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MIS)适用专业: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系统管理及开发方面知识的专业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系统开发的流程及管理有初步认识,使学生具备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库应用、文档编写管理、软件单元测试等专门化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程要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应用与管理等前导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以便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锻炼机会。
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方面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1、(课程总的设计思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为了体现本课程重在使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及文档的编写管理,而不必化很多精力去理解复杂的业务处理流程,教学中我们选择业务处理流程易理解的库存管理系统作为样例。
本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建立MIS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MIS的发展趋势、MIS的开发方法、系统调查与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等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为线索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2、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生产性实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门学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的关键技术,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学员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成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
(二)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概论、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生产运作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
后续课程包括:物流技能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物流信息管理是企业物流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而通过搭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可以更简易的将采购、仓储、加工、运输等关键信息集成管理,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竞争力;2、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从容处理各种复杂物流业务;3、通过与客户的实时信息共享,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课程代码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总学时 学时 36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 24学分 2开设学期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课程层次 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开发企业课程承担单位教研室编写 执笔人陈淑娟编写日期2013-11审定 负责人审定日期4、在对大量的客户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挖掘出巨大的销售潜力;5、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以及与股东单位、合作伙伴、支持资源的信息沟通、业务合作,向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实时的统计分析数据,提高市场反映速度和决策效率。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了解其概念和功能结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的基础认知;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架、数据结构、数据获取方式、数据传输方法;充分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物流部门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
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改进组织的管理决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些基本的MIS知识和技能,并理解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组织目标的关系。
3. 学会评估和选择适合特定组织需求的信息系统。
4. 理解信息系统在支持组织决策和运营中的作用。
5. 培养信息系统应用和创新的能力,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信息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信息技术基础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 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
3.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等组成部分 - 信息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功能4.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 信息系统在不同部门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 信息系统在组织决策和运营中的作用和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管理方法;4.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3.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1. 计算机基础知识;2. 网络基础知识;3. 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管理方法;2. 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3. 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
第四章:企业资源规划(ERP)1. ER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ER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3. ERP系统的实施和管理。
第五章:供应链管理(SCM)与电子商务1. SCM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3. 电子交易和支付系统。
第六章:决策支持系统(DSS)与数据仓库技术1. DS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数据仓库技术和分析工具;3. DSS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2.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安排(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第一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计算机基础知识;2. 第二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3. 第三周至第五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ERP系统、SCM系统与电子商务;4. 第六周至第七周:数据仓库技术、DSS系统、实践操作与评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是学院物流管理两年制专业在大学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34学时,为考试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企业实施与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将供应、存储、生产、销售、基础数据库的构建、信息处理、电子单证制作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综合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建议教学安排上与《物流生产供应》课同步开设,或在《采购管理》课之后开设。
二、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生产物流活动以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和物流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
1.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3.了解信息系统的类型
4.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和趋势
5.掌握信息技术现代化等内容
三、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办法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方式,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查知识目标,即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核主要考查能力目标,即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2《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
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MIS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MIS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MIS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MIS的发展和技术前沿,掌握MIS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全面掌握MIS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MIS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MIS相关软件如Office系列、Visio、Zmaker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MIS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3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MRP、DSS、CRM、ERP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MIS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1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A类、B类I、C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型1A类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参考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课程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2《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
