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PPT课件

合集下载

PPT课件-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PPT课件-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胚胎期
自身或外来的抗原刺激 不成熟的T、B细胞
形成免疫耐受 出生后 对相同抗原不引起应答
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抗原的性质 •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某抗原成为免疫原或耐受 原。可溶性抗原常为耐受原,而颗粒性抗原 则易引起免疫应答。
2、抗原的剂量 • 一般情况下,抗原剂量越大所诱导的耐受越完全 和持久。小剂量抗原引起T细胞耐受,而大剂量 抗原则引起T细胞和B细胞都耐受。 • 致耐受所需抗原量与个体的年龄有关,也与抗原 的类别有关。 3、抗原注射途径 • 一般情况下,抗原经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耐受性, 腹腔注射次之,皮下及肌肉注射最难。
异卵双生的牛
免疫耐受实验的诱导
嵌合体(chimaeric)小鼠
概 念
• 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是指 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 异性的无应答状态(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 重要类型,同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不同。 • 免疫耐受既可天然获得,亦可人工诱导。前者称 天然耐受(natural tolerance),后者称获 得耐受(acquired tolerance)。
• 第一部分 免疫耐受 (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
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四、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第一部分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的观察 于 1945年首先报道 了在胚胎期接触同 种异型Ag所致的 免疫耐受现象
• 应用抗淋巴细胞血清或抗Th细胞抗体(破 坏成熟淋巴细胞或Th细胞); • 环磷酰胺、环孢素A、糖类皮质激素(选 择抑制B细胞和Th细胞)等免疫抑制药物。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17
2.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ICD)
18
3.B细胞的免疫调节 4.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5.NK细胞的免疫调节 6.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19
四、整体水平的调节
下行通路和上行通路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
20
21
22
23
概述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指抗原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失活或死亡,
导致机体不能对该抗原产生应答的现象。
耐受原: 免疫耐受
自身耐受(self tolerance) 诱导性耐受(induced tolerance)
1
影响物质是抗原或耐受原的因素
1.淋巴细胞接触该物质时所处的分化阶段 2.该物质接触淋巴细胞时所处的位置 3.加工递呈该物质APC所处的成熟程度 4பைடு நூலகம்对该物质产生应答的淋巴细胞的数量
4
三、诱导性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1.抗原因素 抗原类型 抗原剂量 抗原决定簇的特点 抗原免疫途径
2.机体因素 物种 ① 免疫系统状态
5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及应用
1.理论方面的意义 2.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和应用
治疗自身免疫病 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① 肿瘤治疗
6
十七章 免疫调节
12
(二)抗体的调节作用
1.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的调节作 用 1)IgM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具有正反馈作用。 2)由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负反馈作用。
其中抗原与BCR结合,抗体借Fc段与 FcrRIIB结合,向B细胞传入抑制信号。
13
14
2.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独特型(idiotypes Id)决定簇: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1)独特型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ppt课件
“无能”B细胞对抗原-抗原受体信号的传递能力显著下降。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区别
T细胞耐受
诱导耐受的 主要部位 对耐受敏感 CD4+CD8+双阳性胸腺细胞 未成熟B细胞(IgM 的成熟阶段 耐受诱导
刺激
耐受的主要机制 中枢:在胸腺对抗原的高亲和力识别 外周:APC提呈抗原缺乏共刺激分子 自身抗原反复刺激 中枢耐受:克隆清除(凋亡) 外周耐受:克隆无能,AICD,抑制 中枢耐受:克隆清除(凋亡),克隆无能 外周耐受:克隆无能,未进入淋巴滤泡 外周:抗原识别时缺乏T细胞辅助 +
T I 抗原:高剂量 B细胞耐受 TD抗原:高剂量 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低剂量 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
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
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抗原量低,耐受持续 时间长(数月~数年)
B细胞耐受的诱导,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B细 胞耐受持续时间短(数周)
3. 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注射/口服>腹腔注射>皮下/肌肉注射
2、缺少刺激信号而凋亡
无能B细胞在缺少细胞因子(如IL-2、4)或CD4+T细胞提供的 CD40L协同刺激信号时,则发生凋亡。
3、AICD致B细胞凋亡
活化的CD4+T细胞能表达FasL,与B细胞上的Fas分子结合, 启动了B细胞凋亡信号.
4、成熟B细胞处于无能状态
成熟B细胞与大量可溶性自身抗原接触后,可导致SmIgM表达的 下调,成为“无能”B细胞。
细胞因子在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二、B细胞免疫耐受
(一)中 枢 耐 受 (二)外 周 耐 受
(一)中枢免疫耐受
1、克隆清除机制 (阴性选择)
自身反应性B细胞

