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1
比的意义1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铺垫引入师:课前让大家测量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老师查阅到了有关赵凡同学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可把求差、倍比两类问题分类板书,边板书边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师:像这样求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或者求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比。
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数据。
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数学信息。
根据图中信息,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三类问题:1、求和:赵凡的腿长和臂长一共长多少?2、求差:赵凡的腿长比臂长长多少?或臂长比腿长短多少?3、倍比: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或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提问的质量,对求差、倍比两类问题重点疏理。
关注学生能否能理解倍比的意义。
活动二:探究同类量的比师:求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96÷72还可以说成赵凡的腿长与臂长的比是96:72,同样赵凡的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72÷96还可以说成是赵凡的臂长与腿长的比是72:96。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觉得前面提出的问题中,哪些还可以用比来表示?师:不管是臂长与腿长的比,还是头长与身高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觉思考,初步了解“比”是在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中,是以前学过的倍比关系的另一种形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运用。
学生举例。
把“比”纳入比较两个数量的整体结构当中,关注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
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地将比的知识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建立联系。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原创】《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生:可能有:
男生:女生= ( );女生:男生=( )。
男生:全班人数=( );女生:全班人数=( )。
(通过班级人数这个实际情境,用比说一说人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于比各部分的名称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并肯定学生的回答)。
比的整理与复习
课题
比的整理与复习
课时
使用日期
教学目的
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0.25∶1.6=(0.25×100)∶(1.6×100)=5∶32
2、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其中黑、白皮块块数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黑色皮块占3份,白色皮块占5份。
3 + 5 = 8
32 ÷ 8 × 3 = 12(块)
32 ÷ 8 × 5 = 20(块)
鼓励孩子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交流提问。
重点一: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
重点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还是一个比)
生结合学过的内容思考后回答。
重点强调:要化成最简整数比,也就是前项和后项一定是整数并且要互质。
(三)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和实践的热情;2.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同比、反比、比的分离及其应用等。
2. 教学步骤(1)导入和预习教师准备比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比的现象,引出比的概念。
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做好预备知识。
(2)讲授比的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并交替示范同比和反比。
(3)掌握比的性质在讲解比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性质,包括同比、反比、等比、基准比例和不等比等。
(4)巩固比的应用教师利用课堂互动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比的应用习题,激发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比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课堂讲授法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明确比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法设计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并应用比的知识。
5. 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课件,辅助教学。
(2)白板和黑板用于讲解和练习。
(3)教材、练习本用于教学和练习。
三、教学评价1. 教学方式教师以引导为主,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价方法对于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团队协作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延伸1. 作业布置对于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师生互动的讨论,并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
比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文的内容将主要围绕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比”的概念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能够使用比来描述不同的物体或现象。
3.能够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物体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或现象,来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2.比较法。
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比较,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3.实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深入学生对比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1.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通过展示两个相同大小的球,让学生发现两个球在大小上没有任何区别。
1.2 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工具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描述这两个球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构建比的整体概念。
1.3 确立概念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并理解比的含义和作用。
2. 比的应用2.1 比的基本形式介绍比的基本形式,包括整比和部分比,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比的比较通过比较一些不同的物体或现象,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例如: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不同形状的物品和不同用途的物品等。
2.3 比的判断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物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工具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描述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引出比的概念。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小、比较长短等情况?这些比较其实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线表示,如a:b(a比b)。
-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反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c/d。
- 比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 比的倒数性质:如果a:b=c:d,那么b:a=d:c。
-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 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速度、比较价格等。
-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规律。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的基本性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建议青岛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建议信息窗1——人体中的比本信息窗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素材,简明地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等数据信息,借助“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入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
