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的经济繁荣
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最辉煌的王朝之一,是一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经济繁荣程度极高,不仅是在以前和以后,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就唐朝的经济繁荣这一主题展开探究。
一、物质生产的发展唐朝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峰,农业是唐朝的骨干产业。
在唐朝时期,国家加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地主阶级大量占有土地,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但是在物质生产方面,唐朝的生产力出现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种植农作物采取了灌溉、修堤、垦荒、防旱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
此外,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开始得到普及,如犁、耕牛、车、盘、耙、镰等工具,使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工业的发展唐朝时期,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纺织业和制瓷业成为当时工业的主要产业。
制瓷业发展以后,万年青、官窑、钧窑、定窑等出现,产生了许多美术珍品。
纺织业也显得非常兴盛,唐代丝绸制品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地位。
金属冶炼也得到了提高,黑铁、青铜等各种金属几乎都得到了运用。
造船业也很发达,唐代的巨型船只‘大和船'在世界直到17世纪中期都属罕见。
三、商业经济的发展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最旺盛的时期之一。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统治者积极推进物质生产,鼓励工业投资,努力发展贸易。
同时,唐代政府取消了过去盐、酱...等物质的专营权,限制‘虚糊'等行业以及假冒商品的活动,鼓励商人的劳动生产,使用劳动生产资料,减轻商业纷争,促进贸易行业的繁荣。
唐朝时期,国内外物流逐渐开展,逐步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商业经济体系。
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商税占有很大的比重,显示出商业经济在唐朝时期的重要地位。
四、贸易与海禁唐朝时期国家之间和内外贸易主要通过商人进行。
唐朝政府贸易政策比较宽松,允许私人进行一部分贸易,同时对外卖出的瓷器、丝绸等高品质商品,他们作为官营合纵企业经营,也有一定限制。
唐代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文化
唐代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文化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商业文化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唐代的经济结构、商业活动、商业文化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重要特征,来展现唐代经济繁荣与商业文化的兴盛。
一、经济结构与发展1.农业经济的繁荣唐代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唐朝社会的基石。
在唐朝,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进,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引水灌溉、种植新的作物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农业生产的高水平使得唐朝拥有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
2.手工业与城市化的兴起除了农业,唐代的手工业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造纸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唐朝的都城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活动与贸易发展1.都市商业与市场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唐代的都市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长安等大城市,丰富多样的商品聚集于市场,商人们以货物相互交换,市场经济日益成熟。
长安城内就有举世闻名的集贸市场,商业街区繁荣热闹,商贾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风貌。
2.京杭大运河的贡献唐代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连接了京城长安与东南的商业重镇扬州,为商品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河沿线的市镇迅速发展起来,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京杭大运河成为唐代贸易的重要动脉,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三、商业文化的兴盛1.进士科举制度的影响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的官僚商人。
这些官僚商人既从事政治事务,又参与商业活动,推动了商业文化的繁荣。
他们不仅注重商业道德,还积极参与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
2.供求关系与商业道德唐代商业文化注重供求关系和商业道德的规范。
商人们秉持着信用第一的原则,讲究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公平合理,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商业关系。
高考唐朝历史知识点: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考唐朝历史知识点: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后期,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北魏以来实行了近三百年的均田制被彻底破坏了,地主田庄迅速发展起来。
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法也随之废坏,出现了按财产收税的两税法。
这些变化都是中国封建经济和赋税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同时,南方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1. 地主经济的发展均田制的瓦解: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时,虽有“田里不鬻”的规定,可是也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买卖。
所以当时就存在着土地兼并的情况,不过还不太严重。
武则天至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
至两税法实行,宣告均田制彻底瓦解,从此,土地兼并就不再受任何限制,大量的田地更加迅速地向地主手中集中。
地主田庄的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许多自耕农贫困破产,成为地主的佃户,地主由此而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他们把一片片相连的土地组成田庄,进行生产和剥削。
田庄又名庄宅、庄田、庄园、田园、田业、别业、别墅等。
唐前期即存在田庄,安史之乱后,田庄在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而且成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
唐后期的田庄大致可分为皇帝私有的皇庄、政府所有的官庄、官僚贵族的田庄、一般地主的田庄、寺院的田庄等,其中多数是官僚贵族和一般地主的田庄。
田庄的经营多采取租佃形式,即把土地出租给佃户,收取实物地租。
佃户被称为客户、庄户、庄客等。
