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12岩溶水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课件 12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课件 12岩溶水

12.0 概述12.1 岩溶发育机理12.2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12.3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12.4 岩溶水的特征12.5 我国南北方岩溶水的差异12.0 概述12.0.1 岩溶与岩溶水【定义】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坍,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造成各种独特的地貌现象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上述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称为“岩溶”。

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称为“岩溶水”。

介质的可溶性以及水对介质的差异性溶蚀;岩溶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改造着自己的赋存与运动的环境,从而改造着自身的补给、径流、排泄与动态特征。

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动态系统)演化初期:岩溶水系统往往与裂隙水系统没有很大的不同演化后期:岩溶水系统,管道系统发育,大范围内的水汇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河系,某种程度上带有地表水的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一,时间上变化强烈,流动迅速,排泄集中。

水量丰富的岩溶含水系统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岩溶区的奇峰异洞与大泉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但是……12.1 岩溶发育机理溶滤作用的强度回忆1)矿物盐类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3)水的溶蚀能力;4)水中气体成分的含量;5)水的流动状况。

12.1 岩溶发育机理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具有可溶性岩石; 2)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3)具有溶蚀能力的水;4)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即具有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最活跃最积极的条件是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它受控于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表非可溶岩覆盖及植被发育条件等。

12.1.1 碳酸岩盐的溶蚀过程1)与水接触的石灰岩,在偶极水分子作用下发生溶解:-++⇔2323CO Ca CaCO 2)水中存在由碳酸、有机酸、无机酸等酸类所解离的H +,与CO 32-结合成HCO 3-,使①右边的CO 32-不断减少而破坏平衡,进而促进CaCO 3的再度溶解。

第13章 岩溶水

第13章 岩溶水

第3节 岩溶(yánróng)水特征
岩溶介质(jièzhì)中的地下水流动
运动特征: 1、层流与紊流共生
2、有压与无压共存
3、运动方向的不同步 (局部与整体不一致)
4、缺乏统一的区域(qūyù)地 下水水位
共四十七页
雨季情况下
第3节 岩溶 水特征 (yánróng)
三、岩溶水的补给、排泄(páixiè)与动态
山泉、郭庄泉、广胜寺胜泉、龙子祠泉,支撑了山西盆地的工农 业发展
3、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奇特岩溶景观;云南路南石林,壮观与气 势,让游客流连忘返
共四十七页
第1节 岩溶发育(fāyù)的基本条件
二、学习岩溶水的意义
岩溶水的奇特又常使人无奈,出现一些消极作用,如:
1、我国华北地区大多数煤矿煤层(méicéng)下伏为灰岩承压含水层, 承压水头高,带来了开采的巨大风险
水几乎没有机械搬运能力,岩溶发展比较缓慢。
2、快速发展阶段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由化学溶蚀变为机械侵蚀与化学溶蚀共存, 机械侵蚀变得愈益重要。
表现为:形成地下洞穴、地表的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地 下河流
3、停滞衰亡阶段 随着地下水位的总体下降和水力坡度的逐渐降低,地下水的溶蚀能
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岩溶发育呈停滞状态。
岩溶演化的正反馈过程:不均匀介质→不均匀水流→差异性溶蚀→更不均 匀的介质→更不均匀的水流→进一步的差异性溶蚀→…
岩溶发展过程实质是介质的非均质化过程与水流的集中过程 岩溶发展速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滞衰 亡阶段
共四十七页
第2节 岩溶水系统(xìtǒng)的演变
1、起动阶段 地下水对介质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水流通道比较(bǐjiào)狭小,地下

第十二章 岩溶水

第十二章 岩溶水

第十二章 岩溶水岩溶(喀斯特)— 可溶岩在水的溶解、冲蚀、崩塌、搬运作用下,在地下形成大小、形状不等的溶蚀裂隙、溶洞、溶穴,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地貌的现象。

岩溶发生在地表称为地表岩溶;发生在地下的称为地下岩溶。

岩溶水——赋存并运移在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都可被水溶解,故统称为可溶岩。

其中碳酸盐岩分布最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所以它是岩溶研究的主要对象。

故我们仅讨论灰岩、白云岩的岩溶水的情况。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可溶的岩石:(基础) 可溶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没有可溶岩,岩溶则不会发生。

碳酸盐岩的成分和结构都控制着岩溶发育。

实验表明,纯方解石的溶解速度是白云岩a. 可溶的岩石; b. 岩石是透水的;c. 水是富含CO 2的;d. 水是流动的 四者缺一不可自然界的 卤化物岩石(岩盐、钾盐、镁盐)硫酸盐岩(石膏CaSO 4)碳酸盐岩(CaCO 3、MgCO 3)灰岩、白云岩的两倍。

