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的技术11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 简介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政策调整、能源结构转变、节能减排、碳交易等。
2. 政策调整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策调整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举措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鼓励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碳税政策,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经济惩罚,促使企业减少排放量。
政府还可以通过资助研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来促进能源结构转型。
3. 能源结构转变能源结构转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之一。
目前,全球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的使用会释放大量的碳排放。
为了减少碳排放,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同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需要提高,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浪费。
4.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关键。
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采取节能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设备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个人也可以通过使用节能灯具、购买高效家电等方式来减少家庭能源消耗。
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 碳交易碳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市场机制。
碳交易是指将二氧化碳排放额分配给企业或国家,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买卖交易。
这种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碳减排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经济支持。
碳交易市场可以促进碳减排的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 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源,协调行动,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框架。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洪灾、干旱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政府可以制定强制性的能源节约政策,要求企业和工厂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个人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减少用电等,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森林保护与恢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森林保护与恢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提升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
四、气候智能农业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敏感。
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大力推广气候智能农业技术。
气候智能农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大数据等,提供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做出一些建议和改进。
下面,我们将分析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1. 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凸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各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碳排放压力持续增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碳排放压力持续增大,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3. 低碳发展依然面临挑战虽然我国在低碳发展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能源消费依然主要依赖化石能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瓶颈。
4. 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湖泊富营养化、森林减少等问题依然突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建议和改进1. 坚定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定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多环保措施,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
还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碳排放管控,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要有效控制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
要加大对高碳能源的限制和处罚力度,通过市场机制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推动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还要推动能源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一、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责任。
目前,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二是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三是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四是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未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减排和适应能力建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三、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中国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二是推进工业绿色化,提高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三是发展低碳交通,优化出行方式,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四是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
四、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将采取以下适应策略:一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用水安全;三是加强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应对,保护沿海生态系统;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五、资金与技术支持为顺利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策略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策略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气候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国家。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极端天气现象、洪水、干旱、臭氧层损失等,这些灾害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的产量下降,质量下降,形成了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病虫害产生了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3.气候变化对城市化和工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城市化和工业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工业污染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1.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3)加强节能减排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3.加强气候治理加强气候治理,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和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全球化在一些国家中出现了受阻甚至逆转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逆全球化”。
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全球化参与者,需要积极应对,寻找自己的发展之策。
一、坚持开放战略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中国需要坚持开放战略,继续推进对外开放。
全球化本身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应该通过扩大市场准入、降低贸易壁垒、优化投资环境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资本投向中国,从而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中国也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
只有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中国才能在全球化思潮下保持竞争力和话语权。
中国也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创新领域,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发展环境,增进共同利益,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四、绿色发展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环保问题愈发受到重视。
中国应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也应该加强国际环保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保问题。
五、加强文化输出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文化输出是中国应对之策之一。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总结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总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总结。
1.碳排放控制政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这包括限制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政府还设立了碳市场和碳排放配额制度,鼓励企业实施碳减排措施。
2.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等。
对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和补贴,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其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
3.能源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提出了能源低碳化转型的目标,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中国加大对清洁煤技术和煤矿安全的管理力度,推动燃煤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逐步减少煤炭消费。
同时,也加大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4.森林保护与恢复政策:中国政府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采取措施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碳储量。
中国积极进行森林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同时加强森林保护和防治沙化土地的措施。
政府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国家的植树造林行动,并设立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机制。
5.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政策: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交流、政策合作和减排合作。
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努力推动气候谈判进程。
