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仅供参考、不够的自己补充哈)
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用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

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
4、48、96h)杀死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HLB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

值为0-20之间。

8、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
11、独立的联合作用:两种药剂作用机制不同,各自独立作用于不同的生理部位,互不发生毒理学上的影响,但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机制的加和作用。

12、植物生长调节剂: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13、淋溶性:由于降雨或土壤水分引起除草剂向下渗透的现象。

14、VSR:判断一个农药品种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时常用“毒效比值”,即脊椎动物选择性比值,来作为参考标准。

主要用来确证农药的毒性和实际使用浓度间的关系问题。

值越大,越安全;小于或接近于1,就不宜作为农药使用了。

1.植物化学保护学(概念):科学的运用农药防治各种有害生物,保护农林生
产的科学。

2.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研究对象:杀虫,杀菌,杀满,杀线虫,杀鼠,除草,农
药剂型加工使用技术(6+1)
3.农药发展的三个阶段:
(1)天然、无机物利用阶段:作用方式单一,用量大、药效差,口服毒性大。

(2)有机合成农药阶段:作用方式多样,用量小、药效高,有残留毒性。

(3)新型农药阶段:作用方式多样,选择性高,强掉对生物的调节作用。

4.农药防治中存在的“3R”问题:抗性(re/sis/tance),残留(re/sidue),再猖
獗(re/sur/gence)。

5.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环境友好+仿生合成,利用
生物技术生产农药,改善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第一章
1.农药的定义:预防控制消灭危害农林生产的各种有害生物,调节植物、有害
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2.农药的分类(细看):
(1)按原料来源和成分:无机农药有机农药
(2)按用途杀菌,杀满,杀线虫,杀鼠,除草,杀虫,植物生长调节
(3)按作用方式杀虫杀菌除草
3.毒力的定义: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4.药效的定义:药剂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农药毒力的表示单位的概念:LD50 致死中量
6.农药毒力的计算、农药相对毒力指数:T=b/a x 100 (上标下测,ld50 lc50)
7.杀虫剂药效的计算:(防效)算的都是存活个体数。

8.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1)对作物的药害(2)对做物生长发育的刺激。

9.植物药害的症状(急性、慢性):
(1)急性:短时间出现抽搐呕吐头昏
(2)慢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10.农药毒性的定义、分类(细看)
定义: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
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迟发型神经(有机磷酸酯)
第二章
1.基本概念(农药原药、制剂、剂型)
原药:化工厂合成,未经加工的高含量农药
剂型:加工过的有一定组成,形态,规格的农药
制剂:同种剂型可制成多种含量的产品,称之制剂
2.农药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的概念:
分散体系:原药,制剂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
分散度:农药被分散程度
3.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增加农药覆盖面积
提高农药颗粒运动性
增加颗粒附着力
提高颗粒表明能
提高悬浮液稳定性,悬浮率
4.农药助剂的概念:加工中,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
5.农药助剂的四大功能、种类:
功能:促有效成分分散
充分发挥药效
易使有害生物接触吸收
3
增加安全性,环境友好
种类:P(18)
6.表明活性剂的概念:有表面活性,溶于液体,使表面张力下降
7.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大方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天
然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乳化剂
8.主要农药剂型种类
粉剂可湿性粉剂粒剂乳油等
9.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水基,粒状,缓释,高含量,多功能,省力化
10.农药的施用方法(细看):喷雾,喷粉,其他施药方法(撒施法及撒滴法,
土壤浇灌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熏蒸法,烟雾法,树干注射法)
11.航空施药法的优缺点P(46)
12. 4. 可溶性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区别?
答:可湿性粉剂是指易被水润湿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型。

由原药、填料、润湿剂、分散剂混合经粉碎而成。

可溶性粉剂由原药溶于水或可溶于水的固态盐与填料、助剂混合而成。

第三章
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体壁,口腔,气门
2.昆虫神经系统传导(轴突、树突)
3.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易水解、碱解失效
在生物体内易降解
持续时间长短差异大
虫谱广,药效高
靶标是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
4.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代表品种、高毒、防治对象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特点:1、分子结构与毒性有密切关系。

2、多数品种速效,残效期短,选择性强。

对叶蝉、飞虱、蓟马、玉米螟防效好,对天敌安全3、毒性差异大4、增效性能多样5、由于分子结构接近天然产物,在自然界易风解,残留量低。

或者记:虫谱窄,选择性高
在环境中残留低
毒性差异大
结构与毒性关系密切
增效性能多
5.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作用方式、防治对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除虫菊酯上发展的)
该类化合物以触杀和胃毒发挥作用,不具有内吸性。

特点1. 广谱高效,用药量少,持效期长
2. 使用安全,多数品种低毒,残留量很低
3. 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在棉田、烟草、茶叶、蔬菜上使用有增产效果
4. 触突部位传导抑制剂
5. 负温度系数杀虫剂
6. 易产生抗药性
7.对鱼和水生生物高毒。