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MIS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MIS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MIS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MIS的发展和技术前沿,掌握MIS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全面掌握MIS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MIS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MIS相关软件如Office系列、Visio、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MIS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3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MRP、DSS、CRM、ERP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MIS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A类、B类|、C类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推荐下载
推选一人发表看法,其他组可以发表评论,教师进行总结。
2.教学手段(1)以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促进课程教学。
(2)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
(3)改革作业模式,取消单纯的誊抄类书面作业,改为论文撰写、软件作品提交等。
(二)评价建议采取“以能力为中心,侧重过程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60)=100。
平时成绩除了从出勤情况、知识应用技能方面体现外,还要包括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设置团队作品展示环节,团队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团队对其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团队的分数,由团队负责人负责各个成员的分数分配;期末考核以理论开卷方式组织考核。
其他说明:针对考勤中旷课3次及以上者,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及格。
(三)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化教学资源等)MIS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计算机技术,一类侧重管理,但真正适合我院学生的还没有,接下来要尽快自主编写一部适用的校本教材或讲义。
要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四)课程教学团队构成课程教学团队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团队有6名教师,1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4名具有讲师职称,1名教师具有律师职业资格。
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
(五)实训条件本课程为A类课程,但今后应逐渐向B类课程转变,即加入并逐渐加大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软件如Office、Visio、Zmaker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目前学院教学软件各个实训室在硬件上均满足条件,只需配置相应的软件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 2《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
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
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全面掌握 MIS 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培养学生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与之相关的 Office 文档规范处理、 Visio 制图、 Zmaker 杂志制作、用户培训计划拟订、资料整理评估、软文推广、沟通外联等方面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仔细认真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强烈的学习兴趣、终身学习的愿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知识归纳积累能力,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
三、课程内容要求(一课程整体设计:(二项目设计:4-2 编写设计说明书 1. 能编写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2. 可根据技术解决方案来确定开发所需要的环境等。
1.学习如何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
2.学习如何分析及对比技术解决定方案所确定的范围。
4-3 确定系统开发方法能够选择信息的开法。
合管系发理理统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领会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理掌握各种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5-1 程序设计 5 系统编码测试熟悉常用代码的类别,了能够绘制解处理过程 E-R 图并将设计的常用其转化为工具,掌握产关系模型。
生校验值的方法。
5-2 系统测试能够正确阐述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基本思想,理解系统测试工作的目的,熟悉系统测试的方法步骤。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 各团队展示搜集的概要设计说明书,集体讨论其构成要素。
2. 教师介绍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编制方法。
概要设计说明书 3. 各团队模仿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
4. 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各团队展示概要设计说明书。
2.教师介绍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
系统开发方法 3.学生讨论各种优缺点一览表方法的优缺点并列表展示。
4.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 教师讲解代码的类别和处理过程设计的常用工具。
2. 学生观察 E-R 图的构成,教师演示利用 Visio 绘制 E-R 图,学生进行模仿练 E-R 图习。
3. 教师巡回检查,单独辅导。
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讲解。
4.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 教师讲解项目的测试过程,重测试用例点介绍白盒测试设计说明书和黑盒测试。
2 学生模仿制定编写测试用例设计说明书。
测试用例,各团队编写测试用例设计说明书。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学习如何对项目过程进行分析及总结。
2.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及对问题进行改进。
1. 教师讲解系统验收过程。
2. 学生完成项目实施总结,并制作项目总结汇报 PPT 文档。
3. 教师评价,总结。
1. 各团队进行答辩,汇报项目完成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教师介绍用户培训方案的撰写方法。
2.各团队完成用户培训方案并进行展示。
3.团队间互评,教师总结,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 教师介绍系统常用的转换方式。
2. 学生讨论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3. 随机挑选学生阐述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4. 布置下次工作任务。
1.教师介绍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确保正确的文档留存,注重保护客户的隐私,保持良好的工作行为。
2.各团队结合项 6-1 撰写项目实施总结 1. 能够对项目全程进行分析及总结。
2. 能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项目实施总结 6 系统验收 6-2 完成项目汇报编写汇报所使用的项目总结汇报 PPT 文档。
学习如精炼项目实施过程总结报告的内容,并汇报。
汇报 PPT 6-3 制订用户培训方案 1. 能编写用户培训方案。
2. 能与客户沟通并组织用户培训活动。
学习如组织培训活动及编写培训方案。
用户培训方案 7-1 系统转换能够结合具体的场景合理选择系统转换方式。
熟悉系统转换的常用方式,理解其优缺点。
7 系统运行维护 7-2 系统维护注重保护客户的隐私,保持良好的工作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撰掌握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
推广软文写精彩的推广软文。
目撰写推广软文并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总结。
(注: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和公共性,体现与专业教学内容的结合,力求涵盖服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等部分内容。
)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一个大项目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将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通过项目实现,让学生体验 MIS 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熟悉基本工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类比如:在讲授面向对象开方法的多态性这个晦涩的概念时,给出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例子,即学校上课铃响,不同班级的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室学习,不同的老师进入不同教室开始讲课,不同的对象会作出不同的响应,从而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4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成 4-5 人一组,大家充分讨论,教师随机参加小组讨论,之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看法,其他组可以发表评论,教师进行总结。
2.教学手段 (1以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促进课程教学。
(2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
(3改革作业模式,取消单纯的誊抄类书面作业,改为论文撰写、软件作品提交等。
(二)评价建议采取“以能力为中心,侧重过程考核” 的课程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60=100。
平时成绩除了从出勤情况、知识应用技能方面体现外,还要包括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设置团队作品展示环节,团队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团队对其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团队的分数,由团队负责人负责各个成员的分数分配;期末考核以理论开卷方式组织考核。
其他说明:针对考勤中旷课 3 次及以上者,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及格。
(三)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MIS 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计算机技术,一类侧重管理,但真正适合我院学生的还没有,接下来要尽快自主编写一部适用的校本教材或讲义。
要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四)课程教学团队构成课程教学团队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团队有 6 名教师,1 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4 名具有讲师职称,1 名教师具有律师职业资格。
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
(五)实训条件本课程为 A 类课程,但今后应逐渐向 B 类课程转变,即加入并逐渐加大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软件如Office、Visio、Zmaker 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