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伐檀》讲解学习
伐檀·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伐檀·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伐檀》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
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魏风;伐檀》译注题解:伐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
原文译文注释坎坎伐檀兮,①置之河之干兮,②河水清且涟猗。
③不稼不穑,④胡取禾三百廛兮?⑤不狩不猎,⑥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彼君子兮,⑧不素餐兮!⑨坎坎伐辐兮,⑩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⑾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⑿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⒁河水清且沦猗。
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⒃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⒄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①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②寘(zhì 志):同"置",放。
干:水边。
③涟:水波纹。
猗(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④稼(jià 架):播种。
穑(sè 色):收获。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伐檀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原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诗经伐檀翻译及赏析
诗经伐檀翻译及赏析导读:伐檀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全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赏析诗中提出的问题(不劳而获),应当说是一个尖端问题,即使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诗经·魏风》伐檀》注释、翻译、赏析
《《诗经·魏风》伐檀》注释、翻译、赏析《《诗经·魏风》伐檀》解释、翻译、赏析《诗经·魏风》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导读】《伐檀》是春秋时魏国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劳动者(伐木者)唱的歌,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原诗】坎坎伐檀兮①,置之河之干兮②,河水清且涟猗③。
不稼不穑④,胡取禾三百廛兮⑤?不狩不猎⑥,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彼君子兮⑧,不素餐⑨!坎坎伐辐兮⑩,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1。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12?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13?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14,河水清且沦猗○15。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16?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7!【解释】①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②置:放。
干:水边。
③涟:水波纹。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④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⑤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chán),束。
⑥狩:冬猎。
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⑦县:通“悬”。
貆(huán):猪獾。
一说幼小的貉。
⑧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⑨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⑩辐:车轮上的辐条。
○1直:平整。
○12亿:束。
○13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兽。
○14漘(chún):水边。
○15沦:小波纹。
○16囷(qūn):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17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译诗】叮叮当当把檀树砍啊,把它放在河岸上啊,河水清清泛波浪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捆捆庄稼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悬猪獾啊?那些老爷和君子啊,你们可不白吃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平如镜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搬走庄稼一束束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和君子啊,你们可不白白吃肉骨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魏风 伐檀
魏风伐檀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伐檀”。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伐檀》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个单元诗歌的主题是言志,即表达作者的某一志向。
《伐檀》选自《诗经》,其以反讽的的语言,讽刺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这充分印证了孔子对《诗经》功用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学好《伐檀》对了解先秦诗歌的内容及形式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诗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及高一的知识积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魏风·伐檀,加深对当时统治者不劳而获罪恶行径与当时奴隶们愤懑心情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伐檀讲解
6、狩:冬猎。 、 冬猎。 7、尔:指“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人, 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人, ”“不狩不猎 、 也就是下文的“君子” 也就是下文的“君子”。 8、貆(环huán):兽名,就是貒(湍tuān ):兽名 、 ):兽名,就是貒( ),今名猪獾 今名猪獾。 ),今名猪獾。 9、素餐:言不劳而食。素就是白,就是空, 、素餐:言不劳而食。素就是白,就是空, 就是有其名无其实。上文“不稼不穑” 就是有其名无其实。上文“不稼不穑”四句 正是说那“君子” 不劳而食,这里“ 正是说那“君子” 不劳而食,这里“不素餐 是以反语为讥讽。 ”是以反语为讥讽。
坎坎伐檀兮,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不素餐兮!