教学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回家量自己的头长、臂长、腿长、身高,再让学生观察信息窗中赵凡的一些信息,引导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探索活动,学习比的有关知识。
“合作探索”中共有4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教学同类量的比。
第二个红点问题主要教学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
第三个红点问题是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第四个红点问题是教学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第1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呢?”教材不仅呈现了学生用分数、除法表示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的关系,还呈现了用比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感知同类量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等。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的关系,然后紧扣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逐步引入比的学习。
估计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求差、求倍数关系。
教师要顺势引导:求赵凡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或者求赵凡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点明比是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如:求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式为25÷160=25160,又可以说成赵凡的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25比160。
再如:求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列式为160÷25=16025,也可以说成赵凡的身长与头部长的比是160比25。
教学这个红点问题时要抓住两个环节。
第一,在思考可以怎样表示赵凡头部长和身长的数量关系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知识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交流,学生应认识到: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比的意义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比的意义 | 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及大小比较。
3.能够熟练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
2.比的大小关系及大小比较。
3.比例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1.比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2.比例的解决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1 自主探究通过给学生布置一道比的作业,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已知班级有70个学生,其中40个是男生,请用比的形式表示男女生人数之比。
1.2 讲解概念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到的概念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比的概念:比是一种用来比较两个量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
比的表示方法有用冒号“:”表示和用“/”表示两种。
其中“:”左边的数叫做被比较数,右边的数叫做比较数。
2. 练习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
例: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关系:1比2、2比3、5比4。
3. 比例的解决方法3.1 情境引入制定一道数学问题,引入比例的解决方法。
例:小明的身高是1.5米,他所在班级平均身高为1.3米,请用比例关系求出小明的身高比平均身高高出多少。
3.2 讲解解决方法通过小明的身高问题,讲解比例的解决方法。
1.提出两个有关量2.用同一单位表示两个量,进行比较3.写出比例关系式4.解答4. 课堂练习4.1 合作游戏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游戏,测试其对比的掌握情况。
游戏规则:两组学生分别以人数和身高比来进行比赛,谁能更快地算出两组比例大小关系就算谁赢。
4.2 情景应用题在教材中选取一些比例的情景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例:地球每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月球每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月,请问地球每转几圈,月球才到位于地球的相同位置。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内训练和教材上的习题。
2.请同学思考如何用比例表示地球和月球运转的关系,以及如何求解题中的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复习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2. 比的基本性质: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2. 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 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和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英国作家柯南—道尔。
他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听说过吗? 他能根据犯罪分子的脚印准确的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
是不是太神奇了!(学生点头)想跟他一样成为大侦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吧!这是赵凡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
(课件)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谁愿意用课本上的话帮助他解决?生1: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式:25÷160生2: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列式:160÷25(说的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比”表示出来。
(板书)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人体结构与比例图”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比的意义1. 复习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 除法,比= 分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1. 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将复杂的比化简,求比值。
三、比的计算1. 复习比的计算方法:先写出比的各个部分,进行计算。
2. 练习计算比的例子,巩固计算方法。
四、比的应用1. 复习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等。
2. 练习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复习1. 总结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复习比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能力。
参考教材: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比的扩展与应用1. 讲解比的扩展概念: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练习解决比例问题,如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七、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 练习计算比例尺,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八、比例的变形1. 讲解比例的变形: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
2. 练习比例的变形计算,巩固变形方法。
九、比例的应用举例1. 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制定计划等。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等。
2.加强理解知识点的内部特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提高学习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上,会熟练的求比值、化简比等。
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学习过程】一、课前回顾(约5分钟)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组内检查订正答案。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号相当于(),商相当于();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分数是一个(),而除法是一种()。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
二、自主练习1.走入情境问题: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比例,理解问题根据我班的情况,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问题:?解答方法:2.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比值是()。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比值是()。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7、白兔只数的与黑兔相等。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白兔与黑兔的比是()8、若A÷B=5(A、B都不等于0)则A:B=( ):( )若A=B(A、B都不等于0)则A:B=( ):( )2.数学课本43-44页第七题.八题、九题、十一题、十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学习小结(约2分钟)学习完今节课后,你有哪一些收获? (可谈一谈自己收获的知识、方法、学习感悟等)。
