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审校流程与要求内容
关于三审要求
关于"三审"的具体要求一、审读书稿的要求审读书稿在编辑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决定稿件的取舍.责任编辑必须以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的严谨态度,认真做好审读书稿工作.审读书稿应从以下四方面把好关:1.审查书稿的政治倾向.书稿内容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与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泄露党和国家##,不违反民族##政策,不涉与国家领土主权和其他政策敏感性问题.2.审查书稿的学术水平.书稿内容健康向上,具有科学性,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翔实可靠,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稿件的整体结构,篇章安排合理,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表达准确、通畅.3.书稿内容必须达到《编著译者交稿须知》中规定的对书的各项要求.审读书稿应撰写审读报告.审读报告应写清楚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情况.如大约字数、章节、主要内容等.(2)主要优点、特点.挑选主要方面举例说明.(3)主要缺点.指出主要缺点是什么,表现在何处.(4)处理意见.准确写明是采用、退改还是退稿.如退改,应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二、编辑加工的要求编辑加工对提高出版物的全面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加工必须认真、细致,要做好编辑加工记录,写出编辑加工报告.一般应从以下13个方面把好质量关:(1)做好编辑加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加工前的通读,对书稿中需要加工整理的一些地方进行"施工前"摸底,以便在加工时心中有数,以避免出现走一步,算一步,改到哪里算到哪里,甚至出现前面改定了,后面又需要打乱、重新加工的情况.(2)改正四项观点或内容有错误的地方.特别应注意审查那些带有政治性差错的问题.(3)改正那些叙述不够科学和有知识性错误的地方.(4)建议删除那些跟全书主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枝枝芽芽和前后重复的内容.(5)不要放过原稿上任何一个疑点〔包括错别字〕.加工时,编辑应逐字逐句地看.任何一个疑点,都应经过正误判断,然后改至正确无误.(6)检查繁体字与简化字使用是否正确,稿面上的字迹是否清楚.出现在稿面上的标点符号,一定要搞清楚,不能逗号和顿号不清、冒号和分号难辨.(7)核校引文.特别是一些重要引文,如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与老一辈革命家著作中的话,引用著名古典著作中的话,一定要坚持对照原文查校,防止书稿中引用时脱字、误字和断章取义.(8)统一全稿的技术格式.一般要求全稿一致的有以下几点:①译稿的人名、地名②年代、日期、数码③同一本书的注释格式〔常见的有脚注、段注、夹注、篇后注〕④表示某种特殊量的外文字体应全稿一致并符合国家有关符合标准或习惯用法,同一科技名词术语、人名和地名,前后必须一致⑤对文、图稿中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合、正斜体、黑体字应批注清楚,做到全稿一致⑥书稿正文层次应清楚,且不宜过多,篇、章、节与节以下标题〔条、款、项等〕应简明醒目、规范、前后一致⑦公式书写格式〔含公式序码〕,表〔含表注〕的格式、图〔含图注〕的格式,全稿应统一和规范⑧表格和图的位置,做到先文后表、先文后图.图文内容要对应一致⑨目录与正文标题〔含页码〕应一致等(9)审查、修改书稿中出现的计量单位、图形符合等等画法,看是否符合某学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10)对不符合开本和排版要求的表格和图稿,应会同版式设计做出技术处理.(11)对后续出版工序中应引起注意到问题或要作技术处理的地方,责任编辑在发稿前应写"排版说明".(12)编辑加工完的发排书稿,应达到齐、清、定的要求.(13)编辑加工后的稿件应做到稿面清晰,一目了然.修改加工使用的墨色应区别于正文颜色.三、发稿齐、清、定的要求书稿的齐、清、定是书稿发排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工序的质量和整个出书周期.齐、清、定的大致要求如下:1、齐——原稿一次发齐.包括正文、目录、前言〔序、出版说明〕后记、附录、插图、照片、附表、封面、扉页、页、CIP数据单、设计通知单等.2、清——书稿字迹清楚.涂抹、改写太乱的页码须重新誊写,页码顺序要编准确,稿纸规格要整齐划一〔一部书稿只能使用同一大小稿纸,不允许在一张稿纸周围贴小条〕,对稿件中删掉的内容要用红笔涂抹.3、定——发排的原稿应是定稿.定稿的要求是:把好政治关,引文、资料已核对过,全稿的结构已敲定,文字已修饰好,数字资料已进行必要验算,无错别字,名词术语、年份、数字和图表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四、通读付印样的要求编辑通读付印样,是责任编辑对图书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检查、修正的最后机会,对提高图书质量特别重要.通读付印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检查有无政治性和技术性的错误,有无泄密之处.2、排版周期长的清样,要注意内容有无与客观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之处.3、检查内容有无因文字或标点上差错而无法阅读之处.4、检查有无遗漏的错别字,有无名词术语、译名、年代、数字、公式、符合不统一或排错之处.5、排版格式有无明显差错或不妥之处.6、审查扉页、页上的书名、署名、版次、日期有无差错以与有关要素相互之间封面的一致性.7、注意是否因版面移动而影响页码和脚注.页码或版面如有变动,则必须同时检查目录和正文中提到的页码与脚注.8、如遇改动版面,须注意前后上下衔接处,不应发生掉段、丢字、重复排行的现象.9、检查图位是否正确,有无斜歪不正、翻转、掉字、反贴等现象.10、通读付印样中发现的问题应做记录,并进行分类量化统计.属原稿差错,应修改原稿.属校样差错,应通知校对人员.11、在付印样上修改错误应使用校对符合,切忌在付印样上"大动干戈",对于必须修改的地方,力求做到不要推行、倒版.12、检查和解决三校和技术设计提出的问题.五、复审的要求复审工作主要是从政治、学术方面把好质量关,发现编辑加工中未发现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对责任编辑工作的检查和评定.对复审工作有以下具体要求:1、对书稿的政治内容、科学性进行审查,抓住关键校问题.2、审查封面、扉页、页上的书名、作者名、出版日期是否正确无误,相互一致.3、审查内容提要、前言或出版说明、序、再版前言、后记等4、审查目录与正文是否对应、规范.书稿正文与附件是否齐全.5、审查书稿对国家标准的贯彻情况〔如计量单位、图用符合等〕.6、审查书稿的标题层次和格式方面的问题.7、审查书稿的正文、表、图、辅文处理等是否符合齐、清、定的要求,并对能否发稿作出综合性结论.8、复审人员除对书稿进行整体审查外,应审读全稿字数的1/3,并在复审报告中注明复审的章节〔或页码〕.9、对复审情况应做复审记录,写出复审意见,发现问题应与时退责任编辑处理.在复审意见中,可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六、终审的要求终审工作,是从全局、整体角度,结合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学术水平和出版法规,对书稿能否出版做出裁定.对终审工作有如下要求:1、审查书稿的政治思想内容.审查书稿内容有无泄密、有无涉与敏感性的政治问题等.2、审查书稿的内容是否符合本社专业分工范围.3、审定书稿的书名、署名、页、内容提要、出版说明、前言或序、后记、编者的话等内容.4、审读书稿字数的1/10,在终审意见中注明审读的章节〔或页码〕,终审时应作记录,并写出终审意见.5、认真考虑初审、复审意见,对书稿中的重大问题或初审与复审之间存在的不同意见,作出明确的判断,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编辑校对标准