他们受着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2. 财赋制度的改革财政危机: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均田制的破坏,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掉土地,到处流亡,大量的农民脱离户籍,成为地主私家的佃农。
安史之乱以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据统计,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九十九万零三百八十六,其中纳税人口只有二百三十七万零七百九十九,与天宝十四载(755年)相比,国家控制的人口减少了三千五百九十三万八千七百三十三,纳税人口减少了五百二十一万零四百三十二。
这种状况使封建国家的收入锐减,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强大的王朝,它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物质生产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物质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的农业发展很快,交通也相对方便,物流畅通无阻。
随着农业生产提高,社会财富不断累积,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同时,唐代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手工业制造业逐渐形成传统优势产业,设备逐步改进,制作的铜器、纺织品、瓷器等逐渐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优质产品,极大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二、国际贸易唐朝的物质生产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
唐朝王朝很快意识到开拓海外贸易的重要性,通过向各国发送使节,扩大对外贸易,增强了国际经济影响力。
唐朝时期,由于对丝绸之路的掌控,他们的商品能够被贯穿亚欧大陆的商路所利用,国际交流有所加强。
同时,唐朝还在海洋上开辟了新的航线。
唐朝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向后为大量的海运控制和海关地位的确立提供建议和指导,并且一系列的海上商业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财政制度唐朝在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财政投入,其中财政制度的完善、改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唐代采取的是“岁赐制”,即按年给予土地及人民公平的财物分配,以确保财产的平均分配。
同时,唐朝还建立了优秀的税收制度,它对政治稳定、国家建设、经济繁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唐朝通过一系列完善财政制度的措施,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财政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唐朝的后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技成果唐朝的科技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领先的。
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科技成果是不可避免地得到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政策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科技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唐朝时期著名的科技成果有元朝熙改良的鲁班锁、蔡伸叶的机械车、李靖的六艺伎习,细致又广阔的科学成果,让唐朝在历史长河中更加辉煌。
总之,唐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略的,唐代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兴盛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兴盛随着中国的统一,唐代开始进入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唐代,人口增长迅速,商业活动也相应增加。
农业和手工业是唐代的主要产业,同时也有铁路、航海和商贸业。
在这种复杂而优越的环境下,唐代社会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和兴盛。
农业是唐代经济的基础。
在唐代初期,秦岭以北的农民主要种植麦类和黍米等,而山西以南的农民则种植稻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农业生产出现了一系列的改进。
农民开始使用农具和灌溉设备等劳动工具,同时也开始使用远古开始发明的马、骡等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动力。
此外,唐代还发明了水力磨坊,大大提高了谷物的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的改进,使得粮食供应充足,为唐代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手工业方面,唐代的制陶、制造纺织品和制瓷等手工业也开始热闹起来。
在唐朝时期,景德镇和汝窑相继发展,为中国陶瓷的后来成为世界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制造纺织品方面,唐代的丝绸生产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把丝绸织品远销到海外市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唐代礼品之一。
除此之外,唐代的铁路、船舶和商贸业也发达起来。
在唐代中期,由于对铁路的发展,中国的运输系列得到了大大的改进,全国各地的货物和人员的流动都更加方便。
此外,唐代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洛阳、长安等。
这些城市不仅提供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交易平台,还让不起眼的小商贩有机会通过贸易来获得生计。
唐代经济中的繁荣和发展,由于许多因素产生了许多不同面向的分析。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一。
在唐朝,新谷和均田制度、善财政策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唐代的这一发展时期,金属、铜、铁、银等的生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城市商业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这为物质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在文化方面,唐代文人墨客的诗歌、文学、艺术和哲学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也让唐代创造了一个文化的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繁荣强盛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繁荣强盛唐朝是繁荣强盛的⼤朝代,经济的发展与规模有长⾜的发展。
隋朝末年因为战乱的关系产⽣⼤量⽆主地,使得均⽥制可以持续推⾏,对于稳定农业有很⼤的帮助。
⽽⾃孙吴、东晋等六朝发展的江南经济持续提升,已经显出超越黄河流域的趋势。
⽽唐朝掌握南北经济使得经济⼗分强盛。
甚⾄在安史之乱后,虽然华北残破不堪,但唐朝政府还可以依赖江南的经济⽽持续复苏。
⾃隋唐开始,中国经济进⼊了更⾼的发展阶段。
⽹络配图初期,社会经济以⾃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平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钱帛兼⾏的货币制度较好地适应了⼩额商品交易的需要。
但随着贞观末期,尤其是唐⾼宗、武后及唐⽞宗时期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钱帛兼⾏的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其落后的⼀⾯。
