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管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理论框架;3. 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3. 组织与管理- 组织结构和设计- 管理决策与计划4. 领导与管理- 领导理论与实践- 激励与激励理论5. 控制与管理- 控制过程和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6. 策略与管理- 组织竞争优势的建立- 战略规划与执行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2. 研讨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 期末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并展示实际解决方案。
4.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的简答题或论述题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书目1. Daft, R. L. (2014).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2. Robbins, S. 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Pearson.3. Stoner, J. A. F., Freeman, R. E., & Gilbert, D. R. (2015).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第二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三周:组织与管理第四周:领导与管理第五周:控制与管理第六周:策略与管理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及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课程名称:管理学二、课程代码:MGMT 101三、课程学分:3四、课程性质:选修五、课程对象:所有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六、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介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七、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培养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八、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概念2.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 组织与管理4. 领导与决策5. 沟通与谈判6. 团队与团队建设7. 绩效管理8. 变革管理九、教学方式:1. 理论讲授2. 案例分析3. 教学讨论4. 小组作业5. 实验教学6. 考试评测十、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 《管理学导论》,作者:斯蒂芬·班纳德、大卫·达纳、玛丽亚·韦滕霍夫2. 《管理学》,作者:HITT, BLACK & PORTER参考书目:1. 《管理学原理》,作者:罗伯特·克雷格2. 《管理学概论》,作者:孙铭3. 《管理学导论》,作者:德克·鲍曼十一、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20%2. 小组作业:20%3. 期中考试:30%4. 期末考试:30%十二、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2.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3. 任何作业和考试都必须按时提交;4. 学生必须尊重他人的意见,保持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引言1.1 课程背景和意义1.2 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1.3 课程内容概述二、管理学概论2.1 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3 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比较2.4 管理思想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三、管理功能3.1 计划与决策3.2 组织与协调3.3 领导与激励3.4 控制与评估3.5 管理职能的互动与整合四、管理角色4.1 个人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4.2 管理者的信息角色4.3 管理者的人际角色4.4 管理者的决策者角色4.5 管理者的代表角色五、管理技能5.1 沟通技能5.2 创新技能5.3 领导技能5.4 团队协作技能5.5 解决问题与冲突技能六、组织理论6.1 组织结构6.2 组织文化6.3 组织变革6.4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七、领导理论7.1 领导风格7.2 领导能力7.3 领导行为7.4 领导理论的应用八、战略管理8.1 竞争战略8.2 企业战略8.3 经营战略8.4 战略管理工具与方法九、国际管理9.1 跨国公司管理9.2 跨文化管理9.3 国际商务谈判9.4 全球化与本土化管理十、创新与变革管理10.1 创新管理理论10.2 创新管理实践10.3 变革管理原理10.4 变革管理实施十一、企业责任与伦理11.1 企业社会责任11.2 企业道德伦理11.3 企业可持续发展十二、总结与展望12.1 课程回顾12.2 学习体会分享12.3 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关于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细化和完善。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二、课程编号: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先修课程:经济学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七、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说明: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
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
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已在有些专业成为专门的课程,故在教学中,凡可能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一般少讲或不讲。
4、本大纲作为教学、考试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创造性,本大纲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遵循本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可灵活发挥,甚至可超出大纲的内容,讲课的章节顺序也可灵活调整,但考试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课程代码:030101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大学语文》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主要参考书: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二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的管理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第三节管理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二节系统原理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四节责任原理第五节效益原理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第五章管理伦理第一节紧迫的课题第二节道德的本性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第三节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第四节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六章决策理论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第三节决策的方法第四节决策的理性限制极其应对第七章计划的编制与执行第一节计划的类型与作用第二节计划的编制第三节计划的执行与调整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第一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第二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第三节部门化第四节集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十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第二节直线与参谋第三节委员会第十一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第十二章领导者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第三节领导方式极其理论第四节领导艺术第十三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性质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实务第十四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性质极其过程第二节沟通的障碍第三节冲突与谈判第十五章控制活动第一节控制原理第二节控制的要求第三节控制过程第十六章控制方法第一节预算控制第二节比率分析第三节审计控制第十七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第十八章企业技术创新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源泉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三、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 30学时,案例分析 2学时,考核 2学时)上机小计课程内容讲课实习习题课讨论课第一章 2 学时 2第二章 2 学时 2第三章 2 学时 2第四、五章 2 学时 2第六章 2 学时 2第七章 2 学时 2第八章 2 学时 2第九章 2 学时 2第十章 2 学时 2第十一、十二章3学时 3第十三章 2 学时 2第十四章 2 学时 2 4第十五、十六章 3 学时 3第十七、十八章 2 学时 2共计30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解和知识;2.2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2.4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3.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1.2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3.2 组织管理3.2.1 组织结构和设计3.2.2 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3.3 领导与决策3.3.1 领导理论和风格3.3.2 决策理论和决策过程3.4 团队管理3.4.1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3.4.2 团队冲突和解决方法3.5 战略管理3.5.1 战略分析和规划3.5.2 战略实施和控制第四章: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
4.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1.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4.2 学习评价4.2.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2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管理学导论》5.2 辅助教材:《现代管理学》、《实战管理案例分析》等5.3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互联网资源等第六章: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6.1 教学团队:由资深管理学教师组成,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背景。
6.2 学生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咨询、辅导和学习辅助平台获取学术支持和学习资源。
第七章:教学质量保证和改进措施7.1 教学质量保证:通过课程评估、教学督导和教学反馈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7.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旨在为各类组织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职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管理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管理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了解不同管理学派的观点和贡献。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课程内容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定义、性质和职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2、管理思想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管理丛林中的各学派,如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3、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4、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5、计划职能计划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目标管理6、组织职能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人员配备组织变革与发展7、领导职能领导的概念、性质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沟通理论与技巧8、控制职能控制的概念、类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效控制的原则和要求9、创新职能创新的概念、作用和类型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管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分析学科,研究社会组织、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的运作、其内部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改进。