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编辑校对标准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2010-01-03 20:56:56)标签:出版编辑校对杂谈分类:经验总结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编辑工作者必修,供出版机构参考)一、策划组稿图书策划组稿,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形成选题、论证选题、预约书稿、订立合同等环节。
1.市场调查(1)了解读者需求情况确定拟策划选题的大致内容和读者对象,以及拟策划选题的实用功能(备学、备查、备考等),估计读者能接受的拟策划图书的价位。
(2)了解同类图书情况市场上如有与所拟策划选题同类或近似的图书,了解其编写编辑思路,主要内容及其特色,封面、版式、开本、印制特点,规模(总字数、印张数)、定价(含内文和封面用纸、印张定价),读者群定位和销售情况等。
(3)征求发行中心的意见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随时与出版社发行中心保持沟通、联系,并认真听取其意见,修正所策划选题的内容和形式。
2.形成选题(1)通过调查比较、充分地了解市场情况后,确定拟策划选题的内容、形式特点(卖点),同时物色合适的作者。
(2)撰写选题策划报告,详细填写选题申报单,包括书名、作者、读者对象、规模(总字数、开本、印张数)、定价(含印张定价)、出版时间、主要内容及特色(区别于同类图书),成本核算(含稿酬和直接印制成本)以及市场预测(含预计总销售数、销售折扣和盈亏情况)。
3.选题论证(1)将所策划选题首先提交编辑室论证,充分吸收编辑室内部的合理意见,修改、完善选题策划。
(2)编辑室内部论证通过后,将所策划选题提交分管总编审查,按照分管总编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3)所策划选题获分管总编同意后,交出版社编辑委员会论证,回答编辑委员会的质询。
4.预约书稿所策划选题获出版社编辑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策划编辑根据编辑委员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选题,并组织落实。
同时,将有关信息报总编室,以便向教育部报选题计划,向新闻出版总署实名申请书号。
(1)联系作者并向其说明选题策划的详细构想,尤其要说清楚选题的内容特色,并要求其提供编写计划、编写凡例和书稿样稿。
出版社编辑、出版、印刷流程规范
出版社编辑、出版、印刷流程规范一、初审书稿初审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要求通读全文,对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稿件的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结构、形式、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在此基础上对稿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最后以“初审意见”的形式对稿件是否采用、是否需要退改以及如何退改、是否需要外审等提出具体意见。
二、复审编辑室由编辑担任初审的书稿,由编辑室主任复审并签署意见;由编辑室主任担任一审的书稿,则交由具有副编审职称的其他编辑室主任复审。
复审人员原则上要求通读全部稿件,并对初审者关于稿件优缺点、价值、质量、效益等的意见进行审核与判断。
对于初审者遗留的问题应予以解决。
把握不准的,提出书面意见,交由终审处理。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初审,复审人员有权要求初审者返工。
复审结束后要写出复审意见。
三、终审终审由分管副社长或具有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
终审者对稿件内容质量全面负责,着重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
如认为稿件尚有问题,或者前两审中还有未了事项,可提出异议,并责成责任编辑、复审者重新考虑或另行处理。
终审的处理意见一般是决定性的。
四、编辑加工在三审工作结束后,编辑对书稿加工处理。
考虑根据书稿内容对版式、封面设计、营销方式提出要求、建议。
对市场类图书,要针对书稿内容和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书名、封面、封底的广告用语、勒口的介绍文字等作精心提炼,努力挖掘市场类图书的差异性,体现新颖性、独特性。
书名、内容提要由分管副社长审核,报社长审定。
初审原稿是电子稿的,要高度重视文档转换过程中涉及的图、表可能出现的图表模糊、清晰度差问题,不符合出版要求的图表要及时提请作者更换。
五、发排责任编辑将符合“齐、清、定”要求的稿件,交编务室登记检查后方可发排。
责任编辑会同排版人员确定版式、字体、字号。
排版人员对书稿的校样要认真核改,努力减少差错。
六、一校一校由责任编辑或作者自己校对。
一校要核对原稿。
一校后的书稿差错须控制在万分之八以内,超过万分之八的,参照《编辑、校对、审读、出版连带责任奖罚办法(修订)》(下文简称:奖罚办法<修订>)执行。
图书出版公司编辑流程手册
图书出版公司编辑流程手册第一章:概述 (2)1.1 图书编辑工作简介 (2)1.2 编辑流程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策划与选题 (3)2.1 选题策划与论证 (4)2.2 选题审批与立项 (4)第三章:稿件接收与初审 (5)3.1 稿件接收与登记 (5)3.1.1 稿件接收 (5)3.1.2 稿件登记 (5)3.2 初审标准与流程 (5)3.2.1 初审标准 (5)3.2.2 初审流程 (5)第四章:稿件编辑与加工 (6)4.1 稿件编辑基本要求 (6)4.2 稿件加工与修改 (6)4.3 编辑部内部协作 (7)第五章:校对与质量控制 (7)5.1 校对工作流程 (7)5.2 质量控制标准与实施 (8)第六章:设计与排版 (8)6.1 图书设计基本要求 (8)6.1.1 保证设计风格与图书内容相匹配 (8)6.1.2 注重版面布局 (8)6.1.3 保持文字清晰可读 (8)6.1.4 色彩搭配和谐 (9)6.2 排版工作流程 (9)6.2.1 素材整理 (9)6.2.2 设计初稿 (9)6.2.3 修改与完善 (9)6.2.4 审核与定稿 (9)6.3 设计与排版审批 (9)6.3.1 提交设计稿 (9)6.3.2 编辑部门审核 (9)6.3.3 作者审核 (9)6.3.4 最终审批 (9)第七章:审稿与审批 (10)7.1 审稿制度与流程 (10)7.1.1 审稿制度的建立 (10)7.1.2 审稿流程 (10)7.2 审批环节与权限 (10)7.2.1 审批环节 (10)7.2.2 审批权限 (11)第八章:版权与授权 (11)8.1 版权管理基本要求 (11)8.2 授权流程与注意事项 (11)第九章:印制与发行 (12)9.1 印制工作流程 (12)9.2 发行渠道与策略 (13)第十章:宣传与推广 (13)10.1 宣传推广策略 (13)10.2 营销活动与渠道 (14)第十一章: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15)11.1 售后服务流程 (15)11.1.1 接收反馈 (15)11.1.2 分类处理 (15)11.1.3 问题诊断 (15)11.1.4 解决问题 (15)11.1.5 跟进回访 (15)11.1.6 数据分析 (15)11.2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15)11.2.1 客户分类 (15)11.2.2 客户信息管理 (16)11.2.3 客户沟通与互动 (16)11.2.4 客户关怀活动 (16)11.2.5 客户满意度调查 (16)11.2.6 员工培训 (16)第十二章:团队建设与培训 (16)12.1 团队建设与协作 (16)12.1.1 团队建设的意义 (16)12.1.2 团队协作的方法 (17)12.2 编辑人员培训与发展 (17)12.2.1 培训内容 (17)12.2.2 培训方式 (17)第一章:概述1.1 图书编辑工作简介图书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它涵盖了从选题策划、稿件审理、编辑加工到校对出版等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出版社图书编辑与校对工作手册
