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由方程根的情况能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在各类问题中的运用.【要点梳理】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要点诠释: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c b a .,的值;③计算ac b 42-的值;④根据ac b 42-的符号判定方程根的情况.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逆用在方程()002≠=++a c bx ax 中,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0;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0; (3)方程没有实数根⇒ac b 42-﹤0. 要点诠释:(1)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但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2)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 ac b 42-≥0.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 ≠0, Δ≥0.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1)验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方程的另一根及未知系数;(3)不解方程,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x 1、x 2的对称式的值.此时,常常涉及代数式的一些重要变形;如:①222121212()2x x x x x x +=+-; ②12121211x x x x x x ++=; ③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 ④2221121212x x x x x x x x ++=2121212()2x x x x x x +-=; ⑤22121212()()4x x x x x x -=+-;⑥12()()x k x k ++21212()x x k x x k =+++;⑦12||x x -==; ⑧2221212122222212121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⑨12x x -==⑩12||||x x +===(4)已知方程的两根,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两根满足某种关系,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6)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讨论根的符号.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x 、2x ,则①当△≥0且120x x >时,两根同号.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同为正数;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同为负数.②当△>0且120x x <时,两根异号.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异号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异号且负根的绝对值较大.要点诠释:(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待定系数后,一定要验证方程的∆.一些考试中,往往利用这一点设置陷阱;(2)若有理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a a a ,b 为有理数).【典型例题】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1.(2016•丽水)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A .x 2+2x +1=0B .x 2+x +2=0C .x 2﹣1=0D .x 2﹣2x ﹣1=0【思路点拨】求出每个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正负情况即可作出判断.【答案】B .【解析】解:A 、△=22﹣4×1×1=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此选项错误;B 、△=12﹣4×1×2=﹣7<0,方程没有实数根,此选项正确;C 、△=0﹣4×1×(﹣1)=4>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D 、△=(﹣2)2﹣4×1×(﹣1)=8>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 举一反三:【变式】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2210xax a -++= .【答案】无实根.2.(2015•本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点拨】此题要考虑两方面:判别式要大于0,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答案】k <2且k≠1;【解析】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 ﹣1≠0且△=(﹣2)2﹣4(k ﹣1)>0,解得:k <2且k ≠1.故答案为:k <2且k≠1.【总结升华】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举一反三:【变式】m 为任意实数,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Δ=[-(m-1)]2-4×[-3(m+3)]=m 2+10m+37=(m+5)2+12>0,∴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3.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另一个根及k 的值.【思路点拨】根据方程解的意义,将x =2代入原方程,可求k 的值,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方程的另外一个根.【答案与解析】方法一:设方程另外一个根为x 1,则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125k x +=-,1625x =-,从而解得:135x =-,k =-7. 方法二:将x =2代入方程,得5×22+2k -6=0,从而k =-7. 设另外一根为x 1,则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725x +=,从而135x =-, 故方程的另一根为35-,k 的值为-7. 【总结升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2b x x a +=-,12c x x a =易得另一根及k 的值.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方程220x x c -+=的一个根是3,求它的另一根及c 的值.【答案】另一根为-1;c 的值为-3.4.(2015•咸宁)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2=0.(1)证明:不论m 为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m 为何整数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答案与解析】解:(1)△=(m+2)2﹣8m=m2﹣4m+4=(m﹣2)2,∵不论m为何值时,(m﹣2)2≥0,∴△≥0,∴方程总有实数根;(2)解方程得,x=,x1=2m,x2=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m=1或2,m=2不合题意,∴m=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求根公式的应用,此外要掌握整数根的意义及正确求解适合条件的整数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定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九 (上)数学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证明(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º,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定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假如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①勾股定理:222c b a =+〔留意区分斜边及直角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留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及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间隔 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间隔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间隔 相等。
〔如图1所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间隔 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假如一点到角两边的间隔 相等,那么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间隔 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间隔 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m x 的形式>②公式法 aac b b x 242-±-= 〔留意在找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详细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重点了解之前或之后内容补充仅供参考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其对称轴;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判定定理: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为其对称轴;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定理(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判定定理: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正方形的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对角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为其对称轴;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判定定理: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定理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平行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附: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分类: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列表不断缩小范围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第3课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正方形的判定( 随堂练习1)
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900. A
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A=900,
B
C
∴AB=BC,∠C=∠A=900,∠B=1800-∠A=900.
CG=DG=
1
2 CD,DH=AH=
1
AC
2
∴AE=BE2=BF=CF=CG=DG2=HG=AH
∴△AHE≌△BEF≌△CFG≌△DHG
A
E
B
13 2
H
F
D
G
C
∴EF=FG=GH=HE∴四边形EFGH是菱形
∵∠1=∠2=45°∴∠3=90 °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1)以菱形或矩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什 么图形?先猜一猜,再证明.如果以平行四边形各边 的中点为顶点呢?
例1.如图 1-18,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M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
理由.
