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 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苇岸先生将“大地上的事情”作为他 终生的写作题目,同他一贯身体力行的理 想一样,这是一个大地赤子对于自然、生 命和人类本身充满爱与尊重的表白。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中一 切的生灵。
将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
三、小结:理清“景、情、理”的关系
景
情
动物 ———— 赞美动物的舒展与随性 景物 ———— 热爱景色的自由变幻、规则 人类———— 对人类的“理性”感到痛心
理 地人 栖应 居非 在理 大性 地、 上诗
意
领会情感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 现?
对事物的细心观察
对生命的感悟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古希腊)
大地之子苇岸已回到了仁慈地母的 怀中,和亲爱的麦子一起,在春风中 摇曳。让我们祝福他。
《大地上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联想的作用。 2、理解和概括文中大地上一些“易被忽视” 的事情。 3、 感悟作者对动物、庄稼和天空不加任何修饰的热 爱,对各种生命的挚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人文关怀 。
一、导入:
每时每刻,我们都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却很少真正融入大 地、体味大地。5月19日,是散文家苇岸5周年的忌日,时光流转, 尽管苇岸先生早已走远,然而被苇岸先生深情的目光抚摸过的生 灵们依然兀自生长、繁衍、变迁,继续着大地上的事情……未曾 消失的是他的品质和精神以及那些清澄见底、沁人心肺的作品, 正如法国诗人雅姆所说的:“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大海洋, 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真切地感受大地 之子内心深处的“大地上的事情”。
读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后感
《大地上的事情》是苇岸的一部散文集,读完之后我深感这是一次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旅。
苇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地上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也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中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包括动物、植物、气候、地貌等等。
他以细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他笔下的自然世界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和灵性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于苇岸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深感钦佩。
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精神的源泉。
他通过对于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地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同时,他也通过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描绘,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大地上的事情》还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描绘,更是一次对生活的探索和思考。
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苇岸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他通过对于大地和生命的描绘,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感悟。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总之,《大地上的事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也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论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意识
论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意识苇岸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绝妙的创作形式,它将精巧的语言表达与精确而细致的观察相结合,引人入胜地反映出自然环境中的景象和景观。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篇描写江湖风情的短篇散文,可
以说是一种生态意识的典型体现。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大地上河流、江河、植物、野兽以及种类繁多的小动物等的描写十分细致,可谓无微不至。
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大地上的景色,紧跟自然界变化的节奏。
无论是那行行河水,碧绿草坪,挺秀的垂柳,空谷中的野兽,还是飞翔在江河上的小鸟,穿过田野间的蚁群等,都成为了文章中生态意识体现的最佳素材。
在文章中,作者也进一步深入地描写了这种生态意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思想。
他提到一个有价值的概念: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意义,而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作者用一幅幅充满节奏感的画面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尚,以及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
生活在大地上,我们要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大自然资源,保护好大自然,正如《大地上的事情》中作者提到的,要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法则,让大地上的一切都处于一种和谐与美丽的共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完美的世界,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