中国政府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援助等,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控制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调整能源结构、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力度和实施效果,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低碳经济判断题及答案(1)
低碳经济判断题及答案1.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必须同时进行。
(错误)2.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节能减排是指能够被论证“可测性”和“额外性”的节能,而减排是仅针对温室气体,而非硫、氮等污染气体的减排。
(正确)3.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哥本哈根争议的实质并非是发展权、排放空间之争。
(错误)4.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
(错误)5.低碳经济与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无关。
(错误)6.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间接原因。
(错误)7.低碳经济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正确)8.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占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擎。
(正确)9.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正确)10.欧盟的排放要求低于《京都议定书》,实施的是独立减排制度。
(错误)1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消费大国,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错误)12.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
(错误)13.美国众议院在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提出征收碳关税的条款。
实质上是让减排成为一个强制执行的东西,这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原则相符合的。
(错误)14.我国确定的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减少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招标比较,具有强烈的约束性。
(错误)15.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
(正确)16太阳能是最大的非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
(正确)17.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再生能源的千分之五,居四大可再生能源的末位。
(正确)18.我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提升到制造业的产业现代化转型。
七十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七十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并寻找解决方案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七十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1. 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节约能源:改善能源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使用高效家电、节能灯等。
3. 降低碳排放: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如电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并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
4. 植树造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5. 节约用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水量,如修复水管漏损、推广水资源管理技术等。
6. 推广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产生和垃圾填埋,加强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7. 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拼车、共享单车,减少小汽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8. 提倡环保饮食:推广素食,减少畜牧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9. 增加可持续农业: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10.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11. 支持环保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12. 国际合作:各国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如签署国际气候协议、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等。
13. 减少森林砍伐:加强森林保护,遏制森林的非法砍伐和滥伐。
14. 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构建可持续城市规划,提倡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
15.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
16. 推广电动化: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及相关设施,减少燃油车的使用。
17. 鼓励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志愿者行动,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国际法规制
高耗能产业占比大
中国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 大,这些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和
对环境的污染都很大。
技术水平不高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与 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存 在一定差距,缺乏核心技术和
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参与国际法规制的实践与经验
参与国际谈判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 判,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方 案,为推动国际合作、达 成减排协议做出了贡献。
国际法规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确保国家间的合作与行动
国际法规制可以确保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共同行动,促 进国际合作。
提供法律框架和激励机制
国际法规制可以提供法律框架,为各国制定国内法规提供指导, 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监督与执行
国际法规制可以监督各国对气候变化技术性措施的执行情况,确 保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得到协调和落实。
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国际合作与协调
03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
05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性措施 国际法规制的实践与探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现状及问题
能源结构调整缓慢
中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 构,导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对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 技术性措施国际法 规制
2023-11-07
目录
• 引言 • 气候变化技术性措施国际法规制
的理论基础 • 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国际
法规制
目录
• 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国际 法规制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七十个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七十个解决方案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现象使得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问题。
在本文中,将介绍七十个解决方案,以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解决方案涵盖了能源、工业、农业、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领域1.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提高能源效率。
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3. 促进清洁能源研发。
加大对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替代传统能源。
二、工业领域4. 推行低碳生产。
鼓励工业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采用低碳生产工艺和高效能源设备。
5. 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6.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引进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排放。
三、农业领域7. 采用有机农业方法。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8.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9. 多样化农作物品种。
培育抗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城市规划领域10. 建立可持续城市。
加强城市规划,鼓励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11. 提供高效公共交通。
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和道路拥堵。
12. 增加绿地和湿地保护。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五、社会行动领域13. 提升气候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关注。
14. 开展碳排放交易。
建立碳市场,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固碳项目进行碳交易。
15. 支持气候变化研究。
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投入,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决策制定。
六、国际合作领域16.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17. 给予发展中国家支持。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必须加强,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如持续高温、暴雨洪涝、干旱等,给我国的农业、交通、城市水logging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3)粮食安全面临威胁:气候变化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粮食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城市化进程受阻:气候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防御系统等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2.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存在问题在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完善政策;(2)应对能力相对薄弱: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3)国际合作亟待加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3.存在的风险和挑战针对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风险和挑战:(1)经济发展受挫: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2)社会稳定受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3)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二、建议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针对当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体系,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衔接,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举措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举措谢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副司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低碳论坛,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位来宾和各国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实施的政策和行动,以及今后我们将采取的战略举措。