⾸先表现在绢帛作为货币因体⼤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开始不受市场欢迎,绢帛作为货币的职能趋于衰退,商品交易趋向喜欢使⽤更⾼⼀级的铜钱作仲介,提出了增加流通中铜钱投放量的要求,然⽽唐王朝的官营铸币不能满⾜这种要求,于是造成了流通中铜钱短缺的⽇益加剧,⼜进⽽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的私铸和滥铸,造成了物价波动、货币流通不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混乱,对国家财政制度造成威胁。
唐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唐代,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沿岸的交州、⼴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后春笋般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为因应海上贸易的新形势,唐代还特别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
海外贸易的数量,⾃此不断成长。
唐代的城市商品经济处于成长的胚芽时期。
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州等都是⼀定地域内的商业中⼼。
唐朝国内交通在当时世界上是⼗分发达的。
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道路遍布全国。
⽔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的南北⼤运河为主。
唐朝历史-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历史-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历史: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前期的社会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就开始迅速发展。
1. 农业推广铁器牛耕唐朝的农业迅速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
在黄河流域乃至今甘肃、新疆地区,铁犁牛耕已普遍用于农业生产。
关于这一情况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众多的壁画“牛耕图”中,都有反映。
其中多数为二牛抬杠,用长单直辕犁;少数用一牛耕田,犁有双长直辕,亦有短曲辕。
犁均为铁制,多使用犁壁(鐴土)。
这时在江南地区也推广牛耕,并使用曲辕犁。
(唐)陆龟蒙《耒耜经》中详细记载了江东(今江南)所用曲辕犁的结构和使用功效。
曲辕犁比直辕犁轻巧,犁辕上躬,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
这是古代步犁中最先进的类型。
惟当时使用此种犁者极少,以用二牛抬杠者为最多。
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这时边疆地区也在推广铁犁牛耕。
兴修水利唐代的水利事业有很大发展。
唐前期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有一百六十多处。
遍布于黄河中下游之南北,南到淮水和长江流域。
一般渠塘,可溉田数百顷。
如开元时在文水(今属山西)所修甘泉渠等,溉田数千顷。
在彭山(今四川眉县)、武陵(今湖南常德)所修堰渠,各溉田一千余顷。
所用灌溉工具也有进步,如辘轳、桔槔、翻车等传统汲水工具,已被普遍使用。
此外,还在江南水田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灌溉工具,其中主要的有水车和筒车。
水车和筒车相似,都是用巨型木轮缚若干木桶或竹筒于轮上,随水流转动,将河水汲至高处水槽中,引入沟渠浇灌。
水车在北方也有推广。
水碓、水磨、水碾也在广泛的使用。
水利事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加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垦田与产量唐初田地荒芜的很多,后来逐渐垦辟。
至天宝年间,许多高山深谷地带也开垦出来,垦田面积达八百五十万顷。
粮食亩产量也有增加。
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
青州、齐州一带,米价最低时每斗才五文。
2. 手工业唐代的手工业可分为官营和私营。
唐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唐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灿烂的时期,它在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变化方面入手,论述唐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一、唐代的农业和手工业唐代是中国农业的鼎盛时期,由于唐朝的区域性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特色。
其中北方农业以种植小麦、大麦、豆类为主,南方则以种植稻米和茶叶为主。
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和加工使得粮食和茶叶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贸易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唐代手工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家庭制生产慢慢被坊制、铺子制、厂制代替,这些生产形式使得劳动力的分工更加细致和高效。
同时,工匠的技艺也逐渐提高,特别是陶瓷、锦缎、漆器等工艺业发展迅速,成为唐代手工艺术的代表。
二、唐代商贸和市场经济唐代的商业和市场经济非常发达,城市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商人和货物在国内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各种商业中心和市场都非常繁荣,特别是在京城长安和洛阳,这些商贸中心汇聚了各地的商品,各类商人和大量买卖者都在这里集聚。
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得商品的交换也变得更加便捷,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也开始广泛流通,从而导致市场经济的崛起。
三、唐代的交通和水利工程为了加强统治和发展经济,唐朝加强了交通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举措也为唐代的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
在运输方面,唐代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促进运河、驿道和运输设施的建造。
宋殇公路、临洮驿道、大运河等建筑和运输设施的建造使得物流运输结构改善,使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
在水利工程方面,唐朝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建造。
这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也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唐代的社会变化随着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逐渐带动社会结构的改变。
封建化、中央集权化和资本化是唐代社会变化的三个方向。
首先,唐代社会封建化逐渐加强,建立了数千座封建城堡,农民和劳动人民被迫在这些城堡进行生产和供养封建军队,这是唐代地方政权的特点之一。
唐代经济的发展原因及特点
唐代经济的发展原因及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繁荣的时期。
唐代经济的发展是唐朝获得强盛和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唐朝经济的特点和原因非常多,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唐代经济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一、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唐代以政策扶持商业和贸易为主导,加强了与外界交流,壮大国际交流和商品流通的贸易网络,这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唐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流通和货币交换方面的商业发展。
同时,唐朝还积极开发海上商业,与东南亚各国和中东地区的贸易交流,增加雄厚的财富和机会。
