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三年以上定期储蓄 存款实行保值 0.24% -0.98% -1.50% -1.10% -0.16% -0.49% -0.50% -1% -0.25% 0.27% 0.00%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4% -0.75% -1.20% -1.50% -0.60% -1.12% -0.50% -0.75% 征收 20% 存款利息税 -0.50% 0.27% 0.27% 0.27% 1.98 2.25 2.25 2.52 10.98 10.08 8.64 7.92 6.93 6.39 5.85 5.31 5.58 5.85 6.12 6.39 6.57 6.84 7.02 7.29 7.47
一、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市场经济发展迄今,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 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是依 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调节社会经济运行 的。但1929—1933年的世界大萧条使自 由放任神话得以终结。凯恩斯的宏观调控 理论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各国国家干预经 济的状况普遍加强,市场经济成为有宏观 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
2007年
2008年1-5月
25万亿GDP增11.9% 规模工业18.5% 三产增长12.6%
1-11规模工业利润 22951亿元 同比增长36.7% 全年5.1万亿元 增长31%
GDP增长10.6%
经济效益 财政收入
规模工业利润 10944亿元 增20.9%
2.9万亿增33.8% CPI上涨8.1%
8.3
15
11.9 10.6
10
61491
5
48198 35334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一
0
1998-2002年:扩张型宏观调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国,我国 宏观经济中出现了通货紧缩问题,经济增 长明显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 因此这一轮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治理通 货紧缩,扩大有效需求。
0.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0.8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0.8 -1.4
-5.0
第三,投资增长持续偏快。根据中国国 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至2007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16.9%、 27.7%、26.6%、23.9%、 24.8%。
3、2003-2007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与“双防” 调控导向
(1)2003-2007年的宏观经济走势 第一,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2003年至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分别为10%、10.1%、 10.4%、11.1%和11.4%。
2003-2006年 经济增长 13.6万亿—21万亿 GDP年均增长10.4% 世界年均增长4.9% 规模工业利润 5784—18784亿元 年均增长34.2% 18904—38731亿元 年均增长19.6% CPI年均上涨2.1% 78-02年均上涨6.3% 城乡就业73740-76400万 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
17.1
11.3
10.0
11.6
10.9
10.0
9.3 9.1 7.8 7.6 8.4 8.3
10.0
10.4 10.1
11.4 11.1
12.0
7.3 9.3 8.8 6.5 4.1 3.1 3.8 3.4 9.2 6.4
8.3
10.0
5.0
3.9 2.8 0.4 4.8 0.7 1.2 1.8 1.5
1993-1997年:紧缩型宏观调控
1992年之后,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四高”、“四 热”、“两乱”。所谓“四高”即高投资增长、高 货币投放、高物价上涨和高贸易逆差。“四热”即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和股票热。“两乱” 即金融秩序混乱、市场秩序混乱。
300000
中国历年GDP及增长率(此图均为国家统计局修正后最新数据)
•
• 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是加息)
我国 10 年多来银行存款利率调整情况
时 间 1993 年 5 月 15 日 存款年利率 ( ± ) 贷款年利率 ( ± ) 存款年利率 % 贷款年利率 %
活期: +0.36% 定期: +2.18%
1993 年 7 月 11 日 1995 年 1 月 1 日 1996 年 5 月 1 日 1996 年 8 月 23 日 1997 年 10 月 23 日 1998 年 3 月 25 日 1998 年 7 月 1 日 1998 年 12 月 7 日 1999 年 6 月 10 日 1999年 11月 1日 2002 年 2 月 21 日 2004 年 10 月 29 日 2006 年 4 月 28 日 2006 年 8 月 19 日 2007 年 3 月 18 日 2007 年 5 月 19 日 2007 年 7 月 21 日 2007 年 8 月 15 日 2007 年 8 月 22 日 2007 年 9 月 15 日 2007 年 12 月 21 日
GDP(亿元) 增长率(%)
30
250000
249530 211923
25
200000
183868 159878
20
150000
14 13.1 10.9
100000
60794
50000
10 78973 71177 9.3
84402 89677 8.4
7.8 7.6
135823 120333 11.6 10.4 109655 10 10.1 99215 9.1
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手段:公开市场业 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财政政策的两大基本手段:税收、财政 支出
2、计划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计划的制 定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把重点放在中长期计 划上。计划调控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从宏观总体 上规定经济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供 需总量的平衡 。
第五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刘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 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 段 四、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与调控战略
一、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1、宏观调控的涵义:是指政府根据国民经 济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 济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宏观经济 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总量运行进行管理、 调节和控制。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运用 经济法律规范调控经济的手段。 法律手段的调控作用是给经济活动参与者 规定一个活动的基本框架和行为准则,保 护市场主体的权力和利益,惩罚各种违法 经营行为,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4、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政府机构运用行政权力,通过 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 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