管理学思想和原理贯穿于许多管理活动之中,主要包括组织观念和结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机构分析,战略管理等。
管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框架,理解和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运用,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方法解决各类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教学原则1、以实践中学习理论,以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2、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实际案例研究;3、有机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研究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4、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管理学的概念、历史沿革、分析框架及其实践应用;2、组织理论与实践:组织的概念、特性、类型、结构、文化、发展,团队合作;3、计划与实施:编制计划,实施计划;4、决策改进:决策的策略、方式、流程、达成共识;5、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6、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技术、技能;7、战略管理: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及其应用;8、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基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
四、教学方法1、以案例法引入管理学基础知识;2、以讲授法传授管理学理论知识;3、以研讨法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管理问题;4、以实验法和模拟法让学生体验管理活动;5、以实习法让学生熟悉企业现场管理环境。
五、考核方式1、闭卷期末考试;2、实训报告;3、课堂练习;4、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一、学习目的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条件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五、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本章重点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0518课程名称:管理学学时/学分:54/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文秘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管理和一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一般性、多学科性、杂复性和很强的应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培养沟通、协调和领导的基本能力;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较好地运用管理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管理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掌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管理、管理职能、管理性质、管理者、管理技能、管理学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及管理者的角色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教学难点是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4.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比较重要,需要掌握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与中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商家、孙子兵法等基本理论;西方管理思想中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一般管理、行为科学等经典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及中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一些核心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教学难点是中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4.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原理的特征。
掌握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教学难点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4.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二节系统原理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四节责任原理第五节效益原理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掌握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管理伦理、道德观、道德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企业管理伦理相关指导思想和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教学难点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4.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关于方法论的内涵及管理的方法论。
掌握管理的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方法论、及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原理部分着重掌握管理各种方法的基本规则与相关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管理的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方法。
教学难点是管理的经济、技术方法。
4.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掌握决策的理论;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科学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法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科学决策、渐进决策等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决策的理论;决策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4.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第三节决策的理论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第五节决策的方法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
掌握计划编制过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计划、计划方法、计划技术、计划编制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计划职能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编制过程。
教学难点是计划编制过程。
4.教学内容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第二节计划的类型第三节计划编制过程第八章计划的实施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比较重要,需要掌握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等相关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等。
理论与原理部分着重掌握目标管理、ERP、业务流程再造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
教学难点是目标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
4.教学内容第一节目标管理第二节滚动计划法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第四节企业资源计划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组织设计相关概念及指导思想。
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部门化、集权与分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组织、组织设计、组织架构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难点是部门化、集权与分权。
4.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节部门化第四节集权与分权第十章人员配备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培训。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人员选聘、考评、培训等相关概念。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人力资源聘用、绩效考核、人员培训等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培训。
教学难点是管理人员的考评、培训。
4.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关概念及区别,以及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掌握直线式组织、参谋式组织和委员会式组织。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直线职能式组织、网络式组织、矩阵式组织、事业部制组织、委员会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直线职能式组织及委员会组织的相关指导理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直线与参谋职能、委员会。
教学难点是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直线与参谋职能。
4.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第二节直线与参谋第三节委员会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掌握如何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组织发展等相关概念的内涵。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如何管理组织变革及组织文化相关理论内涵与核心理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管理组织变革。
教学难点是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4.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掌握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领导、领导者、追随者、领导方式、领导艺术、领导理论、领导集体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有关领导的相关理论如魅力式理论、转换式领导、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
教学难点是、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
4.教学内容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第四节领导艺术第十四章激励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激励的性质。
掌握激励理论及实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激励、动机、需要、需求层次、期望、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等。
理论部分着重掌握激励的相关理论如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综合激励模型、双因素理论、ERG理论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激励理论及实务。
教学难点是激励理论及实务。
4.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励的性质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实务第十五章沟通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组织中的沟通。
掌握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有沟通、讯息、意义、编码、译码、传导、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