贬低他人的观点。
倾听并认真思考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通过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能够建立互信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讨论和学习的成果。
六、及时总结和反馈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之后,及时总结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460c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8.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你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1.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开始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该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尊重不同意见、欢迎讨论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赞扬,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 提前准备讨论主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讨论主题,并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准备讨论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质量。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参与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轮流发言和总结,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
5. 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可以通过提问、点评、总结等方式来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6. 注重学生参与的平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平衡。
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表观点,并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贡献。
要避免少数学生占据大部分讨论时间,而其他学生默默无言的情况。
7. 引导总结和提炼在课堂讨论的最后,教师应该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帮助学生归纳和梳理所学的知识。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思考如何将讨论的内容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有效开展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fa92e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有效开展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想要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以下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您:1.明确讨论目标在举办小组讨论前,我们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并确保他们更加专注于讨论的主题。
2.选择合适的小组成员在组建小组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选择适合的成员。
这样可以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
3.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讨论的紧凑和高效。
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专注于讨论,避免分散注意力。
4.制定讨论规则讨论规则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尊重和有效的讨论环境。
要求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前先听取他人的意见,要求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等等。
5.指定组织者和记录员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可以指定一个组织者和一个记录员。
组织者可以确保讨论的流程和时间控制;记录员可以记录下讨论的要点和结论,以便后面的回顾和总结。
6.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话题指定明确的问题或话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关键之一。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7.鼓励积极参与和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多元的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8.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材料为了支持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资源和材料。
这可以是书籍、文章、图片或视频等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探索问题。
9.总结和反思讨论结束后,我们应该总结和反思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以及为未来的讨论提供借鉴。
我们要记住,小组讨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坊,而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2b354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9.png)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协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讨论目标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应明确讨论的目标和任务。
讨论目标可以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
明确讨论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讨论内容,使讨论更加有效。
二、组织合理的小组教师在组织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合理地安排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
同时,小组的规模也需要适中,过大会导致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过小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交流。
三、设定明确的讨论任务教师在讨论开始前,应给学生设定明确的讨论任务。
任务可以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展开一场辩论、阐述观点等。
明确的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更加集中,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地开展讨论。
四、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
指导可以包括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角度、给予学生思路开展讨论等。
适当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促进积极参与和互相合作教师在引导小组讨论时,要重视每位学生的参与。
可以通过提问、邀请发言、鼓励分享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尊重彼此的观点,并在讨论中提倡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留出充足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相对自主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和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
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时间的节奏,适时总结和引导,确保讨论效果。
七、评价和反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从学生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交流等多个角度进行。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014c6b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9.png)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集思广益,促进思维碰撞,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要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们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讨论目标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标。
明确讨论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讨论目标可以是解决问题、深入探讨某个主题或者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等。
在明确讨论目标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准备问题以及思考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二、分工合作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分工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相应的任务,例如组织讨论的提纲、搜集相关资料、汇总小组成员的观点等。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小组的整体效能。
三、倾听和尊重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倾听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合作氛围的基石。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即使自己对某个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也应该以理性和尊重的方式进行辩论和交流。
通过倾听和尊重,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达到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四、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与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
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即使在和其他成员意见不一致时,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论证和辩论来推动思考和进一步的讨论。
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激发小组的活力和创造力。
五、批判性思维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获取信息和提出观点进行客观、深入、全面的思考和评估。
小组成员应该善于提出质疑,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结论。
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讨论的质量,避免陷入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六、总结和归纳在小组讨论学习结束后,应该进行总结和归纳。
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成员们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ccdf9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7.png)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注重组织、引导和评价,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 创设适宜的小组氛围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小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行为来促进小组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和任务。
教师可以将目标和任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投入讨论。
3. 合理分组合理的分组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均衡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轮换分组,使得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合作。
4. 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说明、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和材料,以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 监控和调整小组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时刻监控学生的表现,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例如,如果一些学生过于主导讨论,教师就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如果讨论过于泛滥,教师则需要收敛讨论的范围和方向。
6.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小组讨论。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或者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来进行远程讨论。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讨论的效果。