6.有机氯类杀虫剂被禁用的原因、代表品种、作用方式
原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

代表:林丹,硫丹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
7.氯化烟酰类杀虫剂的特点、主要品种
特点:作用神经系统突触部位乙酰胆碱受体。

8.昆虫的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品种
生长调节剂种类: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9.其他杀虫剂的种类和主要防治对象
第四章
1.杀菌剂的概念:对病原生物有毒杀、抑制作用,或间接途径控制植物病害的
化学物质。

2.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P123):保护,治疗,铲除,抗产孢。

3.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杀菌,抑菌,其他。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1)杀菌作用:其表现是真菌孢子不能萌发或在萌发中死亡,机理是真菌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
(2)抑菌作用:仅仅暂时抑制真菌的生长,当这些真菌不再接触到药剂时又能恢复生长。

主要是真菌的芽管或者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或使芽管和形态产生变化。

其机理是真菌生长
5
必需物质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

(3)影响植物代谢,改变致病过程,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4.杀菌剂作用与抑菌剂作用方式的区别(简答):杀菌剂是影响菌体的生物氧
化,抑菌剂是影响生物合成。

杀菌和抑菌的区别:
•从中毒症状看,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而抑菌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不是死亡),药剂解除后即可恢复生长。

•从作用机制看,杀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的生成(孢子萌发需要较多的能量),而抑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合成(菌丝生长耗能较少)。

5.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大方面):抑制、干扰生物氧化
抑制、干扰生物合成
对菌体间接作用。

6.杀菌剂的使用技术(细看):喷雾喷粉,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其他施药方
法。

7.传统杀菌剂与现代杀菌剂的区别(简答):
传统:选择性较低,虫谱广,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在病菌侵入前使用有效。

现代:作用位点(靶标)在不同生物间有选择差异,具有内吸传导性和治疗作用,病菌易产生抗药性。

第五章
1.除草剂选择性原理(重点、问答、名解)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位差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保护物质、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2.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的区别(P176)
3.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大方面):抑制光和作用,
破坏植物呼吸,
抑制生物合成,
干扰激素水平,
抑制组织发育。

4.除草剂的使用技术(大方面、填空)土壤处理法,茎叶处理法,除草剂混
用。

第七章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别、常用品种、用途(7种)
类别: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开花,破休眠),乙烯类,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物质,甾醇类(果实丰产,增抗逆性)。

9. 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
1适度治理:敏感个体繁殖快于抗性个体,降低整个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

2饱和治理:使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保持在低水平
3多种攻击治理:不同类型杀虫剂交替使用,混用,但必需无交抗,且选择压力低
;2、从害虫抗性治理的角度阐述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

(1)农药交替转换使用包括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时间、次数等,要避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
某种药剂
(2)农药的限制使用
(3)农药的混用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最好是不同抗性机制)和明显具有增
效作用的混剂,不仅能起到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及兼治几种病虫草等作用,还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
(4)增效剂的使用与杀虫剂混用可以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病虫害的防治: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农药。

一、合理正确使用农药
1、根据病害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农药
2、根据病害的发生环境,选用正确的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3、根据发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防治
二、安全使用
1、人畜安全
①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使用农药
②在一些植物上可以选择性的使用某些高毒农药
③在产品收获期前或间隔时间很短时,应选用低毒、易降解的农药
2、作物安全
①按规定的使用浓度用药
②考虑作物的特异性
安全使用除草剂:
1、按使用说明,根据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2、根据说明严格使用药剂用量
7
3、注意天气情况
4、果园除草选用无选择性农药
注意问题:
1、选择对口的调节剂
叶菜类————赤霉素
防倒伏————矮壮素
早结果————多效唑
2、严格掌握和控制药量和药液浓度
3、使用延缓剂时,低浓度多次使用好于高浓度一次施药(在关键时期施用一次效果较好)
4、注意环境条件:高温下浓度低,低温下浓度高点。

夏季施用最佳晴天下午4-5点
5、选对用药部位
6、配量药剂的容器要干净、清洁
7、注意植物长势和气候变化
8、做好小规模试验
9、混用时,必须了解几种调节剂是否有拮抗、增强作用
10结合良种和农业技术措施施用
4、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与使用中的应用?
①乳化剂:乳油是农药的原药,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的互溶均相液体,将之注入水中,乳化剂立即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定向排列的分子层,降低了界面的能力,并对油水合并起到屏障作用。

②湿润剂: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后经过粉碎,并达到一定细度的粉状物,兑水后形成悬浮液,有机农药原药不易被水湿润,有的填料也难被水湿润或湿润速度慢,当合有湿润剂后,这种粉剂会较快被水湿润,有利于提高悬浮率。

③湿展剂: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湿润展着情况称为湿展,在药剂中加入湿展剂,以改善药液的湿润展着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5、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6、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杀虫剂作用机制?
①抑制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AChE的催化作用能增强神经轴突的生长,因而,在AChE活性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后,即使未致死亡,机体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也受到阻碍。

