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消毒技术方案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模版(3篇)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模版1.疾病传播特殊期间医院应进行预检分诊,并专门设置诊室(台)接收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引导发热出疹病患到专门诊室(台)就医,候诊及就诊等地方应加强清洁消毒,室内清洁时应采取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消毒隔离措施1、知识培训(1)各地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尽快熟悉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技术。
(2)疾病流行期间,医院要加强对卫生保洁员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减少污染扩散。
2、加强婴儿室的消毒隔离(1)婴儿室应增设隔离床位收容有疑似症状(如发烧、腹泻…)的新生儿或母亲曾于待(生)产期间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烧、腹泻…)的新生儿;床与床间应有适度间隔,不得相互紧邻。
(2)新生儿出院后,婴儿床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提供其他新生儿使用。
(3)非婴儿室医护人员和有症状(如发烧、腹泻…)的医护人员禁止进入婴儿室。
照顾新生儿的医护人员进入婴儿室前应注意手部消毒和更换隔离衣,并于照顾每个新生儿前后都要正确洗手;对接触的工作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
(4)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玻璃奶瓶应以压力蒸汽消毒,塑料奶瓶、奶嘴(含安抚奶嘴)需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5)婴儿室使用的消毒器具、敷罐应定期清洗更换。
新生儿饮用水务必使用煮沸过的水。
(6)若母同室,母亲在接触或哺育新生儿前,务必洗手。
3、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安徽省卫生厅
安 徽 省 中 医 药 防治 手足 口 病 临床 技 术 方案 I试 行 )
安徽 省卫 生厅
近 来 安 徽 省 局 部地 区 出现 了肠 道病 毒 ( E V 7 1 ) 感 染 的手 足 口 病疫 情 , 为 了进 一 步 做好 中医 药 防治:=亡作 , 提 高『临床诊 治 水 平 , 促进 疾 病 控 制 , 特制定 《安
情况 , 参考使用 以下 中医药治疗方法 。 手 足 口 病 在 发病初 表现 为发 热 、 咽 痛 等外感症 状 , 随后 表 现 为疱 疹显 现 以 及 身热持续 、 烦 躁 口 渴等里 热 汪候 , 少 数甚 至 可 见 心 悸 、 气促 、 胸 闷 , 或 高
热 、 神 昏 、 抽搐 等危 象 , 恢 复期表现 为疱疹渐 消 、 身热 渐退 、 口 唇 干燥 等一 系列 气 阴两 虚 , 余 邪未 尽证 候 , 因 此 治疗 时宜 根 据 疾病 发展 的不 同阶段 , 辨证 用 药 , 进 行 个体化治疗 . 同时还 要 根 据病情 变化 , 尤其 对 于 危 重变 证 , 适 时调 整 治法 治则 , 随症加减 。
预 防措施 :
组 方 : 金 银 花 6 g 芦 根 l Og 淡 竹 叶 3 g 生 甘 草 3 g 。 用 法 : 水煎 服 , 一 日两 次 。 适 用对 象 : 3 岁 以 内婴 幼 儿 可 减 量 服 用 ; 3 ~ 6 岁可 服 用 本 剂 量 ; 6 岁 以 上 者可 加量 服 用 。
徽 省 中 医药 防治 手 足 口 病 临床技 术方 案 ( 试 行 ) 》, 供各 地 在 防治过 程 中参 oo t 。n d m o u th d is e a s e ,
H F M D ) 是 由肠 道 病 毒 引起 的 传染 病 ,
霍乱和手足口病消毒技术
4、病家的随时消毒
患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童接触 ,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粪便、疱疹液等)及 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5、病家的随时消毒
室内空气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玩具、学习用品每天消毒:500mg/L有效氯擦拭、浸泡。 奶瓶、奶嘴和食饮具每天消毒:煮沸20分钟。 患儿衣物、被褥单独洗涤:7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 毛巾、尿布每次清洗后煮沸20分钟。 门把手、床栏杆、桌椅台面每天消毒2次:500mg/L有效氯擦拭。 地面消毒每天2次: 1000mg/L有效氯拖地 手消毒:看护人换尿布、处理粪便、接触皮肤疱疹后用0.5%碘伏棉球擦拭,作用2-3分钟 后清水冲洗干净。 垃圾:喷洒10000mg/L有效氯溶液,作用60分钟。 污水:每升加4克漂白粉或2克泡腾片,作用60分钟。 排泄物、污染物:1000毫升加50克漂白粉;20%漂白粉乳剂2份加1份粪便,放置2小时。 容器5000mg/L有效氯浸泡15分钟。 厕所:便盆、坐便使用后投入50克漂白粉后作用60分钟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500mg/L 有效氯擦拭,卫生间拖把专用,使用后1000mg/L有效氯浸泡15分钟,清水清洗。
;盛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用有效氯500mg/L浸泡120分钟。 餐具:用有效氯250mg/L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
疫点内的井水:使用含氯25%--35%的漂白粉,所加的克数按加氯量3g/m3标准
计算,计算公式是加氯量(g)=加氯量(mg/l)×水量(m3)/消毒剂的有效氯含 量(%);缸水消毒,按每50公斤水加漂白精片1片。将漂白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 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1为保障我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我园按照国家、省、市、区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此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或蔓延,确保全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成立城南新区__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__各班班主任三、工作措施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预案,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手足口病有关症状及时就诊,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玩具等坚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
我园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疫情期间暂停一切集体活动,家长接送幼儿在门口,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5、加大卫生监督检查。
我园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
四、疫情处置1、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逐级上报相关信息。
2、无论是发生个案还是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疫情,我园必须做到手足口病“零”报告,直到疫情结束。
3、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依据《省、市卫生局、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托幼机构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例以上重症或死亡病例时。
手足口病
病原体对常见消毒因子的抗力
芽胞 | 分枝杆菌 | 亲水病毒或小病毒 | 真菌 | 繁殖体 | 亲脂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
•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脊灰较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强,湿热75度,30分钟. 湿热75度 30分钟. 75 分钟 •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敏感. 敏感. •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 4-9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集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很可能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可以通过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生活污水: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毫克 120分钟。 分钟。 分钟 • 7、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100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 毫克 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分钟。 消毒剂作用 分钟 • 8、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1000毫克 升有效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 毫克/升有效 毫克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 平方米;旱厕也可 毫升/平方米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 毫升 平方米; 用生石灰覆盖。 用生石灰覆盖。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四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____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在____年,通过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手足口病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1. 科学防控:依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特点,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方案。
