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

合集下载

小儿脱肛的治疗方法

小儿脱肛的治疗方法

小儿脱肛的治疗方法
小儿脱肛是指直肠黏膜外翻或完全外伸至肛门外,且无法自行复位的情况。

治疗小儿脱肛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保守治疗:对于脱肛程度较轻的儿童,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包括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软化大便,减轻排便困难。

此外,还可以给儿童进行直肠鼓气术,通过鼓气刺激肛门周围神经,增加排便反射。

2. 手动复位: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复位的重度脱肛,可以进行手动复位。

医生会用手指轻柔地推回肛门黏膜,使其复位到正常位置,并进行固定。

3. 药物治疗:对于容易便秘的儿童,可以给予轻泻剂或肠道激活剂,帮助肠道通畅,减少便秘带来的脱肛风险。

4. 牵引治疗:对于反复脱肛的儿童,可以进行牵引治疗。

通过将肛门黏膜固定在肛门内,利用牵引装置,逐渐拉伸直肠和肛门肌肉,以修复脱肛的位置。

5. 外科手术:对于症状严重、牵引治疗无效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手术目的主要是修复脱肛部位,减少脱肛的发生。

任何治疗方法都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在进行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

治小儿脱肛秘方中医治疗药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小儿脱肛秘方中医治疗药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小儿脱肛秘方(方4首)治小儿脱肛秘方41.1益气举脱汤【来源】余立杉,《新中医》(2)1987年【组成】红参(高丽参更炒)、升麻各10克,炙黄芪80克,乌梅3个(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红参另炖兑入,后3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两汁混合,掺入参汤,分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气举脱。

【方解】脾虚气陷,且非一日所成,非大剂不能与证相应,故方重用红参、黄芪强中益气,且黄芪伍升麻以增强升提之力,并入少许乌梅以助收敛固脱。

再配以外治消炎燥湿,收敛固脱,内外并治,脱肛之疾可望桴鼓。

重度脱垂尤必多服,奏效必佳。

【主治】脱肛。

【加减】脱肛严重者,升麻加至15克;如兼有他症,则酌加对症之药,但主方不变。

每日1剂,不可间断,至愈为度。

同时在治疗中配用外洗方:方用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

每日1剂。

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内,待温,坐浴洗肛部,每日早晚各1次。

【疗效】治疗14例,痊愈(脱肛完全回纳、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11例,有效3例。

服药一般5~10剂,最多16剂。

41.2提肛饮【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升麻、柴胡、炙甘草、樗根白皮、陈皮、罂粟壳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温服。

多服数剂为好。

【功用】益气升阳、收涩固脱。

【方解】脱肛以肛门括约肌松弛为标,以正气大虚下陷为本。

因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大气虚而下陷则脱肛。

故方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以补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以升提;陈皮理气;入罂粟壳与樗根白皮之收敛涩肠而固气。