免疫调节耐受PPT课件

免疫调节耐受PPT课件
免疫调节耐受PPT课件
• 免疫调节耐受概述 • 免疫调节耐受的细胞基础 • 免疫调节耐受的分子机制 • 免疫调节耐受与疾病 • 免疫调节耐受的干预策略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免疫调节耐受概述
定义与特点
免疫调节耐受
是指免疫系统在面对外界抗原刺激时,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稳 定的状态,避免过度免疫应答或免疫无应答,从而维持内环 境平衡。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
其他物理疗法
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中医疗法,也可能对免疫调节耐受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深入理解免疫调节耐受的机制
深入研究免疫调节耐受的 分子机制
探索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在免疫耐受中的作 用,为开发新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B细胞耐受的诱导与维持
诱导和维持B细胞耐受的方法包括使用抗原、调节性B细胞和免疫 调节剂等。
巨噬细胞与耐受
巨噬细胞概述
巨噬细胞与耐受的关系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具有 多种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原呈递和免 疫调节等。
巨噬细胞在免疫调节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 用,通过吞噬和降解自身抗原,以及分泌 抗炎因子来促进耐受。
在体内生长和扩散。
免疫疗法
03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通过免疫疗法提高机
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其他疾病
其他疾病
是指除上述疾病以外的其 他疾病。
过敏反应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导致机体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器官被受者免疫系统 识别为异物,引发排斥反 应,导致移植失败。
TGF-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versus
Differential-signaling hypothesis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针对自身抗 原的B细胞克隆。机体通过多种机制选择性 清除这些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克隆,建立对 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此为阴性选择。该 过程主要发生在未成熟B细胞阶段。
膜型抗原与阴性选择
后天性免疫耐受:原本具有抗原反应能力
的淋巴细胞克隆,后天因某种原因丧失对抗原 刺激的反应性。
免疫耐受的分类
中枢免疫耐受: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
髓)发育过程中,T和B细胞经历阴性选择, 以清除自身抗原反应性克隆。
外周免疫耐受:部分自身抗原反应性克隆未
经充分选择输出到外周,机体另有多种机制抑 制其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应答。
Kindt et al. Kuby Immunology 6th Ed.
膜型抗原与阴性选择
Kindt et al. Kuby Immunology 6th Ed.
膜型抗原与阴性选择
Kindt et al. Kuby Immunology, 6th Ed.
可溶性抗原与阴性选择
Kindt et al. Kuby Immunology 6th Ed.
后天性免疫耐受的机理
分泌细胞因子
Th CD40L CD40 BCR 抗原 分泌细胞因子
Th CD40 BCR 抗原
B细胞失能
具有自身抗原应答
能力的B细胞因为
缺少自身反应性T
细胞的辅助而不能
失能
充分活化
Zhang Yu et al.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后天性免疫耐受的机理
后天性免疫耐受产生的影响因素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
1、克隆无能( clonal anergy) 及不活化,免疫 无能,活性封闭
自身反应T、B细胞克隆并未被彻底清除,而是处 于功能受抑 或无能状态
细胞缺乏第二活 化信号,不能有效活化,不能对 相应的特异性抗原或MHC/抗原肽复合物产生正免疫 应答。
T细胞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
APC
CD28
Th细胞控制的B细胞耐受 (B cell tolerance controlled by Th cells):
对自身抗原耐受的T细胞不能辅助自身应答的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分泌细胞因子
Th
CD40L CD40 共刺激信号 BCR
抗原
T-B细胞活化途径
分泌细胞因子
活性封闭 细胞
Th
CD40
无刺激信号 BCR
1、抗原类型:
小分子、可溶性、结构简单、单体非聚合物易耐受; 大分子、颗粒性蛋白聚合物易引起免疫应答; 抗原不加佐剂易致免疫耐受 。
2、抗原剂量:
适量的Ag引起免疫应答; 过高或过低的Ag易引起耐受,称为高带耐受(High zone tolerence)和低带耐受(Low zone tolerence) ; T细胞耐受抗原量低,持续时间长; B细胞耐受抗原量大,持续时间短。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表现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Owen(USA)的观察 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 期接触同种异型Ag所致的 免疫耐受现象
异卵双生的牛
A
(遗传基因不同)
B
天然免疫耐受
(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揭示当免疫细胞处于发育阶段,人工可诱导其对非己抗 原产生耐受。
Mouse strain B Mouse strain A Mouse strain C