2. 综合施策: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全面、综合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 预防为主: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测、预警和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4. 突出重点:根据疫情形势和风险评估,重点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的防控工作。
5. 创新方法:探索新的手足口病防控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防控水平。
6. 强化合作:加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学校、社区和居民的合作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三、重点工作1. 加强监测和预警(1)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核实和报告手足口病疫情数据。
(2)加强对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预测和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建立手足口病病毒监测网络,监测病毒的变异和流行变化。
(4)完善流行病学调查体系,及时掌握病情特点和传播途径。
2. 提高疫苗接种率(1)加强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提供充足的疫苗供应。
(2)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3)开展定期的疫苗接种活动,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4)加强疫苗安全监测和评估,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强化卫生健康教育(1)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传授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控知识。
(3)加强学校、幼儿园和社区的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和居民的卫生意识。
(4)推广使用洗手液、消毒液等卫生用品,提高卫生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率。
4. 做好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报告(1)加强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病例的早期发现率。
(2)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疫情数据,确保信息畅通。
手足口病消毒技术指南
手足口病消毒技术指导意见书
• 单位: • 年 月 日, 接市 医院直报 病 例,
报告患者就读于该园。茅箭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于 日到该校现场调查后,为有效预 防控制手足口疫情,及时切断传播途径, 特提出消毒技术指导意见如下,请遵照执 行。
一、个人预防措施
•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 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 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14、空气
• 采取自然通风为主,无人条件下,采用紫 外线照射或者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 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 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1h,即可开 门窗通风。
15、体温表
• 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 用有效氯500mg/L浸泡15min后,清水冲净, 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 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7、玩具、学习用品
• 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 洒或擦洗消毒15分钟,再用清水擦洗。
8、手与皮肤
• 用0.5%碘伏溶液,作用2-3分钟,然后再用 流动的清水洗净。
9、运输工具
• 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 面湿润,作用60min。
2、衣物等纺织品
•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20min,或 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 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 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
16、灭蝇
• 采用2.5%溴氰菊酯,并按说明书使用。 • 负责人(签名) 消毒技术指导人(签名)
2012年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
2012年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第一篇:2012年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l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
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1、晨午检:每天早上中午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午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
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中午再进行一次午检,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即动员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2、洗净手入园:晨午检后,儿童彻底洗净手后入教室。
3、目前流行季节,托幼机构校门内可放置消毒液(1000 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儿童入托时,双脚踩过消毒垫后再入园。
4、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
5、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l二、加强幼儿卫生教育l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①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预防病从口入;③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其他方式,及时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做到家园同步。
l三、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l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
学校防控手足口病措施
学校防控手足口病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常见于儿童群体。
由于其传播速度较快,学校是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地方之一。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手段,以减少手足口病在校园内的传播。
本文将讨论学校防控手足口病的措施。
一、加强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向师生及其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症状、传播途径等信息。
