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_1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七上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难点)3.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难点)4.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重点)5. 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模式】兴趣+自主+合作【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温度计【教学过程】均气温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组织讨论,巡视指导)。

8.找小组代表回答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教师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记在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处。

9.话题承转:大家都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而气温作为天气的重要因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1)(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2)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12)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回答。

谈体验话感受转折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一天之中不同时刻气温不同,一年之中不同季节和月份气温也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气温随时间而(变化)。

读图思考与指导二、气温的变化1.请一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大致时间。

2.“大家的感受是否正确呢?请看下图”:(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曲线代表什么?(2)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3)读出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并计算二者的差值。

地理七上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地理七上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地理七上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一.教学要求1. 理解气温的涵义,知道怎么测定气温。

2. 理解气温的变化,知道气温的差异跟什么有关。

3.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4.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四.教学过程1. 对气温的概念在作出解释,然后开始介绍气温观测。

2.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明显感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引出“气温的变化”这一名词。

3.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讲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在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时间。

讲解平均气温的概念,一个地方的平均气温是理解该地气候特点的基础之一。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1)、气温日变化(提问1)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日常说今天的温度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温?(日均温怎样计算呢?(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提问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气温日较差,这又是怎能样计算得来的?(最高值-最低值。

)(2)、气温年变化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P64页活动不仅在一天中气温有最高的时刻和最低的时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的时候。

同学们,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下表。

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南半球7月1月北半球1月7月(提问)一年中气温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几月份?(7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高月出现在几月人份?(1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提问)北半球气温最低月出现在几月份?(1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低月出现在几月份?(请看课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那么年平均气温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月平均气温又怎样计算呢?(该月每天的日均温相加除该月的天数)归纳: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之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掌握气温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测量气温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气温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掌握气温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测量气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气温变化与分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温变化与分布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气温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实验器材:温度计、气象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让学生对气温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2.增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爱地球家园,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气温变化问题。
5.增进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结合教材,讲解气温的定义、单位以及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如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时间,一年中气温的四季变化等。
2.教师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赤道地区、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差异。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记录作业:
-请学生连续一周记录自己所在地的气温变化,包括每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变化情况,并简单分析可能的成因。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概念,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认识气温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气温计,并能准确读取气温数据。
3.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章节名称】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

【教具准备】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分析—--收获平台----检测、能力提升。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气温和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

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温度计使用方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如何来处理所观测到的气温资料呢?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念。

认真默读老师指定内容,完成问题,5分钟后展示。

自主学习: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法。

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

3.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读课本62-63页内容,回答:1、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是什么?2、观测的方法: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练一练(1)、读下图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值分别是、、、。

(2)、算出该地的日平均气温℃。

提出探究思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完成指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观看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新课一、气温的变化问题设计:读课本53页,自学完成: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举例让学生判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问题设计:阅读54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教案 (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教案 (新版)

第四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运用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四季的景观提出问题:1、大家观察图片除了,看到四季景色的变化之外,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2、说说一日之内你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学生注意观察图片,思考,部分学生能回答出:还能感受到气温的变化。

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可以描述出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

通过图片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职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预习展示展示学习目标:1、气温一般用_______表示,读作_____。

2、气温是用放置在百叶箱里的______测得的,通常一天观测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测。

3、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 。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做________ 。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说出他们在预习当中遇到的疑难。

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可以根据助学上的学习过程,结合学习目标展示自己在预习当中遇到的困难。

预习展示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

1.知识与技能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运用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对比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探究一.气温和气温观测1、气温的概念、表示方法2、我们知道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那么温度计是如何放置的,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直接挂在墙上吗?3、气温的观测:一天观测四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请同学们读出图中显示的不同时刻的气温。

4、你能计算出该地的的日平均气温吗?(提示:可利用数学上求平均值的方法。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重点)2、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3、运用“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等温线图的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断、北半球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是基础,是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重点是说明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该特点是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后得出的结论。

【学情分析】等温线和等高线有相似之处,学生已经学过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观察等温线与纬线的关系,等温线的弯曲、疏密等特点,分析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读图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衔接与过渡自主探究的温差相等。

