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市上望第一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 《1.4耳和听觉2》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2新版浙教版.doc
2.3耳和听觉(2)
课题 2. 3耳和听觉(2)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准备:梳子、钢尺、塑料硕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一个纸炮。
教学预设调控对
策
一、人的听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一20000IIZ。
阅读:教材表格:“人和一些动物听到的一些声音频率范围”
作业布置:声音三要素辨析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响 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 调 声咅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 率大,音调高;频率小,咅 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 尖细咅调低:声咅粗 犷、低沉 音 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 方式不同,发出的咅色就不 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发 声
体发出的声音
课后反思。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2 浙教版
《耳和听觉》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2、了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别【教学用具】音叉、自制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同学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新课教学(一)相关概念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听到声音了吗?那为什么蚊子、苍蝇的翅膀的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呢?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使得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
(二)声音的特征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1、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实验演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等)频率越快,声音越高,频率越慢,声音越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比较儿童和成人,男生与女生说话时的音调是否一样呢?思考: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多媒体显示14页图表)。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和查阅资料,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耳朵的保护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朵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耳朵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听觉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耳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耳朵的健康和保护。
2. 组织学生参观耳科实验室,直观了解耳朵的研究和治疗过程。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2. 图片:耳朵结构图、听觉形成过程图等。
3. 视频:耳朵功能演示视频、听觉实验视频等。
4. 资料:耳科疾病案例、耳朵保护方法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教材顺序依次进行。
3. 教学评价:课后进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第2课时学案
耳和听觉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2.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学习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习难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治【预习导学】:1. 音调是。
它由决定。
C调“1”(“do”)的频率为262赫,D调“1”(“do”)的频率为294赫,则音调高的是。
2.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的单位是。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频率越高,音调越。
3.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赫。
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___ _的声波叫次声波。
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或次声波,有的动物能听到,这表明。
4.列举日常生活中超声波的应用:5.响度是。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你想象一下影响响度的因素有:、、等。
在声学上人们常用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6.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我们一听就能分辨出来,就是由于不同的人说话时的不同。
电子琴能模拟出小提琴、钢琴的发声,主要是模拟这些乐器发声的。
7.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乐声与噪声,乐声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生的,观察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的声源振动是无规则的。
从环保学角度讲乐音是的声音。
噪声是的声音。
(2)噪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的工作、生活,可以从多途径减弱噪声。
你想到的减弱噪声的具体措施有、和。
(3)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90分贝。
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超过分贝,夜间不能超过分贝。
【学习研讨】:乐音的三要素:1.乐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
播放不同的音乐。
问(1)为什么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不同?(2)为什么有的音乐听起来响,有的听起来弱?(3)为什么有的音乐听起来调子高,有的调子较低?小结: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呢?完成课本上12页的活动。
现象:(1)将塑料尺在梳子上划过,当划过的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要。
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浙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决定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噪声污染及防止途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分析与归纳法【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塑料尺、锣、小纸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引言:举例一、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个朋友与你偶然遇见时,他或许会令你惊奇,会从后面捂住你的眼睛,说“我是谁”。
让你猜。
这时你会根据声音的特点来判断你的这位朋友。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举例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优美动听的声音,也会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等。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师:声音根据会不会引起你的烦恼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它们。
提问:我们知道歌手有低音歌手和高音歌手,那么怎么区别他们呢?师:区别他们是根据调子的高低来加以分别的。
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问: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活动:(一)塑料尺划过梳子时,快慢的声音差别。
(二)尺子的振动时,尺子的长短时的声音差别。
学生实验小结: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教师讲述: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是赫。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与听觉(2)教案
2.3耳与听觉(2)教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钢尺振动的活动,85%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能讲出频率的概念。
2、通过鼓声与振动的活动,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通过观察生活,知道不同发身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
4、阅读课本材料,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体会声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通过对噪声的了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三要素教学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塑料尺、木梳、钢尺、不同频率的音叉、白板、多媒体三、教学方法:自学、实验、直观教学等四、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导课)通过不同音频,学生描述特点。
教师归纳告知,声音的三要素:音频、响度、音色(二)小组活动:要求: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有秩序、快速,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1:1.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
活动2: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活动3:3.观察桌面两只音叉,敲击后,听一听声音的区别(三)自学一(时间5分钟)要求:疑惑地方标注“?”,做到独立、安静、专注1、通过活动1.2,寻找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并在课本上划出频率的概念和单位2、通过活动3,找出不同频率的音叉的音调特点3、阅读表2-2,了解不同动物听觉和频率的关系。
