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一、商业疏散宽度距离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是指商业区疏散宽度的距离,主要用于安全逃生和
紧急疏散期间,以避免出现拥挤和挤压等危险情况。
在紧急事件发生后,
大量商业面积内的消费者和游客都会集中在一小块区域,不能很好地疏散,尤其是在一些狭窄的商业区气流不易流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导致逃生和汇集的时间变长,最终出现严重的人身伤害。
由此可见,
安全疏散宽度距离对紧急疏散期间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
消费者和游客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商业疏散宽度距离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距离的计算公式(1)为:
X=r·C。
其中,x表示疏散宽度距离;r表示安全疏散系数;c表示当前室内
密度。
根据GF55-2024《建筑安全性评价规范》对室内疏散宽度距离的要求,当安全疏散系数r为3时,室内密度c可取0.55~0.75人/m2,疏散宽度
距离取值范围为1.65~2.25m。
当安全疏散系数r为4时,疏散宽度距离取值范围为2.2~3.0m,此
时室内密度c可取0.335~0.575人/m2
(2)商业疏散宽度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X=[(ln(N)-1)/A]·C
其中,x表示疏散宽度距离,n表示建筑物内当前人数,A表示安全疏散系数。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重难点-11疏散宽度指标知识解读(1)
疏散宽度指标知识解读(1)(教材P62)一、规范条文(一)百人宽度指标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单股人流宽度*100百人宽度指标=疏散时间*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二)厂房的疏散宽度1、《建规》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2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 2-6-2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指标(单位:m/百人)2、《建规》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2-6- 厂房疏散楼梯、疏散门和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度(单位:m)3、《建规》3.7.5: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三)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民用建筑(1)《建规》5.5.2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6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2-6-6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楼梯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②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③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④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疏散宽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人员从某一场所疏散出去所需的最短时间。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是指通过一定的参数计算出疏散宽度的数值,以便评估场所的疏散能力和安全性。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1. 场所的总人数:指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疏散的人员总数,包括工作人员和游客等。
2. 出口的数量:指场所内的紧急出口数量。
3. 出口的通行能力:指每个出口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行的人数。
4. 疏散时间:指人员从场所开始疏散到全部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述参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疏散宽度:疏散宽度 = 场所的总人数 / (出口的数量× 出口的通行能力× 疏散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疏散宽度的计算需要结合场所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例如,在高峰时段或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要增加出口的数量或提高出口的通行能力,以满足疏散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疏散时间,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出场所。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场所的疏散能力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计算疏散宽度,可以判断场所是否满足疏散的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疏散能力。
同时,疏散宽度的计算也可以用于制定应急预案和疏散指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除了计算疏散宽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提高场所的疏散能力。
例如,合理设置出口的位置和通道的宽度,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出口;增加疏散标志和指示牌,提供清晰的疏散指引;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是评估场所疏散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计算疏散宽度,并结合其他措施来提高场所的疏散能力,可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并减少潜在的伤亡风险。
因此,在场所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疏散宽度的计算,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疏散门宽度计算方法
疏散门宽度计算方法
疏散门宽度的计算可没那么神秘啦。
一般来说呢,它和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说场所的使用人数。
要是人多的地方,那疏散门肯定得宽一点呀,这样大家才能快速地跑出去嘛。
就像电影院,如果一个大厅能坐好几百人,那门窄了,到时候紧急疏散的时候,人挤人,那可就乱套啦。
计算疏散门宽度还得考虑疏散的时间要求。
我们希望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所有人能在规定的短时间内疏散出去。
这就好比是和时间赛跑,门宽一点,就像赛道宽一点,大家跑起来就更顺畅,速度也就更快啦。