当我们回想起《大地上的事情》这篇苇岸散文时,其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便更加清晰可见,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一个和谐的大自然,那就必须重视并尊重大自然,而不能无视或破坏其和谐的节奏与景象,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让大地上的一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大地上的事情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被世人关注,也许我们从不曾真正静 心去理解自然,然而苇岸做到了。
苇岸是大地的歌者。文中,他用清净与温情的目光注视大地, 用素朴的文字和优美的语言,以及深邃的意境描述一件件大地上的 事情。他观察深爱着的蚂蚁、麦子、草地、雄蜂、河流、麻雀、野 兔、天空、阳光、雪 ……他像农人那样热爱大地里的美好事物,他 以高度的心灵克制力和宁静平衡的美感,摹写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 时光流逝中的变迁、繁衍、生长,表现了时间、存在与人性的永恒 性。他是不可多得的大地的观察者、体验者、歌唱者、守望者。他 写得那么平静而美好,那么挚爱而眷恋。在干净、整洁、有力、温 暖的文字下面,流动着多么活泼新鲜的诗情画意和深邃精湛的大智 慧。他值得每个爱“大地”的人尊重。
洋溢生命力的,作者真正将自身融入物象,用最朴 素的情怀关怀着太阳、雪、田野。
冷看人类——人总是很理性地束缚孩子、很“坦然”
地奴役他物,对此,作者深感痛心。
讨论:苇岸给我们提供了他对大地的观察与思考,这些看似零 散的事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处理 自己与大地的关系? 个人的理解: 人若是能非理性、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动物为伴、与 景物共舞、让孩子寻回天性,大地上便会有最和谐的乐章。 应反思人类对于自然居高临下的态度,人应有谦卑的倾听 的姿态及崇高的精神特质,从而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够 和谐而诗意地栖息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这种诗意的栖息 将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古希腊)
大地之子苇岸已回到了仁慈地母的 怀中,和亲爱的麦子一起,在春风中 摇曳。让我们祝福他。
三、小结:理清“景、情、理”的关系
景
情
理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赏析(2篇)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赏析(2篇)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当他发现世界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因此,他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考。
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
文章所谓的“大地上的事情”,比如蚂蚁窝的样子、熊蜂的尸体、一只飞翔的鸽子、空地上的孩子、黎明时鸟的叫声、五月的麦田、阳台上的两只麻雀等,都是一些往往被人群忽略的事物。
但文章的描述方式,却使我们仿佛第一次看到这些事物,兴致盎然地去观察虽微小却蕴涵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
注意体味每一段落中白描——以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的行状,取喻——采用拟人或比喻,议论——从普通事物中挖掘出意义,这三者的融合,从而使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性片段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季节的怀念:“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
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
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里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
”苇岸自称“观察者”。
他仔细耐心地观察大自然中季节的转换,对古老的时问有一种敏感。
而他所掌握的时间,总是同播种、劳动、繁殖联系在一起的,直到生命终结,他仍然系念着与农事有关的甘四节气。
没有形而上学的时间。
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胡蜂和各种蜂类,蝴蝶,麻雀,其它飞鸟,林木以及鸟巢……在《我的邻居胡蜂》中,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极其悲壮的告别场景。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诗人——苇岸
大自然质朴谦逊的儿子
大地上悉心的洞察者与 罕有的倾听者
茫茫大地上漫游四方的 行吟诗人和浪漫主义思 想家
最后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苇岸(1960——1999)
苇岸悉心地洞察着大地上一切的生命, 聆听着自然中任何生灵的对话。在他的文 字中,你找不到任何谩骂的字眼。也找不 到现代商业文明的浮躁心态。他更在乎的 是每个人内心对土地应有的亲切之情,他 的文章重在唤起人们心底最善良的温情, 用爱和感激来重建人们与土地的联系。
普通的、平凡的,像很平常日子里的一声鸟鸣, 像暗夜里一只疾跑的猫。这些事情大多在我们 身边发生,可是我们从未去欣赏、赞同甚至敬 佩。自然界中与我们生存同一片蓝天下,同一 块土上的生灵,应该有充满爱意的眼光去注视, 充满爱意的心胸去接纳。
“ 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 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品读明主旨
(1) 文中哪一个片断或哪一个语 句让你感触最深?请从语言或情 感或修辞等角度具体赏析。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文段6
A、作者观察到了什么事?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
B、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梭罗的话,联想到田野往昔的繁荣。 C、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 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苇岸
我的初读体验
1、用两到三句话说说你初读 文章后的整体印象或情感体验。
2、挑出一段你最喜欢的语句声 情并茂地朗读。
细读明结构
3、文中写到了哪些“大地上的事 物”?