学校可以利用橱窗、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日常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场所、教室、食堂、卫生间等重点部位,要定期进行消毒。
对于学生的用具、桌椅等物品,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让孩子们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物等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以有趣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学校应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
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要立即通知家长并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学生,学校要积极配合家长和医院做好病情跟踪和隔离治疗。
五、限制校园人员流动为了减少学校内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学校可以适当限制校园人员的流动。
减少集体活动、班级间接触,减少学生外出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学校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尽量减少校园外带孩子的活动,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六、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食堂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定期检查食品采购来源、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食品储存条件等,并建立健全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七、健全学校应急预案学校应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疫情报告和处置的流程。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学校能够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手足口病区、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河南省医疗机构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试行)》,特制定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望各相关科室认真执行。
一、处置原则(一)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同时,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点,做到合理分诊。
(三)就诊患儿的诊室应做到一人一诊室,防止交叉感染。
(四)临床诊断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区收治,同一病区内不得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
严禁将患儿安置在病区走廊内,防止交叉感染。
二、消毒隔离措施(一)诊室、病室的空气保持新鲜,开窗通风和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患儿出院后应采取紫外线灯管进行终末消毒。
(二)诊室、病室内诊疗台、床旁桌、门把手、床栏杆等物体表面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三)诊室、病室内的地面湿式清洁,禁止使用扫帚扫地,每天至少2次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四)物体表面或地面被患儿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按照血液/体液溅洒等污染物污染时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详见附件1)。
(五)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应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剂与其搅拌均匀消毒,作用60-120min。
盛放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洗净备用。
(六)患儿的床单位用物保持清洁,一人一用一更换,长期住院患者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用后放置于双层污衣带内,交由洗衣房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水清洗、干燥备用。
(七)抹布应在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更换,拖把(地巾)分区域、分室使用、分池(桶)涮洗。
2024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监测(一)
聚集性病例定义 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 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监测(二)
手足口病原学监测 常规监测:以县为单位,发病高峰期每月最少
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形成500mg/L浓 度;消毒方法: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 用毛巾擦干; 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 分钟。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停课标准
一、托幼机构/小学以班或宿舍为单位,一周内发 现2例手足口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病人或死 亡病例,该班和同一宿舍停课10天,并及时 向区县疾控中心报告,托幼机构/小学的保健 医生对其他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发现 异常及时就医;
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 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 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 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 居家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手足口病的防控(五)
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 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 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 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3. 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 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二、托幼机构/小学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 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 评估后,全园停课10天,完成终末消毒,并 通过消毒效果评估达到合格要求可申请复课;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三篇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的文章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一、指导思想: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幼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陕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法(2017 版)
陕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版)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科学、规范、有效落实,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和我省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要求,结合我省当前疫情与防控工作现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一)总体目标: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确保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抢救重症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强化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建立约谈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防控措施(一)病例的发现和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发明电〔2010〕38号)的有关规定,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