出版社图书编辑与校对工作手册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 (3)1.1 编辑工作职责 (3)1.1.1 策划选题 (3)1.1.2 招募作者 (3)1.1.3 审稿与加工 (3)1.1.4 沟通协调 (3)1.1.5 参与图书营销 (4)1.2 编辑工作流程 (4)1.2.1 选题策划 (4)1.2.2 签约作者 (4)1.2.3 收稿与审稿 (4)1.2.4 提出修改意见 (4)1.2.5 加工稿件 (4)1.2.6 校对稿件 (4)1.2.7 设计制作 (4)1.2.8 参与图书营销 (4)1.2.9 出版发行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评估 (4)2.1 稿件接收标准 (4)2.2 稿件评估方法 (5)2.3 稿件分类与筛选 (5)第三章稿件初审与修改 (6)3.1 稿件初审流程 (6)3.1.1 接收稿件 (6)3.1.2 稿件分类 (6)3.1.3 稿件初审 (6)3.1.4 初审意见 (6)3.2 稿件修改建议 (6)3.2.1 结构调整 (6)3.2.2 语言润色 (6)3.2.3 内容补充 (7)3.2.4 学术规范 (7)3.3 修改意见反馈与沟通 (7)3.3.1 反馈修改意见 (7)3.3.2 沟通协调 (7)3.3.3 跟踪修改进度 (7)3.3.4 再次审查 (7)第四章语言文字加工 (7)4.1 语言文字规范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第五章责任校对与质量监控 (8)5.1 责任校对职责 (8)5.2 质量监控方法 (8)5.3 错误类型分析与纠正 (9)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9)6.1 版面设计原则 (9)6.1.1 审美性原则 (9)6.1.2 适应性原则 (9)6.1.3 功能性原则 (10)6.1.4 创新性原则 (10)6.2 排版规范与要求 (10)6.2.1 字体与字号 (10)6.2.2 行距与段落 (10)6.2.3 边距与版心 (10)6.2.4 标题与正文 (10)6.3 版面调整与优化 (10)6.3.1 版面布局调整 (10)6.3.2 字体与字号调整 (10)6.3.3 行距与段落调整 (11)6.3.4 图表处理与排版 (11)6.3.5 版面美化 (11)第七章插图与图表处理 (11)7.1 插图制作规范 (11)7.1.1 插图内容与主题相符 (11)7.1.2 插图质量要求 (11)7.1.3 插图格式与文件命名 (11)7.1.4 插图版式设计 (11)7.2 图表制作要求 (11)7.2.1 图表内容准确 (11)7.2.2 图表类型选择 (12)7.2.3 图表设计规范 (12)7.2.4 图表注释与说明 (12)7.3 插图与图表审核 (12)7.3.1 插图与图表内容审核 (12)7.3.2 插图与图表质量审核 (12)7.3.3 插图与图表格式审核 (12)7.3.4 插图与图表逻辑审核 (12)7.3.5 插图与图表风格审核 (12)第八章责任编辑与版权管理 (12)8.1 责任编辑职责 (12)8.2 版权法律法规 (13)8.3 版权合同管理与授权 (13)第九章营销推广与发行 (14)9.1 营销推广策略 (14)9.1.1 市场调研 (14)9.1.2 定位与策划 (14)9.1.3 媒体宣传 (14)9.1.4 线上线下活动 (14)9.1.5 营销合作 (14)9.2 发行渠道与方式 (15)9.2.1 传统书店 (15)9.2.2 在线书店 (15)9.2.3 电子书 (15)9.2.4 图书馆、学校等机构 (15)9.3 市场反馈与调整 (15)9.3.1 销售数据分析 (15)9.3.2 读者反馈收集 (15)9.3.3 营销效果评估 (15)9.3.4 发行策略调整 (15)第十章培训与团队建设 (15)10.1 编辑团队培训 (15)10.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3 人力资源管理 (16)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1.1 编辑工作职责编辑工作作为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环节,肩负着保障图书质量、提高出版物文化含量的重要任务。
【制度】XX公司编校审读规范与流程
XXXX公司审读规范(一)审读标准本标准为图书审读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级审稿者。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书稿的政治性1. 书稿最基本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观点正确,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2. 要注意出版纪律。
对港澳台问题、边界问题、对外政策、涉外问题、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敏感性问题要严加注意,慎重对待,必须做到与国家政策宣传口径完全一致。
二、书稿的系统性主要是看作品的知识体系在展开上是否严密、顺畅,有没有环节衔接上的缺失或者倒置。
比较常见的系统性问题有:章节之间衔接不佳(脱节或交叉);全稿或稿件某部分内容轻重失当、倒置或主题不鲜明;各篇章层次不合理;分述没有必要的基础或出发点,展开后又未适当地收拢等。
三、书稿的科学性1. 书稿的基本科学观点应与有定论的权威性结论一致,或是与这个结论相应的合理的演绎或引申;2. 书稿的讲解、习题、材料等质量和难度符合最新教学大纲、考纲的要求;3. 书稿中知识点、参考资料、引文、译文的正确性。
(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一审编辑来完成,质检员在所抽查的部分中要进行仔细检查)。
(二)审读原则一、多就少改原则1. 文字方面:教辅类图书不同于文艺类、社科类等图书,它对文字的要求是通顺,无病句、错字,无歧义,无逻辑混乱现象;若文字没有“硬伤”,在有限的时间内,则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润色、加工;2. 文风方面:尽量尊重和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只将错字、病句、有歧义和逻辑混乱之处(即“硬伤”)加以修改即可,不要按照编辑自己的语言习惯修改作者的书稿;3. 体例版式方面:以已做的书稿体例、版式设计为依据,将其中不一致之处进行统一即可,切勿按照编辑个人的喜好和意愿对书稿的体例、版式重新进行设计或做大的改动。
二、改必有据原则编辑在对书稿修改时,务必做到下笔有据,所据确凿,特别是对引文、答案、数据、观点和阐述概念的文字进行修改时,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十分的把握,杜绝“对改错”或“错改错”。
教材出版审核流程
教材出版审核流程一、选题申报1.编辑人员根据教育需求和出版社规划,提出符合出版社发展方向和定位的选题。
2.编辑人员向主编汇报选题情况,获得认可后进行立项申请。
3.编辑人员填写选题申报表,包括选题名称、作者信息、内容概述、读者对象、市场前景等。
4.出版社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选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估。
二、审核立项1.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出版社决定是否批准选题立项。
2.编辑人员根据出版社要求,与作者签订委托出版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编辑人员组织开展项目计划和时间表制定,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三、签订合同1.编辑人员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合同中应包括选题名称、作者信息、出版时间、版税支付等条款。
3.合同签订后,编辑人员应跟踪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合同条款得到落实。
四、内容编辑1.编辑人员对书稿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内容质量、结构体系、语言表达等方面。