1.坎坎:伐木声。 坎坎:伐木声。 坎坎 2.置: ,搁。见《周南 卷耳》篇。干: 周南·卷耳 卷耳》 置 岸。 3.涟:大波纹。猗(yī):犹“兮”。 涟 大波纹。 ) 4.稼穑( jià sè):稼 ,耕种。 穑, 收获 稼穑( 耕种。 稼穑 ) 。 5.廛 ( chén) : 古代一家之居 , 即二亩 廛 ) 古代一家之居, 三百: 言其很多, 不一定是确数。 半 。 三百 : 言其很多 , 不一定是确数 。 下二章仿此。 毛传》 下二章仿此 。 《 毛传 》 : “ 一家之居曰 正义》 廛 。 ” 《 正义 》 : “ 谓一夫之田百亩也 。”
坎坎伐轮兮, 坎坎伐轮兮, 置之河之漘兮。 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囷兮? 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 不素飧兮!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
伐檀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伐檀,是《诗经》中的一篇“国风·魏风”,全篇共有四首,描述了一位勇士频繁上战场,用胆识和武艺征服战场的故事。
注释:伐,割;檀,一种树木。
伐檀意即砍伐檀木。
译文:我砍断檀木,让它担负我的战车和兵器。
我是一位勇士,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在前线作战。
我的勇气和力量永不减退,我的战车快速如飞,我的兵器锋利如刃,我的仆人们忠诚地追随着我,在战场上屠杀敌人。
我是一位永远战斗的勇士,我的将来是充满荣誉和胜利的。
赏析:《伐檀》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勇士与檀木之间的故事,充满了豪迈的气息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全诗所用的字词亦生动有力,描述了一个无畏、英勇、果敢的形象。
本诗的作者将自己描绘成一位威名远扬的勇士,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他都将用自己的勇气和战斗力去战胜敌人。
他的战车和兵器都与檀木紧密相连,展现出他与檀木之间深厚的关系。
同时,他的勇士形象也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气,决心和信念。
本诗的情境也描述出了一个严酷的战场,但是作者却展现出勇士坚定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勇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产生敬佩和赞美之情。
这种描述勇士的文化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伐檀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支持。
同时,作者从勇士所采用的檀木来提醒人们珍惜树木,保护环境,和平发展,这也被认为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伐檀是一首有力,沉重,富有情感和思想性的诗歌,让我们透过勇士的代表性形象,看到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政治理念。
对于读者来说,读伐檀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勇士所传达的力量和信念,赞扬勇士的精神世界,提高国家观,民族观,爱国观念。
因此,伐檀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伐檀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原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伐檀(《诗经·魏风》)-优秀教案
魏风·伐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 课堂上,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魏风·伐檀, 加深对当时统治者不劳而获罪恶行径与当时奴隶们愤懑心情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课程“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这句诗相信同学们都听过, 这句诗出自《诗经》, 我们今天学习《诗经》中的另外一篇诗歌《伐檀》。
2. 老师范读, 指导诵读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感情的变化。
第一次诵读的时候, 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 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 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3. 作品简介及解题尤其介绍一下《诗经》, 因为同学们知识能力有限, 所以作品简介这部分, 主要由我来讲, 同学们直接接受的方式授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编程于春秋时期, 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常用赋、比、兴手法。
然后以在分别介绍什么是风, 什么是雅, 什么是颂, 什么是赋、什么是比、什么是兴。
解题: 魏: 是地名。
风: 是音乐曲调。
伐檀: 即砍伐檀树。
4. 再读诗歌, 整体感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 和我的适当点拨, 让学生初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 分析诗句, 把握诗人情感, 归纳主题(1)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让同学们自由诵读此诗, 同时提问, 这首诗共分为几个章节, 每个章节具体讲的是什么事情。
诗经伐檀赏析
诗经伐檀赏析摘要:一、诗经背景介绍二、伐檀诗内容概述三、伐檀诗艺术特点赏析四、伐檀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五、结论:伐檀诗的地位与影响正文:在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诗经》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伐檀》。
这首诗出自《诗经·魏风》,是魏国时期人民用以讽刺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民生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赏析这首传世名篇。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诗经》的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诗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伐檀》正是一首典型的《风》诗。
接下来,我们来概述一下《伐檀》诗的内容。
诗中描绘了伐檀劳动者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讽刺了那些位居高位、无所作为的统治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劳动者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艺术特点方面,《伐檀》诗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首先,诗中采用了民间口语化的表达,使得诗句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其次,诗中对事物形象的描绘生动具体,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形象地反映了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愤慨。
最后,诗的节奏感强,押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角度看,《伐檀》诗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诗中所表达的社会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总之,《伐檀》诗是《诗经》中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发出了劳动者的心声。
《伐檀》释义考
《伐檀》释义考《伐檀》是对《诗经·魏风》研究的重要篇章,历来学者对它的解释莫衷一是,通过对历来学者的解释做一梳理,从诗的本意出发还原其原意。
“君子”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即诗中的伐木者,具有不素餐的优良品格。
标签:《伐檀》;释义;素餐;君子引言《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一、主题阐释《伐檀》全诗共三章,每章九句。