二、农业的发展是唐代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唐朝,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唐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增加,以及重视农业的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唐代,对土地的开垦和改良技术也得到了改善。
唐朝还改革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增长方式,聚集了农民、工匠、商人的财富和能力,使得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稳定。
三、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唐代不仅改善了人类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促进了工业和商贸业的发展。
丝绸生产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丝绸编织产业近几年的发展。
随着新的措施和方法的引进,传统行业获得了广泛的扶持。
四、税收政策的改进带动经济的繁荣唐朝对税收政策的改革对其经济和社会生活境遇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改革主要体现在税制上。
唐代时期,加强了官方税收,同时保证了外部经济和内部商业的顺利运行。
这种推动税收的政策,政府的开支得到了很大的贡献,唐朝经济的繁荣跟着到来。
综上所述,唐代经济得以繁荣发展,不仅在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的促进下实现升级换代,更在企业商业、商品流通、贸易、发明和税收政策的发展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经济的发展成效历历在目,对我国各个朝代之后的经济发展史,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唐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唐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高度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唐代社会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唐代的国家财政、商业文化、城市建设,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国家财政唐代的国家财政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壮大,这是唐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唐朝初期的启太政局和武周时期的改革中央定制开始,唐朝开始实行了中央财政控制制度,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国家财政的稳步发展,包括设立多种税制,加强对边疆部族的控制,注重开发土地资源等。
在唐代的中央财政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税收成为中央财政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财政主要的支出项目之一。
唐代设立了多种税收制度,如岁赋、田赋、户赋、等额钱粮。
其中,户赋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税收形式,每家户每年需向国家缴纳固定数量的物资或货币,起到了防止商民逃税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当然,唐代的财政收入并不仅限于税收,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收入来源,如府库收入、民间捐献等。
二、商业文化唐代,盛行商人。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发展,也带动着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业活动不断增加,横跨国内和国外,成为了气氛热烈的唐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商业交流不断增加,货物交换范围逐渐扩大。
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首先满足的是农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成为了贸易的重要场所,零售业的繁荣使市场成为贸易活动的重要场所。
唐代的商业文化不仅涉及到商品的生产、贸易和运输,也涉及到了商人的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
唐代商人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社会群体,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了长期的尊重和不断完善的商业道德规范,如重承诺、信用第一等等。
唐代激励商人积极创业,并采取了很多鼓励措施。
例如,唐代政府会定期举行各种贸易活动,开放条件,鼓励穿城市发展商业活动。
唐代还建立了官方贸易机构,如市易司、坊市等。
这些机构的建立不仅为唐代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促进了唐代商业文化的发展,成为唐代商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和物质基础。
唐代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
唐代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其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对当时的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是如何展开的呢?一、唐代的经济发展唐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商业和货币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农业方面,唐代推广了水稻和茶叶的种植,并积极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唐代还发展了瓷器、铁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手工业区域和手工业集市,带动了城市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其中,以唐朝的瓷器和纺织品最为著名。
二、唐代对外贸易唐代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的。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由广州、福州和泉州等港口出发,到达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由长安和敦煌等关键的节点出发,经过中亚地区,到达波斯和罗马帝国等西方国家。
唐代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丝绸、陶瓷、茶叶、铜器、铁器、漆器等工艺品和奢侈品,进口香料、药品、象牙、宝石、黄金等贵重物品。
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外贸出口额和外贸进口额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贸易最为繁荣,外交关系最为广泛。
唐高宗和唐玄宗分别在马可波罗、钟楼等地区,建立了唐朝的专门外交机构。
三、外交关系对唐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代的外交关系十分活跃,与周边国家也有着广泛的接触。
唐朝与突厥、吐蕃、新罗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为唐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同时,唐朝与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从而带来了开放和多元化的汇聚。
唐朝汉文化、佛教、中原音乐、唐三彩等,都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唐朝的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也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机会。
例如,唐代朝鲜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就通过中国的中央平原、大江南北,传入了日本。
总之,唐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之一,唐玄宗“开元盛世”更是唐代的特等时期,承载了巨大的历史价值。
