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和昼夜长短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有什么口诀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安徽明光中学周兵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7e180a9f18583d04864598b.png)
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线与昏线•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昏线,表示的是日落时间,日落时间不断前移,即日落时间越来越早;②昼长=(日落时间-12:00)×2,日落时间越来越早,即昼长越来越短。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a92552551810a6f4248665.png)
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昏线示意图•2、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即与季节有关: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的昼长≥12小时,且逐渐变长(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移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12小时,并且逐渐变短(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长(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h。
⑤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
图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例题图3 例题答案:D精讲精析:(1)分析白天与黑夜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晨昏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1、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3、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运动。
如上图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0)5、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夹角最小为00,全球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其余时间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026´。
6、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出现极昼的纬线相切(除两分日);晨昏线与赤道相交,晨线相交点为6时,昏线相交点为18时由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是昏线由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7、晨昏线上关键点的时间:晨线与赤道相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昼半球上的切点的经线的时刻为12时;夜半球上的切点的经线的时刻为0时。
经纬网格几种形式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圆柱投影图 侧视图俯视图斜俯视图 600S700S 0 0(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1.昼弧:太阳在昼半球上经过的弧长,所包括的经度范围,即弧ACB ; 2.夜弧:太阳在夜半球上经过的弧长,所包括的经度范围,即弧ADB 3.基本公式:(地方时)昼弧+夜弧=3600昼长+夜长=24小时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小时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1)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
(2)纬度越高,夏半年白昼越长,冬半年黑夜越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地理晨昏线计算

1 即晨昏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它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
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
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
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
冬至日,反之。
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图一由特征3可知,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线(圈)所在的平面与过晨昏线(圈)与赤道两个交点的经线圈所在的平面的交角(α)也作周期性的变化,而α等于太阳直射纬线纬度。
[编辑本段]晨昏线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1. 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_昼夜长短的是如何变化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_昼夜长短的是如何变化的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各处昼夜的交替。
天文学上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的两部分。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一周,白天与黑夜循环一次,形成一个昼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的秋分、春分日外,各地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当夜弧大于昼弧时,则夜长昼短。
反之亦然,随着地球的公转运动,晨昏圈一斜一正地变化,同纬度地区的昼弧和夜弧也跟着彼此消长,因此导致昼夜长短不断变化。
昼夜变化的规律形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以及地球在公转,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
晨昏圈经过的各地,正经历着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
那里见到的太阳,正好位于东方或西方的地平上。
昼夜变化的解释地球不仅在空间有昼夜半球之分,而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昼;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
这叫做昼夜交替。
晨昏线的判读(实用,容易理解)

图甲
图乙Βιβλιοθήκη 6.确定日期和季节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至日
图甲
图乙
6.确定日期和季节 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二分日
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 线的交点。若Q地的地方时 为5时30分,则Q地 所处位置和月份可 能是 A.北半球、C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7.确定确定地方时
弧长15°代表1小时。
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A.
C﹢
﹢D
.B
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
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
.B
A. 长短“对称”分布,即
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
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夜长
相等,例如23.5°N的
昼长等于23.5°S的夜
长。
四、晨昏线的运用
1.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A
若甲地正值子夜,
AB为昏线,BC为晨线,
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 转,中心为北极点
甲
B
若甲地正值子夜,
AB为晨线,BC为昏线,
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
C
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直射点位置
经度: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2.确定直射点位置
日落
子 夜 0 点
日出
正午 12点
4.确定日出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日落
子 夜 0 点
日出
正午 12点
5. 确定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
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90°-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 地轴的夹角)。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点北北长,越北越长
N
冬至日
1.描述此时北半球、南半球和赤道昼夜状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等长 2.比较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昼长?南回归线和南极圈的昼长? 昼长:北回归线大于北极圈;南极圈大于南回归线 3.试总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夜长短的空间(纬度)分布规律?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白昼变长
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 短,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就昼变短夜变长, 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短。
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春分
昼最 长夜 最短
夏至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冬至
昼最 长夜 最短
圈
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平分昼半球 0点的经线平分夜半球
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规律:
二分日光照图 1.描述全球各地昼夜状况?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分别为当地地方时6点 2.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 和18点 3.此时晨昏线和经线有何关系? 与经线重合 4.试用俯视图表达二分日昼夜状况
N
二分日时俯视图
夏至日
1.描述此时北半球、南半球和赤道昼夜状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 2.比较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昼长?南回归线和南极圈的昼长? 昼长:北极圈大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大于南极圈 3.试总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夜长短的空间(纬度)分布规律?