所以纯灰岩的岩溶最为发育;白云岩次之;泥质和硅质碳酸岩更次。

其中泥质、硅质本身就不可溶,被带入水中的泥质成分既可附着在岩石孔隙表面,阻塞水的通道,又可限制水与岩石接触而发生反应。

大部分碳酸盐岩属浅海沉积,其沉积模式和岩石结构与碎屑岩相似。

其碎屑颗粒间孔隙的存在,为水的溶解作用提供了前提。

那些致密完整的碳酸岩,孔隙很小,溶解就困难了。

2、岩石透水性(基本条件)总的说来,碳酸盐岩从成分上说是可溶的,但如果岩石完整,结构致密,其中只有微小孔隙且连通性不好,水仍不能进入其间进行有效的溶蚀作用。

只有当可溶岩在地质营力作用下产生了相当多的裂隙,地下水才能进入其间,岩溶现象才会有效地发生。

所以岩石的透水性是溶解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3、水的侵蚀性(必要条件之一)进入到裂隙中去的水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侵蚀能力。

因为纯水对CaCO3的溶解能力很低。

即:CaCO3+H2O Ca2++HCO3ˉ+OH ˉ①在25°C时,CaC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仅14.2mg/l。

1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溶水

1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溶水

5)其它酸类离解产生H+提高碳酸钙的溶解度 a.碳酸盐区附近存在大量植被腐殖质可产生有机酸; b.碳酸盐区附近存在金属硫化物矿氧化带及含黄铁矿的煤系地层时,可 产生硫酸,岩溶格外发育。 一般情况下,侵蚀水随溶蚀不断进行, Ca+浓度加大,饱和,则侵蚀 能力降低。 6)深部岩溶发育的原因: a.混合溶蚀效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含量CO2 的饱和CaCO3 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 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从而对碳酸盐进行新的侵蚀。 实际上,对岩溶发育有利的混合作用是不同CO2 含量的水的混合, 除了解释深部岩溶以外,有利于不同成分的水的混合部位,如:潜水 面、导水通道及汇水的宽大裂隙处,岩溶都比较发育。 b.次生溶蚀效应: 含有大量CO2的土壤空气,以气泡形式被裹留于下渗降水中,由于 浅部压力低,部分CO2未能溶入浅部水中而随降水入渗到地下深处, 地下深处压力大, CO2溶于水中而增强了深部水的溶蚀能力,产生深 部岩溶。
整的地下河系,呈现水系化特征;
3)具有地表水的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一,时间上变化强烈,流动迅 速,排泄集中,多呈紊流状态。
岩溶水的消极不利方面
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可溶岩的存在; 2.可溶岩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3.水是流动的; 4.水具有侵蚀能力。 二、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卤化物岩(岩盐、钾盐、镁盐)、硫酸盐岩(石膏等)及碳酸盐岩(石灰岩、 白云岩、大理岩)等都是可溶岩。但前两类岩石分布不广,岩体较小,而碳 酸盐类岩石分布广,岩体大,具有普遍意义。 1.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 1)成分:结构由不同比例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并含有泥质、硅质等杂质。 溶解速度及岩溶发育强度:纯灰岩﹥白云岩﹥硅质、泥质灰岩。 2)组分及结构: a.组分:包括粒度相当于粉粒到砾的粒屑和充填在粒屑之间的粒度细小的泥晶 以及以化学沉淀方式充填于颗粒之间的方解石亮晶。它们形成了各种碳酸盐 岩结构,产生各类孔隙,决定其溶蚀强度。 b.结构: 生物礁岩结构:最易溶蚀,它主要由生物碎屑组成,孔隙大且多; 泥晶粒屑碳酸盐岩及泥晶碳酸岩次之; 亮晶碳酸岩,尤其是经过重结晶作用的亮晶碳酸盐岩,孔隙度小,最不易溶 蚀。

岩溶水

岩溶水

岩溶水目录编辑本段裸露型岩溶水岩溶化地层广泛出露地表,特点是以潜水为主。

其主要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快,常以泉河地下河形式排泄。

动态变化大、水化学成分简单、矿化度低。

覆盖型岩溶水岩溶含水层之上有松散岩层覆盖厚度不同,分为两个亚型。

浅覆盖亚型:上覆第四纪堆积物,厚度一般不超过30m。

其特点是:赋存潜水,但有承压现象;埋藏受基岩面几地貌控制;接受降水、地表水和浅部地下水补给。

有类似裸露型的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但变化幅度小。

深覆盖亚型: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大于30m。

其特点是:分布范围较大,赋存承压水或部分自流水。

补给来源管饭,径流条件复杂,天然排泄点少。

地下水动态对降水反应滞后,水化学成分稍复杂,但矿化度仍较低。

埋藏型岩溶水岩溶含水层被固结的岩层覆盖。

常以向斜、单斜等蓄水构造等形式出现。

其特点是:埋藏、径流主要受构造控制,赋存承压水或自流水。

补给主要来源于相邻的其他含水层,径流缓慢,极少见有天然排泄点,动态变化幅度小,水化学成分复杂。

编辑本段岩溶水的分布特征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总的来说是较强的,但是含水又极不均匀。