2.针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作者沟通并协助修改完善。
3.编辑人员对书稿进行排版、设计,确保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编辑人员对书稿进行校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五、审核校对1.出版社组织专家对书稿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符合教育要求和出版规范。
2.编辑人员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书稿质量。
3.编辑人员对书稿进行最终校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4.将终审通过的书稿报送印刷厂进行印刷出版。
六、印刷出版1.印刷厂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印刷制作,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2.出版社负责印前文件的最终校对,确保印刷质量和版式设计的准确性。
3.产品完成后,出版社组织专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产品符合出版要求。
4.对于合格的产品,出版社负责办理入库和发货等手续,确保产品安全到达发行渠道。
5.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出版社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如退货或赔偿等。
七、发行销售1.出版社与发行渠道商议合作事宜,签订发行合同。
2.发行渠道商负责将教材推广至各级学校、书店等销售渠道。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一、校对原则
1.校对稿件要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注意发现原稿在撰写或编辑加工中的遗留问题,如要修改原稿,应与编辑联系。
3.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标题、书眉、人名、地名、封面等重要部位杜绝发生错误。
4.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校处要勾画清晰、醒目。
二.校对程序
编辑毛校和一校,作者二校,编辑三校,责任编辑总校,主编或副主编核红校对。
三、校对内容
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以及字体、字号的错误。
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
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白体,正、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
5.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或符号的错误,它们的内容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版式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外文单词,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的转行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8.检查全刊的页码是否连续,数学式、插图、表格的序号是否连续,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相符。
9.检查全文的标题层次是否合理,标号是否连续;文题、篇首页页码和作者姓名及次序是否与目次页上一致。
10.检查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等版式上存在的问题。
出版业图书编辑与校对流程
出版业图书编辑与校对流程第1章引言 (3)1.1 图书编辑与校对的含义 (3)1.2 出版业发展简史 (3)1.3 编辑与校对在出版业中的重要性 (3)第2章图书编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2.1 编辑的专业素养 (3)2.2 编辑的沟通能力 (3)2.3 编辑的市场意识 (3)2.4 编辑的创新意识 (3)第3章策划与组稿 (4)3.1 策划的基本原则 (4)3.2 策划的流程与方法 (4)3.3 组稿的策略与实施 (4)第4章审稿与评估 (4)4.1 审稿的基本要求 (4)4.2 审稿的方法与技巧 (4)4.3 评估稿件的质量 (4)第5章编辑加工 (4)5.1 编辑加工的基本任务 (4)5.2 编辑加工的方法与技巧 (4)5.3 修改与润色 (4)第6章校对的基本原则与任务 (4)6.1 校对的含义与作用 (4)6.2 校对的基本原则 (4)6.3 校对的任务与要求 (4)第7章校对的方法与技巧 (4)7.1 校对的基本方法 (4)7.2 校对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4)7.3 提高校对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4)第8章排版与设计 (4)8.1 排版的基本知识 (4)8.2 排版软件的使用 (4)8.3 图书版式设计 (4)8.4 封面与插图设计 (4)第9章印刷与装订 (4)9.1 印刷的基本工艺 (4)9.2 印刷质量检测 (4)9.3 装订工艺与要求 (4)第10章版权与合同 (5)10.1 版权基本知识 (5)10.2 版权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5)第11章数字出版与网络编辑 (5)11.1 数字出版概述 (5)11.2 网络编辑的基本技能 (5)11.3 数字出版编辑流程 (5)11.4 网络版权保护 (5)第12章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5)12.1 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5)12.2 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5)12.3 编辑与校对的未来发展 (5)12.4 提高编辑与校对水平的策略与建议 (5)第1章引言 (5)1.1 图书编辑与校对的含义 (5)1.2 出版业发展简史 (5)1.3 编辑与校对在出版业中的重要性 (6)第2章图书编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6)2.1 编辑的专业素养 (6)2.2 编辑的沟通能力 (7)2.3 编辑的市场意识 (7)2.4 编辑的创新意识 (7)第3章策划与组稿 (8)3.1 策划的基本原则 (8)3.2 策划的流程与方法 (8)3.3 组稿的策略与实施 (8)第4章审稿与评估 (9)4.1 审稿的基本要求 (9)4.2 审稿的方法与技巧 (9)4.3 评估稿件的质量 (9)第5章编辑加工 (10)5.1 编辑加工的基本任务 (10)5.2 编辑加工的方法与技巧 (10)5.3 修改与润色 (11)第6章校对的基本原则与任务 (11)6.1 校对的含义与作用 (11)6.2 校对的基本原则 (11)6.3 校对的任务与要求 (11)第7章校对的方法与技巧 (12)7.1 校对的基本方法 (12)7.2 校对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12)7.3 提高校对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13)第8章排版与设计 (13)8.1 排版的基本知识 (13)8.2 排版软件的使用 (14)8.3 图书版式设计 (14)第9章印刷与装订 (15)9.1 印刷的基本工艺 (15)9.2 印刷质量检测 (15)9.3 装订工艺与要求 (15)第10章版权与合同 (16)10.1 版权基本知识 (16)10.1.1 版权的定义与性质 (16)10.1.2 版权的客体与主体 (16)10.1.3 我国版权法律体系 (16)10.2 版权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6)10.2.1 版权合同的种类与内容 (16)10.2.2 版权合同的签订 (16)10.2.3 版权合同的履行 (17)10.3 版权纠纷的处理 (17)10.3.1 版权纠纷的类型 (17)10.3.2 版权纠纷的处理方式 (17)10.3.3 版权纠纷的证据收集 (17)第11章数字出版与网络编辑 (17)11.1 数字出版概述 (17)11.2 网络编辑的基本技能 (17)11.3 数字出版编辑流程 (18)11.4 网络版权保护 (18)第12章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8)12.1 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18)12.2 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19)12.3 编辑与校对的未来发展 (19)12.4 提高编辑与校对水平的策略与建议 (19)第1章引言1.1 图书编辑与校对的含义1.2 出版业发展简史1.3 编辑与校对在出版业中的重要性第2章图书编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2.1 编辑的专业素养2.2 编辑的沟通能力2.3 编辑的市场意识2.4 编辑的创新意识3.1 策划的基本原则3.2 策划的流程与方法3.3 组稿的策略与实施第4章审稿与评估4.1 审稿的基本要求4.2 审稿的方法与技巧4.3 评估稿件的质量第5章编辑加工5.1 编辑加工的基本任务5.2 编辑加工的方法与技巧5.3 修改与润色第6章校对的基本原则与任务6.1 校对的含义与作用6.2 校对的基本原则6.3 校对的任务与要求第7章校对的方法与技巧7.1 校对的基本方法7.2 校对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7.3 提高校对质量的方法与技巧第8章排版与设计8.1 排版的基本知识8.2 排版软件的使用8.3 图书版式设计8.4 封面与插图设计第9章印刷与装订9.1 印刷的基本工艺9.2 印刷质量检测9.3 装订工艺与要求10.1 版权基本知识10.2 版权合同的签订与履行10.3 版权纠纷的处理第11章数字出版与网络编辑11.1 数字出版概述11.2 网络编辑的基本技能11.3 数字出版编辑流程11.4 网络版权保护第12章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2.1 出版业的发展趋势12.2 出版业面临的挑战12.3 编辑与校对的未来发展12.4 提高编辑与校对水平的策略与建议第1章引言1.1 图书编辑与校对的含义在探讨出版业的相关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图书编辑与校对的含义进行梳理。
出版业编辑校对工作流程规范
出版业编辑校对工作流程规范第一章:编辑校对工作总则 (3)1.1 工作目的与意义 (3)1.2 工作原则与要求 (3)第二章:编辑校对职责与分工 (4)2.1 编辑职责 (4)2.2 校对职责 (4)2.3 职责划分与协作 (5)第三章:稿件接收与预处理 (5)3.1 稿件接收与登记 (5)3.1.1 稿件接收 (5)3.1.2 稿件登记 (5)3.2 稿件预处理流程 (6)3.2.1 稿件格式审查 (6)3.2.2 稿件内容审查 (6)3.2.3 稿件预处理结果反馈 (6)3.3 稿件分类与分配 (6)3.3.1 稿件分类 (6)3.3.2 稿件分配 (6)第四章:编辑加工与审稿 (7)4.1 编辑加工流程 (7)4.1.1 接收稿件 (7)4.1.2 稿件登记 (7)4.1.3 稿件分配 (7)4.1.4 稿件加工 (7)4.1.5 稿件审读 (7)4.1.6 稿件修改 (7)4.1.7 稿件定稿 (7)4.2 审稿标准与要求 (8)4.2.1 政治立场 (8)4.2.2 学术价值 (8)4.2.3 结构与逻辑 (8)4.2.4 格式规范 (8)4.2.5 引用与注释 (8)4.3 审稿意见反馈与处理 (8)4.3.1 反馈及时 (8)4.3.2 意见明确 (8)4.3.3 沟通协调 (8)4.3.4 修改跟踪 (8)4.3.5 再次审稿 (8)第五章:校对流程与方法 (9)5.1 校对基本流程 (9)5.1.1 接收稿件 (9)5.1.2 一校 (9)5.1.3 二校 (9)5.1.4 三校 (9)5.1.5 终校 (9)5.2 校对方法与技巧 (9)5.2.1 逐字逐句校对 (10)5.2.2 交叉校对 (10)5.2.3 对比校对 (10)5.2.4 上下文关联校对 (10)5.2.5 查阅资料 (10)5.3 校对质量控制 (10)5.3.1 制定校对规范 (10)5.3.2 建立校对制度 (10)5.3.3 实施校对培训 (10)5.3.4 质量评估 (10)第六章:排版与校样 (10)6.1 排版基本要求 (10)6.1.1 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10)6.1.2 文字准确无误 (10)6.1.3 版式设计合理 (11)6.1.4 图表清晰规范 (11)6.1.5 标题层级分明 (11)6.2 校样制作与审查 (11)6.2.1 校样制作 (11)6.3 校样修改与反馈 (11)6.3.1 校样修改 (11)6.3.2 反馈修改结果 (11)6.3.3 多次校对与反馈 (11)第七章:作者沟通与修改 (12)7.1 作者沟通渠道与方式 (12)7.1.1 沟通渠道 (12)7.1.2 沟通方式 (12)7.2 修改意见处理与反馈 (12)7.2.1 修改意见整理 (12)7.2.2 修改意见反馈 (12)7.3 修改稿件质量控制 (12)7.3.1 修改原则 (12)7.3.2 修改流程 (13)7.3.3 修改质量评估 (13)第八章:出版前审查与审批 (13)8.1 出版前审查内容 (13)8.2 审批流程与要求 (13)8.3 审批结果处理 (14)第九章:出版后质量跟踪与反馈 (14)9.1 质量跟踪方法与要求 (14)9.1.1 质量跟踪方法 (14)9.1.2 质量跟踪要求 (14)9.2 质量问题处理与反馈 (15)9.2.1 质量问题处理 (15)9.2.2 质量问题反馈 (15)9.3 质量改进措施 (15)9.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5)9.3.2 提升编辑校对能力 (15)9.3.3 加强外部合作与交流 (15)第十章:编辑校对工作总结与改进 (15)10.1 工作总结与评估 (15)10.1.1 工作成果 (16)10.1.2 工作亮点 (16)10.1.3 工作不足 (16)10.2 工作改进措施 (16)10.2.1 完善校对流程 (16)10.2.2 提高团队人员配置 (16)10.2.3 加强培训与交流 (16)10.2.4 制定明确的校对标准 (16)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第一章:编辑校对工作总则1.1 工作目的与意义编辑校对工作是出版业中的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出版物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编辑部“三校三审”工作细则
编辑部“三校三审”工作细则编辑部“三校三审”工作细则为了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校对工作流程及职责规范1、初校。
初校由撰稿记者校对,在校对文字后与原稿对红改正后署名和日期,并交稿与责任编辑。
2、一校。
一校是在初校的基础上进行,责任编辑对撰稿记者原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
编辑必须在校对表上签上校对意见。
一校完成后,责任编辑给每篇文稿编号。
清点校样,提供署名和日期的txt文本文件的稿件与主编,经主编审核签发后由美术编辑进行排版。
3、二校。
责任美编出大样交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
撰稿记者及责任编辑对大样进行文字、标题、图片说明、版式的逐一校对,并与原稿对照对红。
责任编辑根据二校样(大样)的版面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调整版面,定下当期版面并清点校样,校稿记者和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后交主编审核。
4、三校。
版面责任美编接主编审核二校稿(大样)与版面原稿对红,并进行改动。
修改后将署名和日期的三校稿(清样)交责任编辑对红。
记者对标题和文字进行对红,署名和日期后交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进行详细的单项抽查,校对时,对标题、眉题、副标题、作者姓名、人物职称、地名等重要内容要一一复查校对。