唐朝的高度繁荣与经济发展
唐朝的高度繁荣与经济发展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富庶的时代之一。
在唐朝的统治下,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繁荣昌盛。
本文将围绕唐朝的高度繁荣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
二、唐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1. 唐朝政权的稳定唐朝自开国到盛世期间,政权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度,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
2. 安禄山之乱的影响尽管唐朝政权面临过安禄山之乱等挑战,但它促使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治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的发展与进步1. 土地制度的改革唐朝推行均田制,通过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入。
2. 科技进步的贡献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水力磨粉机、风车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如节水灌溉和沼气的利用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商业和贸易的繁荣1. 都城长安的繁荣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蓬勃发展。
2. 商业路线的开拓唐朝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亚、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五、手工业和工艺制造的繁荣1. 瓷器的生产与出口唐朝时期,以唐三彩和青瓷为代表的瓷器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被广泛用于贸易出口。
2. 织造业的发展唐朝在织造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丝绸、棉织品和毛织品等纺织品得到大规模生产和广泛流通。
六、货币和金融的兴盛1. 唐朝货币制度的改革唐朝通过改革货币制度,推行铸钱法,统一了货币标准,提高了货币的流通性和稳定性。
2. 金融业的发展唐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如钱庄和票号等,为经济交易提供了便利。
七、对文化艺术的繁荣与支持1. 诗词的繁荣唐朝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活跃于唐朝,诗歌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绘画和雕塑的兴盛唐朝是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的辉煌时期,以花鸟画、山水画和佛教造像等为代表的作品在唐朝得到了大规模创作和传承。
唐朝经济发展的成果与问题
唐朝经济发展的成果与问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不仅国内经济活动兴旺,而且对外贸易也日益发达。
唐朝经济的繁荣,为唐朝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唐朝经济发展的成果与问题。
一、唐朝经济的成果1、农业生产的发展唐朝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在唐朝的统治下,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品种的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此外,唐朝还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比如减轻农民负担,鼓励耕作等,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商业贸易的繁荣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不仅源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展。
唐朝统治者积极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商业贸易政策,比如鼓励自由交易,对海外商人实行宽松的管理等。
这些政策为商业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唐朝绵长的丝路使得中外经济交流活动更加繁荣。
丝路跨越了中亚和西亚的沙漠和山脉,连接了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使中国人民与来自阿拉伯、印度、波斯、罗马等地的人民之间的经济往来达到了史上的辉煌时期。
3、手工业和矿业的发展唐朝时期,手工业和矿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手工业方面,唐朝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为手工业的繁荣壮大提供了支持。
唐朝还在矿业方面积极开发,促进了铁生产的发展。
这些都对唐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唐朝经济的问题1、王权经济的削弱唐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权经济开始削弱。
王权经济是指国家控制经济生产和贸易的一种经济形式。
由于唐朝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大量的商人阶层和私人经济活动,这种趋势导致王权经济逐渐削弱。
这也使得国家政府逐渐失去对经济生产和贸易的控制力度,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人口过剩和土地私有化在唐朝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
唐代的经济和地方文化
唐代的经济和地方文化唐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其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地方文化令人瞩目。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政府的推动下发生的,也是地方社会发展的结果。
一、唐代经济的繁荣1.1 经济社会的变革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其中最有名的是唐太宗推行的“均田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田地的分配更为公平,遏制了地主兼并田地的局面。
另一方面,唐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也反推动了商业的迅速发展。
1.2 北方与南方经济的差异在唐代,北方以农业为主,南方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模式。
南方商品经济和技术经济比北方发达,而北方则以粮食生产为主,但由于盐铁税的压力,导致了民间盐铁运输秘密经营。
这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3 对外商贸的开放唐朝与外部世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通行的大秦货币继续流通至唐代。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为唐朝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唐朝与遥远的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国发生了密切的贸易往来。
在唐朝时期,外国商人的来往和在华生活已经出现。
二、唐代地方文化的繁荣2.1 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唐代的宗教文化尤其繁盛,由于基督教、佛教、道教这三个宗教的高度融合,唐代文化表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佛教用汉字翻译经典,创立了东亚佛教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官员。