然必须配合外治之法,其效始著。

【主治】脱肛(一般分轻、中、重度三型)。

【加减】如中、重度脱肛。

脱肛不回缩者则先用生卷柏120克,煎水,先熏后洗,连洗数日,每次务将已干黏膜熏洗润滑,能缩回少许为佳。

继用煅枯白矾15克,煅五倍子30克。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脱肛50例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脱肛50例
脱 垂 。 I度 脱 垂 : 便 或 增 加 腹 压 时 直 晒 全 层 脱 出 , 5 排 长 ~
2 治疗及观察 方法
治疗 组给 予 脯 力 宝 丸 ( 南 省 宛 两 制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提 河 供 , 号 l 9 10 )4丸, . 批 9l2 , 9 次 3次/曰, 复 康 空 白 片 2片 / < 3 脑 0 ・
分 ~ 治 疗 前 积 丹 )洁疗 前 积 分 × 10 , 床 控 制 ≥6 , 教 , 0 临 0 显 ≥ 2 . 效 ≥ l , 效 ≤ l 。 0 有 2 无 2 3 3 两 组 间 用 药 后 中 医证 候 疗 效 比较 : 疗 组 4 例 , 教 l . 治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嵌 顿、 血循环障 碍 . 直肠牯 膜充 血 肿 烂、 泌物增 多 等 水 糜 分 口度 脱垂 : 管直肠全 层和部 分 状结 晒脱 出 , 1c 以 卜, 肛 长 0m 呈 圆柱形触 之有 弹性 , ¨松弛无 力。届 完垒性 脱垂 肛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根据患者局 部症状 和全 身状况 , 四诊 台参 , 临床分为“ F4 型 1睥 胃虚弱 , () 中气下 陷型 : 局部 脱肛 , 门有 下坠感 . 肛 兼 面色萎 黄 , 肌瘦体 弱 , 四肢 倦 息 , 胀食 少 . 腹 大便 溏薄 , 意频 便 频, 舌淡苔薄 白, 脉弱无力 。 治宜补 中益气 , 升举阿脱 。 方用补巾 益气汤 加减, 常用 药党 参 芪 、 黄 口术 当 归、 胡 升麻、 柴 陈皮 炙甘草 、 昧子、 子、 五 诃 垒樱 子 .( ) 2 肺气耗伤 , 大肠 失固型 :咳

1e , 0r 呈圆锥形 , a 色红 , 面呈环状有 层次 的粘 膜皱襞 , 表 触z 较
厚 韧 , 后 有 时 需 用 手 复 位 , f 松 弛 。属 完 全性 睨 垂 并伴 有 便 肛 I

脱肛

脱肛

脱肛在临床上常分为三度 一度:为直肠粘膜脱出。 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 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 部分脱出。
治疗
分内服外用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 内外药物及针灸治疗适用一度脱肛,尤其对儿 童疗效较好。但对二、三度脱肛仅能改善症状, 难以彻底治愈。中医内治主要是采用补中益气的 方法治疗。 注射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作用,引起直肠周 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脱 出。 手术可分为经会阴和经腹的不同。
脱肛
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 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 疾病,又称肛管直肠脱垂。 各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儿童、经 产妇、和年老体弱者。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脱肛的原因主要是中气不足,气 虚下陷。小儿多属先天不足,气血未旺;老年 人多属气虚不能固摄;发生在多产妇属中气下 陷。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易发生脱肛主要原因 在于骶骨弯曲尚未长成,直肠呈垂直状态,并 且比较活动;加之泻痢等原因。一般多为直肠 粘膜脱垂;年老体弱或多次分娩者,多为骨盆 底肌肉和直肠支持组织松驰无力,不能固定直 肠于正常位置。
临床表现
早期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能自行回 纳,随着病情发展,每因咳嗽、行走或稍用力 下蹲时即可脱出,不易回复,需用手推回或卧 床休息后方能回纳。 若因大便干燥擦破粘膜有滴周皮肤引起瘙痒。病人常有排便不净和不畅, 或下腹部坠痛,有的还感腰部及腹股沟酸胀。
护理
1、防止腹泻和便秘,排便不可过度用力 和蹲厕时间不可过久。 2、二、加强营养,经常提肛; 3、脱肛后及时复位,并适当休息。小孩 要用塔形纱布固定。 4、注射治疗后要适当控制数天排便。 5、其它同一般肛肠手术后。

小儿脱肛怎么治疗合适

小儿脱肛怎么治疗合适

小儿脱肛怎么治疗合适
家长们发现小儿脱肛的话,在治疗上一定要注意,小儿脱肛的治疗建议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给小准备合理健康的食物帮助他们消化,尽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避免小孩子发生便秘腹泻问题。