因岩溶水并不是均匀地遍及整个可溶岩的分布范围,二十埋藏于可溶岩的溶蚀裂隙、溶洞中,所以往往同一岩溶含水层在同一标高范围内,或者同一地段,甚至相距几米,富水性可相差数十倍至数百倍。

例如在广西拔良附近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在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区利用人工开挖的方法,两个点上都找被盗了丰富的集中涌出的地下水。

一个点水位下降8m是出水量为15600m3/d;另一点水位下降5.2m出水量仍达2600m3/d。

两点相距1000m 左右。

而在两点之间打的7个钻孔,降深大于5m时出水量都不到40m3/d,富水性之差达60~360倍。

岩溶的发育具有向深部逐渐减弱的规律,使含水层的富水性相应也具有强弱的分带性。

昆明附近钻探结果说明,该地区石灰岩分布地段,深度不超过100m范围内地下水较丰富。

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也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十章-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十章-岩溶水

第三节 岩溶水的特征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和动态特征
溶孔溶隙水
补给仍以缓慢地入渗补给为主 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面及较完整的降落漏斗,具各向同性 地下径流以扩散流为主,排泄以大泉集中式排泄为主,动态
相对稳定 地下水动态常具有多年周期性变化 局部可以发育溶孔溶隙及小管道共同组成的强含水段
管道流(洞流)
管道流在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暗河入口、封闭洼地中 接受集中式迅速的补给,以流入、灌入式补给为主。
CaCO3
H 2O CO2
Ca 2
2
HCO
3
影响水的侵蚀性的因素
PH值,主要是CO2的含量决定,而自然界水中总含有CO2, 主要来源于大气和土壤中。
不同水的混合可改变其侵蚀性
水的流动性:水的流动性越强,地下水的侵蚀性越强
影响岩溶发育的其它因素
气候因素
地质环境
地理条件
第二节 岩溶含水介质的演化和分带性
岩溶发育的过程
裂隙 溶蚀拓宽 管道 冲刷磨蚀 洞穴 洞顶崩塌
竖井或落水洞 颗粒间孔隙 溶蚀
溶孔
溶孔、溶洞、管道等共同组成了岩溶含水介质
袭夺现象
裂隙间的袭夺
地下河间的袭夺
袭夺现象的实例,见图10-2
第二节 岩溶含水介质的演化和分带性
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的优势方位
厚层质纯灰岩分布区,特别是鲕粒灰岩和生物屑灰岩 断裂及其交汇部位,见图10-4、图10-5 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交界附近,见图10-6 硫化矿床氧化带 河谷区
既有局部快速补给,又有大部分地区沿溶孔溶隙的缓 慢下渗;
既有管道中的集中流,又有其周围裂隙溶隙中的扩散 流(图10-32);
既向排泄区运动,双重介质间也有侧向运动。 二部分水流量可以区分(图10-33、图10-34)

第12章岩溶水

第12章岩溶水

第十二章岩溶水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岩溶水的特征,了解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岩溶水——贮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称为岩溶水(喀斯特水)。

岩溶发育应具备四个条件:(1)可溶岩的存在;(2)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3)具有侵蚀能力的水;(4)水是流动的。

1.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1)成分;(2)结构;(3)构造2.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1)岩溶化过程(方解石)是CaCO3-H2O-CO2体系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用CaCO3的饱和指数判断水是否仍具有侵蚀性。

(2)如果CaCO3-H2O-CO2形成一个封闭体系,用不了多久,这一体系中因CO2的消耗及溶解CaCO3的积累而达到平衡状态,岩溶化作用不再继续进行;如果CaCO3-H2O-CO2形成一个开放体系,不断有新的CO2进来,溶解下来的CaCO3又不断被流动的水流所带走,则岩溶化作用继续进行。

(3)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使之氧化,以及植物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是地下水中CO2的主要来源(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通常为1% ~ 3%)。

(4)小结:在CaCO3-H2O-CO2体系中,通过大气降水的入渗,CO2不断地补给地下水,CaCO3的排出也必须依靠径流和排泄来完成。

因此,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

12.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1.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不均匀的介质→不均匀的水流→差异性溶蚀→更不均匀的介质→更不均匀的水流→进一步的差异性溶蚀。

岩溶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便是介质的非均质化过程和水流的集中化过程。

岩溶发育的三个阶段:起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滞衰亡阶段。

2.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的空间特征(1)地下水径流条件是控制岩溶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2)岩溶发育部位;(3)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总的来看,从上→下,岩溶发育由强→弱;从补给区→排泄区,岩溶发育由弱→强。

