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的分类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电极电势与介质
• 五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 1 降低或去除有害杂质 • 2 加入少量稳定化元素 • 3 固溶处理 • 4 加入铁素体形成元素
应力腐蚀破裂
• 一 应力腐蚀破裂的特征
• 1 发生应力腐蚀破裂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 (1)特定的合金成分和组织
•
包括合金的晶粒大小、晶粒取向、形态、
中发生。腐蚀沿着表面发展,黄铜表面的锌象被一条条
地剥走似的。
• (2)塞(栓)状脱锌
•
多发生于含锌量较低的黄铜中和在中性、碱
性介质中。腐蚀在黄铜局部地区向深处发展,由于锌的
•
pH值过高,氢氧化物膜形成,减缓应力腐蚀;
(4)电势的影响
•
由于应力腐蚀破裂常发生在三个过渡电势区,
由此,可用外加电流进行阳极或阴极极化来改变电势。
• 阳极极化使破裂时间缩短(加快应力腐蚀),阴极极 化可以抑制腐蚀破裂。
• 四 防止应力腐蚀破裂措施
• 1 消除和降低应力
• (1)改进结构设计,避免或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 (2)消除应力处理,如采用热处理退火、喷砂工艺;
晶间腐蚀
• 一 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
1 晶间腐蚀的定义:
•
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材料的晶粒晶界、相界产
生的腐蚀。
•
在晶间腐蚀电池中,晶界为腐蚀阳极。晶粒为腐蚀阴极,
晶界、相界产生选择性溶解。
2 晶间腐蚀的特征
•
晶间腐蚀后的金属表面仍保持光泽,但材料的晶间结合
力已丧失,强度几乎完全消失,导致构件破坏。
电偶腐蚀电流,介质的电导率高,则加速电 偶腐蚀 。
• 四 防止电偶腐蚀的措施
• 1 组装件选用电偶序中位置靠近的金属相 • 2 避免大阴极小阳极的结构件设计 • 3 不同金属部件间应绝缘 • 4 应用涂(镀)层方法防止电偶腐蚀 • 5 设计时应考虑阳极部件易更换 • 6 电化学保护
小孔腐蚀
小孔腐蚀也称坑蚀或孔蚀
一元素优先溶解,这种腐蚀形式称为选择性腐蚀
或成分选择腐蚀。
• 腐蚀原电池:
• 电势较正的金属为阴极,电势较负的金属为 阳极而发生优先溶解。
• 一 黄铜脱锌
• 1 腐蚀特征:
•
黄铜中的锌被选择性溶液,留下多孔的富铜
区,导致合金强度下降。
• 2 腐蚀形态:
• (1)层状或均匀状脱锌
•
多发生于含锌量高的黄铜中,且常在酸性介质
-离子进入膜层后,产生了强烈的感应离子导电,使膜在
特定点上维持高的电流密度并使阳离子杂乱移动,当膜/
溶液界面的电场达到某一临界值
时,就
发生小孔腐蚀。
• (2)吸附理论
•
该理论认为点蚀的发生是由于Cl-离
子和氧的竞争吸附所造成。当金属表面上氧的
吸附点被氯离子所取代时,点蚀就发生了。其
原因是氯离子选择性吸附在氧化膜表面阴离子
• 4 破裂过程存在三个阶段
(1)孕育期
•
裂纹源成核阶段,所需时间占整个破裂时间的90
%;
(2)裂纹扩展期
•
裂纹成核后 直至发展到临界尺寸所经历的时间;
(3)快速破裂期
由纯力学作用,裂纹失稳导致破裂;
• 三 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因素
• 以不锈钢的氯化物应力腐蚀破裂为例(不锈钢氯 脆)
• 1 腐蚀介质
晶格周围置换了水分子,使氯离子和氧化膜中
阳离子形成可溶性氯化物,促使金属离子溶入
溶液中。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特定点上生成小
蚀孔,成为蚀孔核。
(3)点蚀敏感位置(点蚀源)
• ① 金属表面的非金属夹杂物处;
• ② 金相组织不均匀,晶界处;
• ③ 钝化膜粗化、划伤、应力集中处、晶格缺
•
陷处;
• ④ 镀层、漆膜的不致密,针孔、气泡处;
它是指金属表面微小区域因氧化膜破损 或析出相和夹杂物剥落,引起该处电极电位 降低而出现小孔并向深度发展的现象。
• 二 小孔腐蚀机理
• 1 蚀孔成核
•
蚀孔成核原因有两种说法:钝化膜破坏理
论和吸附理论。
• (1)钝化膜破坏理论(以不锈钢为例)
•
该理论认为当腐蚀性阴离子(如Cl-)在不锈钢
钝化膜上吸附后,由于氯离子半径小,而穿过钝化膜,Cl
• 2 控制环境
• (1)改善使用环境,如杂质、温度、温差、pH; • (2)加入缓蚀剂; • (3)采用保护涂(镀)层; • (4)电化学保护;
• 3 改善材质
• (1)正确选材; • (2)开发耐SCC的新材料; • (3)采用冶金、热处理新工艺;
选择性腐蚀
•
合金在腐蚀过程中,较活泼的某一组分或某