三校完成后,清点校样,若无重大修改,署名和日期后交主编、执行总编审定。
审定批清后返回责任编辑,并交责任美编逐字逐句修改,检查无误后,出PS 文件。
5、校对细则(1)、校对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
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2)、校对的质量标准是差错率在千分之一以下。
(3)、标对的任务是:①、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②、改正在政治思想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③、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④、清除错别字。
拟写:审核:签发:⑤、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4)校对的方法:基本方法是编辑、校对人员个人将校样对照原稿进行校对。
将原稿置于左方,校样置于右方,一字一词一句,相互对照核对。
图书审校流程管理制度
图书审校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图书的审校流程,提高审校质量,确保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图书审校流程管理制度。
二、审校流程1. 任务下达:编辑部根据图书出版计划,确定需要审校的图书及时间节点,将审校任务下达给审校人员。
2. 审校分工:根据图书类别及内容复杂程度,编辑部将审校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校人员,确保每本图书都能得到全面审校。
3. 审校准备:审校人员收到审校任务后,需认真阅读图书内容,了解图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领域,做好审校准备。
4. 审校过程:审校人员按照审校标准和要求,逐章逐节仔细审校,对文字、数据、图表等进行核对和修改,确保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审校反馈:审校人员在审校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提出修改建议时,需及时反馈给编辑部,编辑部将问题整理反馈给作者或原稿编写人员进行修正。
6. 问题解决:作者或原稿编写人员根据审校人员的反馈,对图书内容进行修正,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7. 终审确认:修正完成后,编辑部组织专人进行终审确认,确认图书内容已经完全符合审校要求,确保图书可以顺利进入印刷阶段。
三、审校标准1. 文字准确性:审校人员需对图书中的文字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使用的词语准确无误。
2. 数据可靠性:审校人员需对图书中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核验,确保数据来源正确、数据计算准确。
3. 图表清晰性:审校人员需对图书中的图表进行清晰度核对,确保图表布局合理、标注清晰。
4. 格式规范性:审校人员需对图书中的格式进行规范性核对,确保文字对齐、段落格式统一。
四、审校质量管理1. 质量监控:编辑部设立审校质量监控岗位,对审校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审校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评估:编辑部定期对审校质量进行评估,建立审校质量评估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审校人员进行嘉奖,对表现不佳的审校人员进行培训和督导。
3. 质量改进:编辑部收集并分析审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审校质量。
出版行业图书编校流程手册
出版行业图书编校流程手册第1章项目启动与策划 (4)1.1 图书项目立项 (4)1.1.1 立项背景分析 (4)1.1.2 确定图书定位 (4)1.1.3 编制立项报告 (4)1.1.4 项目审批 (4)1.2 确定编写团队 (4)1.2.1 确定主编 (4)1.2.2 招募作者 (5)1.2.3 建立编写团队 (5)1.2.4 明确分工与职责 (5)1.3 制定编校计划 (5)1.3.1 编写大纲 (5)1.3.2 制定编写计划 (5)1.3.3 制定审稿计划 (5)1.3.4 制定排版、校对计划 (5)1.3.5 制定发行计划 (5)第2章策划与组稿 (5)2.1 确定图书主题与定位 (5)2.2 约稿与选稿 (6)2.3 签订出版合同 (6)第3章原稿审理 (7)3.1 原稿初审 (7)3.1.1 收集原稿 (7)3.1.2 初审内容 (7)3.1.3 初审意见 (7)3.2 原稿外审 (7)3.2.1 选择外审专家 (7)3.2.2 外审内容 (7)3.2.3 外审意见 (8)3.3 确定终稿 (8)3.3.1 作者修改 (8)3.3.2 复审 (8)3.3.3 确定终稿 (8)第4章编校准备 (8)4.1 确定编辑规范 (8)4.1.1 语法规范:参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保证图书的语言文字表述准确、规范。
(8)4.1.2 标点符号规范:遵循国家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使句子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8)4.1.3 排版规范:根据出版社的排版要求,统一字体、字号、行距、段落缩进等排版格式。
(8)4.1.4 引文规范:对引用的文献、资料等,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标注,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9)4.1.5 专业术语规范:对于专业领域的图书,需遵循相关领域的术语规范,避免出现错误。
(9)4.2 准备相关资料 (9)4.2.1 原稿:获取完整的原稿,并对原稿进行初步审核,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等。
图书编辑审稿工作要点
218编辑出版图书作为语言文字的载体,是传承人类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
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就是图书编辑活动[1]。
图书出版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主力军,是酿造精神文化食粮的特殊行业,担负着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神圣使命,可见图书编辑审稿工作意义重大。
何谓“图书编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和认定。
广义的图书编辑指图书这种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者、组稿者和加工者;狭义的图书编辑则是指文字编辑,往往也被人们称为“编书匠”[2]。
笔者认为,真正合格的图书编辑,是那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语言文字存有敬畏之心,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书稿精雕细琢,乐此不疲地为他人“做嫁衣”的人。
编辑审稿工作是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审稿工作可以用“消除差错,锦上添花”来概括[3]。
编辑审稿工作是一项要求较高且相对艰苦的专业工作,其既不同于专家审稿,又不同于校对。
怎样做好图书审稿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审稿工作进行解说。
一、图书编辑审稿工作目标图书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水平,还与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娴熟的审稿技巧密切相关。