水文地质学11-13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11-13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分选
差 中等 好
•整理课件
透水性(K) 好

水位埋深 深 浅 渐深(或承压)
赋存 (深埋区) (•整理溢课流件 区) (下沉区)
补给 流速水交替
排泄

V大,交替快
径流排泄
•整理课件
差 V小,交替慢 蒸发排泄
形成作用 矿化度(TDS)
成分与类型
溶滤作用
低 中
HCO3
•整理课件
SO4
1)岩层具有可溶性
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
2)地下水具有侵蚀作用
2)地质条件
3)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3)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化学
4)水是可流动的
•整理课件
岩溶水特征
介质特征:有规模巨大的溶洞,也有十分细小的裂隙或孔隙。细小孔隙 与裂隙的导水性差而总的容积大,成为主要贮水空间;大的岩溶管道与 开阔的溶蚀裂隙构成主要导水通道;规模介于两者之间的则兼备。
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2)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整理课件
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典型的洪积扇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
暴雨形成流速极大的洪流,山区洪流沿河槽流出,进 入平原或盆地,地势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转变成辫状散 流,水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
•整理课件
冲积平原地下水 的形成和分布除 受岩性和地形的 控制外,还受到 水文、气候等因 素的影响。 平原河流的冲积 物颗粒细小,地 形坡度平缓,地 下水埋藏浅,径 流缓慢。
•整理课件
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湖积物属于静水沉积,颗粒分选性良好,层理细密,岸边 浅水处沉积砂砾等粗粒物质,湖心则多为粘土。构成含水 层的砂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高,空隙度大,透水性强。 波浪力是颗粒分选的动力,波浪力影响的范围内,波浪反 复淘洗沉积物,粗粒留在岸边,细粒落于远岸,波浪力影 响不到的湖心,则沉积细小的粘粒。 随着气候和构造运动发生变化。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服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22.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23.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24.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二、填空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2.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4.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6.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7.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8.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与多少;9.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三、判断题1.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 √2.坚硬岩石中也存在孔隙; √3.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4.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5.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有影响; √6.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响; ×7.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8.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9.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0.结合水具有抗剪强度; √11.在饱水带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 ×12.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相当; √13.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给水度越大; √14.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15.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 ×16.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17.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透水性就愈差; √19.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 ×20.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21.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22.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 √23.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小,水位上升小; ×24.某一松散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 √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2.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3.裂隙率一般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定义裂隙率分为面裂隙率、线裂隙和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所占比例;线裂隙率:与裂隙走向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的比例;体积裂隙率:单位体积岩石裂隙所占体积;4.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1 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2 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5.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结合水束缚于固体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水分子排列精密、密度大,具抗剪强度;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下运动,不具抗剪强度;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界上;6.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7.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因素有: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8.简述太砂基有效应力原理在松散沉积物质构成的饱水砂层中,作用在任意水平断面上的总应力P由水和骨架共同承担;及总应力P等于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P' 之和;因此,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有效应力原理;9.简述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地下水位下降后,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生位移,排列更加紧密,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加,孔隙度降低,岩土层受到压密;五、论述题1.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岩石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裂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连通性较孔隙为差,分布不均匀;溶穴孔隙大小悬殊而且分布极不均匀;2.为什么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岩石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与空隙的大小和多少有关;而空隙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地壳岩石中各种形式水所占的比例;空隙越大,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小,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强,持水能力越弱;反之,空隙度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弱,持水能力越强;所以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3.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下降速率,对松散岩石的给水度产生什么影响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重力水的一部分将转化为支持毛细水而保持于地下水面以上,给水度偏小;在细小颗粒层状相间分布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时,易形成悬挂毛细水不能释放出来,另外,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而往往迟后于水位下降,给水度一般偏小;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一、名词解释1.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2.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5.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7.潜水面:潜水的表面;8.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9.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10.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11.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1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13.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14.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15.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16.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17.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18.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19.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20.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二、填空1.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2.岩层按其透水性可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3.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类型;4.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5.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6.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7.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埋藏深度变小;8.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埋藏深度变大;9.