4.此时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和直射点纬度有何关系? 互余 5.此时晨昏线和极圈有何关系?试着用俯视图表达该日昼夜长短?
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基本类型
1、春、秋分日晨昏线和某一经线圈重合。标志是晨 昏线经过南北极点。
高一地理上课必备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总结规律
春分 春分 夏至 夏至 秋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到夏 到秋 到冬 到次 至 分 至 年春 分
南 半 球
①昼渐 ①昼长 ①昼渐 ①昼渐 ①昼长 ①昼渐 长,夜 达一年 短,夜 短,夜 达一年 长,夜 渐长; 中最短, 渐短; 中最长, 渐短; 昼夜 渐长; 昼夜 ②昼长 夜长最 ②昼长 ②昼长 夜长最 ②昼长 平分 小于夜 长; 小于夜 平分 大于夜 短; 大于夜 长; ②极夜 长; 长; ②极昼 长; ③南极 范围达 ③极昼 ③南极 范围达 ③极夜 附近出 最大, 范围缩 附近出 最大; 范 围 现极 扩展至 小。 现极昼, 扩展至 缩 小。 夜,范 南极圈。 范围增 南极圈。
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 半球之间的 分界线就称 为晨昏线.
晨昏线与经线 重合—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昼 夜平分
A
春分
B
N
夏至日——北极圈 以北是极昼。
S
夏至日
A
秋分
B
N
冬至日——南极圈 以南是极昼。
冬至日
S
晨 昏 线
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分为晨线和昏线
A
N
D
特点
C
B
晨昏线(圈)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 夹角
A
O
B
2、图中A点此时的地方时 是 4 时,C点的地方时是 12 时 3、A点昼长是 16 小时,B点昼 长 16 小时
C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大小:与纬度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相关。
晨昏线和昼夜长短资料

1. 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5)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3/6页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 晨昏线的判读(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点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8点3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4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5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6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
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1利用昼夜弧度计算: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2019-2020版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3地球运动晨昏线及昼夜长短

的方向相反。
二分二至日时光照图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二)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顺着地 球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
线为昏线。如右图, 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
转方向为逆时针,AB线为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BC 线为将要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A(C)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
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
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
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3.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当地地方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 (当地地方时)日落。 昼长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日出=12- , 2 昼长 日落=12+ 2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 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 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 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 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比例法: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来计算。
在俯视日照图中,则可以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来计算。
2. 日出日落时刻法:日出时刻可以通过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来计算,而昼长可以通过(12-日出地方时)×2来计算。
日落时刻则是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因此昼长也可以通过(日落地方时-12)×2来计算。
此外,还有一些计算昼夜长短的基础公式,例如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以及夜长=24小时-昼长。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需要考虑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跨的经度范围。
在相同的经度地区,昼夜长短是相同的。
对于极昼区或极夜区,昼长或夜长为24小时或0小时;而在赤道地区,昼夜长短永远为12小时。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昼夜长短,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需求。
[全]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c553bf52b160b4e767fcfc6.png)
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1)时区的计算15°为一个时区,全球(360°)共分为24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在计算时“东加西减”,即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的地方时“大”。
图1 全球时区图(2)昼夜长短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图2 昼夜长短规律表(3)晨昏线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沿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另外,在南、北极点看地球的旋转方向,“北逆南顺”,即在北极点上方观察,地球逆时针旋转;在南极点上方观察,地球顺时针旋转。
如下图所示,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弧EGDF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弧EHBF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
图3 晨昏线与地球自转高考地理——真题图4 例题答案:C精讲精析:(1)判断①所处的位置。
从左往右,经度逐渐由15°增大为45°,因此为东经。
图中为大西洋、印度洋的分界处,因此为非洲的南部,即南半球。
即①的地理位置为(45°E,30°S)。
(2)计算地方时。
题目中说,此时中时区(0°)为早上4:00,而①位于45°E(45÷15=3,东三区)。
①位于中时区东面三个时区,东加西减,因此①的地方时为:4:00+3h=7:00。
(3)判断南、北半球。
春分、秋分时,南北半球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在南半球的夏季,昼长夜短,6点之前日出;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6点之后日出。
因为题目中是7点日出,因此为南半球的冬季。
(4)判断南北极。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图中下方的四个地球,旋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因此地球的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
(5)判断①的位置。