可见,编辑审稿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编辑对书稿的审校,首先是要确认书稿的出版价值,即书稿是否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是发现和纠正书稿内容方面的差错,包括政治性差错、学术性、知识性差错、结构和体例差错、语言文字差错等。
编辑审稿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经过编辑加工,最大限度地消灭书稿中的各种差错,提升书稿质量,使书稿达到出版要求。
二、图书编辑素养要求(一)正确的政治方向编辑人员应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具体表现为,具有敏锐的政治认知能力。
编辑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针对书稿中的思想问题,编辑应善于分清复杂的社会思潮,分清其是主流的还是支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图书编目工作内容与流程
♦图书编目工作内容与流程图书编目工作是一项系统、繁琐的工作,科学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下第一步:图书编目部门从采访部门接收到馆的需要编目的图书,包括图书的接收和数据的接收(有些图书供应商会提供图书的MARC数据,该数据可以直接导入的系统中),如果图书馆采访部和编目部为一个部门可以直接进行下步工作第二步:整理图书。
为了方便之后的图书著录工作,需要整理一下图书:把复本放在一起;把同一套书放在一起;属于同一多卷集的图书放在一起等第三步:制作和粘贴条形码。
条形码号是图书在本系统中的唯一的排他性标识,一个条形码号就代表了一本图书,必须为每本图书分配一个不重复的条形码号,因此需要制作与条形码号对应的条形码,并且把条形码粘贴在图书上,为了方便下一步工作,粘贴条形码后图书要按照条形码号顺序摆放。
打印条形码可以在本系统的报表打印工具中完成第四步:图书标引与著录。
图书标引包括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即给出图书的分类号和主题词;图书著录即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对图书信息源进行记录。
一般来说图书馆都会把标引工作和著录工作放在一个流程里,即让一个人在进行图书著录的时候同时进行标引工作。
图书著录工作在本系统的图书编目——图书编目模块中完成。
为了方便下一步书标粘贴工作,著录完的图书也要按照条形码号顺序摆放第五步:打印与粘贴书标。
书标即图书标签,是贴在书脊上的排架标识,书标上通常打印的是图书的索书号和条形码号。
每本图书都要粘贴与其对应的书标,书标粘贴的位置通常为离书底部2-3厘米处,并且每本图书粘贴书标的位置要一致,即书标要粘贴整齐。
打印书标可以在本系统的报表打印工具中完成第六步:图书排架。
按照图书书标上的索书号对图书进行排架第七步:打印目录和财产登记帐。
可在本系统的报表打印工具中完成此工作说明:◆在传统的图书编目工作中,在进行完标引和著录后,还应该打印图书卡片以供读者检索图书使用,但是因为大多数图书馆现在都使用计算机检索,因此在编目工作流程中没有提到图书卡片的打印。
【制度】XX公司编校审读规范与流程
XXXX公司审读规范(一)审读标准本标准为图书审读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级审稿者。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书稿的政治性1. 书稿最基本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观点正确,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2. 要注意出版纪律。
对港澳台问题、边界问题、对外政策、涉外问题、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敏感性问题要严加注意,慎重对待,必须做到与国家政策宣传口径完全一致。
二、书稿的系统性主要是看作品的知识体系在展开上是否严密、顺畅,有没有环节衔接上的缺失或者倒置。
比较常见的系统性问题有:章节之间衔接不佳(脱节或交叉);全稿或稿件某部分内容轻重失当、倒置或主题不鲜明;各篇章层次不合理;分述没有必要的基础或出发点,展开后又未适当地收拢等。
三、书稿的科学性1. 书稿的基本科学观点应与有定论的权威性结论一致,或是与这个结论相应的合理的演绎或引申;2. 书稿的讲解、习题、材料等质量和难度符合最新教学大纲、考纲的要求;3. 书稿中知识点、参考资料、引文、译文的正确性。
(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一审编辑来完成,质检员在所抽查的部分中要进行仔细检查)。
(二)审读原则一、多就少改原则1. 文字方面:教辅类图书不同于文艺类、社科类等图书,它对文字的要求是通顺,无病句、错字,无歧义,无逻辑混乱现象;若文字没有“硬伤”,在有限的时间内,则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润色、加工;2. 文风方面:尽量尊重和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只将错字、病句、有歧义和逻辑混乱之处(即“硬伤”)加以修改即可,不要按照编辑自己的语言习惯修改作者的书稿;3. 体例版式方面:以已做的书稿体例、版式设计为依据,将其中不一致之处进行统一即可,切勿按照编辑个人的喜好和意愿对书稿的体例、版式重新进行设计或做大的改动。
二、改必有据原则编辑在对书稿修改时,务必做到下笔有据,所据确凿,特别是对引文、答案、数据、观点和阐述概念的文字进行修改时,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十分的把握,杜绝“对改错”或“错改错”。
图书编校质量审核办法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做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和评比工作,特对图书中常见的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版面格式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一个便于操作的认定细则,供出版管理部门及各参考。
第二条版面编排格式的判别,以《图书书名页》(GB 12450—1990)、《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1987)等国家标准为依据。
标点符号正误的判别,以《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为依据。
数字用法正误的判别,以《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为依据。
规X汉字正误的判别,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少数字后来有调整),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XX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依据。
异形词正误的判别,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依据。
汉语拼音拼写正误的判别,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1996)、《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1992)、《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等为依据。
自然科学名词正误的判别,以1990年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为依据。
量和单位正误的判别,以1993(GB 3100~3102—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为依据。
语言文字正误的判别,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等常用工具书为参考依据。
第三条语言文字现象是复杂的,科学知识是无穷的,因此.本细则不可能涵盖各类问题,只列举图书中常见的一些差错,以期举一反三。