还有哦,如果是多层建筑或者高层建筑,不同楼层的疏散门宽度计算也会有差别。
低楼层可能相对疏散压力小一点,但是高楼层的人要疏散到安全地带,路程长,那疏散门的宽度可能就得更合理地规划,确保上面的人也能顺利疏散下来。
另外呀,疏散门的宽度也不是想多宽就多宽的,还得符合建筑规范的要求。
这就像是游戏有规则一样,我们得按照规定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总之呢,疏散门宽度的计算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关系到大家在危险时候的生命安全,可不能马虎哦。
疏散宽度的计算
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计算步骤:(1)计算疏散人数=建筑面积*人员密度;人员密度确定方法:①参考建规表5.5.21-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
②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1.0人/m²,其他0.5人/m²。
③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2)计算疏散宽度=疏散人数*百人宽度指标;百人宽度指标取值时容易陷入的误区:比如建筑高度为4层的二级耐火等级办公楼,在取值时一二层百人宽度指标取0.65 m/百人,三层百人宽度指标取0.75m/百人,四层百人宽度指标取1.00 m/百人,这种取法是错误的。
根据建规表5.5.21,表中给出的层数为建筑层数,这里指的是建筑总层数,所以4层的二级耐火等级办公楼每层的百人宽度指标都应该取1 m/百人。
【节选2015年案例真题】某购物中心地下2层、地上4层。
建筑高度24m,耐火等级二级,地下二层室内陆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1.5m。
地下每层建筑面积15200m²。
地下二层设置汽车库和变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设备间以及建筑面积5820m²的建材商场(经营五金、瓷砖、桶装油漆、香蕉水等),地下一层为家具、灯饰商场,设有多部自动扶梯与建材商场连通。
分别列式计算购物中心地下一、二层安全出口的最小总净宽度,地下一层安全出口最小总净宽度应为多少?(以m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答案及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题目给出了人员密度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题难度。
(1)地下一层: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规定值的30%确定。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疏散人数=15200 m²×30%×0.6人/ m²=2736人;安全出口的最小总净宽度=2736人×1m/100人=27.4m。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与人员疏散和安全密切相关。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与建筑物的种类、面积和人员容量有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
1.计算所需时间:根据建筑物人员的流量估算疏散时间。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1.5人。
2.确定疏散宽度:商业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为:商业疏散宽度=疏散时间/(每分钟疏散人数/60)。
商业疏散距离指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在进行疏散时所需移动的距离。
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也是基于建筑物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的类型。
1.确定建筑物类型:商业建筑可分为三类,即低层(小于等于12层)、中层(大于12层且小于50层)和高层(大于等于50层)。
2.计算疏散距离: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不同于不同的建筑物类型。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2人。
-对于低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4米。
-对于中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6米。
-对于高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8米。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疏散所需时间、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来确定的。
综上所述,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合理的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设计可以保障商业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而定,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计算并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商业建筑的人员疏散安全。
消防疏散计算取值方法(2012)
消防疏散计算取值方法●高层建筑裙房(与主楼用防火墙完全分隔开的)、多层建筑消防疏散人数和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房门宽度计算原则:一、各层疏散人数计算:1、除商店游艺场所外,各层按实际功能分别计算疏散人数,相加得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总人数。
(1)餐厅:大餐厅按1.3m2~1.5 m2/人;包间:按大小,分别取10~14人/包间。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89年版。
(2)厨房及服务人员:视规模,分别取20或50、80人/层。
(3)中小会议室(中约60 m2,小约30 m2):有会议桌的,按1.8~3m2/人;无会议桌的,按1m2/人。
大会议厅,根据桌椅布置情况计算人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06年版。
(4)大宴会厅,根据桌椅布置情况计算人数。
(5)综合排练室:6m2/人。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87年版。
(6)游泳训练设施:4m2水面/人。
参《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第7.4.4条。
2、商店及商业营业厅,先按该防火分区面积的0.5~0.7折算为商店营业厅面积,再按低规P54页表5.3.17-2换算系数计算疏散人数。
3、歌舞娱乐游艺场所按0.5人/m2,录像、放映厅按1人/m2。
低规2006年版,第5.3.17条第4小条。
二、各层疏散宽度计算:1、人员密集的厅室、歌舞娱乐游艺场所,在地下或半地下,按1m2/100人。
低规2006年版,第5.3.17条第2小条。
2、地下其它各层,按低规P53页表5.3.17-1计算。
3、地上各层,按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并按低规表5.3.17-1计算。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人数和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房门宽度计算原则:一、各层疏散人数计算:1、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桑拿浴室(洗浴除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按0.5人/m2。