解:BE = DF,且 BE⊥DF. 理由如下:
(2)延长 BE 交 DF 于点 M. ∵ △BCE ≌ △DCF,∴ ∠ CBE = ∠ CDF. ∵ ∠ DCF = 90°,∴ ∠ CDF + ∠ F = 90°. ∴ ∠ CBE + ∠ F = 90°. ∴ ∠ BMF = 90°.∴ BE⊥DF.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第一篇数与代数第一节数与式一、实数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1/2,0.231,0.…,无理数如π,√2等;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xxxxxxxx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3|=3,|3.14-π|=π-3.14.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a的相反数是a。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10^5,0.=4.3×10^-5.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北师大版初三(上)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三(上)重点知识点汇总第1课 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式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
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注意: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2()(0)x a b b +=≥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a +=或者x a +=∴x a =-±注意:若b<0,方程无解(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般的平方,把方程化为2()(0)x m n n +=≥的形式;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注意:当0n <时,方程无解(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根的判别式:_________________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240b ac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0∆=⇔方程_____________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0∆<⇔方程无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4)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把方程变形为(-)(-)0a x m x n =,则有=x m 或x n =。
步骤: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另每一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救是原方程的根。
注:(1)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在这里均可使用,其中十字相乘法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超强总结)
新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概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三角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勾股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实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一次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分解因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相似图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证明(一)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证明(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证明(三)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二次函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有关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有关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相信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实数知识点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一、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知识点1:用列表法求概率
1.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出现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
2.适当条件: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等可能结果的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常采用列表法
3.具体步骤:
(1)列表;
(2)计数;确定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n和符合要求的结果数m
m
(3)求值利用概率公式P(A)=
n
知识点2: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1.画树状图法:用树状图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出现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
2.适当条件: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或者更多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画树状图法。
知识点3:游戏的公平性
1.游戏是否公平,即判断双方的概率是否相等
2.把不公平的游戏变公平的方法
改变游戏规则,使双方获胜的概率相等
若游戏中涉及得分情况,先计算出概率后,再根据游戏规则,改变游戏得分,使双方平均每次游戏所得分数相等。
二、用频率估计概率
1.一般地,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频率
n m 稳定于某个常数p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2.P(A)=n
m (当试验的结果有无限多个,或者可能出现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时,我们一般通过频率来估计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菱形知识点1:菱形的概念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知识点2:菱形的性质1 面积:①底×高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2 边: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3 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知识点3:菱形的判定1 四边形+四条边相等2 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3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二、矩形知识点1:矩形的概念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知识点2:矩形的性质1 面积:长×宽2 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3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6 斜边中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知识点3:矩形的判定1 四边形+三个角是直角2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三、正方形知识点1:正方形的概念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知识点2:正方形的性质1 面积:边长×边长2 边: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3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知识点3:正方形的判定1 从平行四边形出发: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一个直角2 从矩形出发:矩形+一组邻边相等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3 从菱形出发:菱形+一个直角菱形+对角线相等四、中点四边形知识点1:中点四边形的概念概念:顺次链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知识点2:常见的中点四边形1 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4 菱形得到中点四边形是矩形5 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整式的加减运算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3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与代数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包括0和正整数;整数是自然数和其相反数(负整数)的集合;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例的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复数是可以写成a+bi的形式的数,其中a、b都是实数,i表示虚数单位,满足i²=-1。
2. 数轴:表示实数的图形方式,数轴上每个点均对应一实数。
3. 取反、相反数、绝对值、距离:取反是将一个数变为它的相反数,相反数是与一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绝对值是一个数到0的距离,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4. 加法原理、减法原理、乘法原理、数学归纳法:加法原理是指对于不想关的两个事物进行选择时,分别选择它们的方法数相加即可;减法原理是指对于与已经选的事物有关的选择,先确定已选事物的后,将它们也视为不存在,再进行计数;乘法原理是指对于多个物体进行选择时,每个物体选择方式数相乘即可;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某种性质对于自然数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证明方法。
5. 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代数式是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方程式是一个等式,在方程中出现的未知量称作方程的未知数,不等式就是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表现方式。
6.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基本性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零律;减法基本公式;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零律,乘法单位元;除法不定式,除法存在性定理,能够整除定理,整除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7. 分式:由多项式表示为分子、分母的除式,即a/b,其中a、b均为多项式。
8. 等式变形法:变形是将一个等式式子重新排列,即通过变形将等式转化为相同的形式。
9. 因式分解:将一个式子拆分成多个式子的乘积的过程。
10.方程的基本解法与判别式: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的等号两侧相等的数值,一元二次方程的通解公式为x=[-b±√(b²-4ac)]/2a,判别式为Δ=b²-4ac。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证明所有公理定理
初中数学所有公理、定理和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七-九年级)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3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 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 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 变。 5、整式的运算:
因为是常数);单项式的次数是它所有字母的指数和(记住不包括数字
和的指数),如次数是8。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特殊形式:等。
5、 一个多项式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是3次3
项式。
6、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知识点(二)公式应用
1 、 (m,n都是正整数)如。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
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
计图。
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证明(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º,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22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AO=BO=CO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m x 的形式>②公式法 a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ACBO图1图2OACBDE F(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⑤把方程转化成a m x =+2)(的形式;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ac x x ab x x =⋅-=+2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①2122122212)(x x x x x x -+=+ ②21212111x x x x x x +=+③212212214)()(x x x x x x -+=-④21221214)(||x x x x x x -+=- ⑤||22)(|)||(|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⑥)(3)(21213213231x x x x x x x x +-+=+ ⑦其他能用21x x +或21x x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的根※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解答检验求解方程抽象分析问题→→第三章 证明(三)※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鹏翔教图3※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四章视图与投影※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xk y =(k 为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其中x 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 )0(≠=k xk y ←→ )0(1≠=-k kxy←→ )0(≠=k k xy ←→ 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k xy =>。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 轴和y 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21||||xy S k xy S AOB OAPB ===∆矩形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实验次数频数数据总数频数频率==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
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 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 条鱼,则可依照20010100=x 估算出鱼的条数。
(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