②抑制乙酰胆碱受体:乐果可以增强肌细胞膜上的nAChR的表达。

它可通过结合到非竞争性位点改变该受体的构型或是直接阻断nAChR通道而抑制其功能。

③影响神经突触的ACh的释放:毒死蜱可以作用于突触膜上的自主型nAChR,抑制这些自主受体的功能,从而影响ACh的释放。

④有机磷杀虫剂还对大脑突触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有抑制作用
7、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①化学保护: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施药杀死病原菌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防止污染,保护植物的目的。

②化学治疗: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施药,消灭或抑制寄主组织内形成侵染的病原菌,使已感染的植物得到保护。

③化学免疫:在植物体上施入某种化合物,使植物对某种病害终生免疫,是理想的防治方法。

8、杀菌剂作用机理?
①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细胞壁的破坏;破坏细胞膜;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

②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对乙酰辅酶A形成的影响;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对呼吸链的影响;对脂质氧化的影响;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③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功能的影响: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

14、抗药性治理的三个策略?
①适度治理:限制药剂的使用,降低总的选择压力,例如减少药剂量使部分敏感昆虫得以存活,达到稀释抗性基因的目的;或减少施药次数。

②饱和治理:当抗性基因为隐性时,通过选择足以能杀死抗性杂合子的高剂量进行使用,并有敏感种群迁入起稀释作用使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以降低抗性的发展速率。

③多点攻略治理:采用不同化学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或混用时,如果它们作用于一个以上作用部位,没有交互抗性,而且其中任何一个药剂的选择压力低于抗性发展所需的选择压力时,那就可以通过多种部位的攻击来达到延缓抗性的目的。

4.理想杀鼠剂应具备的条件:
1.适口性好,鼠类不会拒食
2.稳定性好,鼠类不会拒食
3.对鼠类毒杀作用强,无二次中毒现象
4.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毒非靶标动物毒性小
5.药效作用速度适中,鼠类能取食到足够的药量
6.中毒症状不明显,鼠类不易察觉
7.鼠类不易产生抗药性8.无累积毒性(慢性),有特效解药治疗方法。

5.杀鼠剂的用药方法(4分)。

答:杀鼠剂一般以固体毒饵、毒粉、毒水、毒糊、蜡块毒饵
1、举例说明杀鼠剂中毒后的解毒方法。

1、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常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方法。

在毒物成份未明之前,要用清水洗胃,用甘露醇粉导泻。

2、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3、预防感染。

杀鼠剂(磷化锌)中毒救治方法
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使磷氧化为磷酸酐而失去毒性)或10%硫酸铜溶液(使磷变为不溶性黑色磷化铜)洗胃,直至洗出液无磷臭澄清时为止,或内服1%硫酸铜溶液10ml,每5-10分钟一次,连服数次,至呕吐为止,总量不超过100ml亦可采用刺激咽部催吐。

清洗彻底后,胃内注入液体石蜡(使磷溶解而不被吸收)100-200ml及硫酸钠30g 导泻。

但禁用硫酸镁及油类食物。

1.对症治疗:静脉补液促进排泄,并可酌情应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适量镇静催眠药,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及氨茶碱静注;发生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有脑列出常见农药药害的急救方法。

2.果树发生药害,应该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答;冲洗法:树上喷药发生药害,应立即喷洒清水2~3次,将叶片表面的药物冲洗掉。

如果错用了土壤处理药剂,可进行田间灌、排水冲洗。

中和法:酸性农药发生药害,可用碱性农药中和化解,相反碱性农药可用酸性农药中和化解。

9
缓和法:利用农药配制技术缓和药害,如喷施硫酸铜发生药害,可加喷0.5%~1.0%石灰水;喷施退菌特发生药害,可加喷0.2%硫酸锌。

互抵法:利用某些农药作用相反的特性进行补救,如使用生长延缓剂多效唑过量出现药害,可用生长促进剂赤霉素互抵。

追肥法:按照生长季节增加追肥用量,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对药害的抵抗力。

局部去除法:在防治天牛、吉丁虫时,由于灌药浓度过高造成药害,可立即去除受害的中、小型枝,防止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对大枝和树干,可向原灌药虫孔加压冲水,以缓解药害。

3.列出常见农药药害的急救方法。

答:1.水洗法;2.排灌法;3.喷药法;4.增肥法;5.加强管理;6.及时补种、补栽
1.位差选择性与时差选择性的区别?
位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上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害虫再猖獗的原因?
原因:天敌区系的破坏、杀虫剂残留或代谢物对害虫繁殖有直接刺激作用、化学药剂改变了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何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①污染水质的农药不能在禁止使用的地带施用。

②施用对鱼类高毒的农药时,不要使药
液飘移或流人鱼塘。

对养鱼的稻田施药时,必需慎重选用对鱼、贝类安全的药剂。

③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及空药瓶或空药袋不得直接倒人或丢人渠道、池塘、河流、湖泊内,必须埋人地下。

施药器具、容器不要在上述水域内洗涮,所洗涮的药水不得倒人或让其流入水体中。

④在养鱼稻田中施药防治病虫害时,应预先加灌4~6cm深的水层,药液尽量喷、撒在稻茎、叶上,减少落到稻田水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