历代的学者对其解释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为刺贪之诗《毛传》中提到:“伐檀,刺贪也。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1]这种观点被广大的学者赞同,“刺贪说”迄今为止仍被许多人认同。
顾颉刚先生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其指出“《伐檀》是一首骂君子不劳而食的诗”[2]。
顾颉刚先生等人认为,诗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过着寄生生活的剥削阶级,给以严厉的质问和尖锐的讽刺”[3]。
这种阐释的依据是《伐檀》产生的年代,阶级观念盛行,诗中的“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不素餐兮”的“君子”是剥削者,而诗篇的吟唱者是被压迫的劳动者。
因此,诗篇充满了受压迫者对“君子”的愤怒,对“君子”的讽刺。
在阶级观念盛行的时代,《毛传》的这段话就成为把《伐檀》界定为讽刺之诗的证词。
但是,细细品味,这首诗绝不是刺贪之诗。
诗的第一章前三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描写劳动人民伐檀的情景。
坎坎的伐木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微风吹拂,清清河水泛起涟涟的波纹,描绘了一幅真实的劳动画面,创造了优美的情境。
这种优美的意境绝不是那种生活毫无自由,终日为吃穿发愁,对现实生活怀有不满情绪的人眼中所能有的。
《诗经·魏风·伐檀》全篇用到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信息。
其中的魏风·伐檀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它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
本文将从诗经·魏风·伐檀中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对全篇用到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比手法“匪檀文王,三后是皇。
” 这是诗中的开篇,用对比巧妙地表现了文王和三后的截然不同的命运。
文王以伐檀之战成就了自己的伟业,而三后却是“不得与王乐”。
这种明显的对比手法使得诗篇更加生动有力。
二、比喻手法“是以伐檀,作为出王。
” 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伐檀战役比作出王的标志。
通过比喻,使得伐檀之战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排比手法“文王东巡,纯无害。
” 这里作者用了排比手法,列举了文王东巡的一些特征。
这种排比手法不仅使得文辞更加通畅,也极大地增强了语气的感染力,使得诗篇更具感染力。
四、夸张手法“芃芃棣棣,既替我来。
” 这一句通过夸张手法,把战场上的情景描绘得更加生动。
通过强烈的夸张手法,使得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伐檀战场的强烈情感。
五、反问手法“执我手言,呼我行迈。
” 这句用反问手法调动读者的思维,突出了战争中的那种紧张和激烈。
这种手法使得整个诗篇更加引人入胜,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六、联想手法“骧骧匈匈,自逸其梗。
” 通过联想手法,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角,使得整个诗篇更加富有想象力。
这种手法增加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感。
七、对仗手法“大指憧憧,如飞如扬。
” 这里的“憧憧”和“飞扬”构成了对仗,以此强调了战场的紧张和激烈。
对仗手法使得诗篇更加韵律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由上所列,我们可以看到在诗经·魏风·伐檀中,用了众多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诗篇的语言和意境,使得整个诗篇更加生动有力。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宝库,它的阅读和研究对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也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伐檀》精品课件完美版
侵权必究
01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把握《伐檀》的主
要内容, 背诵全诗。 02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 结合注释, 把握诗歌的感情。 03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 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期的诗歌305篇, 或称《诗三百》。 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①辐:车轮中间的辐条, 这里指辐的木材, 与下文“伐 轮”的“轮”用法相同。 ②直:平。这里形容水波不兴。 ③亿:万亿的亿。 ④特:三岁的兽。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 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 兮,不素飧兮!
①漘(chūn):水边。 ②沦:细小的波纹。这里形容水波细小。 ③囷(qūn):周围圆形的仓或囤。 ④鹑(chún):鸟名, 就是鹌鹑。 ⑤飧(sūn)熟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①县:通“悬”。 ②貆:幼小的貉。 不种不收,为什么取走这三百束谷子?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那些大人老爷们啊,可不白吃饭啊! ——反语,斥责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强 烈的讽刺语气。
愤怒责问 反语讽刺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 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 兮,不素食兮!
风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
中的核心内容。
诗雅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31篇)
经
和小雅( 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
六
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义
颂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
关于《伐檀》题旨的探讨
关于《伐檀》题旨的探讨《伐檀》释义考《伐檀》是对《诗经·魏风》研究的重要篇章,历来学者对它的解释莫衷一是,通过对历来学者的解释做一梳理,从诗的本意出发还原其原意。
“君子”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即诗中的伐木者,具有不素餐的优良品格。
引言《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一、主题阐释《伐檀》全诗共三章,每章九句。
历代的学者对其解释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为刺贪之诗《毛传》中提到:“伐檀,刺贪也。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1]这种观点被广大的学者赞同,“刺贪说”迄今为止仍被许多人认同。
顾颉刚先生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其指出“《伐檀》是一首骂君子不劳而食的诗”[2]。
顾颉刚先生等人认为,诗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过着寄生生活的剥削阶级,给以严厉的质问和尖锐的讽刺”[3]。
这种阐释的依据是《伐檀》产生的年代,阶级观念盛行,诗中的“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不素餐兮”的“君子”是剥削者,而诗篇的吟唱者是被压迫的劳动者。
因此,诗篇充满了受压迫者对“君子”的愤怒,对“君子”的讽刺。
在阶级观念盛行的时代,《毛传》的这段话就成为把《伐檀》界定为讽刺之诗的证词。
但是,细细品味,这首诗绝不是刺贪之诗。
诗的第一章前三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描写劳动人民伐檀的情景。
坎坎的伐木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微风吹拂,清清河水泛起涟涟的波纹,描绘了一幅真实的劳动画面,创造了优美的情境。
这种优美的意境绝不是那种生活毫无自由,终日为吃穿发愁,对现实生活怀有不满情绪的人眼中所能有的。
《诗经-魏风-伐檀》讲解学习
劳动生活 伐檀 伐辐 伐轮 (繁重、艰辛) 借景起兴 河水 清涟 (反衬)
伐檀
不稼不穑 愤怒责问
不狩不猎
取三百廛、
亿、囷
胡?