2.2 教育文化的繁荣在唐代,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时存在着“三馆九学”的体制,这是一个旨在培养人才和传达国家文化的体系,这些学校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 敦煌壁画的兴起敦煌壁画是唐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极其具有学术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瑰宝。
这些壁画传达了唐代时期文化的辉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表现了唐朝时期多种文化间的融合。
结语在唐代,经济的繁荣和地方文化的繁盛是密不可分的。
唐朝时期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各种文化艺术交流的时期。
唐朝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唐朝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唐朝自开元年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改革,不仅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而且极力扩大了国内贸易,因此唐朝时期整体经济发展十分繁荣。
本文将分别从财政政策、货币货币政策、海外贸易等多方面分析唐朝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财政政策唐太宗时期,他所执行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以重封节度使、权知开府、监察御史、厚赏文武定国以及每年搜括钱粮等手段筹集经费。
这些手段并不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而是为维护国家强大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漕运制度逐渐成为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
具体操作为每年选派官员到各地检查农业收成,并组织驮船运输,运送农产品至京师。
此外,唐朝还实施了增加赋税收入和减少民间重担的政策。
其中,增加赋税收入包括加大徭役收入、增征田赋、营造官府等。
而减少民间重担,则主要体现于减轻战乱中的民间捐赠,如减轻赈济金、赈贫粮、缓缴租庸调等项目的重担。
二、货币政策唐朝通行的主要是货币铸造和贸易,其中货币铸造主要包括铁钱、银钱和铜钱。
虽然唐朝后期人民的财力已经降低,但货币铸造仍然自由而大规模的进行。
此外,唐朝政府还开办马车课,增加财政收入。
其中,所税物品都以铁制车轴为单位,而省份之间,所收税率不尽相同。
作为一种经济工具,铁路在唐朝时期并不同于现今,主要是作为一种物流媒介,将重要物品从南北两地输送至中原,便于物品流通和资源交换。
三、地方贸易唐朝时期,除了中原地区外,各地方的经济互动十分活跃。
根据唐代《新唐书》记载,维和城和卢屯城及周边地区都是陆上贸易的重要枢纽,而潼关、渭源、汾河、洛阳、延行、卢屯、京师等城市则是购买商品的主要城市。
唐朝后期,随着商业交往和城镇发展的逐渐加强,中原地区商业日益繁荣。
在此背景下,唐朝与邻国贸易也逐渐加强,出现了一些海外贸易途径。
四、海外贸易唐朝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海外贸易。
唐朝时期,唐人与当时的安南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日本、新罗等国家交往频繁。
安南国和新罗都是唐朝较早的贸易伙伴,这主要得益于唐朝和这两个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共同点。
唐代经济的全面启动与发展
唐代经济的全面启动与发展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更为重要的朝代之一。
唐代的经济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
唐代经济的全面启动与发展是建立在南北朝经济成果的基础上。
在唐代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使得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为当时的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大量的城市商业开始兴起。
唐代是中国城市化历程中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唐代的城市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城市商业为唐代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扩大了唐代的经济范围,并在服饰、土产等生活方面确立了城乡之间的联系。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唐代的城市越来越多,其中大量的商业中心开始发展,如唐长安的赋税集市、广州和杭州等。
城市商业的兴起,不仅形成了布局合理、易于管理的商业布局,还给人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手段。
作为城市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唐代的城市商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黄河流域的发展。
黄河流域在唐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唐代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对黄河流域地区的控制,而且为社会力量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的水带,是该流域唯一的重要水运通道。
唐代以后,黄河流域的整个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成为可观的生产力。
黄河流域的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完善,耕地得到很大的扩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手工业制造业在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主导,瓷器、道具等制造逐渐成熟。
黄河流域的发展是唐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唐代港口贸易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沿海贸易的典型代表,港口贸易发展非常迅速。
唐代港口贸易的发展始于唐太宗时期,到唐代中期达到了高峰。
唐代的港口贸易基本上是靠海洋坐船完成的,中、日、东南亚、中东等许多国度的商船在唐代时期频繁进出中国沿海的港口。
唐代各个港口都展开了广泛的对外贸易,包括丝绸、茶、铜、银、钴等产品的出口,以及珍珠、宝石、绸缎、香料、香木、金银、钱兑等珍奇货品和船只的进口。
唐朝的经济状况如何?有何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发展?
唐朝的经济状况如何?有何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发展?一、商业和交通业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和交通业繁荣的时期之一。
首先,随着唐朝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大量的农民离开农田,进入城市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使得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大幅增加。
其次,唐朝通过修建和维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交通设施,如京杭大运河和东南沿海的海港,实现了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
这促进了商品和信息的交换,加强了唐朝内部各地区的经济联系。
二、唐代税制改革和农业发展唐朝实施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如换算赋税制和均田制。
这些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首先,换算赋税制使得土地租税更加合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其次,均田制实行以后,土地有序合理地分配给农民,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规范和高效。
这些税制改革和农业发展为唐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商业法律和货币流通唐朝制定了一系列商业法律,如《船市法》和《京畿公田法》,为商人提供了法律保护,促进了商业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唐朝也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流通制度,推行了铸钱制度。
