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1 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1.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例1: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

二.水的循环1.水循环路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2.形成水循环的因-----固液气三态变化,形成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例题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A.海上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循环 D.大洋循环例题3: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3.水循环类型:陆地上循环、海上循环、海陆间循环4.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植物体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

5.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6.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

例题4: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三.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解决策略:跨流域调水如中国的南水北调)2.时间(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章 复习总结(共14张PPT)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章 复习总结(共14张PPT)

类型三 物质的溶解 1.物质分散在水中时,会形成溶液和浊液,浊液可分为 悬浊液 和_乳__浊_,液 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或 浓溶液 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氢氧化钙除外):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加入溶剂可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加入溶质 、 恒温蒸发溶剂 等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 mL水。请在右图中画出47.0 mL水的液面位置。略 ④溶解。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作1 g/ mL) ①取1 mL 6%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 g 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5000 mL。
类型二 浮力 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 2.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和浸在液体中 的读数差)。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 排开的液体 受 到的重力。
F浮=_G__排_= ρ液gV排 。 4.物体的沉浮 (1)当F浮>G,物体上__浮__;当F浮=G,物体 悬浮或漂浮 ; 当F浮<G,物体_下__沉_。 (2)ρ液___>_ρ物,物体上浮;ρ液____=ρ物,物体悬浮; ρ液___<_ρ物,物体下沉。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章复习总结
类型一 水的组成和循环 1.水循环的途径包括: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陆上内 循环(小循环)。 2.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是水发生_状__态_变化,外因是 太阳辐射(能量)和地心
引力(动力)。 3.水循环的环节:_蒸__发_(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下渗、地下径流、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 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 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 液取kg/m3,V 排取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 八上 第一章水和溶液 知识梳理

浙教版 八上 第一章水和溶液 知识梳理

气体体积体积比检验气体是什么气体正极少V正极1 =V负极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负极多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浙教版八上第一章水和溶液知识梳理一、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 71%的表面。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三、电解水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四、浮力1.浮力的三要素(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2)方向:竖直向上;(3)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 F 浮= F 下-F 上;注意点:根据浮力产生的条件,当物体的底部与水底部完全密合时,不受浮力作用。

2.对阿基米得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1)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2)(3) 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4)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 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因此,在用 F 浮=ρ液gV 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的大小。

3、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的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运动和力的关系可知:当 F 浮 > G 物(ρ液 > 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 浮 =G 物)。

当 F 浮 = G 物(ρ液 = ρ物)时,物体悬浮。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一、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水,约占。

淡水约占。

淡水中最多的是。

我们常说的水资源指的是。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以态存在。

固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的水以态存在。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名A B C D E F .写出三个循环名称及路径:大循环:()小循环:1. ()2. ()人类能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水循环的动力是。

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二、在地球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就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地方,是和。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年际间变化。

时间上,夏天降水,冬季,空间上,东西,南北。

我国江河径流量总量占世界的第位,人均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升水,可以通过和获得。

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黄瓜B,鲫鱼C,水母D人。

三、水电解的式子,现象是、(看图)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由此可得:水由和组成。

氢气体积与氧气体积比为。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原子和一个原子组成。

四、浮力的计算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 G物。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 G物,p液 p物悬浮:F浮 G物,p液 p物下沉:F浮 G物,p液 p物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

密度计是测,刻度上下十五、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溶液的特点是、。

溶液由和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

碘酒中溶质是,溶剂是。

把硫酸铜溶解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这种溶液叫做。

溶质可以是,溶剂是,最常见的是水。

悬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属于溶液的是,悬浊液的是,乳浊液的是。

1.血液,2.肥皂水,3,味精4.粉笔灰5.植物油6.醋7.酱油8.胡椒粉9.牛奶,10.白糖11.面粉12.食盐一、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性质>)、(溶剂的种类<性质>),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 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 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 G 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V 排取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要点复习归纳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要点复习归纳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第一节 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 (地下径流) ●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第二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 水的重要性质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0C 、熔点为00C ;40C 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第三节.水的密度1、 密度定义:.●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 密度的公式:ρ= m/v (公式变形: m =ρv v =m / ρ)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八上浙教版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浙教版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2)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小循环)(3)水循环的动力:(主要动力、外因)+(内因)+ (4)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得地球各圈层紧密联系在一起;②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③使得海洋向陆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淡水资源。