四、课后拓展数学与生活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比与除法”,重点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具体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大小比较、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大小比较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比值,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2. 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的大小取决于前项和后项的数值。
3. 比的读写: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比,如2:5读作“二比五”。
4.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举例,讲解如何比较比的大小,让学生明白比的大小取决于前项和后项的数值。
5.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推导,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的读写:前项:后项比的大小比较:前项和后项的数值决定比的大小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比的基本性质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A.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2,比值不变B.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比值不变C.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3,比值不变D.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3,比值不变2. 答案:(1)判断题:√(2)选择题: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但在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涉及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运用,难点是理解比例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练习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在2小时内行驶了多远?”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然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相关的比例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比例的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思维的关键。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比例的奥秘。
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 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 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1、引入比。
(1) 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
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2) 红球和黄球的比呢?(3) 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
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1、出示羊毛衫图。
(1) 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
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及其表示法;2.掌握比的比较、化简和扩大的方法;3.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及其表示法;2.比的比较、化简和扩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比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比的比较3.比的化简4.比的扩大5.比的应用五、教学过程5.1 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5.1.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引入比的概念:上次我们学习了比例,比例是用来衡量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那么对于两个比较的数,我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5.1.2 比的表示方法1.老师出示一张PPT,上面有一些比的表示,让学生看图进行讨论。
2.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
3.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巩固概念。
5.2 比的比较5.2.1 比较原则1.引入比较的方法,即比的大小关系;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比较原则。
5.2.2 比较实例演示1.教师用比较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判断大小关系。
5.2.3 比较练习和答案讲解5.3 比的化简5.3.1 化简原理1.引入化简的方法,即将比中的相同数缩在一起;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化简的原理。
5.3.2 化简实例演示1.教师用化简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进行化简。
5.3.3 化简练习和答案讲解5.4 比的扩大5.4.1 扩大原理1.引入扩大的方法,即将比中的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扩大的原理。
5.4.2 扩大实例演示1.教师用扩大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进行扩大。
5.4.3 扩大练习和答案讲解5.5 比的应用5.5.1 比的应用1.举例让学生应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自行思考,小组讨论。
5.5.2 要点总结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 回顾与整理教案 青岛版 教案
比的意义回忆与整理教学目标:回忆整理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对前面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进展全面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可以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整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混合计算方法与比的知识;第二板块整理分数乘除法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训练教学重点:复习比的意义根本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想想这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整理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时,分两步进展,引导学生先整理乘法,再整理除法。
整理乘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独立的对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进展简单的回忆、呈现;再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查漏补缺,使个体中原本零散的、细碎的知识逐渐系统起来;最后,在教复习比的相关知识时。
注意引导学生进展比拟:比的化简和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整理成表。
比方: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母。
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时,仍要注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分数乘法或除法的意义进展解答。
回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联系和比照,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属于同一种数量关系,只是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关键是要正确判断把哪个量看作整体。
另外,还可以进展一些联想的推理训练。
如根据 “男生占全班的35 〞,可想到女生占全班的25 ,女生占男生的23等等,便于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根底。
对于按比例分配相关知识的复习,要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能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会写比,认识比的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过程]1.复习。
出示一组题,要求学生逐题列式计算。
(1)书法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求速度:240÷4=60(千米)(3)买3支钢笔用6元,每支钢笔多少元?求单价:6÷3=2(元)教师小结:以上三道题,可以列出四个算式,观察以上四个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像这样存在相除关系的两个数,在实际应用当中,还经常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比”。
什么是“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教学意图:先从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旧知识入手,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为学习比的意义做必要的准备,从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
(利用上面复习中的题目)①要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用6除以5,我们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比5。