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
四、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在唐朝期间,冶铁术、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和工艺发展迅速,为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冶铁术的发展提高了铁器制造技术,推动了农具和武器的生产。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写和印刷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这些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不但提升了唐朝经济的产能,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总而言之,唐朝的经济状况是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
商业和交通业的繁荣、税制改革和农业发展、商业法律和货币流通,以及技术和工艺的进步,都为唐朝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的经济发展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唐代经济繁荣表现
唐代经济繁荣表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其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亮点。
在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生产的繁荣在唐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主要的生产力。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首先,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随着农民人口的增加和农田的开垦,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其次,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农民掌握了一系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灌溉、深耕、肥料施用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唐代还引进了一些外来作物,如玉米、番薯等,丰富了农民的种植结构,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农业生产的繁荣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手工业的繁荣唐代的手工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唐朝时期,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纺织、陶瓷、铁器等多个行业。
唐代的纺织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丝织品、棉织品等纺织品出口量大幅增加。
陶瓷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唐代的青瓷、白瓷等陶瓷制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声誉。
此外,铁器和金属工艺品的生产也非常发达,如刀剑、铜镜、铜器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手工业的繁荣不仅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也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唐代的商业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繁荣。
唐朝时期,商业贸易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商业贸易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首先,唐代加强了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和管理,修筑了大量的官道和运河,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其次,国内外之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唐代与西方、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此外,唐代还实行了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来华经商,为唐代商业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商业贸易的繁荣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制度与发展生产的措施☐唐初户口数量大减,土地大片荒芜。
到高宗显庆年间,河南一代还是“田地极宽,百姓太少”。
(《通典》卷七《历代盛衰户口》)624年,推行均田制。
☐1、均田制度☐《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凡给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顷;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寡妻妾以三十亩,若为户者则减丁之半。
凡田分为二等一曰永业,一曰口分。
丁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
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
凡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之半。
凡天下百姓给园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其口分、永业不与焉。
”☐《通典》卷二《食货典·田制》:“诸以工商为业者,永业、口分田各减半给之,在狭乡者并不给。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
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其一,授田对象的变化。
妇女、奴婢、耕牛原则上不再授田。
除户主为寡妻妾以外,一般妇女不授田,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授田的规定。
☐其二,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
贵族官僚普遍授田。
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授永业田一百顷到五顷不等,亲王一百顷,至男爵授五顷,职事官(实际职位)、勋官(武官)、散官(文阶)按品级授予永业田。
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都有职分田和公-田。
☐第三,对土地买卖限制的放松。
☐《唐律疏议·户婚》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
即应合卖者,不用此律。
”☐“即应合卖者”,“谓永业田家贫卖供葬,及口分田卖充宅及碾硙、邸店之类,狭乡乐迁就宽者,准令并许卖之。
其赐田欲卖者,亦不在禁限。
其五品以上若勋官,永业地亦并听卖。
”☐这就为土地兼并开了方便之门。
2、租庸调制☐《唐六典·尚书户部》:“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二曰役,四曰杂徭。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
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陆贽《陆宣公奏议》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概括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一般称作租庸调法。
此外还有杂徭即小徭役,是指中男(十八岁以上)起承担的临时的夫役和杂使。
☐租庸调法直接继承隋代的,并有所调整。
☐其一,租。
隋朝交纳三石,唐代妇女一般不授田,也不课税,口分田从120亩降为80亩,租也由三石改为二石。
☐其二,调。
583年隋朝将绢一匹调整为二丈,布也应减少,可能史书漏载。