编辑部的申办流程三审六校定内容
编辑部的申办流程三审六校定内容编辑部是学校中一个重要的组织,承担着学校新闻宣传、资讯传递等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编辑部的质量和效果,学校通常会对编辑部的申办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定。
下面就以编辑部的申办流程为例,介绍一下常见的三审六校定内容。
一、申报书的审核编辑部的申报书是申请成立编辑部的重要文件,一般由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填写。
申报书应包括编辑部的名称、宗旨、组织架构、工作计划等内容。
在进行申报书审核时,通常需要进行三审。
第一审:由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工作办公室)进行初步审核,主要是检查申报书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齐全、合规性等。
第二审:由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主要是检查申报书的合理性、可行性、符合学校规定等。
第三审: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进行审核,主要是对申报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编辑部的建立是否有必要,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校级审定申报书经过三审后,需要进行校级审定。
校级审定是指学校领导对编辑部的申报书进行最终审定,并签署相关文件。
校级审定的目的是确保编辑部的建立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三、文件备案申请人在申报书审批通过后,需要将相关文件进行备案。
备案是指将编辑部的申报书及相关文件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管理。
备案的目的是确保编辑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组织架构调整编辑部成立后,可能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
组织架构调整是指根据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对编辑部的职责、人员配置、工作流程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是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工作计划的制定编辑部成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指编辑部在一定时间内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到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确保工作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工作成果的评估编辑部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
工作成果的评估是指对编辑部的工作效果、工作质量、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编辑审校流程与要求
一、选题
公司领导或编辑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有资源优势进行选题,形成初选意见,部门对初选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做出选题报告。
1、选题报告容
1)市场分析
➢消费群体(读者人群)定位;
➢市场同类图书的特点,本书与同类图书的区别与优势;
➢同类图书所属以及销售情况;
➢本书预计生命周期和销售量预测。
2)图书/丛书名称与容
➢图书/丛书的名称;
➢主要容概要;
➢结构框架(章、节层级)。
3)资料素材来源
所参考图书资料的清单。
4)预计编写人员与编写时间
2、选题报告评审
编辑人员按照上述要求编制选题报告以后,部门组织进行选题报告评审。
公司技术总监及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请业专家参加评审。
评审应确定:
1)确定图书是否进行编辑,确定图书名称、主题和主要容;
2)确定图书的结构框架;
3)确定参考资料来源;
4)确定编辑人员与编辑时间。
二、录入大纲
选题评审确定后,编辑进行录入大纲的编写。
1、录入大纲编写要求:
1)根据结构框架进行录入大纲的编写
2)语言表达清楚
禁用表达方式:调入《施工材料员》的“水泥取样”的容。
应该表达方式:调入《施工材料员》的P26的2.2.1
3)规避问题。
避免从同一本书中选取大块容。
2、录入大纲评审
录入大纲编辑完成后,部门组织进行评审,公司技术总监及相关人员参加。
评审的主要容:
1)从结构角度确认图书目录树,确定稿件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2)审核大纲容与结构标题的符合性,对不符合的部位提出整改意见;
3)参考资料的审定;
4)录入大纲表达方式是否符合录入要求。
三、录入与审校
录入大纲评审后,按照评审意见对大纲进行修改,完成后交录排录入。
详细流程见“图书编辑录入审校流程”
四、出片
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由图书主编辑人员编写。
选题评审时提交评审人员评议。
选题报告评审记录
时间:
此表由图书主编辑人员根据会审容填写,并经过技术总监及评审人员审核后作为图书编辑的指导依据。
图书编辑录入审校流程
图书录入审校流程说明
1.原则:第几次打印的稿件则称之为“几稿”;录排做的工作称为“改稿”;编
辑做的工作称为“审稿”。
2.“录审记录表”由编辑编制,从录入大纲移交开始,每个流程环节都认真填
写,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流程第(2)项,【初录】完成后第一次打印出来的稿件称之为“一稿”。
4.流程第(3)项,【审一稿】是对录入容的直校。
5.流程第(4)项,【全文通稿】是编辑对全文整体结构的平衡进行分析把握,
并组织好过渡性语言。
6.流程第(5)项,录排人员【改一稿】完成后第二次打印出来的稿件称之为
“二稿”。
7.流程第(7)项,录排二稿改完后第三次打印出来的稿件称之为“三稿”。
8.流程第(8)、(9)项,编辑审三稿完成后,稿件暂不回录排,直接交文印进
行终稿审核;文印审核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及时交编辑进行修改;文印终稿审核完毕后,交录排进行修改,即流程第(10)项【改终稿】。
9.流程第(11)项,文印对改后的稿件进行审核【定稿】。
10.流程第(12)项,文印将图书清样和“录审记录表”一起交予总编(总)进
行复审和工作评价。
录审记录表
稿件录、审、校质量管理办法
稿件处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要求如下表:
说明:
1、录排【初录】(打印一稿)的质量由编辑在【审一稿】直校时进行错误统计;
2、录排【改一稿】(打印二稿)的质量由编辑在【审二稿】时进行错误统计;
3、录排【改二稿】(打印三稿)的质量由编辑在【审三稿】时进行错误统计;
4、编辑【审三稿】的质量由文印在【文印稿件终审】时进行错误统计;
5、文印【文印稿件终审】的质量在【文印定稿】后,总编辑复审清样时进行错误统计。
6、员工的绩效薪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修正
例如:本书500页,初录错误页比例为40%,超出容许值40%-25%=15%,初录的绩效分扣减15%,以此类推;编辑审三稿后的错误页比例为15%,超出容许值15%-6%=9%,编辑的绩效薪扣减9%,以此类推;文印稿件终审后,经总编抽查的错误页比例为8%,超出容许值8%-3%=5%,文印的绩效薪扣减5%,以此类推。
7、如果一页错误数超过3个,按二页计算。
8、审核统计的错误页百分比及时记录在“录审登记表”中。
北京工建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201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