各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按照《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早期发现病例。
2.按照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1)重症病例的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以下诊断程序,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重症病例进行网络直报:①县级医疗机构必须经本院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②市级医疗机构必须经本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的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断;③省级医疗机构必须由本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断;④疑难重症病例可在本院专家组的基础上邀请省或市级专家组专家会诊。
(2)死亡病例的报告:在市级及以上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指导下,由接诊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的按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及时采样的死亡病例,经专家组认定后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乡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乡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为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止暴发流行,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乡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乡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自xx年在我市发生暴发疫情以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民众和媒体的关注。
我县手足口病流行时间早、流行强度大、流行高峰持续时间长,发病人数多,给我县的社会发展和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县领导多次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疾控机制和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为做好201X年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护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xx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xx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生厅《山东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卫生局《临沂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临卫疾控发[201X]1号)等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结合我镇防控工作实际,制定了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总结近年来,特别是201X年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及时分析疫情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和防控措施;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控制聚集性病例、防止疫情暴发和减少重症病例为重点,做好疫点处理和医源性感染的控制工作;以实施托幼机构晨检制度和提高全民卫生防病意识为基础,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的群防群控工作。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缓和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爆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固堤街道常疃小学2009.3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春季是流行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的传播和流行,按照区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根据我校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坚持把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引导全校学生充分认识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防控工作认识,落实防控工作措施,科学组织实施疫情预防与控制,切实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坚持以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病在学校传播和流行,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各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校各班开展手足口病及其他传染病预防工作。
四、工作措施(一)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学生及家长对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习惯,积极指导学生落实“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防控基本要求,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组织开展手足口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控人员培训活动,把班主任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
学校要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活动,以防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致家长的一封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手抄报(黑板报)制作比赛。
(二)强化学校晨检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访和登记制度。
学校要关口前移,必须把晨检作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建立领导带队值班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和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的作用,提高晨检工作质量,优化晨检工作手段,必要时可组织进行午检。
手足口病消毒指南
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一、消毒原则(一)消毒范围和对象:以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一般不必对室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二)消毒持续时间:以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三)消毒方法的选择:应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戊二醛和甲醛等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四)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管理。
必要时灭蝇、灭蚤、灭蟑螂后再消毒处理。
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二、消毒措施(一)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童接触,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
医疗机构应设立手足口病专门病区,患儿住院期间,做好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粪便、疱疹液等)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做好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3.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等诊疗患儿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托幼机构、小学和病房。
1.病家消毒当患儿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
