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后减 C. 一直减少 D. 先减后增
北京时间12:30,当地地方时为12:14,接近正午,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36.5∘+23.5∘)=30∘,由材料可知落地窗高2.6米,若阳光进深为2.6米,根据 tan 45∘=1可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5∘,即当日阳光进深约4.5米 。
D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获取解读信息
审题圈画关键词
调动运用知识一: 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书房窗子朝向正南
调动运用知识二: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此期间书房白天均能见到阳光,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3—18时左右,电力总需求量大于电力净需求量,说明在这段时间有光伏发电量,即这段时间有太阳,因此当地昼长约15小时,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比较长的月份,因此最可能为6月。
北半球
B
获取解读信息
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8点到凌晨3点多,夜长约9小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05年上海卷)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答案】C解析: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时间可能是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C项正确。
(2005年天津文综卷)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0°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2-4题。
2.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A.一路上都是白天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D.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3.阳光直射图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66°34′S和38°B.66°34′N和38°C.71°S和0°D.71°N和0°4.在5月份,开普敦()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B.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答案】2.A 3.C 4.C解析:由于是穿越北极的航线,飞机在北极点时,伦敦在飞机的正南方,B项错误;在北半球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由于飞机在运动,所以,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也在变化,所以,C项错误;由于受磁暴现象的影响,飞机经极点附近,罗盘会受干扰,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后,不用烦琐计算,便可推断A项正确。
阳光直射曼萨尼约港口(19°N)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90°-19°=71°,应该有两点,即北纬71°和南纬71°,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纬71°以北出现极昼,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71°-19°)=38°,而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课时11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夜弧(1)划分: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如下图所示:(2)意义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
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昼弧短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夜范围达最大(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思考据图说出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有哪些?答案(1)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二、四季的更替1.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①夏季: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②冬季: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③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思考不同温度带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哪些特征?答案温带地区四季更替最明显,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1.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三大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季节)--抓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理解2、衍生规律:(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极圈增大(2)日出日落时间的早晚及范围规律: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00,日落地方时晚于18:00;--夏半年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晚于6:00,日落地方时早于18:00;--冬半年晨线上各地均在日出,日出时间为0:00—12:00;昏线上各地均在日落,日落时间为12:00—24:00;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江苏地理卷3~4题)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2010·四川文综卷10~11题)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
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
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3~4题。
3.若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度-50度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2009·福建文综卷10、12题)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 -23°26′N D.20°S -23°26′S6.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2008·全国文综Ⅰ卷8~10题)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巧用晨昏线 妙解日照图(地理教学)