②要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用5除以6,可以说成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比6。
③240除以4可以说成是几比几?240比4是谁和谁的比?(240除以4可以说成240比4。
240比4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④6除以3是谁与谁的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几比几?总价和数量的比表示什么?(6除以3是总价与数量的比,为6比3。
总价与数量的比表示单价。
)小结:两数相除可以写成什么形式?(两数相除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⑤2除以7可以写成几比几?7除以2呢?(2除以7可以写成2比7,7除以2可以写成7比2。
)⑥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提问:工作效率可以写成谁与谁的比?回答:工作效率可以写成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
青岛版 比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比的意义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比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比较。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青岛版小学语文教材(适用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意义,例如比较两个水果的大小、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的结果,了解比较的目的和意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概念,并给出相关例句。
2. 解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和意义,例如比较级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等。
步骤三:例句分析(15分钟)1. 选择教材中相关的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2. 提问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例句中的比较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对于理解句子有什么帮助。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填空或改写句子。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构建更多的句子。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反馈。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级和最高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的比较、评选比赛中的最佳等。
2.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比赛,并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描述参赛者的表现。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本课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比较。
2.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并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比较。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综合应用教案 青岛版 教案
.比的意义综合应用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应用比的知识,初步了解“黄金比〞,并能进展一些有创意的设计。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材解读与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巍然林立的建筑等等,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她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她们的美。
教材在学生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之后安排了“美的奥秘〞综合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探究美的奥秘,进而去创造美。
本综合应用从学生非常熟悉的舞台形象、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引入,题材生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画面以“美无处不在,美的奥秘在哪里呢?〞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展活动。
本综合应用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欣赏生活中的美〞,即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舞台形象、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的美;第二个板块是“调查发现〞,即通过操作、计算、观察、发现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她们的美;第三个板块是“创意设计与交流〞,即学生运用“黄金比〞的知识,进展创意设计。
〔二〕学与教建议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第一个板块时,首先要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历,从动作、颜色等方面发现美;然后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跟两个数量之间的比有关系。
2、加强操作,体验感悟。
“黄金比〞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拟难懂的概念。
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黄金比〞:操作、计算、观察、发现,即让学生在猜测的根底上,通过大量的操作测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逐一计算,根据翔实、丰富的数据发现“黄金比〞,从而理解“黄金比〞。
然后,回到生活中再去找寻“黄金比〞的例子,使学生体会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1、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
习教案青岛版
1、通过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内容的回顾整理,沟通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不同思路,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梳理归纳,形成网络。
1、用喜欢的方式整理比的有关知识。
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的意义----- 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师:对于这部分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师:比的基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类推的方法)
2、师:讨论哪些知识之间有联系?哪些知识之间有区别?你还能联想到什么知识?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学生整理后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即使填表。
探究过程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出原因。
1)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6,表示女生比男生少。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3)加工一个零件,师傅要8分钟,徒弟要10分钟,徒弟和师傅的工效比师4:5。
4)小强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5)比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增加5。
6)盐占盐水的,盐与水的比是1:20。
2、填空:1)把
1、2吨:350千克化简比后是(),它的比值()。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为()和()。
3)一个比的前、后项互为倒数,其中后项是,前、后项的最简比是(),比值是()。
独立判断,说出原因。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探究过程4)
7、2:0、08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0、35: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比是(),甲与乙行走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6)5本作业本共
7、5元,总价与数量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7)大圆的半径与小圆的直径相等,大圆与小圆周长的比是(),大圆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8)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9)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
2∶3∶4,其中最大内角是()度,这是()三角形。
10、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8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
A 、4:5
B、5∶4
C、10:8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独立选择,集体订正。
探究过程2)与
0、25:0、45比值相等的比是()。
A、2、5:45
B、5:0、9
C、1:13)一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16
B、60
C、304、比的应用。
四二班男工与女工的比是5:4,---,---?想一想,补充什么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如1)已知四二班有学生72人,男女各多少人?2)已知四二班有男生45人,全班有多少人?3)已知男生比女生多9人,四二班有学生?
三、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独立选择,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