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儿奶嘴、奶瓶、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垃圾,污水等。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确保在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1、工作原则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群防群控,分工负责。
2、组织领导2.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2.2、由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指导,具体承担疫情分析,监测结果的认定,急危重患者的流调、疫点消毒指导和咨询。
2.3、建立流行病学、消杀、健康教育、检验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工作队,随时听候县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调遣,完成应急防控任务。
3、应急处理准备3.1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技术方案相关业务科室按照国家、省有关技术要求,制定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3.2技术培训制定技术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中心内部、基层疾控机构、医疗单位、监测点卫生技术人员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防控工作水平。
3.3模拟演练结合实际,制订方案,认真组织模拟演练。
演练工作要融锻炼队伍、规范程序、确立标准、宣传教育于一体,增强应急能力,全面带动防控水平的提高。
3.4物资储备保证必需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条件,储备必要的应急预防性药物,准备相当数量的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设备等,配备交通、通讯工具。
3.5督导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加强对医疗机构门、急诊和感染性疾病科指导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落实预检分诊、转诊、隔离、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消毒隔离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一、消毒隔离原则
控制手足口病,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机构可以自己选择进行;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疫源地的消毒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有效地的进行,做好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区域的消毒处理,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和可能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一)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一是熟悉科学的消毒原理,家庭成员间交流传播消毒知识。
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互督促,相互检查。
三是制订家庭防病预案,把住病从口入关,尤其注意勤洗手、会洗手。
(二)通过说话、呼吸、咳嗽、打喷嚏等形式,将含有大小不等的病原体飞沫经口、鼻等途径喷射到空气中,再经呼吸道侵人下一个易感者,如此循环往复严重污染了室内空气,此时可采用室内空气消毒,同时还可减少对室内物体表面的间接污染,使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减少,在流行季节最好选用空气净化消毒机时常消毒。
(三)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对接诊的门诊、病房等场所以及相关用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引导住院病人、陪护人
员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做好个人疾病预防,防止院内感染发生,杜绝院内感染暴发流行。
(四)托幼、学校等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要做重点性消毒。
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五)家庭消毒。
一是家里没有病人,本地没有发生流行,对于居住的环境、居室里的空气,以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处理,没有必要每天进行消毒。
二是家里虽然没有病人,但本地已经有疫情,家庭成员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此时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例如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常开窗通风,采取适当消毒措施。
三是病家消毒,本地流行时,家庭已经有病人,或者有病人进入家庭,按疫点消毒处理。
(六)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七)加强对手足口病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该由现场消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一)地面、墙壁及一般物体表面: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60min。
(七)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八)生活用具、玩具等: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时间30min。
(九)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薰蒸,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min,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焚烧。
(十)手与皮肤: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复配消毒液)揉搓作用1~3min。
(十一)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的消毒,方法同(一)。
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作用12h~24h。
(十三)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有效氯1000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
(十四)水消毒
1.饮用水:用有效氯3~5mg/L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min
2.生活污水:用有效氯5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20min。
三、注意事项
(一)购买合格产品。
凡获批准的消毒产品在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均有批准文号,购买前应看仔细。
(二)按需选择。
消毒产品的种类很多,其用途、用法、杀菌能力以及对物品的损坏程度都不尽相同。
应根据消毒物品选择消毒产品,如用于手部消毒可选择手消毒剂等。
(三)使用前详读说明书。
根据消毒对象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消毒
效果增加,但也易造成物品的损坏。
相反,消毒液浓度减低,作用时间短,消毒效果下降,对物品的损坏也会减轻。
多数消毒液既可以浸泡、擦试消毒,也可以喷雾处理,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
(四)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
消毒剂仅用于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
不同的消毒剂的毒性、腐蚀性及刺激性不同,使用时均应注意。
消毒剂的有效含量及溶液的配制,均以含有效成分的量表示,如含氯消毒剂以有效氯含量表示,25%漂白粉原粉即该消毒剂含25%有效氯,60%二氯异氰尿酸钠为原粉中含60%有效氯,20%过氧乙酸指原液中含20%的过氧乙酸等。
对这类消毒剂稀释时不能将其当成100%,而应按其实际含量计算。
各种消毒剂在其标签上均标明其有效成分及含量。
(五)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剂标签上标注有效期,大多数消毒剂有效期为1年,少数消毒剂不稳定,有效期仅为数月,如有些含氯消毒液。
有些消毒剂原液比较稳定,但稀释成使用液后便不稳定,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消毒液,稀释后不能放置时间过长。
有些消毒液只能现生产现用,不能储存,如臭氧水、酸性氧化电位水等。
(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
四、评价原则
(一)过程评价
是否在发现疫情后及时对所有必须消毒的物体按规定的方法采取了
有效的消毒措施。
(二)效果评价
实验条件允许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当消毒前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时可以认为消毒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