★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

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

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

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

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

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

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本草纲目》脱肛病治疗药物及验方整理

《本草纲目》脱肛病治疗药物及验方整理
用 慈 石 末 , 糊 调 涂 囟 上 , 后 洗 去 。④ 面 入
脱肛不收 : ①苎根捣烂 , 煎汤熏洗之 。 圣惠 方。② 莨 菪子 炒 研 傅 之 。圣 惠方 。 ③茜根 、 石榴皮各 1握 , 1盏 , 七分 , 酒 煎
温服 。圣惠方 。④蒲黄和猪脂傅 , 日三五
度。子母秘 录。⑤生韭 1 斤切 , 以酥拌炒 熟, 绵裹作 2包 , 更互熨之 , 以人 为度 。圣
过 , 芭蕉 叶托住 药坐 之 , 用 自人 也 。永 类
洗 之立效。⑧简 便 : 五倍 子半斤 , 用 水煮 极烂, 盛坐桶 上熏 之 , 温 , 待 以手 轻托 上 ,
1 , 碗 煎半 碗 , 日2服 。圣济总 录。
痢频脱肛 : 巴豆 壳烧 灰 , 用 芭蕉 自然
汁煮 , 人朴消少许 , 洗软 , 用真麻油点火滴 于上 , 以枯矾 、 龙骨 少许 为末 , 掺肛 头上 ,
之 , 易 之差 。圣 惠方 。 数
《 目》 录脱 肛验 方 6 纲 收 9首 , 据其 根
对脱肛的称谓将其分为 2 2类。 大肠脱 肛 : 乌龙 尾 即梁上尘 , 鼠 ① 同 屎烧烟于桶 内, 坐上熏之 , 数次即不 脱也 。 济急 。②直指方 : 慈石 半两 , 煅醋 淬七 火 次, 为末 , 每空心米饮服 1钱。③ 简便方 :
并 以蛇床末傅 之 。经 验方 。⑥ 木贼 烧存 性, 为末 掺之 , 人 即止。一加 龙骨 。= 按 = 三 因方 。⑦曼陀罗子连壳一 对 , 橡斗 1 6个 ,
同锉 , 煎 三 _ , 朴 消 少许 , 之 。儒 水 扛沸 入 洗 门事 亲 。⑧ 生 栝 楼 捣 汁 , 服 之 , 猪 肉 温 以 汁 洗 手 摇 之 令 暖 自入 。 葛 洪 肘 后 方 。 ⑨ 水 圣 散 : 紫 浮 萍 为 末 , 贴 之 。 危 氏 得 用 干

本方治疗小儿脱肛多例均药到病除

本方治疗小儿脱肛多例均药到病除

本方治疗小儿脱肛多例均药到病除
前些年,我校一老师的小孩得了“脱肛”症,几次上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

后来,他自己试制了一种药方,在小孩患处试用几次果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后另有三位患者使用此方,同样药到病除。

验方如下:
配方及用法:蹩(又名甲鱼)头一、二个,桐油2~3两,蛇蜕(龙衣)1条。

用新瓦一片加热将鳖头烤干研末后,把桐油加热至沸并加入蛇蜕再煮几分钟,使之化尽止;最后再将鳖头粉末加入滚沸的桐油中拌匀,降温即可用。

涂搽肛门,每日二、二次。

按:鳖有归缩之特点;桐油有紧固之效益;蛇蜕有清凉、祛风、消炎之功能。

荐方人:江西南昌新建石岗中学陈重信
转自奇验方大全网地址:/gck/106.html。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什么是脱肛?
• 1、什么是脱肛? • 人们常说的脱肛其实就是指直肠脱垂,脱肛是直肠粘膜、 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 一种疾病。 • 2、脱肛的特点: •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
• 1、气虚 • 肛门直肠脱出不收,肿痛不甚,兼有面色 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淡苔 薄,指纹色淡。 • 2、实热 • 肛门直肠脱出,红肿刺痛瘙痒,兼有口干 苔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指纹色紫。
四、诊断要点
• 1、有长期泻痢、咳嗽病史 • 2、轻者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可自行 还纳 • 3、严重者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 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 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
•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 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 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 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 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 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 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 口脱出,脱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 是指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 下降外脱的一种症状,为儿童常见病 证之一。 • 小儿脱肛与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有关。 其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 儿。
二、病因病机
• 主要病因为小儿先天不足,病后体弱或泻 痢日久,耗伤正气,气虚下陷,升摄无权。 亦有因大肠积热,湿热下注,大便干结, 导致肛门外脱。
五、推拿治疗
• 1、气虚 • 治则: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推三关、按揉 百会、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 2、实热 • 治则:清热利湿,通便固脱 • 处方: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按揉 膊阳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脱肛的治疗方法