巧用晨昏线妙解日照图(地理教学)晨昏线本是一条普通而简单的分界线,其两侧昼夜状况不同罢了。
如何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状况、如何根据昼夜状况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学生们最感头痛的地理问题之一。
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此类问题,发挥空间想象,此类问题即可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一、晨昏线(圈)的产生晨昏线的产生和存在是地球的形状和不透明的特征决定的。
地球本身不发光又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只有一半是白昼而另一半是夜晚,昼与夜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圈)。
此线又可以细分为两等份,一半是晨线,另一半是昏线。
二、晨昏线(圈)的移动晨昏线是移动的界线,而不是固定不动的。
它的移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它最明显的移动是地球自转带来的东西移动,这种移动和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不是自西向东而是自东向西,这种移动形成昼夜更替。
还有一种移动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它的移动是晨昏圈平面围绕平均位置的摆动,平均位置是地轴平面。
摆动幅度是0——23 °26′。
这种摆动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反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季节的更替。
三、晨昏线(圈)的判读因为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地方时的东早西晚,更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因此晨线的东侧是昼,西侧是夜,而昏线情况则相反,即昏线西侧是昼,东侧是夜。
这些现象本来是自然现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留心,记忆起来经常感到困难,弄不好就造成混淆,结果就大相径庭。
其实,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些现象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对于晨线,我们不妨做这样的设想: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时,作为观测者的我们所处的地方正经历由夜到昼的变化,其间的分界线应该是晨线(相对于观察的我们而言),它更东的地方早已日出,是白昼,它更西的地方还没有日出,是夜晚。
因此自西向东(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由夜到昼穿过的分界线是晨线。
对于昏线,我们也设身处地想象:傍晚黄昏,太阳刚刚落山,我们(观测者)所处的地方正经历着由昼到夜的变化,其间的分界线应当是昏线,它的东边已日落是夜晚,它的西边未日落是白昼。
晨昏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1、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3、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运动。
如上图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0)5、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夹角最小为00,全球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其余时间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026´。
6、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出现极昼的纬线相切(除两分日);晨昏线与赤道相交,晨线相交点为6时,昏线相交点为18时由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是昏线由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7、晨昏线上关键点的时间:晨线与赤道相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昼半球上的切点的经线的时刻为12时;夜半球上的切点的经线的时刻为0时。
经纬网格几种形式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圆柱投影图 侧视图俯视图斜俯视图 600S700S 0 0(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1.昼弧:太阳在昼半球上经过的弧长,所包括的经度范围,即弧ACB ; 2.夜弧:太阳在夜半球上经过的弧长,所包括的经度范围,即弧ADB 3.基本公式:(地方时)昼弧+夜弧=3600昼长+夜长=24小时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小时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1)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
(2)纬度越高,夏半年白昼越长,冬半年黑夜越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如何判断晨昏线

如何判断晨昏线?一、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晨昏圈。
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
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如右图)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二、晨昏线有什么特点?晨昏线的特点归纳如下:1、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2、晨昏线平面与太垂直;3、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15°。
三、怎样判读晨线和昏线?在日照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首先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地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
根据经度变化确定自转方向,东经度从小到大、西经度从大到小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其次,根据昼夜所在方向判定晨线和昏线。
东边是昼半球即为晨线,东边是夜半球即为昏线。
如左上图,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即为南半球。
晨昏线为弧AMB,AM为晨线,BM为昏线。
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ABCD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四、怎样判定晨昏线与节气、昼夜长短、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晨昏线与节气: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经线圈重合,即为春分和秋分(如图A);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如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夏至(如图D);把北极圈切在夜半求,即为冬至(如图B、C)。
如左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把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北半球的冬至。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修改)

秋分日,太阳直 射于赤道
从夏至日到秋 分日,太阳直 射点往南移动, 北半球昼变 短夜变长,但 昼长仍然大于 长,到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 长,各为12小 时
冬至日,太阳直射 于南回归线
从秋分日到冬至 日,太阳直射点 仍然往南移动, 北半球昼继续变 短,夜继续变长, 昼长小于夜长, 至冬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小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极夜现 象。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
南半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总结
春分
北半球:昼>夜 夏季 南半球:夜>昼 昼 大 于 夜 夜 大 于 昼
昼增长夜缩短 昼增长夜缩短
北半球:夜>昼 冬季 南半球:昼>夜
夏 至
夏 半 年
冬 半 年
冬 至
昼缩短夜增长 昼缩短夜增长
秋分
再见
南半球
昼最短 夜最长 昼最长 夜最短 昼夜等长 昼<夜 纬度越高 昼越短 昼> 夜 纬度越高 昼越长
极地四周
北极圈以北极昼 南极圈以南极夜 北极圈以北极夜 南极圈以南极昼 昼夜等长 北极极昼 南极极夜 北极极夜 南极极昼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冬至 春分、秋分
春分至秋分 (北半球下半年) 北半球下半年) 秋分至春分 (北半球下半年) 北半球下半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Leabharlann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如何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黄赤交角
地球的运动
黄赤交角
春分日
冬至日
夏至日
秋分日
两分两至地球在轨道中的位置
D
春分日 夏至日
春分日
冬至日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
昼<夜,昼渐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昼渐长
昼>夜,昼渐短 昼=夜 昼<夜,昼渐短
9.23 ↓ 12.22
昼=夜 昼>夜,昼渐长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昼渐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昼渐长
↓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日期
春分
太阳直射点
赤道
昼夜长短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日出当地地方时6点, 日落当地地方时18点 越往北,昼越长;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 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 极圈及以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以南地区 出现极夜。
夏至日的昼长+冬至日的昼长 =24小时
对称规律3 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时的两个日 期, 其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4、递增规律:
A
. .
B
C
.
D
.
太阳直射点所在 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另一半球 昼短夜长,且纬 度越高,夜越长。
5、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无昼夜长短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极圈上极昼或极夜 仅出现一天 4、极点上极昼或极夜 将近半年
例1:图中A. B.C.D为某纬线上的四 点,弧AB为夜长,求A. B.C.D四点 的昼长及日出时间。
A
D
B
弧AB为6小时
昼长 = 24-夜长 = 18
日出时间为3点
C
3、 对 称 规 律
对称规律1: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 北半球的昼长等 两地, 于南半球的夜长
对称规律2 夏至日的昼长 等于冬至日的夜长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越往南昼越长,南半球昼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 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晨昏线和昼夜长短资料