《大地上的事情》的篇幅薄得如 同其作者瘦削的身材,但代表了他 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的集结。 它由75篇类似散文诗的小短文串成, 这些看似互不相干,仿佛从生活的 长卷上随意剥下的片段,其实完全 统摄于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 的主题思想——都是他对发生在大 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原初的风 景的深情的一瞥和缅怀。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全文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全文七十年代,北方平原上曾相继开展过平整土地运动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这些运动,改变了古老田野的原始面貌:荒地开垦了,池塘填平了,密布田间的百年老树被伐倒,木草丛生的巨大坟丘被搬掉。
田地的平坦和整齐,给世代繁衍其间的鸟兽,带来了灭顶的危机。
野兔绝迹了,鹰也消失了踪影。
无处饮水和筑巢的鸟儿,日渐稀少。
很久以来,在田野人们几乎已看不到任何鸟巢。
十年早已过去了,那时庆调晒的田间道路两旁栽下的新树,已经长起。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这些尚不高大的树上,又星星点点地出现了留鸟喜鹊的巢(喜鹊以往一直选择高大的乔木筑巢)。
鹊巢高度的降低,表明了喜鹊为了它们的生存而显现出的勇气;同进,也意味着被电视文明物品俘获的乡下孩子,对田野的疏离。
五十二在旅途上,我们或许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无数变动的陌生人之中,我们有时会忽然发现一张熟识面孔。
不过,不是我们真的在异地遇见了熟人,而是这张面孔使我们想到了一位我们所认识的人。
每当在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想起哲学家柏拉图说的那个说法:万物是“理念”的摹本。
也会想起宗教讲的造物的主。
我想,主造人时,是使用模具的。
每个模具,只造一人。
当他因故疏忽,他会重用同一模具造出第二个或第三个人。
这些出自同一模具有着相似面孔的人,散布在各地。
如果他们启程远行,他们便可能在旅途彼此惊讶地相遇。
五十三在全部的告物里,最弱小的,往往最富于生命力。
我居住的这个尚未完备的小区南侧,有一块微微隆起的空地。
为了小区的地势一致,春天建设者用铲车和挖掘车,将布满枯草的整个地表,揿去了一米多。
但是,当夏天来到时,在这片裸露的生土层上,又奇迹般地长出茂密的青草。
在造物的序列中,对于最底层和最弱小的“承受者”,主不仅保持它们数量上的优势,也赋予了它们高于其他造物的生命力。
草是这样,还有蚁,麻雀,我们人类中的农民也是其中之一。
巴顿已经八岁了,正在他的母亲深切意愿的道路上,健康生长。
关于男孩巴顿,有两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一是在我将我为他制作的一只弹弓送给他时,他把这件他第一次见到的玩具叫做“弓弹”;二是在他跟他的母亲春天来昌平玩时,他几乎一直被他从书架上抽出的《伊索寓言》吸引。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3篇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
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导入意在激趣)二、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鹞子(yào)鹧鸪(zhègū)贫瘠(jí)飒飒(sàsà)挥霍(hu)汲取(jí)梭罗(suō)用之不竭(jié)2、作者简介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1)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2)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内容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大地上的事情
二、文体
这篇散文由很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 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 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以心灵的承载, 博爱的情怀,将散文和生命重新系结。作 者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 升到理性的文化思考。文章属于随笔、随 感一类。这类文章篇幅短小,见解深刻, 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形式 灵活,文字洗练。
4、全文大量使用了比喻,新颖、怪 诞而又非常贴切形象。请举例品析。
(1)取喻日常生活,亲切、形象、自然。如“它们 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 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 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 全感”,把鸟儿擦拭短硬的喙比作北方农妇在缸沿 砺刀,本体、喻体除去动作外在的相似外,还有所 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借助这个比喻,作者 热情赞美了为生活而辛劳的人和物。第二个比喻依 然用生活中用孩子在父亲肩上高声喊叫作比,形象 表现出了大自然内在的和谐、融洽感。又如“秋收 后,田野如新婚的房间,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 用“拾掇得干干净净”的“新婚的房间”比喻秋收 后的田野,既形象地写出秋收后田野的干净,也表 现出一种欣喜、欢悦和对新的开始的向往。
3、作者从富有情趣的种种自然现象 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界或 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 价。作者通过对大地上的诸多被人群忽略的事物的描述, 从中挖掘出意义,引导我们兴致盎然地去观察虽微小却 蕴涵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从而获得许多充满 诗意的哲理性认识与启示。 (1)从观察日出比日落缓慢这一现象,得出“世界上的 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的启示; (2)“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以比喻的手法说出一个启示:大自然万物之间友善地互 帮互助; (3)从对田野上徒劳盘旋的鹞子观察,得出“不能维持 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的启示;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主要内容
1111
《大地上的事情》是苇岸的代表作,2014年5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全书分七辑,涵盖了苇岸生平所作的散文、诗歌、译作、书信等内容,包括《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去看白桦林》《秋天的大地》《美丽的嘉荫》《放蜂人》等。
全书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书中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无限亲近、对自然的无比敬畏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远思考。
诗人林莽评价苇岸是自然主义写作的践行者,他的作品关注人类文明的永恒情怀和人的内在精神的延伸力,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通过文字拯救人类文明的可能。
大地上的事情
“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 的黄金。麦田是5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
