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期人工流产临床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期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2010年1月至今在我院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实施钳刮术的妊娠妇女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以往钳刮术,实验组4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按每12h1次50mg、50mg、50mg的顺序口服,手术前2h阴道上药400mg。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自觉症状良好,宫颈口松弛,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出血时间短。

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
钳刮术可用于终止10-16周的妊娠。

但以往的钳刮术操作痛苦大,危险性大。

2010年1月至今在我院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实施钳刮术的妊娠妇女60例,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凡门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以往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提示宫腔内正常妊娠10-16周、无凝血机制障碍、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醇使用禁忌、无药物过敏史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40例采用以往钳刮术。

实验组40例给予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米非司酮片,按每12h1次50mg、50mg、50mg的顺序口服。

手术前2h
阴道上药米索前列醇片400mg。

记录术中出血量及宫颈扩张情况,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药物。

2结果
2.1流产率100%。

2.2患者的自觉症状实验组无恶心、头晕、胸闷感觉,自述疼痛完全可忍受。

仅有下腹坠胀感。

对照组8例出现恶心、头晕、胸闷,心率90-110次/min,给予吸氧、停止操作后好转。

2.3宫颈扩张实验组宫颈质软、初产妇可通过6-7号吸管,经产妇可通过7-8号吸管甚至卵圆钳。

对照组宫颈质中,通过扩张宫颈方可通过6号吸管。

2.4出血量实验组出血量小于20ml者4例,占10%。

对照组出血量大于20ml者28例,占7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2.5手术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8min,对照组平均为10-15min。

2.6出血时间两组差异无明显性,平均为5-7天。

2.7复经时间实验组平均28-34天,对照组平均28-45天。

3讨论
米非司酮为甾体类,与孕酮的化学结构相似,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了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抑制了孕酮活性,成为孕酮的拮抗剂,妊娠时蜕膜细胞含有丰富的孕酮受体作用于子宫内膜或蜕膜,使子宫内膜或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体内hcg水平急剧下降,继之卵巢黄体溶解,体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也随之下降,蜕膜变性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进一步促进宫缩和软化宫颈,利于孕卵排出。

其次,孕酮对孕期子宫肌有抑制作用,米非对抗孕酮作用,使子宫肌处于兴奋状态,并提高其对前列腺素敏感性。

米索是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对各期妊
娠均有兴奋作用,有抑制子宫颈胶原的合成,扩张和软化子宫颈的作用。

上述两种药物同时作用于蜕膜、子宫肌、子宫颈发挥其终止妊娠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传统的钳刮手术,患者痛苦大,宫颈扩张不充分,胎盘及胎儿不易钳出,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副损伤大,术后并发宫颈粘连、疤痕,导致闭经及月经稀发,有报道约占闭经及月经稀发的84%[1],主要原因是术时宫颈扩张不充分,反复进入宫口,手术时间过长,吸刮过度所致。

而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妊娠
10-16周流产,临床过程及效果则有明显不同。

米索前列醇的作用峰值时间1h40min-2h之间,术中操作患者痛苦减小,加之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类药物敏感,在操作中子宫受药物作用收缩加强,使操作的安全性加强。

子宫收缩后术者手感加强,避免了对宫腔的多次反复搔刮减少了对基底层的损伤。

使患者复经时间受到较小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淑文.人工流产后闭经和月经过少的原因及处理[j].实用
妇产科杂志,1997,13(3):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