1. 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5)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3/6页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 晨昏线的判读(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点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8点3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4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5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6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
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1利用昼夜弧度计算: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晨昏线的认识

晨昏线的认识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高中地理中最为抽象,也是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多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频繁地以各种面目出现,且占有较高比例的分值。
这些地理现象和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晨昏线的特点,理解晨昏线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在解决昼夜示意图这一类问题时,因抓住“一线”而获得“生机”。
一、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的平衡位置通过南、北两极。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同时,晨昏线摆动于南、北两极的两侧各23°26′的范围内,其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把握:①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必须通过地心。
(如图1)二、晨线和昏线的判别1、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
要区分晨线和昏线,必须明确所给的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如图2,各光照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三、晨昏线与经线圈(见图3)1、重合:一年中春、秋二分日时。
2、相交:一年中除二分日之外的日期,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前后,为23°26′。
3、晨昏线所在的水平面与地轴的夹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同。
4、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和是90°。
四、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见图3)1、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2、昼弧中点处地方时为12时,夜弧中点处的地方时为24时。
3、当和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极昼时,切点的地方时为0时;当和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极夜时,切点的地方时为12时。
五、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了春、秋二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不等长。
2019-2020版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3地球运动晨昏线及昼夜长短

的方向相反。
二分二至日时光照图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二)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顺着地 球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
线为昏线。如右图, 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
转方向为逆时针,AB线为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BC 线为将要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A(C)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
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
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
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3.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当地地方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 (当地地方时)日落。 昼长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日出=12- , 2 昼长 日落=12+ 2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 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 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 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 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高2017级地球运动之昼夜长短变化

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直射点纬度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纬度 南极圈内出现极 夜 北极圈内出现极 夜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直射23°26′N 经度: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直射23°26′S 直射赤道
5、判读地方时: 找关键点和线,读出已知时间,然后求未知时间 关键点:晨点(6时)、昏点18时)、直射点(12时)、
D.20小时
D.昆明
D. 8月1日
)
3.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 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
4、读下图,回答。 1).图中C点的昼长为 A.2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3).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探讨: 1、直射点北移,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怎么变?极昼极夜范围怎么变?直 射点南移呢? 2、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和纬度是什么关系? 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昼就渐长,夜就渐短,极昼范围 就渐大,极夜范围就渐小。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试一试:
1、说说五一节到国庆节合川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晨昏线与纬线切点(0时或者12时) 关键线: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0时) 6、判读日期(二分二至日): 6月22日: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12月22日: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春秋分: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7、判读昼夜长短:
昼弧所跨经度/15=昼长 夜弧所跨经度/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
昼夜长短及变化综述