(5)水资源定义: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某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5)更新最快(天);更新最慢(约年)(7)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但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仅界平均水平的(8)我国水资源分布时空差异:夏季冬季,江河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现在人类对水资源的改造主要是对的改造)(9)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升水二、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③气体的鉴定:正极→产生,鉴定方法:负极→产生,鉴定方法:④实验结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水是由和组成的(注意:不能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⑤文字表达式:三、浮力1、浮力的存在:浸在(包括和浸没)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2、浮力的方向: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4、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6、阿基米德原理(文字):F浮=G排=ρ液gV排(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了解探究过程)7、物体的沉浮⑴受力分析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当F浮>G物体;②当F浮=G 物体;③当F浮<G物体。

⑵密度判断法:①ρ液ρ物,物体上浮;②ρ液ρ物,物体悬浮;③ρ液ρ物,物体下沉;注:(要注意物体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浸没、浸入、漂浮、悬浮、下沉)8、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⑴密度计和船的原理和应用:密度计和船都是状态下工作;船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吃水较,反之则较;密度计的刻度为、⑵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⑶气球和飞艇利用_空气__的浮力来工作,通常充入密度较空气_密度小_的气体;归纳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G排液;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易错点:桥墩深深埋在河底淤泥中,所以桥墩下表面)平衡法:F浮=G-F拉(适用于漂浮、悬浮)四、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①;②不饱和溶液①;②;③特殊(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①;②不饱和溶液①;②;③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一般为20℃),里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反应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易溶:20℃时,溶解度在以上;可溶:20℃时,溶解度在克;微溶:20℃时,溶解度在克;难溶:20℃时,溶解度在克以下。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第一章 三角形初步[定义与命题]定义: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可以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

基本事实:人们在长期反复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

定理: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的根据的真命题。

注意:基本事实和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证明]在一个特定的公理系统中,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由公理和定理推导出某些命题的过程。

[三角形]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角形按内角分类]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三种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三条,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高线:三条,交于一点。

思考: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高线的交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还有其它推出来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海洋水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②水循环的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6.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第2节水的组成1.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导电性。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集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集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集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集锦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是指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的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
注:
①能表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线段与这两条平行线都垂直;
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它不随垂线段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种距离定义: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两平行线的距离——两天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

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设两条直线方程为
Ax+By+C1=0
Ax+By+C2=0
则其距离公式为|C1-C2|/√(A2+B2)
推导:
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
则满足Aa+Bb+C1=0,即Ab+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 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
d=|Aa+Bb+C2|/√(A2+B2)=|-C1+C2|/√(A2+B2)
=|C1-C2|/√(A2+B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海洋水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②水循环的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6.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分子的构成实验说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方向:竖直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液g 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3.物体浮沉的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根据悬浮时,F浮=G(2)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计的原理工作的。

因为F浮=ρ液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3)轮船:利用“空心”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物体自重的条件下增大排水体积,获得更大的浮力,最终使船漂浮。

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液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4)潜水艇:潜水艇是在不改变浮力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5)热气球和飞艇: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名称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特征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泥水、钡餐、血液等牛奶、肥皂水(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药品取用:书P23—P24第5节物质的溶解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

注意: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3.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5.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6.在科学上,我们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20℃)<0.01克0.01克~1克1克~10克>10克8.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熟石灰)、气体9.溶解度计算公式: m质 = S 或 m质 = SM剂 100g m液 100g+S10.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

(1)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时,要抓住要点: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浓×W浓%=M稀×W稀%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与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6节物质的分离1.晶体的特点:有规则形状和固定熔点。

2.结晶: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与溶解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3.获得晶体有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做风化。

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5.沉淀法:加入明矾、活性碳等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6.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7.蒸馏法: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水是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蒸馏瓶中为什么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出现液体爆沸。

冷却管的水应该怎么进出?冷却管的水应下进上出,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8.粗盐提纯的步骤及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

③蒸发——搅拌,使各部分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注意:精制后的盐样品仍然不纯净,含有一些可溶物。

9.自来水厂里的水净化流程:水样→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净水。

“净水”不是纯净物。

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有大量浮渣。

软水:有大量泡沫,无浮渣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淡水。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因此,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要解决缺水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的方式,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3.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

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如:①使用节水器具;②随手关水龙头等)及水的回收利用(一水多用,如用洗脸水浇花……)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

4.水资源保护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毒物质、农业废水中含有化肥、农药,生活污水中含致病微生物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