唐朝沿用此法,将调绢定为二丈,布则二丈五尺,另加绵或麻。
☐其三,力役。
隋力役为二十天,590年又规定丁年五十可以“免役受庸”或“输庸停防”。
唐代将输庸代役制度化,普遍推广,适用于任何年龄。
3、乡里制度和户籍制度☐乡里组织:乡、里、邻、保。
☐《唐六典·尚书户部》:“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
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
里正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
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保有长,以相禁约。
”☐户籍制度:计帐(户籍的底稿)与户籍。
☐《唐六典·尚书户部》:““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
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4、发展生产措施☐《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不致耳。
”☐严禁土地买卖,实行均田制。
高宗永徽年间,诏“禁买卖世业、口分田”。
玄宗开元时也多次下诏土地“不许买卖典帖”。
(《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减免赋税,轻税入官。
《唐六典·尚书户部“ 凡水、早、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己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
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
若已役、己输者,听免其来年。
凡丁新附于籍帐者,春附则课、役并徵,夏附则免课从役,秋附则课、役俱免。
”二、农业的发展☐1、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和使用☐在耕犁方面,出现了曲辕犁。
据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有11个部件,犁辕由过去较长的直辕改为短的曲辕,操作灵活;曲辕犁还用犁评来控制深耕浅耕,犁评“进之则箭下,入地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浅”,适宜深耕和浅种的需要。
☐在灌溉工具方面,这时辘轳、桔槔、翻车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有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人仲子陵《辘轳赋》、王契《桔槔赋》。
筒车就是唐代发明的功能较大的灌溉工具。
杜甫《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
《杜诗镜诠》:“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傅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太平广记》卷205:“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
筒车有竹筒的,有木桶相连的,使用时用脚踏或者手挽来转动。
☐唐朝还有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又作水轮。
陈廷璋《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全唐文》卷948)元王祯《农书》记载这种水转的筒车,¡°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其他生产工具,还有水碾,又称水磑,用来舂米,利用流水的动力来舂米,¡°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
(《旧唐书》卷184)还有各种能够提花的丝织机器等。
这些都提高了生产力。
2、水利事业及其成就☐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统计,水利工程,秦以前15项,汉代56项,三国24项,两晋16项,南北朝20项,隋27项,合计158项。
☐而唐代兴修水利工程有269项(冀朝鼎254项)。
其中高祖至玄宗时期有163项,分布在全国各地,超过唐以前各代总和。
☐武德年间,同州(今陕西大荔)“开渠自龙门引黄河,溉田六千顷”。
贞观年间,扬州长史李袭誉“引雷陂水,又筑勾城塘,溉田八百余顷”。
(《唐会要》卷八十九《疏凿利人》)3、人口和垦田面积的增长☐贞观年间,不足300万户;☐永徽三年,380万户;☐神龙元年,615万户;☐开元十四年,706.9万户,4141.9万人;☐开元二十年,786.1万户,4543.1万人;☐开元二十四年,801.8万户;☐开元二十八年,841.2万户,4844.3万人;☐天宝元载,853.5万户,4890.9万人;☐天宝十三载,906.9万户(《唐会要》),961.9万户,5288万人。
(《旧唐书》)☐天宝十四载,891.4万户,5291.9万人。
(《通典》)☐《元次山文集》卷七《问进士》提到:“开元、天宝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很多山区土地得到开垦,“由来榛棘之所,遍为粳稻之川”。
(《册府元龟》卷497)边远地区垦田也有发展,东北营州“开屯田八十余所,招安流散,数年之间,仓廩充实,市里浸繁”。
(《资治通鉴》卷211)西北凉州“开置屯田,尽其水陆之利”,“数年丰稔”,可“积军粮数十年”。
(《旧唐书》卷97《郭元振传》)☐《通典》卷二《食货典·田制》云,天宝年间,垦田“一千四百三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十三亩”。
如以当时八百九十万户平均计算,每户可得土地一顷六十亩。
4、种植技术的发展☐首先,南方地区水稻品种增加。
从唐诗中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稻谷有十二个品种,除少数是前代品种外,诸如红莲、黄稻、金钗、箭子等品种都是唐代培育的。
☐其次复种面积扩大,岭南地区“收稻再度”,双季稻的种植比较普遍。
(《唐大和尚东征传》)小麦本身北方旱田作物,逐步在南方推广开来,往往是稻麦轮作。
李绰《蛮书》卷七记载,云南地区“水田每年一熟,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
收大麦后,还种粳稻”。
☐第三,耕作技术也有所改进,普遍推行育秧栽培。
☐由于农业的发展,“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人情欣欣然”。
(《开元传信录》)中产“人家粮储,皆及数月”。
(《元次山集》卷七)☐国家粮食储备也很丰盛。
《资治通鉴》卷216记载,“是时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
☐杜甫《忆昔》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当时农业生产繁荣景象是不容怀疑的。
三、手工业的进步☐唐代手工业分官府与私人手工业两种。
☐官府手工业在唐前期占有重要地位,主管手工业个工匠的机构有三个:工部、将作监和少府监。
工匠身份世袭,不能随便改行。
《唐六典¡¤尚书工部》记载:¡°工巧作业之子弟,一入工匠,不得别入诸色。
¡±☐工匠有三类:一是长上工匠。
¡°其官奴婢也,长役无番也¡±。
二是轮番工匠,主要是番户、杂户、普通工匠(丁匠)。
当时人有良、贱之分,一般平民、贵族属于良人,番户、杂户、奴婢属于贱人,身份低贱,¡°番户一年三番,杂户二年五番¡±。
¡°诸丁匠岁役二十日¡±。
三是和雇工匠。
¡°雇者日为卷三尺¡±。
和雇匠身份自由的。
1、纺织业☐纺织业以家庭手工业为主,技术方面有所提高。
普遍使用提花机。
唐前期纺织中心在河南、河北、山东地区,河北定州的绫、宋州绢闻名天下,四川的蜀锦也很有名。
☐绢布根据其品质的高低,分成等级。
《唐六典》卷二十《太仆寺》称,“凡绢布出有方土,类有粗精,绢分为八等,布分为九等”。
李白曾写诗称赞河北丝织业:“缫丝鸣机柕,百里声相闻。
”个别手工作坊规模很大。
《朝野佥载》卷三记载,“定州何名远大富,···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2、矿冶业☐唐代除西北边境外,全国矿山允许私人开采。
《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军器监》载:“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若白铁错,则官为市之。
其西边、北边诸州禁人无置铁冶及采矿,若器用所须,则具名数,移于所由,官供之;私者,私市之。
凡诸冶所造器物,皆上于少府监,然后给之。
其兴农冶监所造者,唯供陇右诸牧监及诸牧使。
”唐后期,德宗根据户部侍郎韩洄建议,采矿业归盐铁使管辖。
☐唐朝前期,全国银铜铁及锡矿有168处,其中铜冶96处,银冶58处,铁山5处,锡山2处,铅山4处,矾山7处。
每年产铁二百多万斤,铜二十六万斤,锡五万斤,银一万二千余两。
3、瓷器业☐当时瓷窑的特点是北白南青。
著名产地是越州(绍兴)、邢州、寿州、岳州(岳阳)、鼎州(常德)、婺州(金华)及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