医学免疫学 13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医学免疫学 13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13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一.名词解释1.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特定抗原后所形成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称免疫耐受。

特点:需要抗原诱导,有一定潜伏期,有特异性,记忆性。

二.基本概念1.T细胞耐受特点:需抗原剂量低,发生快,持续时间长;B细胞耐受特点:需抗原剂量高,发生慢,持续时间短。

高带耐受:高剂量抗原,使T、B细胞都耐受。

低带耐受:低剂量抗原,仅T细胞耐受。

2.耐受分离:口服抗原可引起局部黏膜反应,但易导致全身免疫耐受。

3.针对BCR独特型表位的IgG独特型抗体,其Fc段与B细胞表面FcγRⅡ-B(抑制性Fc受体)结合,导致BCR与FcγRⅡ-B交联,引发抑制信号。

4.Ag-Ab复合物:1)Ag与IgG结合,导致BCR与FcγRⅡ-B交联,抑制抗体生成。

2)Ag与IgM结合,促进抗体产生。

5.Th1细胞分泌IFN-γ抑制Th2细胞。

Th2细胞分泌IL-10抑制Th1细胞。

6.ITAM: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TIM: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7.独特型网络:针对CDR区的为β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β),又称抗原内影像。

针对FR区的为α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α)。

8.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作用。

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增强免疫应答。

三.重要概念1.抗原与免疫耐受的关系:(1)抗原结构和性质:非聚合形式的可溶性抗原易诱导免疫耐受;(2)抗原剂量:过高过低均可引起免疫耐受;(3)免疫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腹膜腔注射>肌内>皮下>皮内(4)其他因素,有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无佐剂易诱导免疫耐受。

四.论述题1.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1)T细胞中枢耐受机制:1)T细胞在胸腺中经历阳性选择后,分化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

2)在胸腺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Ⅰ、Ⅱ类分子,它们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3)未成熟的单阳性细胞若能与APC表面的自身抗原-MHC 分子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即引发阴性选择导致克隆清除。