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增大; 10.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增加的水量通过水的密度加大及含水介质空隙的增大容纳; 11.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变小及含水介质空隙缩减;三、判断题1.在包气带中,毛细水带的下部也是饱水的,故毛细饱水带的水能进入井中; ×2.地下水位以上不含水的砂层也叫含水层; ×3.渗透性较差的同一岩层,在涉及某些问题时被看作透水层,在涉及另一问题时被看作隔水层; √4.当我们所研究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相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视为可渗透的; √5.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与潜水位埋藏深度不随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6.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 √7.潜水位是指由含水层底板到潜水面的高度; ×8.潜水的流向是垂直等水位线由高水位到低水位; √9.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10.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论什么条件下,潜水的水质都比较好; ×11.当不考虑岩层压密时,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是不变的; √12.测压水位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13.承压高度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14.承压水由于受顶、底板的限制,故承压水的资源不易补充恢复; √15.承压含水层受隔水顶板的阻挡,一般不易受污染,故承压水的水质好; ×16.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时,只需具备其它水体与该含水层之间有水力联系的通道即可; ×17.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疏干; √18.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19.除构造封闭条件下与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承压水都是由潜水转化而来;√20.上层滞水属于包气带水; √21.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因此可以说多孔介质就是含水层; ×22.对含水层来说其压缩性主要表现在空隙和水的压缩上; √23.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就是贮水系数; ×四、简答题1.简述包气带特征1包气带一般含有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2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3包气带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地面水渗漏和地下水通过毛细上升输入的水分,以及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4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2.简述饱水带特征1 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2 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3 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3.潜水的水位动态一般随季节如何变化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水位埋深变浅;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水位埋深变大;4.影响潜水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潜水面因素有:地形、水文网、含水层渗透性和厚度以及人为因素;地形缓、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则潜水面缓;反之,地形陡、含水层渗透性差且厚度小,则潜水面坡度大;水文网与地下水有直接联系时,地表水体高于地下水面时,潜水面背向地表水体倾斜,潜水面高于地表水体时潜水面向地表水体倾斜;5.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1 反应虚构的侧压水面的形状;2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3 确定承压水的水力坡度;4 定性判断含水层的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6.任一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1 存在水头差;2 有水力联系;7.一般承压水是由什么转化而来,其转化形式有哪几种除了构造封闭条件下和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承压水最终都是由潜水转化而来;或由补给区的潜水侧向流入,或通过弱透水层接受潜水的补给;8.上层滞水的特点1 分布近地表;2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3 动态变化显着;4 极易受污染;9.绘制简单水文地质剖面图,分别反映并表示地下水面、饱水带、包气带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10.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位;5—承压水测压水位;6—泉上升泉;7—水井,实线表示井壁不进水;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当的2.潜水有哪些特征1 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2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 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 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 潜水资源易于补充恢复;6 潜水易受污染;3.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1 潜水面形状;2 潜水流向;3 潜水面坡度;4 潜水面的埋藏深度,判断地表水、泉与潜水等的关系;5 定性反映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4.承压水有哪些特征5.水量增、减时,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2.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7.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8.有效空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9.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10.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11.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12.流线: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的流向与此线相切;13.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段时间内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14.层状非均质:介质场内各岩层内部为均质各项同性,但不同岩层渗透性不同;二、填空1.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紊流;2.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3.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渗透流速就愈大;4.渗透流速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水力梯度愈小;5.渗透系数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渗透性能;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愈强;6.流网是由一系列流线与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7.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8.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地下水必定沿着水头变化最大的方向,即垂直于等水头线的方向运动,因此,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9.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10.如果规定相邻两条流线之间通过的流量相等,则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径流强度,等水头线的疏密则说明水力梯度的大小;三. 判断题1.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作平行流动,称作层流运动; ×2.达西定律是线性定律; √3.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4.地下水运动时的有效孔隙度等于给水度; ×5.渗透流速是指水流通过岩石空隙所具有的速度; ×6.实际流速等于渗透流速乘以有效空隙度; ×7.水力坡度是指两点间的水头差与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 ×8.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水头的大小; √9.符合达西定律的地下水流,其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呈直线关系,所以渗透系数或渗透系数的倒数是该直线的斜率; √10.渗透系数可定量说明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愈强; √11.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渗透流速就愈大; √12.渗透流速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水力梯度愈小; ×13.渗透系数只与岩石的空隙性质有关,与水的物理性质无关; ×14.流网是等水头线与迹线组成的网格; ×15.流线是渗透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16.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17.在隔水边界附近,平行隔水边界为流线; √18.地下水分水岭是一条流线; √19.如果我们规定相邻两条流线之间通过的流量相等,则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下径流强度,等水头线的疏密则说明水力梯度的大小; √20.在渗流场中,一般认为流线能起隔水边界作用,而等水头线能起透水边界的作用; √21.两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相差越大,则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也就相差越大; √22.流线越靠近界面时,则说明介质的K值就越小; ×23.当含水层中存在强渗透性透镜体时,流线将向其汇聚; √24.当含水层中存在弱渗透性透镜体时,流线将绕流; √四、简答题1.叙述达西定律并说明达西定律表达式中各项物理意义式中:Q——渗透流量;w——过水断面;h——水头损失h=H1-H2,即上下游过水段面的水头差;I——水力坡度;L——渗透途径;K——渗透系数;2.何为渗透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的关系如何水流通过整个岩石断面包括颗粒和孔隙的平均流速;渗透流速等于实际流速乘以有效孔隙度;3.有效孔隙度与孔隙度、给水度有何关系1 有效孔隙度小于孔隙度;2 由于重力释水时孔隙中还保持结合水和孔角毛细水乃至悬挂毛细水,所以有效孔隙度大于给水度;3 对于孔隙大的岩石三者近似相等;4.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岩石的孔隙性和水的物理性质;岩石孔隙越大、连通性越好、孔隙度越高渗透系数越大;水的粘滞性越小、渗透系数越大;5.简述汇制流网图的一般步骤1 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和流线;2 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3 根据流线和等水头线正交在已知流线和等水头线间插入其它部分;6.流网图一般能够反映什么信息7.在层状非均质中,流线与岩层界线以一定角度斜交时,发生折射,试写出折射定律,并说明各项的物理意义8.叙述粘性土渗透流速V与水力梯度I主要存在的三种关系1 V-I关系为通过原点的直线,服从达西定律;2 V-I曲线不通过原点,水力梯度小于某一值I0时无渗透;大于I0时,起初为一向I轴凸出的曲线,然后转为直线;3 V-I曲线通过原点,I小时曲线向I轴凸出,I大时为直线;。