2、12C、密集;4°C、稀疏结论: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低、低温中心结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咼温中心展示环节,一方面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另一方面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

我们知道,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曲线叫等温线,我们可以在每两条等温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再和地图结合起来,就是等温线图,这样的等温线图,看起来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观察分析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课标解读: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课程标准把这一基本技能作了明确要求,正符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课堂中尽量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学习。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气温,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其出现的时间,会计算某地的气温的日较差。

(重难点)3.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及其出现的时间,会计算某地的气温的年较差。

(重难点)4.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重难点)【教学模式】双向互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比较法、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当堂达标】1.我们把大气的称之为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

2.气温是用放置在里的测得的。

3.一年中,北半球月平均气温,大陆上 最高, 最低 ;海洋上 最高, 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正午12点B. 14点C. 2点D.日落前 5.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日落前后B. 日出前后C. 12点D.4点 6.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7.大陆上的气温( )月最高,( )月最低。

海洋上的气温( )月最高,( )月最低。

8.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导入我认为比较新颖,又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在畅谈时,兴致很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气温变化的复杂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所体验。

但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分布规律的识记和理解。

2.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全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全球气温分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图表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包括:(1)展示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

(2)展示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展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组气温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象。

如:为什么北极熊会出现在北极?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带性那么明显?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话题: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展示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分布规律,以及了解世界气温的最高和最低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

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因素图等。

2.案例:世界各地气温变化实例。

3.小组合作材料:气温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吗?”2.呈现(15分钟)呈现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和调查表,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提问:“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的变化?”4.巩固(10分钟)通过课件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

提问:“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变化的呢?”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气温分布图,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纬度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地形分布: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以上教案根据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编写,供您参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使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测量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与分布。

提问:“你们认为气温变化与分布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展示气温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气象站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气温分布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世界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4.巩固(10分钟)讨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并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教案
课题七上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阅读“等温线图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教学重点
1、等温线的判读。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同纬度地带的陆地和海洋,冬季和夏季气温高低的差异。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规律,即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变化与差异(2)
投影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⑴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⑵等高线的作用是什么?(运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何关系?(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⑷如何判断等高线闭合处的地形?(等高线是封闭形状。

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盆地。

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顶。


教师设问: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

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投影图4-2-4等温线图的判读, 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⑴这张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相似?(等高线地形图)
⑵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4℃)
⑷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
⑸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
过渡学会了等温线图判读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
投影图4-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示要求学生看图名、图例、注记。

⑴(教师引导)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
线。

⑵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⑶观察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会有很多发现。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
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归纳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过渡那么,同一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有没有差别?
设问: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觉?哪位同学结合亲身经历来描述一下?
(学生抢答)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回答:
中午河岸气温高,河水气温低;晚上,河岸气温低,河水气温高。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有这种感觉,推理:在同一纬度(同一地点)的陆地(河岸)
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气温的变化规律。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合作探究海陆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探究结论。

归纳总结受海陆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
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三)总结梳理
达标测试
1.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 )
A.等高线
B.等深线
C.等温线
D.等降水量线
2.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说明气温( )
A.高
B. 低
C. 差别大
D.差别小
3.下图为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
4.(图中虚线为海岸线请判断右图是什么季节的等温线图(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气温的差异
等温线图
的判读
1.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_______________
2.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________________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________________
3. 等温线闭合,表示______________ 世界气温
分布特点 1.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_方向延伸,气温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1月,陆地气温______海洋,7月,陆地气温_____________海洋)
3.北半球等温线比较______,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____________
5.气温受纬度因素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A.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中纬度气温最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6.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7.按照一般规律,下列地点温度最高的是()
A.10°S
B.45°S
C.30°N
D.60°N \
8.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气温在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
值范围是________℃。

(2)B处的气温差别比C处____________。

判断依
据________________。

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
向________逐渐降低。

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找出-10℃和20℃等温线,
说明:①世界寒冷地带分布在________;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一看北半球20℃、10℃、0℃等温
线是不是与纬线相平行?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始终以地图教学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地图,大胆推理,然后再去验证对错,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更具有价值。

在处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时,以往都是先讲规律,然后再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加以验证。

这次我大胆创新,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