县貆、特、 鹑
(不劳而获)
反语讽刺 不素餐兮 (剥削者本质)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 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 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
二读谈初读感受
谈谈你的诵读体会, 这诗歌跟以前知道的 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不是文人的怀乡思人之作,而 是劳动者的歌。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 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 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 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 呼声。
2、结构上:三章诗重叠,意思相近。
关于《诗经》
•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 •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
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 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 。大部分是民歌 。 •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 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 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 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易经》 《礼记》《春秋》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
魏风 伐檀
魏风伐檀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伐檀”。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1、说教材。
《伐檀》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个单元诗歌的主题是言志,即表达作者的某一志向。
《伐檀》选自《诗经》,其以反讽的的语言,讽刺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这充分印证了孔子对《诗经》功用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学好《伐檀》对了解先秦诗歌的内容及形式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诗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及高一的知识积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魏风·伐檀,加深对当时统治者不劳而获罪恶行径与当时奴隶们愤懑心情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伐檀》教案
二、解读诗经六义
内容上:风、雅、颂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雅:包括大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三、具体品味《伐檀》起兴表现手法
开头三句: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描写了劳动人民伐木、运木的情景。
河水清且涟漪:
这是劳动人民眼前的景色,水波的荡漾也引起了劳动者思绪的荡漾。
即事抒情,因景起兴。后文展开对统治阶级不满的控诉。
进一步了解起兴的表现效果。
四、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在《伐檀》中,三章诗句之间的字词只是做了个别的变动,大致的意思也相似。
这种手法,能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加地充实、具体。感情更加强烈,揭露更加深刻。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中专还学过什么诗篇用到了这种手法?
如《蒹葭》,因为诗经大体以四言为主,这种手法还能够拉伸诗歌内在的情绪,从而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加强诗歌的情感。
提示学生懂得知识点的迁移。
五、关于诗歌中的“君子”
彼君子兮:
君子不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而是指贵族和奴隶主。
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西周春秋时期“君子”的含义有所不同。
六、诗歌主旨
讽刺了奴隶主统治阶级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丑恶本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心的怨恨。
了解诗歌的讽刺意义。
七、作业
反复背诵、朗读。
完成课后练习。
手法上: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字词
1.生字:
猗 yī
廛 chán 貆 huán 漘 chún
囷 qūn 鹑 chún 飧 sūn 2.词语解释:
稼穑(jià sè): 泛指农业劳动。稼,播种;穑,收获。
值。
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 第一阶段:《诗经》、《楚辞》; • 第二阶段: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 第三阶段: 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
现实主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 第四阶段: 宋词(苏辛的豪放派,柳李的
婉约派) • 第五阶段: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一览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华。
(2)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 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 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 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 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
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3)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 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乐歌。(类似 于现代的宗教中的赞美诗:主啊,伟 大的主啊,聪明的主啊,圣洁的主啊, 至高无上的主啊,你咋这么有能耐啊, 给我点钱花吧,阿门!)“颂”诗由 “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组 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 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
关于《诗经》
•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 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 表现手法而言。
•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 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 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 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 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
二、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
三、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现实主义诗篇!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一读正字音 魏风·伐檀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 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 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 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 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唐 代 时期
宋代 时 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等)
“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等)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狩(shòu)猎: 泛指打猎。狩,又特指冬天打猎;
县(xuán)特: 悬挂的小兽。县,同“悬”;特,三岁的兽。
素 餐: 白吃,指不劳而食。
丁丁当当来把檀树砍, 砍下檀树放河边。 河水清清纹儿象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 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上山打猎你不沾, 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关于《诗经》
•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 术效果。
•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 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 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 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易经》 《礼记》《春秋》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
颂三类。 (1)风:又叫“国风”,是周 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 “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 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
《诗经-魏风-伐檀》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 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
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前称为“诗”或 “诗三百”(《墨子》:弦诗三百,歌诗 三百。《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论语》:不学诗,无以 言),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 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
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 《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 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
•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 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 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 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 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 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 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 有歌诗流传下河埠头。 河水清清纹儿直溜溜。 栽秧割稻你闲瞅, 凭什么千捆万捆你来收? 别人打猎你抄手, 凭什么满院挂野兽?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关于《诗经》
•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 •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
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 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 。大部分是民歌 。 •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 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 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 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婉约派”词人——柳永、姜夔、李清照等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古代诗歌分四类言 五言 古体诗 七言
诗
乐府 律诗 五言
古
近体诗
七言
代 诗 歌
豪放派 绝句 五言
词 婉约派
七言
小令
曲 散曲
套曲
关于《诗经》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