高规第4.1.5A条。
2、录像、放映厅按1人/m2。
高规第4.1.5A条。
3、大会议室、宴会厅、大餐厅、健身房、展览厅室,无固定座位时,可参考高规第4.1.5A的条文解释P95页的美国《生命安全规范》的规定,人员密度按该场所净面积取0.71人/m2来计算。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估算建筑物内部小路通道宽度的常用方法,其目的在于确保较多的人及时有效地撤离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
根据不同场合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这里重点介绍一般建筑物中常用的疏散宽度计算公式:(1) 单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单行疏散宽度 = 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 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2) 三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三行疏散宽度= 3×(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3) 四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四行疏散宽度= 4×(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 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4) 疏散宽度变更公式:当疏散宽度<5m时,可以将疏散宽度改为5m;当疏散宽度>9m时,可以将疏散宽度改为9m。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是根据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预计疏散时间等因素来确定的,它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或损失。
在进行疏散宽度计算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 火灾危险程度:火灾的激烈程度会影响疏散宽度的计算。
如果是火灾灾情严重,应该考虑增加疏散宽度,以便更快地撤离。
② 人流量:撤离人数越多,疏散宽度计算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越大,建议疏散宽度也要增大以便更快撤离。
③ 疏散路线:如果疏散路线复杂,疏散宽度也应相应增加,以提高撤离效率。
④ 建筑物结构:如果建筑物结构复杂,疏散宽度应增大,以避免拥挤及障碍物造成的干扰。
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疏散宽度的计算,因此在使用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撤离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撤离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
疏散宽度计算
疏散宽度计算
疏散宽度计算是根据避难场所准备的人数来计算疏散宽度,以保障充分有效地实现疏散安全的必要技术。
1. 定义疏散宽度:疏散宽度可以定义为指在应急疏散中,每个欲疏散者在安全通道中的有效出口的空间宽度。
根据火灾安全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疏散空间的宽度必须足以保证人身安全和顺利疏散。
2. 计算疏散宽度:首先,根据预想人数,确定通道中人数最大值,再根据出口设置,计算出每个欲疏散者有效出口的空间宽度。
一般地,此空间宽度不低于0.6米,但该值也与疏散安全道路形状、结构特征、安全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其他条件有关。
3. 监督落实:应对安全出口位置的设计应提前做好评估及核实,确保计算出的宽度符合疏散安全管理规定要求。
同时,应定期按照规定检查避难场所的疏散宽度情况,加强监督落实。
4. 人员培训:避难场所管理者应了解疏散宽度计算的原理,定期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安全性能。
另外,应该针对经常使用避难场所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理解以上各项安全规定和疏散宽度计算,减少安全风险。
百人疏散宽度考点详解,一定要背熟它!
百人疏散宽度考点详解,一定要背熟它!优路消防工程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7.5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的规定计算确定。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5.5.20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计算,且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
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3、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亲们记住了吗?记住了?那咱们来做下题看下你记得成果吧~【练习题】1、某地下1层人员密集的超市,建筑面积4000㎡,人员密度为0.60人/㎡,一级耐火等级,按建筑面积平均划分为A、B两个防火分区;A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B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A防火分区所需的最小疏散总净宽应为()m。
A.6.3B. 8.4C.9D. 12【答案】D【解析】由于该建筑人员密度为0.60人/㎡,地下1层超市平均划分为A、B两个防火分区,所以A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为2000×0.6=1200人。
疏散人员密度、百人疏散指标、疏散最小宽度
地上一、二层
0.43-0.6
一二级/1-2层
0.65
商场
地上三层
0.39-0.54
除剧场、电
地上四层及以上各层
0.3-0.42
影院、礼堂 、体育馆外
的其他公建 上述区间取值:面积≥3000㎡,取下限;
面积<3000㎡,去上限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 其人员密度可按上表规定值得30%确定。
一二级/3层 三级/1-2层
≤1200(三级):0.85
1.1 1.1
(其他)
≤2500(一、二级):0.75 ≤1200(三级):1
3000-5000:0.43 50001-10000:0.37 10001-20000:0.32
3000-5000:0.5 50001-10000:0.43 10001-20000:0.37
人密疏散出口≥1.4m;小巷≥3m;
一二级/4层 三级/3层
地下≤10m
地下>10m
歌舞娱乐
录像厅
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
1.0人/㎡ 0.5人/㎡
展览厅
不宜小于0.75人/㎡
地下人密
木结构
地上1-2层 地上3层
餐饮
餐厨比
100座及以上餐 馆、食堂中的餐 厅与厨房的面积 比应符合:餐馆
和餐厨比宜为 1:1.1;食堂餐 厨比宜为:1:1
(其他)
设计绘图室 中小型会议室
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
使用面积6㎡
每人使用面积: 有会议桌不应小
于1.8㎡ 剧场、电影 每人使用面积: 院、礼堂 无会议桌不应小
于0.8㎡