2011-09第12章岩溶水

2011-09第12章岩溶水

第十二章岩溶水12.1 概述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现象总称。

岩溶:是水与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

作用过程包括:溶解、迁移、沉积。

作用形式:溶蚀、冲蚀、侵蚀。

作用结果:形成各种岩溶形态。

地下:暗河、溶洞、溶隙等。

地表:石林、孤峰、坡立谷等。

沟通地表与地下的: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等。

岩溶水(Karst Water):赋存或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由于岩溶水在运移过程中仍不断进行溶蚀,改造其赋存和运移空间,构成岩溶水独特的性质,因而有必要专门研究它。

※研究岩溶水的意义:1.供水水源:如山西娘子关大泉等。

2.旅游资源:如山东济南诸岩溶泉。

3.岩溶充水威胁采矿安全,增大采矿成本。

4.蓄、引水工程的渗漏。

5.岩溶塌陷。

12.2 岩溶地貌喀斯特区的喀斯特作用遍及地表和地下,所成的地貌也分成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貌两大类。

二者各自发展,但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以下主要介绍地表地貌,按形态、成因特点可分9种:溶沟与石芽、溶斗、溶蚀洼地、大型溶蚀盆地、干谷与盲谷、喀斯特石山和溶蚀平原1.溶沟与石芽溶沟是雨雪水溶蚀岩石表面而成的沟槽,深数厘米至数米,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呈楔形或槽形,与地面垂直。

它主要沿岩石裂隙或层理面等发育,先由溶痕逐渐扩大成为沟槽。

石芽为突出在溶沟之间的岩石,呈笋状、菌状、柱状或尖刀状等。

排列成车轨状(互相平行)、棋盘状(方格)、或山脊状(不规则)。

高数厘米至数米,有的高达l0m以上。

如云南的石林,最高超过35m,那里石芽密布如林,故得名。

它是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台地被溶蚀破坏而成的。

2. 溶斗(漏斗)溶斗是喀斯特地面上的一种封闭性小型洼地,呈碟状、漏斗状或竖井状。

直径多为数十米,深数米至十余米溶斗按成因可分为三种:a溶蚀溶斗是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的地面裂隙密集处向下溶蚀而成。

b沉陷溶斗发生在有厚层碎屑物覆盖的地面上,当地下可溶性岩存在裂隙时,水流在下渗过程中带走了部分细粒碎屑物,使地面下沉,形成沉陷溶斗。

G.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11-12)

G.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11-12)
第十一章 裂隙水
一、名词解释
1.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
2.成岩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3.风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
4.构造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5.等效多孔介质方法:用连续的多孔介质的理论来研究非连续介质中的问题。
11.我国南方地下多发育较为完整的地下河系,北方地下多为溶蚀裂隙、溶孔和少量溶洞。(√)
12.我国北方岩溶泉流量动态季节变化很大,南方流量动态比较稳定。 ( ×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硅质与泥质灰岩比纯灰岩和白云岩难溶解?
其一,硅质与泥质成分本身难溶解;其二,泥质经常附着在岩石空隙表面,堵塞地下水通道的同时也限制了岩石与地下水的相互接触。
第十二章 岩溶水
一、名词解释
1.岩溶: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称为岩溶。
2.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3.混合溶蚀效应:两种不同含量二氧化碳的饱和碳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溶蚀作用。
6.说明可溶岩溶蚀的差异性及差异溶蚀的结果?
7.裸露区碳酸盐岩层中,地下水的流动系统可以划分为几个系统? 各个系统的岩溶发育状况如何?
分为:非饱和流动系统、局部流动系统和区域流动系统。非饱和流动系统,以垂直岩溶发育为主;局部流动系统,以水平岩溶发育为主,水交替强烈,岩溶最发育;区域流动系统,径流弱,岩溶发育弱。
4.我国南北方岩溶有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二、填空
1.岩溶可划分为 地表岩溶 和 地下岩溶。