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 影响电偶腐蚀速度的因素主要有:①所形成 的电偶间的电极电位差;②腐蚀介质的电导 (图2);③金属表面的极化和由于阴、阳 极反应生成表面膜或腐蚀产物的影响;④电
偶间的空间布置(几何因素)。电偶腐蚀速
度,在数量上服从法拉第电解定律。两金属 之间的电极电位差愈大、电流愈大,则腐蚀
愈快。电路中的各种电阻则按欧姆定律影响
(4) 蚀孔的诱导期
•
蚀孔的诱导期的长短取决于介质中的
阴离子浓度、pH值、金属的纯度和表面的完整
性、外加极化电势等因素。
•
对于给定的金属:
• 一般情况,
• 四 防止点蚀的措施
• 1 改善介质条件; • 2 选用耐点蚀的合金材料; • 3 阴极保护; • 4 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提高材料的 • 钝态稳定性; • 5 添加缓蚀剂;
•
相结构、各类缺陷、加工状态等。
• (2)特定环境
•
包括介质成分、浓度、杂质和温度。
•
如表7.1 引起合金产生SCC的某些介质;
• (3)足够大的拉伸应力(超过某一极限值)
• 2 发生应力腐蚀破裂有三个敏感电势区
• (1)区域1:活化-阴极保护过渡区 • (2)区域2:活化-钝化电势过渡区 • (3)区域3:钝化-过钝化电势区
(1) 氯化物种类的影响
•
影响程度 Mg2+>Fe2+>Ca2+>Li+>Na+;
(2) 氯化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
在50℃~300℃内,同温度下,浓度升高,
•
氯脆敏感性增大;随浓度升高,沸点升高,
•
氯脆敏感性增大;
(3)pH的影响
•
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区,pH值为6~7;
•
pH值过低,引起金属全面腐蚀;
3 产生晶间腐蚀的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
• (1)内因:晶界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与晶粒
•wk.baidu.com
不同;
• (2)外因:特定的环境条件;腐蚀介质能使
• 均匀性
晶界、晶粒电化学性质不
•
显示出来。
• 三 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
• 1 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 2 合金成分的影响
• (1)碳 • (2)铬、镍、钼 • (3)钛、铌 • (4)硼
• 五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 1 降低或去除有害杂质 • 2 加入少量稳定化元素 • 3 固溶处理 • 4 加入铁素体形成元素
应力腐蚀破裂
• 一 应力腐蚀破裂的特征
• 1 发生应力腐蚀破裂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 (1)特定的合金成分和组织
•
包括合金的晶粒大小、晶粒取向、形态、
中发生。腐蚀沿着表面发展,黄铜表面的锌象被一条条
地剥走似的。
• (2)塞(栓)状脱锌
•
多发生于含锌量较低的黄铜中和在中性、碱
性介质中。腐蚀在黄铜局部地区向深处发展,由于锌的
•
pH值过高,氢氧化物膜形成,减缓应力腐蚀;
(4)电势的影响
•
由于应力腐蚀破裂常发生在三个过渡电势区,
由此,可用外加电流进行阳极或阴极极化来改变电势。
• 阳极极化使破裂时间缩短(加快应力腐蚀),阴极极 化可以抑制腐蚀破裂。
• 四 防止应力腐蚀破裂措施
• 1 消除和降低应力
• (1)改进结构设计,避免或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 (2)消除应力处理,如采用热处理退火、喷砂工艺;
晶间腐蚀
• 一 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
1 晶间腐蚀的定义:
•
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材料的晶粒晶界、相界产
生的腐蚀。
•
在晶间腐蚀电池中,晶界为腐蚀阳极。晶粒为腐蚀阴极,
晶界、相界产生选择性溶解。
2 晶间腐蚀的特征
•
晶间腐蚀后的金属表面仍保持光泽,但材料的晶间结合
力已丧失,强度几乎完全消失,导致构件破坏。
电偶腐蚀电流,介质的电导率高,则加速电 偶腐蚀 。
• 四 防止电偶腐蚀的措施
• 1 组装件选用电偶序中位置靠近的金属相 • 2 避免大阴极小阳极的结构件设计 • 3 不同金属部件间应绝缘 • 4 应用涂(镀)层方法防止电偶腐蚀 • 5 设计时应考虑阳极部件易更换 • 6 电化学保护
小孔腐蚀
小孔腐蚀也称坑蚀或孔蚀
一元素优先溶解,这种腐蚀形式称为选择性腐蚀
或成分选择腐蚀。
• 腐蚀原电池:
• 电势较正的金属为阴极,电势较负的金属为 阳极而发生优先溶解。
• 一 黄铜脱锌
• 1 腐蚀特征:
•
黄铜中的锌被选择性溶液,留下多孔的富铜
区,导致合金强度下降。