0.56 0.6
体育馆
≥四层 平坡面 阶梯面 平坡面 阶梯面
旅馆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旅馆建筑疏散宽度计算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馆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然而,旅馆作为公共建筑,其安全性和疏散能力对于保障客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旅馆建筑设计中,疏散宽度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旅馆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
疏散宽度是指用于旅馆建筑内的人员疏散的宽度,其计算涉及人员密度、疏散时间、疏散距离等多个因素。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旅馆建筑的疏散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人员密度:旅馆内的人员密度是计算疏散宽度的重要参数。
根据规定,旅馆内不同功能区域的人员密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公共区域的人员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5人左右,客房区域的人员密度则可以适当放宽。
2. 疏散时间:疏散时间是指从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到人员全部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旅馆内的人员疏散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
因此,在计算疏散宽度时,需要根据旅馆的总人数和疏散时间来确定每分钟疏散的人数。
3. 疏散距离:疏散距离是指从旅馆内的某一位置到达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
根据规定,旅馆内的疏散距离一般不应超过45米。
在计算疏散宽度时,需要根据疏散距离和每分钟疏散的人数来确定所需的疏散通道宽度。
在进行旅馆建筑疏散宽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人员流量情况。
根据规定,旅馆内的疏散宽度应根据不同的人员流量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旅馆内的主要通道和疏散出口的宽度应满足疏散流量的需求,而次要通道的宽度则可以适当减小。
在进行旅馆建筑疏散宽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疏散通道的布局和设计。
根据规定,旅馆内的疏散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两侧或背面,以便人员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人员流量和疏散距离进行合理配置,同时需要保证通道的通畅性,避免狭窄通道导致人员拥堵。
旅馆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是旅馆安全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计算旅馆内的疏散宽度,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因此,在旅馆建筑设计中,对于疏散宽度的计算和规划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客人的生命安全。
来,三步掌握【疏散宽度】的计算~
来,三步掌握【疏散宽度】的计算~—正文—今天的知识点:疏散宽度的计算这个知识点通常是通过技术实务或案例分析进行考察,主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或者是主观案例题。
本次文章通过三个计算步骤让同学们掌握~00 计算步骤(点击图片查看原图)01 步骤一:未知疏散人数1.人数未知时,计算人数:Q=ρ·SQ—需要疏散的总人数ρ—人员密度S—建筑面积2.人员密度ρ取值:(点击图片查看原图)3.计算得到疏散人数后按照步骤二计算02 步骤二:已知疏散人数1.已知人数计算宽度:W/Q=B/100→W=BQ/100W—需要疏散的宽度Q—需要疏散的总人数B—百人宽度指标2.百人宽度指标①公共建筑百人宽度指标(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点击图片查看原图)注:地下或半地下的人员密集的厅、室和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②剧场、电影院、礼堂百人宽度指标(点击图片查看原图)③厂房百人宽度指标(点击图片查看原图)JI计SUAN算ZHU 注 YI意SHI事XIANG项1)百人宽度的取值对于不同类别建筑物有所不同,不论是厂房还是公共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的取值,均按该建筑的耐火等级及总层数确定;2)对于百人宽度指标和人员密度的数值需要进行记忆;3)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03步骤三:借用宽度一、二级公共建筑符合下列规定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做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建筑面积>1000㎡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应≥2个;建筑面积≤1000㎡时,安全出口数应≥1个。
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区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30%。
宿舍疏散宽度计算
宿舍疏散宽度计算
宿舍疏散宽度计算通常是根据人员数量和建筑结构来进行估算。
一般的原则是,人员疏散宽度应该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员迅速、安全地离开建筑。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宿舍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 = 宿舍总面积 / 单个人员所需的最低安全宽度
在计算宿舍总面积时,需要考虑宿舍的实际使用面积,例如房间、走廊、过道等。
在计算单个人员所需的最低安全宽度时,需要根据法规或行业标准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个人员所需的最低安全宽度为0.75米至1米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宿舍疏散宽度计算只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情况还会受到人员逃生能力、建筑布局、安全设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最好还是根据具体的建筑和情况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和规划。
疏散宽度计算
疏散宽度计算
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3.12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安全出口和房间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当平面上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
3。
17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
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