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昼短夜长,夜半球占据了南半球的大部分,依次为A、C。
又因为此时为早上7点(日出),因此顺着地球的逆时针自转(自西向东),应该由黑夜变为白天(晨线),因此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5)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3/6页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 晨昏线的判读(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点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8点3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4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5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6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
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1利用昼夜弧度计算: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①昼长=昼弧度数/15°;②夜长=夜弧度数/15°2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
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看其昼弧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数所代表的时间数,如果图示是侧视图,还应该乘以2的倍数;如果是极地为中心的图示,则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可(如图5)。
例如右图6,用“查格法”判断B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
解析:如右图6所示,该图是侧视图,正对着我们的半个球面是180°,被均分成6格,每格30°;图6 。
因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则每格4/6页时长为2小时;如果用“查格法”来解的话,其步骤是:①经过B点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该纬线被图中的昏线分为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长度,在夜半球的为夜弧长度。
②因为是求B点的夜长,就查经过B点的夜弧的长度经过的格数。
从图中得悉,经过B点的夜弧长有4个完整格数,每格2小时,则有8个小时。
③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半个地球球面,B点的夜长还有一半被遮住,故其夜长还应该乘以2,即4格×2小时×2(倍)=16(小时)。
也即B点的实际夜长应为16小时。
(4)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时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5)根据晨昏线图考查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一般地,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6)根据晨昏线图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确定的,根据晨昏线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①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确定: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根据晨昏线与某经线的夹角或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关系来判定。
在晨昏图上,若晨昏线与某经线的夹角为α,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就是α;若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时,如果切点纬线的纬度为α,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就等于90°-α。
至于太阳直射点是南纬还是北纬,则可据昼夜长短或极昼、极夜来判断。
②太阳直射点经度的确定: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可根据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经度或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的经线经度来判定。
在晨昏图上,若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经度为β,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就等于β〒90°(晨线向东加,昏线向西减,即晨线为“+” ,昏线为“-” ,还要注意经线的东西经特点);若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的经线经度为β,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就等于β(切点在昼半球时)或180°-β(切点在夜半球时)。
(7)根据晨昏线考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8)根据晨昏线考查直立物体的日影方向:在昼半球,靠近晨线附近的直立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太阳直射纬度以北地区)或西南方向(太阳直射纬度以南地区);靠近昏线附近的直立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太阳直射纬度以北地区)或东南方向(太阳直射纬度以南地区)。
(9)根据晨昏线考查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或特征:晨昏线的偏向(或倾斜)与季节变化有关。
通常,北半球的冬季(1 月),晨线随纬增加向东(或右)偏,昏线随纬度增加向西(或左)偏;北半球的夏季(7 月),晨线随纬度增加向西(或左)偏,昏线随纬度的增加向东(或右)偏。
南半球反之。
进而根据晨昏线的季节变化判定当地的河流、气候等地理现象和特征。
六、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高度)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维度之差。
式中H为太阳高度。
求地球上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一般有下列三种情况:①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公式化为H=90°-所求地点纬度。
② 当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时,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公式化为H=90°-两纬度之和。
③ 当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时,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则说明该点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则说明该点此时为极夜。
(3)太阳高度的应用。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计算楼距。
维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晨昏线和昼夜长短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如:某日,太阳直射在1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昼长=昼弧÷15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 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1/3页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23°26′-(90°-70°)=3°26′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10°-(90°-85°)=5°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2,季节变化规律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时间=12-5:23′30〃=6:36′30〃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2/3页时间=36-21:14′30〃=14:45′30〃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1,直射纬线的判定(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如(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2,直射经线的判定(1)地方时为12的经线(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五,季节的判定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