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7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PPT讲课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PPT讲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7c51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d.png)
文
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会的凝聚力。
化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不后个过化由但进从
鲜的世了,于这与世
。文纪几它时些落界
化,个在代因后文
,先世这不素、化
这进纪个同是优的
样文,时,可秀角
的化甚代同以与度
例就至是是转低看
子变仅先一化劣,
屡成仅进种的之有
见落一的文,分先
,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化古有工型农文以 、文的业,业化时 当化又文或文依间 代、划化者化次而 文近分、划、划言 化代为后分工分, 。文古工为商为人
化代业农文畜们 、文文业化牧把 现化化文三文民 代、等化种化族 文中等、类、的
;
以 时 间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类型
关于文化的分类,大致有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方面几个标准。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以 民 俗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特征
阶 继时民
级 承代族
性 与 非
性 与
性 与
性 与
阶 创稳相
级 造定似
性 性性性
贰 文化的性质
西方有的学者把文化的性质分为评比性文 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两类。
评
比
评比性文化又分为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非评比性文化即
性
中性文化。所谓优性文化,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 育、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
中国传 统
壹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中国传 统
壹
德国学者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
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afba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4.png)
02
03
清静无为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佛教思想
01
四谛八正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谛和八正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
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
如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展示。
汉语的国际推广
如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机构和文化中心的 建立与发展。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如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 表现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中国文化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吸收不同文化元素,形成更加包 容的文化格局。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历史性
多样性
包容性
稳定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中国舞蹈的种类与特点
古代舞蹈如长袖舞、剑舞以及民间舞 蹈如秧歌、龙舞等的表演形式和艺术
特色。
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
伯牙、钟子期、嵇康等音乐家的代表 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音乐与舞蹈的美学内涵
音乐与舞蹈在节奏、韵律、情感表达 等方面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体验。
中国传统文化ppt-PPT(精)
![中国传统文化ppt-PPT(精)](https://img.taocdn.com/s3/m/f59677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a.png)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正是以开放的胸襟不断吐故纳新,中华文明才得以五千 年绵延不绝。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四个内涵:以人为本、以义为上、家国情怀、天人合一。
近年来,传统文化持续升温。中国人面向世界拥有了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人、 特别是年轻人不仅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投身其中,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发扬注入源 头活水。他们以年轻人的理解和表达为传统文化增添时代新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 出新,并广泛借助新媒体力量,不断扩大海内外传播力影响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 力“圈粉”。
总论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在长期实 践中,中华民族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规范,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记载了古人丰富的道德 理念、道德规范和懿德美行,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值得我们深入 挖掘、大力阐扬,推动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凝聚强 大精神力量、提供坚强道德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ppt-PPT (精)
演讲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 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源于三皇五帝、夏朝、殷商、西周,流行于 东亚,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 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从诗词歌赋到笔墨纸砚,从梨园春色到丝竹弦乐,越来越多人爱 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正以全新的打开方式融入时代生活,带给大众丰厚的精神滋 养。
谢谢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1342d01eb91a37f0115c08.png)
2010年10月31日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
六、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 其实在汉字发展的历史上,汉字的改革一直在发生的,广义上的 汉字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东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
• 近代学者对改革汉字的多种尝试,例如汉字的“拉丁化”,这些 改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存在着客观的矛盾。
• 汉字是否真的会阻碍民族的“现代化”? •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文字是第一次简化字。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
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 对汉字的形、音、义的研究,在古代被统称为“小学”。 •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
、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说。 • 后世文字学家对“六书”的命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2010年10月31日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
“出世的哲学”与“入世的哲学”
• 哲学有“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将肉体看作是灵魂的 监狱,试图通过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的过程而获得灵魂的 解脱,是一种“出世的哲学”;而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不 追求现实世界之外的价值的哲学就是“入世的哲学”。
• 中国哲学属于“出世的哲学”还是“入世的哲学”?