4、阅读课本P56,找出超声波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知者加速】完成课本P55思考与讨论。
(四)互帮1、请将音调的高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以及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写在白板上。
2、讨论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解决不掉的疑惑写在白板上。
【知者加速】继续P55思考与讨论(1)我们能听到蜜蜂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翔的声音。
这是为什么?(2)吉他手演奏吉他是,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五)释疑1、教师强调物体振动的快慢、音调、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1浙教版《耳和听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保护听觉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听觉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概括知识,并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搜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向学生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听觉的形成。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音乐会上,你会听到悦耳的音乐,当你经过建筑工地的时候,常会听到震耳欲聋的打桩声,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新课教学:(一)耳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观察耳的结构图,了解耳的结构。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通常讲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这一部分,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长约2.5cm,内部中空弯曲。
中耳由听小骨、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组成。
耳道最深处有封闭的薄膜叫鼓膜,它是外耳与中耳的分隔,也是鼓室的外壁。
鼓室是一个空腔,内含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
内耳结构复杂,由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组成。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收集声波并将声波传到鼓膜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随着声波有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
中耳鼓室: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耳膜前庭:内耳半规管:感受刺激产生冲动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二)听觉的形成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
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
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
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并带动鼓室里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能说出各结构的功能;2.结合图片,能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3.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4.知道频率的概念,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5.能区分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过程与方法:1.结合耳的模型与图片,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感受音调的高低和影响因素;3.通过视频,聆听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了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4.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能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难点:知道频率的概念,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教学准备:PPT、耳的模型、梳子、钢尺、音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苔》【引入】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好听的歌声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3.1耳的结构(一)耳的结构【提问】耳是人的听觉器官,你都知道它有哪些结构吗?【读图】图2-19《耳的结构》,从这张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答: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提问】结合耳的模型,你能说一说声音是怎么进入到耳朵,怎么形成听觉的吗?答: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传导放大声音→耳蜗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巩固】耳的各结构功能【思考一】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哪些原因会引起听觉障碍?【介绍】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很难再听到声音的状况称失聪。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
教学重点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组织好实验探究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归纳、讨论应用、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棉花(或细软的纸、棉布等塞耳朵的物品)、蒙眼睛的物品。
2.教学器材耳朵结构示意图、模型、助听器、木梳、塑料尺、鼓、鼓棰、有关挂图、课件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人为什么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而鼻子要长在一起呢?在城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二、新课教学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设问:你知道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它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引导观察:挂图、模型、课件,弄清结构,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
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的形成:声波(信息)——耳朵(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刺激听觉感受器的听神经——大脑讨论: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鼓膜损伤、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会有什么影响?耳膜破损会造成什么结果?哪些原因会造成耳膜破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你还知道有哪些造成耳聋的原因?耳朵还有那些用途?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体验:完全失去听力的生活。
先用两只空纸杯捂住耳朵,再用棉花或软布塞住耳朵,分别感受和体会失去听力后的痛苦。
讨论:平时对失去听力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设疑: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耳听八方?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交流与评价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用两只耳朵?建立假设(大胆猜想):①……;②……;③……;④……;设计实验方案:(目的、如何做、怎么做?控制变量)实验检验:按方案去做。
引导归纳出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点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先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探究的、探究汇总如何控制变量的,重点评价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的地方,积极参与探究情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全教案.docx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 下) 全教案课 1.1 对环境的察觉时题(一)间1、了解人皮肤中的四种感受器,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教学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目标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重点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难点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教学准备[引入 ]教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人能对感觉环境世界的各种刺激——感觉世界[新课展开 ]让学生说出刚才例子中的各种刺激是学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以哪些感觉?视觉——眼听觉——耳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有那些感官的参与?过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看:出示教材 1-1 “人的感” 学生分① 片中的人感到了什么?② 分是用人体的哪一构或器官来感的?程③ 如果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的反?可能的答案: 1、听音的人感到美的音,是用耳来感的,我的反是:心情舒⋯⋯:人体能通各种感器官或感受器去感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在的反。
思考:1、不同的人同一种境刺激的感是否完全一?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下,同一种刺激是否会生相同的感和反?你例明。