比喻极具色彩感、画面感,把收获的喜悦、麦田的 珍贵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那里是一个阳光的海湾,温暖、平静、安全。”
(5)从观察小学教室墙壁上孩子的作文, 得出“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 羁绊的人”的启示。
(6)从观察失巢后依然不离去,等待最后 一刻来临的一窝蜜蜂悟到有些东西比生 命还重要。
(7)从观察立春的旷野,得出“在这个世 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生活中有些人一生从未真正地关注大 自然,并从中获得过生命的领悟与欣喜) 的启示。
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 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 感悟和评价。文章属于随笔、随感一类。这类文章 篇幅短小,见解深刻,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 或议论,形式灵活,文字洗练。
字音
酒盅 zhōng 坟冢 zhǒng 繁衍 yǎn 偃卧 yǎn
蜷曲 quán 檩条 lǐn 椽子 chuán 怵目 chù
喳、喳”摹写日出前后麻雀的叫声不同。 (2)比较描写:比较不同时段(日出前后)
和不同时令(冬夏)麻雀叫声的变化。 (3)侧面描写:用我的感受和思考侧面衬写
麻雀叫声和太阳的关系。
3、第27节:“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 从来未踏上土地。”有什么含义?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生从未真正地关注大自 然,并从中获得生命的领悟与欣喜。
(2)“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 场”,以比喻的手法说出一个启示:大自然万物之 间友善地互帮互助。
(3)从对田野上徒劳盘旋的鹞子观察,得出“不能 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的 启示。
大地上的事情
在苇岸的笔下,大地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变得生动而有趣。他以谦卑的态度对待 每一个生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它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比如,他形容 麻雀“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 车夫。”这样的描述让人不仅感受到了麻雀的可爱,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平 凡生命的美好。
除了对生命的描绘,苇岸也用他的文字传达出了对大地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他 认为人类应该以大地为居所,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 的物种。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 必须要意识到我们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尊重和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 持续发展。
阅读感受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部充满诗意和生命力的作品,作者苇岸以他独特的视角 和文字,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大地上的一切。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苇岸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所感动。他的文字 清新别致,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每一篇都是对生命的赞美歌。无论是描述蚂蚁 筑巢、蜜蜂采蜜,还是描写日出日落、四季更替,苇岸的文字都能让人感受到 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在“乡村的四季”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描绘乡村四季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 的美妙和生命的律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 香;秋天,硕果累累,丰收的喜悦;冬天,银装素裹,静谧妖娆。作者用细腻 的笔触描绘出四季的变迁,展现了自然与人间的和谐共生。
在“大地的歌声”这一章节中,作者以大地的歌声为主题,通过描绘各种动物 的声音和自然现象的声音,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韵律。无论是鸟儿的 歌唱、昆虫的鸣叫,还是风雨的声音、河流的潺潺,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大 自然的魅力。
“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它们眯着眼睛,脑袋转 来转去,毫无顾忌。它们时而啼叫几声,声音朴实而亲切。它们体态肥硕,羽 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
读书分享《大地上的事情》
书中指出,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起高度注。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作者强调,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 ,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等。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调整人类行为
人类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在 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科技。
增强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VS
价值
本书具有文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从文学 角度来看,本书的散文风格细腻、朴素、 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生态学角 度来看,本书宣传了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有助于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 善。
02
核心观点与思想解读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强调了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每个人 都应该关注环境问题,并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读书分享《大地上的事情》
目录
• 书籍简介与背景介绍 • 核心观点与思想解读 • 精彩片段与原文再现 • 个人感悟与思考延伸 • 互动环节与提问解答 • 相关推荐与拓展阅读
01
书籍简介与背景介绍
书籍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苇岸,出生于北京,原名马建国,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
创作背景
论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伦理观