免疫耐受PPT课件

免疫耐受PPT课件

免疫抑制
原因 产生条件 特异性
细胞系消失或不活化, T r细胞的抑制作用
可先天或后天获得,特 别是在免疫功能未成熟 或减弱时容易形成

免疫活性细胞发育缺陷或增殖 分化障碍
先天缺陷或人为产生,如:射 线、免疫抑制药物、抗淋巴细 胞血清

持续性 临床应用
长期的,一时性的或终 生
实验治疗阶段
一时性
应用于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 移植
APC表面必须有10-100个相同的PMHC与相应 数目的 TCR结合,才可能是TL活化
*太高 诱导Tr活化 高带耐受
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的主要特征
低带耐受
高带耐受
诱生抗原 参与细胞 产生速度 持续时间
小剂量TD抗原 T细胞 快,1天 长,120~135天
大剂量TD或TI抗原 T和B细胞 慢,8~15天 短,40~50天
自身抗原的剂量效应可导致淋巴细胞克隆清除或克隆忽视
2、克隆无能 clonal anergy 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
未成熟DC提呈抗原, 而自身低表达B7和
MHC-II
组织细胞表达自身Ag, 但不表达B7,CD40等 分子
淋巴细胞不能充分活化,呈无能状态
3、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 Tr细胞 分泌TGF-β、IL-10、IL-4等抑制性细胞 因子,抑制Th和CTL、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的免疫应答能力下调或丧失。
3、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非特异性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
4、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自身组织抗原 天然诱导耐受; *非自身抗原(如病原体、异种个体组织抗原等)
免疫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耐受原 无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PPT幻灯片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PPT幻灯片
➢Self-T和self-Ag并存(无碍) 病理情况如感染,分子模拟 自身T活化
➢自身B旁路活化
Th
Ag
B
旁T
3、免疫调节(抑制细胞)作用 (Treg)
TGF-β
4、免疫豁免/隔离(脑、眼、、) 生理屏障, TGF-β ,FasL
(交感性眼炎)
小结: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中枢耐受(不完全):不成熟T、B (胚胎期及出生后发育过程)
免疫应答逐渐减弱
抗独特型抗体和免疫干预 1、用抗原内影像直接制备 Ab1, 2、诱导 Ab2,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三)补体免疫调节
C3a抑制HI,CI
CD21(CR2) B细胞共受体
CR
免疫调理
(四) 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五)膜分子免疫调节
激活受体和抑制性受体
(六)胞内信号分子免疫调节
三、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CD4+T/CD8+T
CD4T/CD8T ≈2/1 正调节
(高剂量) 长 短
(二)机体因素
1、机体发育程度或年龄 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
胚胎期、新生期致耐——维持终生 成年期致耐——可终止
2、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3、免疫抑制措施
三、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中枢耐受(不完全) 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
①克隆清除(clone deletion)
外周耐受
①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②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 ③免疫调节(抑制细胞)作用 (Treg) ④免疫豁免/隔离(脑、眼、、) ⑤CK作用 ⑥信号转导障碍(酪氨酸磷酸酶、caspase3、信号分子
合并症

感染、肿瘤
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免疫耐受精PPT课件

免疫耐受精PPT课件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第二节 外周耐受的机制
• 外周耐受:
成熟的T、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 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
编辑版ppt
13
(一)克隆清除(clone deletion)
自身反应性T细胞遇到自身抗原并与之高亲和力结合, 导致此类T细胞克隆清除。
(二)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自身抗原:
1)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存在于体内各组织细胞上。 也表达在胸腺基质细胞,诱导克隆消除。
2)组织特异性抗原:存在于特定组织细胞上。如胰岛 素,甲状腺蛋白,腮腺蛋白。
• 如何表达在胸腺内?
• 通过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内表达的自身免疫调节因
子(autoimmune regulator, AIRE) 驱使胸腺 上皮细胞表达组织特异性抗原。
• AIRE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白色念
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症。
编辑版ppt
10
(二)B细胞中枢耐受的建立
1.自身反应性B细胞在骨髓中的阴性选择导致 克隆清除。
2.自身反应性B细胞在骨髓中识别自身抗原后, 重排轻链的VJ基因( receptor editing, 受体编辑),产生新的BCR,不再对自身 抗原产生应答。
自身抗原亲和力低或浓度低,不足以活化自身反应性 T、B细胞。这种免疫忽视可以被打破。
• 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
间的共同抗原。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抗原成分与人肾 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存在共同抗原。链球菌感染引 发心肌炎或肾小球肾炎。
编辑版ppt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人们的身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这些器官有各自的功能,并彼此合作,以保持人体健康。

其中最重要的是免疫系统,它是人体的防线,可以识别并摧毁病原体,保障健康。

然而,免疫系统有时会对人体自己的细胞和组织产生攻击,这种状况称为自免疫性疾病。

因此,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耐受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意义。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人体通过调控免疫系统,使其在对外来病原体的攻击时保持适度的应对,同时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复杂,涉及许多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许多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可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有关。

免疫系统的调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免疫增强,另一种是免疫抑制。

免疫增强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以提高对外来抗原的应答能力。

免疫抑制则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以降低自身免疫攻击。

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两种方式常常相互作用。

免疫调节的失衡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或低下,会导致自免疫病、过敏、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免疫系统失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维持免疫平衡、改变机体免疫应答、改变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等方法。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即不攻击自身组织的能力。