E C
D
F
1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 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10、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回答
(1)此时角α 应该等于 D A.23°26′B.30°
C.45°
D.66°34′
A
(2)B点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3时
C.12月22日15时
B.6月22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11、(2009· 福建高考)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 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C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A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 时间可能为 D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南极上空俯视图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该日全球昼 夜长短分布规律。 A
春 秋 分 日: 太 阳 直 射 赤 道
B
C
D
E
思考:该图表示哪个极点的俯视图?日期是?判断图中 各点的昼长,并总结该日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ppt2 中图版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哪个纬度昼最长? 南极圈内(极昼) 3、全球各地昼夜长短 情况有什么规律?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为 一年中的最小值,越往北 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 球相反。赤道地区昼夜等 长。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昼 长 夜 短 昼 短 夜 长
白昼逐渐变长
白昼逐渐变短
白昼逐渐变短 白昼逐渐变长
秋分 至 冬至
冬至 至 春分
极昼极夜范围 变化情况 北极圈内极昼 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昼 范围逐渐缩小 北极圈内极夜 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夜 范围逐渐缩小
四、画图小结
1.在下图中用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 和冬至日全球各地昼长分布情况
昼长的计算
晨昏线 北极
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数
15°
日出时间= 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南极 晨昏线
6.22的俯视图
0 30
N
6.22的俯视图
30 0
S
3.21或9.23的俯视图
0 30
N
12.22的俯视图
0 30
s
12.22的俯视图
30 0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晨昏线有以下的特点:
(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知识点总结