脱肛的治疗方法

脱肛得治疗方法1、什么就是脱肛?脱肛就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与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得一种疾病。

2、脱肛得特点: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3、脱肛相当于西医得什么病? 脱肛相当于西医得直肠脱垂。

4、如何诊断脱肛?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瞧脱出物即可诊断。

脱肛可分为三度: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得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5、脱肛得鉴别诊断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1)保守疗法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

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

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

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治脱肛方: 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小儿脱肛的防治

小儿脱肛的防治

托使其复位 。
6采用补中益气 的中药治疗 。 . 7脱肛发作 期间 ,避 免蹲位排 便 ,应 让幼 . 儿仰卧位或立位 排便 ,排便时尽量减少髋关 节 的屈 曲 。例如 .将 便 盆放 在小 板凳 上 立位 排 便。 8及 时治疗 咳嗽 、腹 泻 、便 秘等原 发病 , . 解 除诱 因。 通 过 以上 方法 ,大部 分 幼儿 脱 肛可 以 自 愈 。如果脱肛反 复发 作 ,可考虑进行 药物 局部 注射治疗 ,如用 9 %酒精注射在直肠 周围 ,刺 5 激直肠周 围组织 与直肠粘连而使直肠 固定 。个 别严重直肠脱垂 的患儿 ,则需手术治疗 。 ( 黄定群 :广州市第一幼儿园)
彳 1

直肠黏膜受刺激可发生充 血 、水肿 、糜烂 和溃 疡 ,肛 周皮肤可 出现瘙痒 。 剧烈咳嗽或长期慢性 咳嗽 、经常便秘及腹 泻等引起腹压增高 以及身体瘦 弱 、营养不 良都 是小儿脱肛常见 的诱 因。家 长和教师可 以通 过 以下措施防止幼儿脱肛 的发生 ,促进脱肛幼 儿
循环 ,刺激肛门周围的肌 肉收缩 ,缓解脱肛。 5注意 幼儿排便后肛 门情况 .如果 出现脱 . 肛又不能 自行 回缩 ,可用干净纱 布垫 着用 手上
精细 ,二是不科学 的排便 习惯 等原 因,致使 脱
肛成为小儿 外科最常见 的疾病之一 。 脱肛的症状 :轻则肛 管粘膜脱垂 ,排便 结 束后 自行缩 回;重则直肠 脱出数厘米长 ,排便 结束后 ,还会在肛 门外露 出一段。排便 时可 伴 有疼 痛等不适 的感觉 ,擦大 便时 有少量 出血 ,
膳食纤维的食物 ,预防便秘 。 3为幼 儿提供 品种 多样 、易 于 消化 吸收 、 . 营养丰 富的食物 。预防营养不 良的发生
4让 患 儿 坐 温 水 浴 。加 速 肛 门 周 围 的 血 液 .

蝉蜕粉治小儿脱肛

蝉蜕粉治小儿脱肛

屡 见 功效
,
特赐 同
3
浙 江 省青 春 医 院 和 浙 江省 中 医 药 研究所 等 单位 采 用 针 灸 半刺 法
4
( 夏工 成 )
L
治 疗 年龄 1 月 ~ 治 愈 率 在 8 8% 以
,

牛而生 疮 血



0 岁 的 婴 幼 儿腹 泻 7
,

,
,

,
而且 治 疗方 法简 便 一般

疗程 短

而用
涂以 油 旅

,
,
再涂 蝉 蜕 粉后
缓缓 将 脱肛 还
`
庆大 霉 素 对 照组


,
氨 节霉 素
,
痢 特 灵 等西 药 治 疗 的
.

