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

三年级语文《xx建德xx》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师板书课题。

3.揭题,解题。

(1)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宿:过夜。

(2)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

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2)自由读(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预设:“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师朗读《宿建德江》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教师详细讲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收集学生的分析,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建德江》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教学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解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解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析和讨论结果,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宿建德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3)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野旷”、“江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宁静夜晚。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4)诗人背景与时代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举例:介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分析其与唐代诗歌的关联。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解析“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向往。
(2)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背诵,并主动提问,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诗句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现场创作诗句,以便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1一古乐入境,直入课题一段优美的民乐为教室增添了古香古色,也把我们带到了“古诗诵读”天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遭受弃置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01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好。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 教学生字(出示生字进行教学)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来,让我们一起读这几个生字(步骤:老师领读,强调字音;学生自读两遍;指名读,相机评价正音;开火车读;) 3(出示诗句)把这些生字带回到诗里面,谁能来读一读《宿建德江》?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他有没有把生字读正确,除了生字,这里面还有字是前鼻和后鼻音,也要注意听。

(指名读)4 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模仿他来读一读。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边看插图边想像、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2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开始吧!(小组自学)3学生汇报:你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来,把你读懂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升。

原野空旷,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觉压抑。

江水清澈,俯身观看,只有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

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给我带来些许的安慰。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从“愁新”问题入手)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

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质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精品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精品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会写“德”字,读准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宿建德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能够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4.体会《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2.体会《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苏轼评王维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建德江》也是“诗中有画”的名篇,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孟浩然进入这幅秋江暮色图吧!设计意图:通过诗中有画引出《宿建德江》,点出了诗歌特点。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播放《宿建德江》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随后正音、齐读。

2.诵读正音(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正音:渚zhǔ(3)指导读出节奏。

3.解读诗题(1)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2)引导学生抓“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3)解释“宿”是“留宿”的意思;“宿建德江”即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4.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语,惹玄宗恼怒。

三、问题探究过渡:诗人夜宿建德江边,会看到什么景象呢?又会有何感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了解诗歌大意。

2.探究方法(1)自由读《宿建德江》,把古诗读正确。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

“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想象”等赏析方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那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

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

(小组比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对照,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先写后说)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2篇】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李丽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好。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3 、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来,谁来
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五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

(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