7. 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小组讨论不应仅仅停留在观点的交流和表达上,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等方面。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177a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5.png)
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共享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经常遇到困难,例如缺乏参与度、无主题的讨论、长时间的争论等。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的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讨论目的和规则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的和规则。
讨论目的可以是解决某个问题、探讨某个话题或者达成某个共识。
规则可以包括讨论的时间限制、发言的顺序、不允许中断他人等,这可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二、制定议程和时间安排为了确保小组讨论的高效进行,可以制定议程和时间安排。
议程应明确列出讨论的主要话题和重点,而时间安排则可以合理分配每个话题的讨论时间。
通过确定提问和回答的时间限制,可以保证每个组员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三、积极参与和倾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组员都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
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倾听,可以促进全员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观点是必要的。
组员们可以事先准备好自己的问题和观点,然后在讨论中逐步提出。
明确的问题和观点可以引导讨论的方向,有助于组员们更好地理解和回应。
五、主动激发讨论氛围有效的小组讨论需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氛围。
组员们可以主动激发讨论的氛围,例如提出新的问题、分享有趣的事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这种积极的氛围可以鼓励其他组员参与讨论,并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的思考。
六、整合各种观点和建议小组讨论的目的之一是整合各种观点和建议,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或共识。
在讨论过程中,组员们应该尊重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并试图寻找不同观点之间的共同点。
通过整合各种观点和建议,可以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七、总结和归纳结论小组讨论结束时,应该对讨论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可以帮助组员们了解讨论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姓名陈瑛
单位汕头市澄海华侨中学
时间2009年7月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而课堂小组讨论是实施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小组讨论优化措施有效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推广和实施,英语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课堂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生教学相长的促进,特别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此,课堂小组讨论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推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在实践中操作不当,难以引发学生对小组讨论的浓厚兴趣,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对于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
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冷场”的尴尬局面。
小组讨论开始之后,小组成员面对讨论话题,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尴尬。
二.学生的合作不到位,出现“虚热”的混乱局面。
教师布置了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借机会浑水摸鱼,大谈无关紧要或与讨论话题相差甚远的东西。
三.学生的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独立行事,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
四.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出现“独白”的演说场面。
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掌控小组的局面,这阻碍了全体组员平等地参与小组活动,尤其对于内向、文静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利。
“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
那些成绩差或内向的学生不敢也不愿表达思想,只是安静地做个听众;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针对上述小组讨论的低效,形式化现象,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是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前提。
这就要
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深入研究课文,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
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
例如,在NSEFC module 3 unit 2的“Healthy eating”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先从自己一天三餐通常吃什么开始交流,学生一听到这个与自己生活的关的话题都踊跃发言,而后我们就把话题一转,开始讨论“Do you think you are having a healthy diet ?”学生开始从自己的饮食中关注什么是healthy food ,什么是unhealthy food 。
又如,在NSEFC module 7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目前出外留学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的同学再分成小组讨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和“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当代的学生都是思维敏捷,富有个性,富有个人见解的年轻人,于是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连老师都为之赞叹。
二.合理分组,调控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
方式。
因此,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方面的差别,每个小组可以由4或6个同学组成,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以前后左右4人或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小组讨论的随时性。
另外,组内的各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精神,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防止大部分同学充当“听众”。
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的讨论搜集资料等。
三.排除障碍,保证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看书,上网,或请教长辈等方式预先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例如,在上NSEFC unit 4 Global warming这一单元的时候,我让学生课后先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并观察本市的环境污染情况,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讨论“What effects does global warming have o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能做到有话可说,避免了从众心理。
另外,老师也应该为小组讨论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例如,在上module 5 unit 5 “Heroic
Teenagers Receives Awards”这一课的时候,在讲完了刺伤的急救措施之后,我再引申到其他危急情况的急救措施。
我先给学生提供四幅图,分别是关于在火灾,溺水,车祸,和抢劫中受伤的人,先要求学生描绘图片中发生的事情,然后再根据课文中John 如何向遭刺伤的妇女实施急救的事例,结合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分组讨论如何向这些人实施急救。
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前,我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基本句型及表达法,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 “apply pressure to…”, “mouth-to-mouth”等等,这样就为学生讨论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不仅是小组讨论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走动于各小组之间,了解
情况,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帮助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既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不要离题太远,钻牛角尖,又要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并尽量给中下学生发言的机会。
而且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该做必要的小结,指出讨论中的得失,并阐明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不过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
因此,尽管课堂小组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解决问题,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时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调控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应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在讨论中,教师应选择重点的句式,设计适当的语言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重要的句式,能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为此,在设计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语言学习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即让小组活动成为有意识的语言操练活动与无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平台。
例如在上module 3 unit 3 “Who am I”这一节课的时候,在上完整体理解之后,我先让学生对句型“I agree / don’t agree with...because...”和“Without...we c annot.../ With...we can... ”进行造句,进行有意识的句型操练,然后再让学生在讨论“What if you can not use computers any more?”这个话题中灵活使用这个句型。
学生通过这种操练后又在真实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而使用语言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机械性操练让学生记忆语言形式的单调、枯燥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记住了“I agree / don’t agree with...because...”和“Without...we cannot.../ With...we can...”这些句型,又会使用这些句型。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促使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地学习,真正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同时,通过讨论中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
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相互间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
而且在讨论中,巧妙地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因此,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将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一再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01
2.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 2006-2007学年第15期
3.How to teach English, Jereny Harmer,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8
4.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孙原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