• 2 腐蚀形态:
• (1)层状或均匀状脱锌
•
多发生于含锌量高的黄铜中,且常在酸性介质
-离子进入膜层后,产生了强烈的感应离子导电,使膜在
特定点上维持高的电流密度并使阳离子杂乱移动,当膜/
溶液界面的电场达到某一临界值
时,就
发生小孔腐蚀。
• (2)吸附理论
•
该理论认为点蚀的发生是由于Cl-离
子和氧的竞争吸附所造成。当金属表面上氧的
吸附点被氯离子所取代时,点蚀就发生了。其
原因是氯离子选择性吸附在氧化膜表面阴离子
• 4 破裂过程存在三个阶段
(1)孕育期
•
裂纹源成核阶段,所需时间占整个破裂时间的90
%;
(2)裂纹扩展期
•
裂纹成核后 直至发展到临界尺寸所经历的时间;
(3)快速破裂期
由纯力学作用,裂纹失稳导致破裂;
• 三 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因素
• 以不锈钢的氯化物应力腐蚀破裂为例(不锈钢氯 脆)
• 1 腐蚀介质
晶格周围置换了水分子,使氯离子和氧化膜中
阳离子形成可溶性氯化物,促使金属离子溶入
溶液中。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特定点上生成小
蚀孔,成为蚀孔核。
(3)点蚀敏感位置(点蚀源)
• ① 金属表面的非金属夹杂物处;
• ② 金相组织不均匀,晶界处;
• ③ 钝化膜粗化、划伤、应力集中处、晶格缺
•
陷处;
• ④ 镀层、漆膜的不致密,针孔、气泡处;
它是指金属表面微小区域因氧化膜破损 或析出相和夹杂物剥落,引起该处电极电位 降低而出现小孔并向深度发展的现象。
• 二 小孔腐蚀机理
• 1 蚀孔成核
•
蚀孔成核原因有两种说法:钝化膜破坏理
论和吸附理论。
• (1)钝化膜破坏理论(以不锈钢为例)
•
该理论认为当腐蚀性阴离子(如Cl-)在不锈钢
钝化膜上吸附后,由于氯离子半径小,而穿过钝化膜,Cl
• 2 控制环境
• (1)改善使用环境,如杂质、温度、温差、pH; • (2)加入缓蚀剂; • (3)采用保护涂(镀)层; • (4)电化学保护;
• 3 改善材质
• (1)正确选材; • (2)开发耐SCC的新材料; • (3)采用冶金、热处理新工艺;
选择性腐蚀
•
合金在腐蚀过程中,较活泼的某一组分或某
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 影响电偶腐蚀速度的因素主要有:①所形成 的电偶间的电极电位差;②腐蚀介质的电导 (图2);③金属表面的极化和由于阴、阳 极反应生成表面膜或腐蚀产物的影响;④电
偶间的空间布置(几何因素)。电偶腐蚀速
度,在数量上服从法拉第电解定律。两金属 之间的电极电位差愈大、电流愈大,则腐蚀
愈快。电路中的各种电阻则按欧姆定律影响
(4) 蚀孔的诱导期
•
蚀孔的诱导期的长短取决于介质中的
阴离子浓度、pH值、金属的纯度和表面的完整
性、外加极化电势等因素。
•
对于给定的金属:
• 一般情况,
• 四 防止点蚀的措施
• 1 改善介质条件; • 2 选用耐点蚀的合金材料; • 3 阴极保护; • 4 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提高材料的 • 钝态稳定性; • 5 添加缓蚀剂;
•
相结构、各类缺陷、加工状态等。
• (2)特定环境
•
包括介质成分、浓度、杂质和温度。
•
如表7.1 引起合金产生SCC的某些介质;
• (3)足够大的拉伸应力(超过某一极限值)
• 2 发生应力腐蚀破裂有三个敏感电势区
• (1)区域1:活化-阴极保护过渡区 • (2)区域2:活化-钝化电势过渡区 • (3)区域3:钝化-过钝化电势区
(1) 氯化物种类的影响
•
影响程度 Mg2+>Fe2+>Ca2+>Li+>Na+;
(2) 氯化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
在50℃~300℃内,同温度下,浓度升高,
•
氯脆敏感性增大;随浓度升高,沸点升高,
•
氯脆敏感性增大;
(3)pH的影响
•
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区,pH值为6~7;
•
pH值过低,引起金属全面腐蚀;
3 产生晶间腐蚀的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
• (1)内因:晶界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与晶粒
•wk.baidu.com
不同;
• (2)外因:特定的环境条件;腐蚀介质能使
• 均匀性
晶界、晶粒电化学性质不
•
显示出来。
• 三 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
• 1 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 2 合金成分的影响
• (1)碳 • (2)铬、镍、钼 • (3)钛、铌 • (4)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