一、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
会议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维护了“巴厘岛路线图”的双轨谈判进程,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行动、透明度等重大问题上达到了原则共识,为进一步的谈判明确了政治的推动力。
中国代表团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哥本哈根协议》尚未明确发达国家中期减排指标的量值及其可比性的问题,也未明确每个发达国家的出资额和资金治理机制,发达国家承诺的近期远期资金量与发展中国家的稀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技术转让的具体机制也未能建立,这些问题还需要各方在下一阶段的谈判中继续协商解决。
今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中国希望墨西哥会议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并将继续在谈判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为此我们将坚持以下几点基本的立场:第一,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消除贫困和实现发展权利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的任务,也是不可剥夺的基本的人权。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应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第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这是公约的核心原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有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责任,但是由于各国历史责任、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能力大小和贡献方式的不同,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的累积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承担首要责任,率先减少排放。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能源结构调整、低碳交通、节能减排、森林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已经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转变能源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加大天然气和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推广清洁煤技术等。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我国加强了低碳交通领域的政策支持。
交通是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
首先,推进公共交通发展,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其次,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再次,优化交通网络规划,提高交通拥堵的缓解能力,减少空车里程。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交通产生的碳排放,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第三,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如制定和实施节能法、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
此外,建立了节能和碳排放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节能工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这些措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第四,我国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中国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建立了国家公益林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等。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探讨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摘要提出了我国应对金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成因,的科学背景,对策。
对策成因:气候变化关键词引言 0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全这一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加快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公,世纪21动,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履行的步伐。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如何认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程的加快,识我国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再次确认了全球气候变(2007)次评估报告4第(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报告称,目74.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00年止,与2005化事实: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1前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比过去月,全球地表温度更是打4~1年2007%。
3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比工业革命前高65去℃。
因为人为加剧的温室效应,1年以来的所有记录,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了1880破了自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
近年来,世界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异常的暴雨、降雪和严酷的热浪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现。
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8"C.0~5.0势基本一致: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增暖速率为每1.1年变暖尤其明显,地表气温年均升高50平均值,近℃,22.0年50突出体现在冬季增温、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
二是近而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都呈下降趋势,年来中国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毫米。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应对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应对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应对策略,并分析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和前景。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和供暖领域。
太阳能光伏板的普及和研发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同时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碳捕集与储存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科技应对策略。
该技术通过捕集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效地减少了这些气体的释放到大气中。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碳捕集与储存项目,如将二氧化碳压缩储存于地下岩石层中。
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
三、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技术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优化交通流量、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减少交通拥堵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另外,智能城市技术可以通过节能灯具、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系统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城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四、气候预测和监测技术气候预测和监测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前预警和监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帮助人们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和气象模型等先进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暴雨、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应对策略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集与储存技术、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技术以及气候预测和监测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并为未来的气候变化应对提供重要支持。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它们的发展与应用,为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世界做出贡献。
中国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中国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严峻,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应对。
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了减少碳排放,中国鼓励和支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去煤化”和“清洁化”工作。
中国政府更制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及其他一系列政策文件来保护环境。
二、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在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后,设立了央企国际减排合作基金,积极参与各项国际合作,支持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在中国-欧盟、中国-美国和中国-非洲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三、推进绿色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绿色出行为了加强城市绿色出行的建设,中国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建设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等设施,促进碳排放降低。
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大农业国家,中国更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5年,中国提出了“绿色农业”理念,放慢化肥、农药使用等改革,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让农民可持续升级农业。
五、推进节水减排,减少碳排放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稀缺,所以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努力推进节水减排工作,通过引入公共创新,建立更加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染。
最后,中国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广泛的治理措施,包括能源利用、国际合作、绿色交通、生态农业、节水减排等方面。
但任重道远,仍需要国家层面和全社会的更多持续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
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不利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比如农业生产缩减、洪水泛滥、生态系统改变以及其他的污染问题。
因此,人类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缓解这些影响。
针对当前全球变暖的情况,最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之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这是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汽车废气以及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而产生的。
因此,要做好应对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包括采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提升能源效率;开发更加智能的工厂;减少生活垃圾和废水排放;更有效地发展农业;以及建立气候变化的有效减排机制。