多真实史料。
2010年10月31日
中国文化概论第7讲
五、全国姓氏数量
• 《百家姓》编写于宋朝,内收当时常见单姓408个,复姓76个。 •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
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双姓4329个,其他姓氏2313个。然 而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用的单姓仅100个。
•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ade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3.png)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3aaa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1.png)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e6b43fee03d8ce2f0166232c.png)
7
明清至今剖析国人有影响的书目:
•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 明恩溥 《中国人的特性》 • 利玛窦 《利马窦中国札记》 • 林语堂 《吾国吾民》 •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 金紫千 《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
3
近来对文化的研究颇多 较有影响的如:
(1)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 人类进步》步中对加纳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加纳
韩国的1/14
经济水平相似 30年后
韩国
世界第14位
4
(2)腐败与文化关系:
• 腐败程度沿着文化的界线而变更如:
• A,最腐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及 若干拉美国家和非洲社会,在北欧和前英国殖 民地的一些新教社会,腐败程度最底 。
贫戝之交不可亡,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第三,七出三不出之礼 。
《礼记.大戴礼》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盗窃,去。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 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第四,婆媳之礼。
19
女性解放后之诸现象:
第一、解放后女性解放之变种。 第二、传统的回归。 第三、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 。
中国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内涵 :
•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 广义上讲,文化则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
生活的总和。
2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 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 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 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 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 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又无所不在。
文化概论第七章
![文化概论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4d5795b3c1c708a1284a4493.png)
▪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 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 欧洲的耶稣会成立于16世纪40年代,初到中国是 在明代嘉靖31年(1552年)这些耶稣会士在沟通 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两件事情(P333)
▪ 第一、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包 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 术等。以利玛窦最有影响。
▪ 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等各国 家和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
▪ 朝鲜历史上的新罗时期,定儒家经典为“国学”, 强调以“德”治国,把忠孝信义等思想发展成为 “新罗精神”。
▪ 日本很早就大量引进中国文化,7世纪的“大化 革新”的实质就是全盘唐化,自动接受中国的精 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中国的政治体制、 行政建制、赋税管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文 字书法、乃至服饰饮食、建筑、茶道等都被全方 位吸收。明代的王阳明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 治维新”
▪ 吴道子、阎立本的画。 ▪ 中国著名的云冈、敦煌、大足、麦积山等石窟艺
术以佛教为题材,受印度艺术的影响。 ▪ 对中国寓言创作的影响。 ▪ 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 ▪ 佛学思想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融合,丰富了
中国的哲学思想。 ▪ 宋明理学的产生也受佛教的影响。
▪ 印度本土的佛教文化在13世纪由于回教入侵而遭 到毁灭性打击,中国的佛教却正在长足发展,并 将大量的佛学译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
第二节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在商代,中国的制陶技术和铸铜技术就对西伯
利亚的卡拉克苏文化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西亚各国和印度
产生影响。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中国的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7bf30e7cd184254b353569.png)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之中 1、宗法制的政治架构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50c32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6.png)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fa8e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6.png)
文化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历史性、传承性、创新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不同地域、民族 和时代所创造的文化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2024/3/23
4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024/3/23
起源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创造了最早的华夏文 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发展
2024/3/23
《诗经》赏析
介绍《诗经》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年代、内容等 。选取部分经典诗篇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艺术手法和 思想内涵。
《楚辞》赏析
介绍《楚辞》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年代、内容等 。选取部分经典篇章进行赏析,探讨其浪漫主义风格、象 征手法和地域文化特色。
唐诗宋词赏析
概述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选取部分经典作品 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同时,介 绍一些著名诗人和词人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
5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爱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追求和谐的人际
关系。
诚信
2024/3/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强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人际交
2024/3/23
12
绘画艺术与流派
2024/3/23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
01
从远古时期的岩画、彩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再到汉唐
时期的壁画、卷轴画等。
传统绘画的流派与特点
02