17—2确定;
表5。
3.17—1 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m)
表5.3.17—2 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m2)
二、根据以上规范,可知商场疏散净宽度
1、即:
疏散人数=建筑面积*面积折算值*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疏散净宽度=疏散人数*(表5.3.17-1相应值)/100
2、即(以耐火等级一级计)
地下一层商场净宽度=建筑面积*0。
7*0.85*0。
75/100=建筑面积*0.0045;
一、二层商场净宽度=建筑面积*0。
5*0.85*0.65/100=建筑面积*0。
0028; 三层商场净宽度=建筑面积*0.5*0.77*0.75/100=建筑面积*0.0029;
四层商场净宽度=建筑面积*0.5*0。
60*1。
0/100=建筑面积*0。
0030;。
民用建筑疏散走道宽度要求
民用建筑疏散走道宽度要求
:
低规要求:
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各类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高规要求:
内走道净宽度按通过人数每百人不小于1.00m计算;
首层疏散走道的净宽度要求:
居住建筑:单面布房:1.2m双面布房:1.3m
其它(不含医院):单面布房:1.3m双面布房:1.4m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走道长度不大于40m:单面布房:1.3m双面布房:1.5m
走道长度大于40m:单面布房:1.5m双面布房:1.8m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1中小学校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0m计算。
2中小学校建筑的疏散通道宽度最少应为2股人流,并应按0.60m
的整数倍增加疏散通道宽度。
3中小学校建筑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等处每100人的净宽度应按表8.2.3计算。
同时,教学用房的内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40m,单侧走道及外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80m。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走道宽度按每层通过人数每一百人不小于1m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作者: ————————————————————————————————日期:
ﻩ
来自防火规范-2015版
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
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
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建筑类别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
走道
疏散楼梯单面布房双面布房
高层医疗建筑 1.30 1.40 1.50 1.30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1.20 1.30 1.40 1.20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ﻫﻫ5.5.20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ﻫ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0m计算,且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ﻫ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观众厅座位数(座)≤2500≤1200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
疏散部位门和走道平坡地面ﻫ阶梯地面
0.65
0.75
0.85ﻫ1.00
楼梯0.75 1.00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观众厅座位数范围(座)3000~50005001~10000 10001~20000疏散部位门和走道平坡地面0.43 0.37 0.32
阶梯地面0.50 0.43 0.37
楼梯0.500.43 0.37
注:本表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
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
ﻫ4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ﻫ
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疏
散净宽度(m/百
人)
ﻫ
2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3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ﻫ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ﻫ6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
/m2。
7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5.5.21-2规定值的30%确定。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2)
楼层位置地下第二
层
地下第一
层
地上第一、二层地上第三层地上第四层ﻫ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0.56 0.60 0.43~0.60
0.39~0.5
4
0.30~0.42
5.5.22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确需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ﻫ
5.5.23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ﻫ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ﻫ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
4ﻫ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ﻫ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ﻫ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 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9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ﻫﻫ5.5.24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
2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 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ﻫ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5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ﻫ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