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维持和消除,其中包括消除自身反应的细胞、选择性地排除自身反应的T细胞、以及通过T抑制细胞等机制。

自免疫性疾病被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失调所引起的。

自身免疫疾病根源可能在于自体抗原提高,或者由于免疫毒性损伤造成的细胞死亡和过程中释放的大量自体抗原,进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因此,提高机体的免疫耐受性是预防和治疗自免疫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基因因素、生活环境、个体免疫应答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免疫耐受性。

总结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是重要的概念,在人体健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提高机体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和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12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12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类型:免疫调节
细胞免疫调节
通过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介导的机制调节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调节
通过免疫球蛋白和其他体液分子介导的机制调节免疫应答。
神经免疫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介导的机制调节免疫应答。
应用:免疫调节治疗
探索免疫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自身免疫病、癌症等。
总结
总结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方面的 潜力。
固有免疫耐受
机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低下。
感染免疫耐受
机体对某些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使其能在其感染下持续存活。
机制:自身免疫病
探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包括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错误识别与攻击。
定义: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机体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功能。了解免疫 调节有助于疾病治疗。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12免 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探索免疫系统中的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以及它们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定义: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或丧失的状态。了解免疫 耐受对疾病研究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类型: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耐受
机体不对自身组织进行免疫应答,防止发生自身免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9
内容
一、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二、抗原抗体的免疫调节 三、免疫细胞的调节 四、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五、免疫调节学说 六、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0
一、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1.编码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基因 ——免疫球蛋白基因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20
四、整体水平的调节
下行通路和上行通路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21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22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23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4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5
2.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独特型(idiotypes Id)决定簇: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1)独特型
Ab1 Ab2 (2)抗独特型 Ab2:针对骨架区部分, 功能 Ab2:针对CDR部分-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8
2.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ICD)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9
3.B细胞的免疫调节 4.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5.NK细胞的免疫调节 6.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2020年9月28日
12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3
(二)抗体的调节作用
1.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的调节作 用
1)IgM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具有正反馈作用。
2)由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负反馈作用。 其中抗原与BCR结合,抗体借Fc段与
FcrRIIB结合,向B细胞传入抑制信号。
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2.编码调控免疫应答分子的基因 ——MHC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1
二、抗原抗体的免疫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① 抗原进入途径 ② 抗原剂量 ③ 抗原的结构特点
抗原的竞争:实质是两种相似的T细胞表位 之间对MHC复合物竞争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20年9月28日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沭阳卫校 赵银美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
概述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指抗原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失活或死亡,
导致机体不能对该抗原产生应答的现象。
耐受原: 免疫耐受
自身耐受(self tolerance) 诱导性耐受(induced tolerance)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5
三、诱导性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1.抗原因素 ① 抗原类型 ② 抗原剂量 ③ 抗原决定簇的特点 ④ 抗原免疫途径
2.机体因素
① 物种
② 免疫系统状态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6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及应用
1.理论方面的意义
2.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和应用
① 治疗自身免疫病 ② 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③ 肿瘤治疗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7
十七章 免疫调节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8
免疫调节:指抗原驱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通过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 之间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 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限 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的生物学过程。
2. B细胞中枢耐受 克隆排除 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3. 普遍表达的自身抗原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4
二、外周耐受
1.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缺乏第二信号 CTLA-4
2.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已活化的T、B细胞受到大量抗原持续刺激 时,可被诱发凋亡。主由Fas蛋白介导。 3.免疫忽视、免疫豁免和调节性T细胞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2
影响物质是抗原或耐受原的因素
1.淋巴细胞接触该物质时所处的分化阶段 2.该物质接触淋巴细胞时所处的位置 3.加工递呈该物质APC所处的成熟程度 4.对该物质产生应答的淋巴细胞的数量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3
一、中枢耐受
编-2005春-朱
16
Elements in an idiotypic network
2020年9月28日
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
17
三、免疫细胞的调节
1.T细胞的调节 TH 细胞的类型转换(Help Tcell drif)
TH1主要分泌IL-2、IFN-γ、TNF-β等 TH2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