介绍不同绘画流派如工笔、写意、没骨等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七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32bb7bed5b9f3f90f1ce5.png)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造塔功德经》中,有法身偈(又作诸法缘起颂) 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 说。”在《佛说初分说经》卷下中,有缘起偈(又作缘起 法颂)云:“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 大沙门说。”此缘起之理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证悟, 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 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4. 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 (1) 苦谛。其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 (2) 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召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 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嗔、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召未 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 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 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 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 自受,轮回不休。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5. 十二因缘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 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 无明。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 ,因而妄生一切执着,此谓“无明”。
(2) 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 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 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 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 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作名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七章 宗教与哲学——精神与信仰之力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概述
传统文化系列 课件(共18张PPT)
![传统文化系列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c1f2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 散》、 《平沙落雁》、
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棋盘; 对弈、棋子、
书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 文房四宝(毛笔、墨、 砚台、宣纸)、木版水 印、甲骨文、钟鼎文、 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传统文化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传统文化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 国
传统文化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目录
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 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对联
传统文化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44c7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1.png)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特 征和需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05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中的应用
习俗
不同地区的习俗各异,如春节期间北方习惯吃饺子,而南方则更喜欢年糕。端午节时,南 方赛龙舟、吃粽子,而北方则较少见。
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风格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例如,南方的房屋多以高脚楼为主,注重通风和 防潮;而北方的四合院则注重保暖和封闭性。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01
地理环境
各地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等对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
VS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思想、 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方 面。其中,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强调以人为本、仁爱和谐;道家思想则注 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宇 宙的奥秘;佛教文化则强调修身养性、慈 悲为怀,追求解脱生死。
历史与起源
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 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文化交流 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也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 认同,例如中医、武术、书法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世界各地哲学、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a71b4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共75张ppt)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70040659eef8c75fbfb328.png)
一、董仲舒的神学思想和三纲五常伦理观 儒学由先秦百家争鸣的一家变为“独尊儒术”, 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 他以奉天法古为旗号,先王之道为楷模,宣扬王权神授,建构 了天人感应为核心、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体系。他写《春秋 繁露》,为三纲五常的始作俑者。他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作为建立法度、 化民成俗的根本,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为以儒为宗的 文化提供了蓝本。其理论以父子夫妻的家庭关系为依据,以封 建宗法制为基础,以君亲、忠孝为纽带,以移孝作忠为目的, 实现家族政治化和国家家族化。在义利上,他提倡“正其谊不 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在政 治上,他主张礼乐教化、德政为主、刑罚为辅。在思想文化上, 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统一思想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其仁礼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产生于 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孔丘)为代表,经典为 四 书 五 经 ——《 大 学 》《 中 庸 》《 论 语 》 《 孟 子 》《 诗 经 》 和 《 尚 书 》《 礼 记 》《 乐 经 》《 春 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出自《尚书》“予仁 若考”,指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他以 仁释礼,仁礼结合。“礼”首先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指 伦理道德规范。从政治作用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从修 养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 血缘关系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看忠恕是为仁 之道。“仁学”即“人学”,其特点:一是服务国家政治, 二是植根血缘基础,三是强调伦理本位,四是重视主体能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围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文档共86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文档共86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44640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b.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பைடு நூலகம்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6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课ppt(简洁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课ppt(简洁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3db83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1.png)