(2)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深层原因
第一,总量性因素:投资与消费不平衡 的持续矛盾 第二,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与增长方 式尚未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体制性因素:政府职能转变尚未 到位
(3)“双防”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政策取向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 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 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稳健的财政政 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 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经 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 基本目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 2、计划手段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原理: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 足。 流动偏好和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导致 投资需求不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和滞后性,难以保 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2、市场交易的等价原则,难以完全实现公 正的收入分配,容易影响消费需求的有效扩 张。
四、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与调控战略
(一)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三次 较大起伏,经历了四次大的宏观调控。 第一次是 1993-1997年:运用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 策治理通货膨胀 第二次是 1998-2002年: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紧缩 第三次是 2003-2007:运用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 现“双防” 第四次是2008年:运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 紧缩
0.27% 2.79 0.18% 3.06 0.27% 3.33 20% 存款利息税调整为 5% 征收 0.18% 0.27% 0.18% 3.60 3.87 4.14
• 从紧的货币政策(二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次数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时间 2008年6月25日 2008年6月15日 2008年5月20日 2008年4月25日 2008年3月25日 2008年1月25日 2007年12月25日 2007年11月26日 2007年10月25日 2007年9月25日 2007年8月15日 2007年6月5日 2007年5月15日 2007年4月16日 2007年2月25日 2007年1月15日 2006年11月15日 2006年8月15日 2006年7月5日 2004年4月25日 2003年9月21日 1999年11月21日 1998年3月21日 1988年9月 1987年 1985年 1984年 调整前 17.0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00% 8.00% 13.00% 12.00% 10.00% 调整后 17.50% 17.0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00% 8.00% 13.00% 12.00% 调整幅度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2.00% -5.00% 1.00% 2.00%
第四,信贷规模扩张,流动性过剩问题 突出。 第五,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上涨孕育了巨 大的经济泡沫与经济风险。 第六,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与困 境。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 国家和地 外汇储备(百 排行 截至日期 区 万美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5 16 23 28 中国大陆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台湾 韩国 巴西 新加坡 香港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1,756,600 1,003,836 548,100 316,200 286,860 260,500 197,209 177,629 160,700 143,942 125,311 106,843 99,956 75,850 43,057 2008年4月 2008年4月 2008年5月 2008年5月 2008年3月 2008年4月 2008年5月 2008年3月 2008年3月 2008年4月 2008年2月 2008年2月 2008年3月 2008年3月 2008年3月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或经济组织通过运用经济政策 和经济杠杆,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关 系,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调节各种经济变量的基本 原则和方针。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 及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经济杠杆是经济政策的具体运用,主要有 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等。
第二,物价总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 弹和上升。 2003-2006年,CPI指数平均上涨为2.1%, 2007年上涨4.8%,2008年1-5月份上涨 了8.1%,
30.0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
24.1
消费物价指数
GDP增长率
25.0
20.0
18.8
15.0 13.5
18.0 14.7 14.2 14.0 13.1
物价水平
CPI上涨4.8%
就业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
新增就业432万人
进出口6207-17607年增29.8% 贸易顺差1775亿$ 国际收支 外资527.7-694.7亿$ 外储2864-10663亿$
进出口21738亿$23.5% 进出10125亿$26.2% 贸易顺差2622亿$47.7% 贸易顺差782亿$减75 外商直投资748亿$13.6% 外汇储备1.797万亿$ 外汇储备15300亿$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