:1、你最喜和最的境刺激分是什么?2、你中的小明戴着耳欣音的原因有哪些?:人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生不同的感。
二、皮肤的感功能思考:中拿冰的人,感冷的构是皮肤的什么构?:你是否知道冷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构你人的皮肤具有哪些感功能?分由什么构来完成?[、触、痛⋯⋯]1.皮肤的触一:以同桌小,其中一生上又眼,将双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准的:橡皮、金属、笔、雨花石⋯等物品,同桌同学摸,通手的触摸,方同学出此物体的特点。
[ 形状、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体冷程度 ]思考: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什么不用其它部位?[ 明手指与手背、身体背部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的敏感度的差异 ]二:分用一支笔,用同大小的力触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体背部等,方感各部位笔的感的敏感度的差异。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3耳和听觉教案2
本章累计4个教学内容第3节耳和听觉(一)内容分析(教材处理)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个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难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用具课件情境设置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境三: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你能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猜测它们的功能吗?情境四:听觉是如何形成的?你能否对照嗅觉、味觉的形成谈谈。
情境五:假如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一病人说自己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办?情境六: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情境七: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闭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情境八:学习了本节的内容,谈谈如何卫生用耳。
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学生讨论: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耳的结构,并小结。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1.3耳和听觉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3 耳和听觉(二)【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远近有关。
2.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了解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噪声的产生、危害和防治。
难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鼓、碎纸屑、手摇式发声齿轮、钢尺、录音机。
2.学具:音叉、乒乓球、细线、木梳、钢尺、旧报纸。
【设计说明】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并且缺少相应的声学理论知识,所以对于音调、响度、音色三个名词非常陌生。
但是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其实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表象,上课时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声现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乐音的三大要素及其区别;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危害和防治。
本节课的引入利用了多面体音频(也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还可以让学生或者老师直接唱歌方式),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音调、响度、音色的决定因素,特别是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是本节知识的难点,所以在音调教学中借助于男低音与女高音唱歌的方式巧妙的引入,并借助两个学生实验(钢尺划木梳、撕报纸)和一个演示实验(手摇齿轮发声),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的关系;而在响度的教学时也是借助了三个实验(击鼓振动发声的演示实验、音叉振动乒乓球放大振动的学生实验、听录音的实验),从不同事例分析响度与振幅有关,并结合两个学生的演唱(男低音大声唱和女高音轻声唱)来辨别音调和响度,对于音色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两个游戏,寓教于乐,寻找音色的影响因素。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辩、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例中分辨这些特征,突破难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3耳和听觉第二课时
第三节耳和听觉(二)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和探究,明确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意义和决定因素;通过对动物间发声范围和听觉范围的比较,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基本知识;通过对不同类型声音的认识,掌握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理解防止噪声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记录、归纳、描述和动手实践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动手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音调的概念和噪声的防止2、难点:对频率的理解三、准备梳子、塑料尺、鼓、音叉、乒乓球等四、教学过程(一)、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引入:(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音乐和飞机着陆的轰鸣声)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学生讨论:小结: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
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活动1: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讨论:(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齿的振动速度是否一样?_______________。
(4)说明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将一尺子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的实验。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的振动快慢有什么样的关系?现象:⑴当划过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瑞安市上望第一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4耳和听觉2》教案浙
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
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
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
学生讨论:
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
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
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
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
你能不能吹出不同的音调呢?
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格,表述表格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媒体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的不同。
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
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2.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
学生实验:请你用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做实验,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阅读课本图表,看了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游戏:请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背向大家,并蒙上眼睛,教师请不同的学生讲话,请那位学生判断是谁发出声音。
思考: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能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你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猜出是谁呢?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
师: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接下来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学生讨论:
小结: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三、课堂小结)
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四、课内作业)
1.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2.在一片嘈杂声中,小米一下子就听出父亲的声音。
这是因为父亲的声音和其他人相
比()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要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就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小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A 5-6页
五、板书设计
第3节耳和听觉(二)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发声体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