课堂要求
• 笔记本 • 课堂上会随时连麦 • 读书并说读后感 • 作业按时提交
03 学习该课意义
1、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4、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5、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
启发朝气蓬勃的探索!
04 走进文化之旅 ——思考三个问题
在时间与空间中理解文化
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在时间与空间 中理解文化
我们真的比 古人聪明吗
揣着问题与 古人对话
待 续
……
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
02 课程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
考核方式 课堂要求
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为主
• 精讲重点、难点,略讲比较简单、容易的内容
• 理论讲授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普及相结合
• 视频资料观看及反馈(分组)
• 文献阅读及反馈(分组) • 专题汇报(分组)
理论 教学
绩分配
平时成绩
课后作业 +笔记
20%
作业考核
期末考核
读书报告
闭卷考试
30%
50%
教材与参考书目
•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张万红 孙宏亮 王岩石 主 编
•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
主编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家坝遗址相关的生育巫术也发源于新石器 时代。
那时的巫师是通过用陶祖、石祖触及妇女身体 的方式来给她们灌注生育的能力。 D.新石器时代各族群已习惯使用特定的巫术灵 物来达到辟邪、预知和通神等目的。其中尤以 龟甲最突出。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F.从巫术意识出发的纹身,与巫术图画的性质颇为相近。 G.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最早的巫术乐舞和巫术咒语。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新石器时代是巫术得到全面发展的时期。 随着巫术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需要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和组 织巫术活动,而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集中也为社会分工的日 益细密提供了保证。让一些巫术手段高明的人脱离生产,专 门负责维特人解围济困,不但成了社会的需要而且有了现实 的可能。这时,被视为人神之间的使者,垄断了通神降神事 务的专职巫师便应运出现了。
二、巫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原始推动力
巫术意识的历史沿袭: A.尚赤观念————人生礼仪 B.俯身葬法————土葬 C.生殖崇拜————生殖信仰 D.巫术灵物————法器 E.神秘图像————符箓 F.纹身————纹身、纹面 G.巫术乐舞和巫术咒语————道具戏、傩戏
二、巫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原始推动力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四)巫术与民族心理
中国巫术凭借着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参与了对中国传统文化 品格的塑造并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
巫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巫术意识对中国人的思想 观念或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的 尤为突出:首先,巫术的兴盛导致了与巫术密切关联的低级 观念的发达,从而抑制了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其次,巫术 的兴盛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思维残余,由 此形成了一种贬低概念分析、崇尚神秘直觉的风气。
而巫术总是着眼于对当前具体问题的解决,总是直接谋取眼前的利 益,总是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讲,宗教是一种虚幻的理想,巫术则是一种虚妄的技艺。
另外,宗教神学以崇拜神灵为基础,态度偏于敬畏和恳求,而巫术 对神灵和其他各种超自然力的态度“更经常的是骄傲而不是谦逊”。 巫术从本质上讲,是不敬神灵的,总是试图操纵、打击或消灭神灵。
◆马林洛夫斯基:“当人类遇到难关,一旦知识与实际控制 的力量都告无效,而同时又必须继续向前追求的时候,我们 通常便会发现巫术的存在。须知人类一旦为知识所摒弃、经 验所不能援助、一切有效的专门技术都不能应用之时,便会 体认自己的无能,但是,这时他的欲望只是更紧迫着他,他 的恐怖、希望、焦虑,在他的躯体中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而使他不得不追寻一种替代的行为。”《文化论》2002.72 这种“替代的行为”,就是巫术。
E.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用神秘图像控制鬼神或辟除邪 崇的巫术,这种图像就是古代术士常用的巫术灵符的 前身。 譬如,仰韶文化半坡陶器上的人面、鱼、蛙纹饰,大 地湾陶瓶器口上的人头形,都应具有巫术意义。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解读年画中的鱼、莲、顽童的文化学内涵
通过梳理民间鱼、莲族艺术形象,可以归纳出图案的基本表现 形态:鱼与莲优游相戏—鱼头由花蒂钻入花中并与花房相叠 合—鱼头穿过花心—莲花心上显化出童子的面目—童子从花心 中向上露头,探出上半身、全身—新生的孩童与鱼、莲相亲嬉。 这是今人通常意味上所说的鱼和莲吗?这是当地环境中真实的 鱼莲嬉戏吗? 它是通过对自然界鱼莲形象的借用、改造,隐喻人类的性爱与 生殖活动,它是人类生命繁衍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升华。在这 种艺术反映中,鱼和莲分别象征了人类两性。 “鱼钻莲”、“鸟穿莲”纹象又集中于婚妆婚征中,故“戏 莲”、“采莲”实与“钻莲”、“穿莲”同为男女交合事隐语。 简而言之,鱼莲形象即为民众对生殖崇拜的艺术表征。
A.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B.词物同一——物我同一——祖我同一 C.原始杂乱性关系——族内婚——族外婚 D.索取型文化——再造型文化——创造型文化 E.实用性——精神性——道德性
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不够发达,中国本土生长的各种宗教学说 比较庞杂和粗糙,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巫术的 盛行,巫术意识长期支配着下层民众的精神世界。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巫术与宗教:
两者都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都包含某些仪式和行为规范,都试 图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问题。
但是,宗教经常着眼于未来,经常关注如何拯救灵魂、如何摆脱世 俗的困扰、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宗 教所描绘的理想世界是超现实的彼岸世界。成熟的宗教特别是那些 世界性宗教一般不许诺直接给人带来某种利益,而是力图把信徒引 入一种虚幻的超功利超世俗的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010.7
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学思考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二、巫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原始推动力 三、巫文化的价值内核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一)巫术的概念
是指运用超自然力量并通过特定仪法控制客体的神秘手段, 它追求直接的现实效用,往往表现出不敬神灵的态度和自信 自夸的倾向。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B.新石器时代的俯身葬法在被用为一种反常的埋葬方 式时往往带有巫术性质。
•新石器时代,除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长江中游 的大溪文化比较流行屈肢葬,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 比较流行俯身直肢葬以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中的葬式都以仰身直肢葬为主。
一般来说,在以仰身直肢葬为基本葬式的地区,俯身 葬是对非正常死亡者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其 主要目的是镇压这些凶死者的灵魂使之不能作祟于人 间。
于是,巫术成为人类社会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 是人类用进攻态势积极主动地解决生存问题的行为模式。
龙里观音山
贺兰山岩画
一、巫文化的文化根性与历史考量
A.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当时人使用涂朱术的痕迹。譬如, 洛阳王湾第一期文化层中发现的25座土坑墓里,人头骨涂朱 现象更为普遍。 △在一些地区民众的丧葬习俗中,仍然在沿袭有关头盖的灵 魂居所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