论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伦
理观
《大地上的事情》是苇岸写的一个散文集,书中温柔的观察浓郁
的自然风景,以及深情的关爱璀璨的自然生命,继而释放出浓厚的生
态伦理观。
苇岸对大自然的爱护,就像是关心孩子一般细致而甘醇,他总是
不厌其烦地去体味大自然的精彩,欣赏它的奇妙,也思考它的细微处。
苇岸借助散文,将自己的心情施展在自然美景上,不时勾勒出一幅隽
永动人的自然生活图景,其胸怀深远广阔,注视远方,令人惊叹和赞叹。
他所诠释的生态伦理观,就是要将社会正义关系到自然系统中,
让自然作品得以生存,从而保障他们拥有尊严和价值。
他以开放的心
胸为自然作品尽可能确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即只要不违反自然规律的
前提下,就要尽可能的把自然和人类融合在一起,做到人与自然利益
共存、和谐共生。
苇岸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生态伦理观,主张应当加强对自然的保护,尊重生命的尊严,使人与自然更高效的协作,以便人类可以更安全的
受益自然,同时又能够把自然美景永久保存。
他的这种深远思想,正
是当今社会紧迫需要的生态价值观,也值得我们一直深思和反思。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候他,他却视我别有企图的人;一个除了自己的利益圈子,对一切都冷漠无情的人;一个把比他人生活得优渥看作人生最大幸福的人;一个将无度不丈夫当作无毒不丈夫去奉行的人。
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无知。
苇岸人生的兴趣一个是走向自然,一个是走进散文。
自然既是他精神资源的重要源泉,又是他散文表述的重要内容。
苇岸是朴素的永恒的自然的孩子,因而苇岸也是朴素的、永恒的。
苇岸把散文,作为生命。
他不存钱,有了一点积蓄,就购书、漫游,然后就写散文。
在自然和散文之间,象一个负责任的巡警,来回穿巡,捕捉一切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我的邻居胡蜂》里,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机器悲壮的告别场景。
在胡蜂离巢以后,文中这样写到书房窗外的情景:“它们为我留下的巢,象一子粒脱尽的向日葵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的高悬在那里。
在此,我想借用诗人黑大春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奖励。
”在生物界里,他发现并描写了这种天性:善良、淳朴、友爱、宽容、和平,同时把它上升为一种世界精神,从而加以阐扬。
苇岸喜欢旅行,且常常独自上路。
旅行让苇岸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亲近自然。
苇岸对那些在自然状态下生活的人们表示赞美。
他认为一个天边小镇的存在,便足以让喧嚣的商业世界感到卑微,尽管那些商业世界里的人常常会产生相反的感受。
苇岸在一个现代的世界里打捞着一种文明,一种即将被淹没被遗忘的文明。
苇岸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欲望的世界里去回眸人类世界的精神原质,去考量一下我们最终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他在《美丽懂得嘉荫》里这样写到:“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
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南方和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
那时人们走在大路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那样。
”苇岸的文字朴素简洁,一切夸饰,一切词语的爆炸性释放,在苇岸这里,是看不到的。
苇岸不是高产作家,他不曾把写作看作码字,也不打算把散文作为谋取名或利的砖头,他对散文有宗教般的虔诚。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大地上的事情苇岸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
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
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
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
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画线处)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
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
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
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
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
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
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
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
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
【(画线处)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
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
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
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
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
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
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
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
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
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
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
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
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
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
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
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
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
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
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
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
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
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
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
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