第13章 岩溶水

第13章 岩溶水

洞、天生桥、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钙(硅)华。地下
河、千谷、盲谷等。
第1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第1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天坑——竖井
第1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四、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是水与可溶岩发生化学作用和岩土机械破坏的结果 岩溶与溶滤作用的区别? 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水与岩石两大类) (1)可溶性岩层的存在 主要为碳酸盐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
第3节 岩溶水特征
三、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补给源—— 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补给源,基本来自上边界的各种补给,但表现多种方式。
补给条件: (1)面状补给或渗入式补给; (2)点状集中补给—灌入式;入渗系数大(60—80% 南方,北方30%)
(3)南方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常常互为一体,互为转
初始介质场 K0
K1 K2
V0
V1 V2
K 小
V小
水流分散
……….……… Kn Vn K 大 V大 水流集中
第2节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一、地下水对介质的改造 1、过程 (1)水流愈来愈集中在少数通道中,少数通道则优先 发展为溶洞
(2)介质改造过程也称为差异性溶蚀改造过程,其结
第3节 岩溶水特征
3、岩溶泉动态差异
南方——云南喷水洞地下暗河流量动态曲线
第3节 岩溶水特征
3、岩溶泉动态差异
北方——山西广胜寺岩溶泉流量动态曲线
第3节 岩溶水特征
4、影响南北方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系统的因素
(1)岩溶含水介质 南方:常是高度管道化与强烈不均质的
北方:均匀得多(溶蚀裂隙为主以及局部的岩溶管道)
南方的岩溶地下河排泄成为地表水之源

地质课件-岩溶水

地质课件-岩溶水
構造裂隙往往密集、短小而均勻,有利於形成溶蝕比較均勻的岩溶 含水層。
巨厚的純灰岩形成的構造裂隙往往比較稀疏、寬而長,有利於 形成大型岩溶洞穴,岩溶發育不均勻。
碳酸鹽岩由不同比例的方解石和白雲石組成,並含有泥質、矽 質等雜質。實驗表明,純方解石的溶解速度約為白雲石的兩倍,故 純灰岩要比白雲岩容易溶蝕,矽質與泥質灰岩最難溶蝕。
➢ 具有侵蝕能力的水;
➢ 水是流動的。
(一) 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
➢可溶性岩石
鹵化物岩(岩鹽、鉀鹽、鎂鹽),硫酸鹽岩(石膏等):分佈不廣,岩體較小 碳酸鹽岩(石灰岩、白雲岩、大理岩等) 。分佈廣、岩體大,有普遍意義。
❖岩石成分對其溶解的影響 泥質含量比較高的岩石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塑性,形成的裂隙張
開寬度比較小,延伸性也比較差,不利於岩溶的發育。 成份不很純的岩層一般沉積間斷比較多,多呈中厚層至中薄層,
地下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帶
1.垂直滲透帶;2.季節變動帶;3.水準流動帶;4.深部 滯流帶
水經過相當長的流程以後,仍可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 地下水徑流強度 岩溶發育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水的流動。 在水流停滯的條件下,隨著水中的侵蝕性CO2不斷消耗,
最終完全喪失其侵蝕能力,溶蝕作用便告終止。只有當地下 水不斷流動,富含CO2的滲入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水才能 經常保持侵蝕性,溶蝕作用才能持續進行。因此,地下水的 徑流條件是控制岩溶發育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
四 川 黃 龍 的 鈣 華 堤 壩
地表鈣華沉積 岷山南麓黃龍一帶河谷中的瀑布華
黃龍寺鈣華
黃龍寺鈣華
二、地下喀斯特
蝕空形態
1.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岩石的層面、節理或 斷層進行溶蝕和侵蝕而成的地下孔道。
2.地下河(暗河、伏流)

13 岩溶水

13 岩溶水

13 岩溶水13.1 岩溶水及其研究意义岩溶水:赋存并流动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1)岩溶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约35%,岩溶水资源量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约23%。

(2)岩溶水地区岩溶水开发以及地下水环境问题也很急迫。

地区地下水资源岩溶水资源岩溶水与地下水资源比值/%/×108m3·a-1/×108m3·a-1云南742 345 46贵州479 386 80四川551 135 24重庆160 118 73广西699 374 53湖南456 263 57湖北416 185 44总计3503180651中国南方主要地区岩溶水资源简表(卢耀如等,2006)岩溶作用是指化学溶解、沉淀、水流冲蚀、重力崩塌、生物溶蚀、机械破坏与沉积等多种多用的综合。

