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江苏语文高考附加题第三部分
![2019年江苏语文高考附加题第三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50ba48307375a417866f8faf.png)
第三部分文本材料归纳分析鉴赏一、(2017·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
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
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
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
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
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
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
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
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
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意。
(6分)答:答案滞销的奢侈品:不被大多数人欣赏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畅销的牙膏:一时很受欢迎但艺术价值很低的作品。
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
(3分)答:答案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而不应掺杂文言。
3.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答:答案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精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
二、(2016·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f9a90c71711cc7930b7164f.png)
[自我评价]
答题分数统计 错误原因分析 考查要点落实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任务一 任务二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任务一 任务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任务一 任务二
[纠偏补弱 训练]
选文关键词 赞美秀丽的田野 歌颂辛勤的农人 抒写收获的喜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16分)
田野 傅天琳
一片光明温柔之心向世界敞开 当天空和燕子的呢喃 贴着水渠流动 小草举起笔 伸展不懈的努力
任务一 任务二
于是,由电杆和杏树搭起的拱门 再也关不住无边无际的 田野抒情诗 我沿着潮湿的田埂 把脚印小心翼翼地
任务一 任务二
[满分答案] 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 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诗人自己,诗人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 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就 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是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每 点2分,答出2点即可)
任务一 鉴赏语言—— 披文入境,沿波讨源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我们 要很好地领会现代诗歌浓烈炽热的情感,当然也离不开对带有“体温”“心跳” 的语言的品读和赏析,可见“披文入境,沿波讨源”应是现代诗歌复习的捷径。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 跳跃性。现代诗歌语言的考查点主要有鉴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和语言 风格,其中,对关键诗句含意的理解属于考查的高频点。
海南省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南省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72530e33687e21af45a982.png)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121343e53a580216fcfed7.png)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化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
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河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
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
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
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
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
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
小说足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
便是小说的文字。
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
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
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
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
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
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64bd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c.png)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诗歌来源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与伟大社会实践,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代性,凡伟大的诗歌,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
比如新诗革命与五四运动。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先有新文化运功,新文化运动则包含了新文学革命和新诗革命。
新诗成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经常是时代之体现,古今中外皆然。
二是人民性,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伟大的诗歌来源于人民的历史创造,最终又要接受人民的检验。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的诗歌是发源于延安时期的,受延安风气影响。
艾青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氛围和时代精神,写出了一批著名的诗歌代表作,如《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野火》《北方》《旷野》等等,他用了大量新的意象,火把、黎明、野火、太阳、吹号者,有一种新气象新面貌和新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诗人自觉走向对民歌民谣的学习吸取,典型的如贺敬之的《回延安》等诗歌,就采用了“信天游”的民间叙事方式,这也是一种向人民学习、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诗歌追求。
三是主体性,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骨。
新时代诗歌要有包容性开放性,但不应该是追随依附西方现代主义的,而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开辟中国自己的现代性诗歌道路,确立自己的诗歌标准与尺度。
新时期文学也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实现的价值观风靡一时,但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的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2021溯源城市五六中学高二期末语文
![2021溯源城市五六中学高二期末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2b907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3.png)
2021溯源城市五六中学高二期末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孙晓娅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古人尊重诗歌,并强调诗艺的极致一定要以创作主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行为基石。
一部古代诗歌史,不仅是诗歌艺术发展史,还是诗人精神铸造史。
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首先的是培育和充实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不回避时代气象和日常生活,自觉于人类精神向度的深入挖掘,自觉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自觉于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超越。
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几千年来,杰出的诗人立志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熔铸,从问道自由到深入现实两个维度唤醒读者的内在生命感悟,彰显刚正不阿的独立意志、理性批判的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肝胆赤诚,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
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高扬富有时代感、主体性的民族精神,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
民胞物与①是中华民族究天人之际、追求天人和谐的思想核心。
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
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fd254b14e852459fb572b.png)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新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新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e3f90eb8f67c1cfad6b8ea.png)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新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
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
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
一是“知识”面孔,如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鸟兽之名”,如现代语文教育经常提到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素养”,这是诗性文化传统具有实用性之表现。
二是“审美”面孔,受西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这也是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即古诗有审美功能,可以愉悦心灵。
三是“伦理”面孔,它的大背景是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
前两张面孔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由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给人带来愉快的享受,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所以正在陷入深深的遗忘中。
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想:读不读唐诗与宋词,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与希腊文化模式相对,中国文化模式可称为“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
希腊模式的要义有二:一是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二是字宙裂变为主体与客体两部分。
那种冷酷地压抑感性以及冷酷地征服自然的西方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
中国模式不同,它一方面尽力消解生命内逐渐展开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又通过限制主体的欲望以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
希腊模式是理性文化的代表,它完全背离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智慧。
中国模式是诗性文化的典范,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原始的诗性智慧系统。
以后的中国文化,尽管层次繁多、旁逸斜出,但都以诗性智慧为根底。
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从“诗性智慧”中转换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诗性文化当然不是只有审美意义,它本身也曾是我们民族最真实的生活方式。
诗性文化与理性文化的区别,在历史上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
2021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143a3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2021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船魂王海洋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而流。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 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也好,浑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我说。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
”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
”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
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2021年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年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a4f8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b.png)