另外,为应对气候变化,大量的研究也被产生。
近年来,诸如优化矿物化发电技术、利用植物制备新型燃料、气候变化和森林保护,以及利用生物技术改进农业等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期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方法。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也应该发挥作用。
政府部门可以提出更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控制气候变化,比如税收政策、市场机制或其他形式的补贴。
社会各界也应尽快行动起来,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有许多可以采取的行动,比如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决策中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加强社区和公众参与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
措施。
总而言之,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必须一起行动,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增长。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将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为建设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气候变化应对
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正对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从减排、适应、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各国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减排计划。
具体措施包括:1. 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减少化石燃料依赖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 提高能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与排放。
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将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3. 植树造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的“碳汇”。
各国应加强森林保护与再造,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以增强自然生态的碳吸存能力。
二、增强适应能力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各国需增强适应能力,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 气候韧性基础设施:针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各国应投资建设气候韧性基础设施,例如防洪、抗旱、耐风设计的建筑物和交通设施。
2. 农业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应推动气候适应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比如耐旱作物、生态农业等,以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3. 社区应急响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社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通过增强公众意识与教育,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
三、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单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1. 全球气候协议:各国应积极参与如《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协议,共同设定减排目标,定期评估和更新承诺。
2. 技术与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
3. 公众参与与教育: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方案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科技创新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方案。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因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经济、减少碳排放等显著优势。
如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但能满足能源需求,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传统化石能源污染也将避免。
同时,风能发电和水能发电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能够通过高空的风能或者海洋的水能生产清洁的电力。
二、城市智能化技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和减少碳排放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城市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城市照明系统等,这些技术都可以将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并最终实现城市零碳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三、碳捕获与利用技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碳捕获和利用技术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技术。
碳捕获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包括燃烧产生的高压二氧化碳分离、氧化物吸收剂和氨化反应剂吸收等。
而碳利用技术可以将其转化成其他物质,例如生物原料或者燃料,以降低碳污染程度,同时为经济发展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四、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农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传统农业方法大量消耗水资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因此,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是珍视环境生态、改善传统农业模式的重要方法。
亩产高效的水耕技术、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绿色种植等都是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典型范例。
五、智慧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节约能源的需求开发了许多智能节能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的技术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土木建筑学院交通工程班级:2011-01班作者:苏君强摘要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却在环境方面做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的经济利益,所以导致现在全球变暖。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重,全球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而我国也是研发各项技术来缓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介绍,简述我国在低碳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废物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还会介绍我国气候现状等。
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气候变化。
一、世界气候变化现状1、对气候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
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
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
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
1984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
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
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
”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
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
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
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
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
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消退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
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
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
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
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
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
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
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
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海平面上升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尽管不同研究人员的结果可能不同,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或稍多。
据预测,到下个世纪末,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50厘米甚至更多。
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惊人的严重影响。
4、荒漠化荒漠化是全球变暖的又一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世界上某些地区的降水将减少,而蒸发将增大,致使径流减少。
地表径流减少导致一系列的缺水问题。
世界上本来就存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此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困难,荒漠化是必然结果。
目前,世界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这对于70%的干旱地区(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威胁,值得引起足够重视。
5、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将在几十年里发生,而大多生态系统不可能如此快地响应或迁移,因此自然生态系统将愈来愈不能与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
而由于人类社会对土地的占用,生态系统根本无法进行自然的迁移,致使原生态系统内物种的重大损失。
海洋生态系统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
海水温度变化以及某些洋流型的潜在变化可能引起涌升流发生区和鱼类聚集地的变化。
某些渔场可能会消失,而另一些渔场则可能扩大。
6、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迫使人们进行作物改造,使之与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这方面的技术基本上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和遗传控制达到。
可利用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农业的最重要因素。
水分供给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转变成作物种植和粮食生产中的脆弱性,使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风险增大。
人们需要研究世界农业将如何适应可能发生的极端条件,如长期干旱。
二、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技术1.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由于机械损耗小、运行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继双馈感应风电机组之后的又一重要风力发电机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开始投入使用。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基本结构如图8所示,它主要由风力机、永磁同步发动机、变频器和变压器组成。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1)基本原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力机叶片旋转,拖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实现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