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
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
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
3大地上的事情wrd
比喻手法
如“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 上反复擦拭。”动作相似,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通 过这个比喻,赞美了为生活而辛劳的人和物。
如“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 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 奔走撒种的农夫”,刻画出随意、粗略、洒脱、不拘细节的 特点,形象直观,非常亲切。 又如“它们的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 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形象生动地写出一种 温暖、惬意、悠闲。
3.有画面感、色彩感强。
4.充满诗意、富有哲理。
片段分类
1 蚂蚁营巢、2 下雪感悟、3 日出日落、4 熊蜂之死、
5 麻雀与树、6 鹞子徒劳、7 孩童游戏、8 渴望自由、
9 日出鸟鸣、10蚁拖蜣螂、11金黄麦田、12两只老雀、
13积雪收缩、14火首逆风、15雨中麻雀、16田中小鸟、 17深秋景色、18冬日鸟声、19观看日出、20感悟群蜂、 21太阳路线、22初春旷野 动物、景物、人类
苇岸(1960-1999),原名
马建华,现代作家。
生于北京市昌平县,主要作
品有《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
起以后》。
课文分析
1.给每一片段起一个四字标题,看谁起得更准确。 2.每个片段中,作者有怎样的启示或情感? 3.内容可分为几大类,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4.文章使用的比喻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作业:《单招导航》一、二。
内容概括
1 蚂蚁营巢、2 下雪感悟、3 日出日落、4 熊蜂之死、
5 麻雀与树、6 鹞子徒劳、7 孩童游戏、8 渴望自由、
9 日出鸟鸣、10蚁拖蜣螂、11金黄麦田、12两只老雀、
13积雪收缩、14火首逆风、15雨中麻雀、16田中小鸟、 17深秋景色、18冬日鸟声、19观看日出、20感悟群蜂、 21太阳路线、22初春旷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北京昌平人,1960年1月7日出生在一个叫小营村的村庄,2019年5月19日因病辞世。
我在他的一本散文集的后边看到了他的生平年表。
我读此类年表没有感动过,但苇岸让我感动。
在当代众多的作家中,我喜欢苇岸。
这种喜欢甚至于达到崇拜的程度。
我本来不是一个容易崇拜谁的人,可我还是崇拜了。
苇岸是一个笃厚善良对农业文明情有独钟的散文家。
他说“我不是一个适宜于进入21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20世纪也是一个错误。
我不是在说一些虚妄的话”他说“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过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但我没有办法不被裹挟其中。
”他说他从小就非常心软,甚至有些极端。
“我不能看屠宰畜生或杀一只鸡。
”因而苇岸选择了素食主义并对非暴力主义一见倾心。
对苇岸的精神有所滋养的,大都是外国作家,特别是梭罗,他的《瓦尔登湖》确立了苇岸的人生坐标,从那里他体悟到了一个散文家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
生活中的苇岸,时时都在实现着对灵魂的承诺。
他热爱大地上一切的生命,哪怕是一个蚂蚁,一只胡蜂,他说他是一个眼里无历史,心中无怨恨的人。
每天,无论遇到谁,都把他看作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怀有古罗马马可·奥勒留皇帝的想法。
每天早晨对自己说,今天我要见到一个我主动问
候他,他却视我别有企图的人;一个除了自己的利益圈子,对一切都冷漠无情的人;一个把比他人生活得优渥看作人生最大幸福的人;一个将无度不丈夫当作无毒不丈夫去奉行的人。
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无知。
苇岸人生的兴趣一个是走向自然,一个是走进散文。
自然既是他精神资源的重要源泉,又是他散文表述的重要内容。
苇岸是朴素的永恒的自然的孩子,因而苇岸也是朴素的、永恒的。
苇岸把散文,作为生命。
他不存钱,有了一点积蓄,就购书、漫游,然后就写散文。
在自然和散文之间,象一个负责任的巡警,来回穿巡,捕捉一切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我的邻居胡蜂》里,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机器悲壮的告别场景。
在胡蜂离巢以后,文中这样写到书房窗外的情景:“它们为我留下的巢,象一子粒脱尽的向日葵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的高悬在那里。
在此,我想借用诗人黑大春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奖励。
”在生物界里,他发现并描写了这种天性:善良、淳朴、友爱、宽容、和平,同时把它上升为一种世界精神,从而加以阐扬。
苇岸喜欢旅行,且常常独自上路。
旅行让苇岸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亲近自然。
苇岸对那些在自然状态下生活的人们表示赞美。
他认为一个天边小镇的存在,便足以让喧嚣的商业世界感到卑微,尽管那些商业世界里的人常常会产生相反的感受。
苇岸在一个现代的世界里打捞着一种文明,一种即将被淹没被遗忘的文明。
苇岸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欲望的世界里去回眸人类世界的精神原质,去考量一下我们最终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他在《美丽懂得嘉荫》里这样写到:“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
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南方和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
那时人们走在大路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那样。
”
苇岸的文字朴素简洁,一切夸饰,一切词语的爆炸性释放,在苇岸这里,是看不到的。
苇岸不是高产作家,他不曾把写作看作码字,也不打算把散文作为谋取名或利的砖头,他对散文有宗教般的虔诚。
他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能出一本约20万字的小册子,他认为那就够了。
在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苇岸的艺术精神可能会让一些人沉下心来后而感到自己某
些行为的浅薄,并会感到羞耻。
《太阳升起之后》是苇岸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由朋友编印的,恰恰是20万字。
我在本地的新华书店没有买到,是陈用从淮北给我带来这本书。
感谢陈用。
我有了这本仅仅20万字的文集。
对一个作家来讲,一生的心血结成20万字,似乎太少了,作为读者,也非常为苇岸遗憾,他本来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字,起码写完他《二十四节气》。
可是老天不公,在他年仅39岁时,肝癌让他告别了短暂的人生。
他在《最
后几句话》里也说出了自己的遗憾,“许多想写的作品都未能如愿”“我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写完我悉心准备了一年的《2019。
二十四节气》一文。
”但正如林贤治先生在序言里所言,如果我们仅仅以数学和物理学的度量,去评估苇岸的分量,我们还会不会因为感到了我们的势利而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