13.2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1)岩石的可溶性溶解度:卤化物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溶解性: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的结构也影响溶解性:晶粒大小、晶粒均匀性、孔隙等碳酸盐岩层的组合结构也影响溶解性。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发育情况。

岩石的裂隙发育情况与岩性、地质构造有关。

可溶岩中裂隙的透水性取决于裂隙的长度、裂隙面的粗糙度、裂隙率、张开度和充填情况及相互间的连通性。

(3)水的侵蚀性CaCO3+H2O+CO2⇋Ca2++2HCO3-CO2的参与是岩溶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前提,CO2来源于浅层大气与土壤层。

pH值对反应的进行和一些组分的存在形式也会产生影响。

混合溶蚀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已经丧失其侵蚀性的饱和溶液,在岩层中混合后重新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对他盐酸盐岩进行新的溶蚀作用。

(4)水的流动性水的流动可以不断更替补充具侵蚀性的水;将溶解与侵蚀的物质带走----留下空洞(岩溶)。

包括:气候条件、地质环境和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影响着水运动的快慢、水量的大小、土壤CO2含量及生物作用,主要指降水量。

水文地质学基础:12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12岩溶水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水文地质学基础本章内容第十一章岩溶水(Karst water)Company Logo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九马山烟雨漓江塔山象鼻山岩溶水的奇特又使人无可耐何——消积不利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岩溶洞穴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开放体系中的方解石溶解的基本物理化学模式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2.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12.2.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溶洞的扩张示意图12.2.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12.2.2 岩溶水系统演变过程Company Logo甲河乙河甲河乙河A) 岩溶发育初期B)局部岩溶水系统发育阶段Company Logo乙河甲河乙河甲河乙河C) 岩溶水系统的袭夺D)统一地下河系的形成12.3 岩溶水的特征12.3.1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典型岩溶水系统结构概化图土壤层表层岩溶带岩溶沟谷地下河管道岩溶漏斗地表水系由表层岩溶带、浅部的岩溶管道、岩溶洞穴、岩溶裂隙、岩溶裂缝和岩溶孔隙等多种岩溶空隙介质体组成的多重复合体系,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

Company Logo岩溶介质中的地下水流动旱季情况下雨季情况下12.3.2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12.3.2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地苏地下河出口地苏地下河出口附近落水洞Company Logo 南方的岩溶地下河排泄成为地表水之源12.3.3 岩溶水的动态Company Logo云南喷水洞地下暗河流量动态曲线山西广胜寺岩溶泉流量动态曲线12.3.3 岩溶水的动态Company Logo 结构性缺水-性缺水地下水位埋深大,地表水基本漏失Company Logo 岩溶山区的分布的落水洞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远景Company Logo 为解决当地饮用水修建的水柜天旱季节时需要远徒跋涉运水Company Logo12.3.4 岩溶水系统的圈定实例——太原西山岩溶水系统边界剖面图平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
水文地质学基础
本章内容
第十一章岩溶水(Karst water)
Company Logo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九马山烟雨漓江塔山
象鼻山
岩溶水的奇特又使人无可耐何——消积不利
金沙江溪洛渡
水电站库区
岩溶洞穴
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开放体系中的方解石溶解的基本物理化学模式
1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2.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12.2.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溶洞的扩张示意图
12.2.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12.2.2 岩溶水系统演变过程
Company Logo
甲河
乙河
甲河
乙河
A) 岩溶发育初期B)局部岩溶水系统发育阶段
Company Logo
乙河甲河
乙河
甲河
乙河
C) 岩溶水系统的袭夺
D)统一地下河系的形成
12.3 岩溶水的特征
12.3.1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典型岩溶水系统结构概化图
土壤层
表层岩溶带
岩溶沟谷
地下河管道
岩溶漏斗
地表水系
由表层岩溶带、浅部的岩溶管
道、岩溶洞穴、岩溶裂隙、岩
溶裂缝和岩溶孔隙等多种岩溶
空隙介质体组成的多重复合体
系,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

Company Logo
岩溶介质中的地下水流动
旱季情况下
雨季情况下
12.3.2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2.3.2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地苏地下河出口地苏地下河出口附近落水洞
Company Logo 南方的岩溶地下河排泄成为地表水之源
12.3.3 岩溶水的动态
Company Logo
云南喷水洞地下暗河流量动态曲线
山西广胜寺岩溶泉流量动态曲线
12.3.3 岩溶水的动态
Company Logo 结构性缺水-
性缺水
地下水位埋深大,地表水基本漏失
Company Logo 岩溶山区的分布的落水洞
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远景
Company Logo 为解决当地饮用水修建
的水柜
天旱季节时需要远徒跋涉运水
Company Logo
12.3.4 岩溶水系统的圈定
实例——太原西山岩溶水系统边界
剖面图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