2021年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在乡土性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系统中创造出来并保留和传承下来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以及生产生活文化,是由田园生态、生活方式、风情民俗、古建遗存、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
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渐渐被边缘化,面临消失和被遗忘的危机。
因而,重新发现乡村文化的价值在当下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从文化相对论视角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呢?相对于现代社会转型,乡村文化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会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价值。
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生活方式的变迁,有些传统的、既有的乡村文化可能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变化的节奏。
现代性的文化、城市文化在不断挤压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
一些传统农艺和手工艺等被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所取代,从而与之相关的传统乡村文化元素渐渐退出日常生产和生活领域,其工具性价值大大降低。
正是在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大趋势下,乡村文化的历史记忆价值凸显出来,因为随着文化的传统元素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减少,乡村文化之于我们了解变迁与转型的历史过程而言,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因而,在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重点保留和记住乡村文化传统中的一些精髓和特质,对于乡村文化的延续有着重大意义。
乡村文化具有社会整合价值。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相当于黏合剂、润滑剂,将各种各样的个体有机地整合为社会,主要是通过文化机制实现并维持的。
乡村文化也一样,具有留住“乡愁”、维系传统、增进乡村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功能。
当下,中国乡村正处于一个“大流动”的时代,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出。
在某种意义上,流动和分化是新时代乡村社会的一种常态,并不意味着乡村社会将走向终结,因为仍有大量的乡村在流动和分化的同时也在重新整合与发展。
乡村文化正是乡村社会重新整合和维续下来的一种重要动能,通过文化认同的力量,乡村社会二元分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与整合。
2020年天津市大港区滨湖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天津市大港区滨湖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0aa7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5.png)
2020年天津市大港区滨湖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柢,从时间维度而言,不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
这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在《追逐生命的火焰———梅尔诗的一种文本解读》中写道:以“诗”为“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
只要人类还存在,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诗歌之花就一定灿烂。
诗人从宇宙洪荒与自然景观的混沌中窥见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融合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泛的基础。
进一步,则如孔子教导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
一“往”一“来”,倒也是诗的精神之精妙内涵所在。
诚圣人言也。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要解决思想、精神、价值等问题。
这个标准和坐标在哪里呢?庄子宣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空间、时间、周边的一切,都是可取可用的。
而从诗歌“风、雅、颂”“赋、比、兴”看来,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体化的文化底蕴,深入“做人”与“做文”的深刻思辨,通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体悟,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
“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不绝。
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清池皓月,诗性盎然。
溯源至极,恐怕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成为延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疑问总是存在,争辩也不可能停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问始终牵扯着人们的思绪。
2021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11c1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0.png)
2021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 岁,武亦妹16 岁,陈更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2021年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be0d7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c.png)
2021年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赵丽宏①到三角街心花园了。
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
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
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
抬起头,就看见了你。
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
”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
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
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
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
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
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是他,是那个老人。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4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4](https://img.taocdn.com/s3/m/fbbdd55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d.png)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四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区域。
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你,内心清澈、葱茏、,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可以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地跟她走。
A.单纯轻快心甘情愿B.纯粹轻快坚决不移C.纯粹轻盈心甘情愿D.单纯轻盈坚决不移【答案】C2.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修辞手法的分析。
D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是拟人。
A项选自俞桂过湖,B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均是比喻。
3.以下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如今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那么;假设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获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HY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语境分析。
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季节不恰当;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4.以下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639d4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e.png)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下列小小题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起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
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cc99c16f1aff00bed51efc.png)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内容:“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可知 D 项“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的分析则不属于好诗歌的标准。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 项,“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误,根据原文的“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解构生活现实’”、“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等语句可知。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项“如果……就”的说法,说得过于绝对。
4.BC解析A项“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D项“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应是重要情节。
E项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文章主要扣住青年人在经历磨炼后,逐步成长成熟;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5.(1)写出交通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2)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或答引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3)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共4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若学生答“吸引读者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给1分,只答套语不作分析给一半分。
6.(1)任性,直率。
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等。
(2)执着、坚强。
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
(3)关爱、体谅他人。
想得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
共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每一点中要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有一点即可。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a08d2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4e.png)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
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
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
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业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拉美。
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
这;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有改动)材料三: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
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
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
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
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
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
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
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
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
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
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
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
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
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
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