如何判断晨昏线?一、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晨昏圈。
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
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如右图)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二、晨昏线有什么特点?晨昏线的特点归纳如下:1、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3、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15°。
三、怎样判读晨线和昏线?1.首先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地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
根据经度变化确定自转方向,东经度从小到大、西经度从大到小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其次,根据昼夜所在方向判定晨线和昏线。
东边是昼半球即为晨线,东边是夜半球即为昏线。
如左上图,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即为南半球。
晨昏线为弧AMB,AM为晨线,BM为昏线。
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ABCD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四、怎样判定晨昏线与节气、昼夜长短、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晨昏线与节气: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经线圈重合,即为春分和秋分(如图A);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如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夏至(如图D);把北极圈切在夜半求,即为冬至(如图B、C)。
如左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把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北半球的冬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05年上海卷)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答案】C解析: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时间可能是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C(2005年天津文综卷)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0°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2-4题。
2.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ABCD3.阳光直射图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66°34′S和38°B.66°34′N和38C.71°S和0°D.71°N和04.在5月份,开普敦(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B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答案】2.A 3.C 4.C解析:由于是穿越北极的航线,飞机在北极点时,伦敦在飞机的正南方,B项错误;在北半球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由于飞机在运动,所以,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也在变化,所以,C项错误;由于受磁暴现象的影响,飞机经极点附近,罗盘会受干扰,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后,不用烦琐计算,便可推断A项正确。
阳光直射曼萨尼约港口(19°N)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90°-19°=71°,应该有两点,即北纬71°和南纬71°,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纬71°以北出现极昼,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71°-19°)=38°,而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只有C开普敦在南半球,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所以,开普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C5.(2004年全国文综卷)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
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接近7时B.5C.不到5时D.7【答案】C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135°E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又由(2006年全国文综2)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
读图1,回答6-8题。
6.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④地位于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8.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A.24小时B、22小时C、20小时D、18小时【答案】6.B 7.D 8. C解析:此题考查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时间越长,极点半年的极昼,另一半球相反。
1地极昼时间较长,应在极点附近,3点6月22日出现极昼应在北极圈上,2地介于极地和极圈之间,我们又知道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极圈以内的终年不冻港,故选B项。
4地的昼夜时间变化较大应在高纬度。
8月23日的昼长与4月23日的昼长应相当,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然后通过图表可得出结论。
(2007年全国文综卷一)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回答9-11题:9.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B.15时 C 9时D.19时10.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0N B.540N C.750N D.850N11.若Q地的经度为0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答案】9.B解析:首先从题干可获取信息,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现象,因此此时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再根据资料中提到的弧线b为晨昏线,N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考虑得出b线以北应为夜,b线以南应为昼。
M是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零。
所以M点所在经线时间应该是12点;最后根据材料中给出的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0,判断出M、P经度差为450,aP又在M的东侧,所以P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时。
10.C解析:此题先从题干中得知此时为7月份,分析得出北极附近应为极昼现象,那么晨昏线中b线以北应为昼,b线以南为夜,M点为极昼的最低纬度,其次从选项卜看,先排除A、B两个选项,因为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必然在66034',-900之间,最后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从c、D中选出正确答案。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6月22日直射23026'N,66034'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在9月23日直射赤道,三个月的时间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了23026,,那么每个月只能向南移动不到8度,到7月底最多也只移动10度左右,不可能移到50N,只有太阳直射50N 时,850N才会是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所以排除D选项。
11.A解析:从题中可知Q为00经线,那么结合材料可知,P为900E,M点为450E。
M点为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因此它有可能是夜半球中间经线即0点,也可能是磺半球中间经线即12点。
假设M点为12点,那么北京时间应该为15点,在1.2点以后不会足日出,所以M点为0点,则北京时间为5点,5点日出,说明昼长夜短,应为夏季。
再结合四个选项,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说明当地应该是比较干燥、温度又高的季节,且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所以当时是北半球夏季,因此A是正确答案。
而B选项应是在北半球秋季,c选项为北半球春季,D选项为北半球冬季(2006年广东卷)读下图,回答12-14题12.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A.21 时30 分B.2 时30 分C.8 时00 分D.3 时30 分13.(2006年广东卷)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A.大庆B.海口C.岳阳D.长春14.(2006年广东卷)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
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A.2 月28 日13 时40 分B.2 月29 日13 时40 分C.3 月2 日14 日00 分D.2 月28 日14 时00 分【答案】12.B13.A14.C15.(2008年山东文综卷)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答案】B〖解析〗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8月8日距夏至日约一个半月,与其昼长相等的另一天在夏至日前约一个半月,5月8日比较接近。
(2008年海南卷)图3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
完成16~17题。
图316.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A.12月B.2月C.6月D. 10月17.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答案】16. A 17.C【解析】若Q地5时30分,说明该地昼长13小时。
教材里讲到太阳直射20°纬线时当地昼长13小时13分,Q地应为20度附近,判断该区域为南半球,这时的月份可能是l2月。
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判断该区域仍为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并且昼大于夜,根据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P、Q两地间距大约7.2°,Q地大约南纬19°,这一季节为冬季,所以C选项正确。
(2008年四川文综卷)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4,回答18~19题。
18.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9.图4五地中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答案】18.A【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属于重点知识。
b项中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但在a点时刻不同地区不可能为昼夜平分;c项中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但在a点时刻以后,位于北半球的①地昼长大于夜长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d项中冬至日时,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可能为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大于夜长;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夜长。
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
19.C【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知识。
a项中③地终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②地昼夜长短有变化,不为赤道地区,故③地纬度低于②地纬度;b 项中④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不为赤道地区; d项中②地如果位于极圈以内就会出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很小。
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越接近赤道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两极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
.(2008年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
读图回答20-23题。
20.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 30°E, 20°NB. 150°E, 20°SC. 30°E, 20°SD. 150°E, 20°N21.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 乙地昼长20小时D. 甲地夜长12小时22. 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A. 四分之一B. 二分之一C. 三分之一D. 大于二分之一23.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 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 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D. 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20.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即150°E时间为12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0°E上;再根据图3所示日出时间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读图可知,此时甲地日出时间为0时,那么日落即为24时,也就是说甲地至南极点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甲地纬度为70°S,那么太阳即直射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