日一 次
洽 疗 一月 可 庄 愈
时毓
(
7 例 ) 5


治 愈率 仅 4 5
.
6 1%,
加好 转
民) 孙
匕 只有 5 0 有效 率 L
, 8 7%
疗效 明 显 低 于
,
5克
刀 及 八

半刺 法
,

分头 穴

头穴取
口 诸 疚均减 地
,
惟 肿不 消 尽
仰原 方 去 生
额 旁二 线
分上

;
体 穴取 水
又 服 八 日全 廖

分 刺
,
天枢
3
气海

足三 里等
根 据 具 体病 情
.
蝉蜕 粉 治 小 儿 脱 肛
取 蝉蜕 ( 俗 称 知 了 壳 ) 5 0 克烘 千 研 细 末

脱肛 教学ppt课件

脱肛 教学ppt课件
15
Ⅰ度脱垂
直肠黏膜脱出 长3~5 cm 环状黏膜皱襞 柔软,无弹性 可自行回纳
16
Ⅱ度脱垂
直肠全层脱垂 长5~10 cm 圆锥状,表面有环
状黏膜皱襞 较厚,有弹性 肛门松弛,需手助
回纳
17
Ⅲ度脱垂
直肠及部分乙状结 肠脱出
长10 cm以上 圆柱状 触之很厚 肛门松弛
18
鉴别诊断
Ⅰ度 脱肛
内痔 脱出
环状粘膜脱出 痔核分颗脱出
不易出血 嫩红或鲜红 容易出血 紫红或暗红
19
治疗
内 治 外 治 针 灸 注 射 手 术
20
辩证论治
内治
脾虚气陷:单纯脱出 -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补中益气汤加减
湿热下注:脱出伴有水肿或糜烂 -清热利湿 -萆薢渗湿汤加减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麻仁润肠丸、
为虚。
5
西医病因病机
小儿发育未成熟:骶曲未形成,支持组织尚不够 强健。
体质虚衰:肛门直肠周围支持组织薄弱。 慢性疾病:慢性咳嗽、泻痢、便秘等。 神经、肌肉损伤。 脱出性疾病诱发:内痔、息肉痔、肥大肛乳头脱
出。
6
临床表现—脱 出
7
临床表现
肛门坠胀

肛门潮湿

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少量出血
8
并发症
嵌顿:脱垂
的粘膜水肿, 难以回纳,肛 门灼热疼痛。
9
检查
望诊 指诊 蹲位检查
10
望诊
脱出物的形状: 花瓣状、圆锥状、 圆柱状。
11
指诊
脱出物的厚度、硬 度。
肛门括约肌松弛。
12
指诊
反折沟(环形沟) 是否消失:了解肛 管是否脱出。

宝宝脱肛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宝宝脱肛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保持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
培养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助 于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预防便
秘。
避免憋便
教育宝宝不要憋便,有便意时应及 时排便,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注意排便姿势
对于较小的宝宝,可以采用把便的 方式,注意保持宝宝身体前倾,膝 盖略高于臀部的姿势,有助于顺利 排便。
避免长时间坐立或蹲位
01
02
03
宝宝脱肛
汇报人:XXX
2024-01-12
• 脱肛基本概念与原因 • 预防措施与日常护理 • 治疗方法选择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风险及应对措施 • 心理干预与家庭支持体系建设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脱肛基本概念与原因
脱肛定义及分类
脱肛定义
脱肛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可能 发生,但小儿脱肛较为常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肛门黏膜下血管丰富,脱肛时容易破裂出血。
嵌顿
脱出的肠管不能自行回纳,造成嵌顿,导致血液 循环障碍,甚至坏死。
并发症预防措施
保持肛门清洁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粪便残留引发感染。
避免长时间蹲坐
减少宝宝蹲坐时间,以降低脱肛发生的几率。
及时治疗便秘
调整宝宝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排便时的 用力。
针对宝宝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康复科或肛肠科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 治疗。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主题内容总结回顾
宝宝脱肛定义与症状
宝宝脱肛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肛门肿物、排便困难、肛门疼痛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宝宝脱肛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先天性肛门发育不良、长期便 秘、腹泻等因素有关,同时,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也是 发病的危险因素。

脱肛症状起因

脱肛症状起因

脱肛症状起因*导读:脱肛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脱肛症状的疾病有哪些?发生脱肛有三个重要因素:1.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2.局部组织解剖因素(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3.促成因素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

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发病机制: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

长期脱肛的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脱肛后易复位。

偶然因腹内压突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如未能及时复位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

约有半数直肠脱垂病人的肛门括约功能不全排便功能障碍日本铃木行直肠肛管测压也发现近半数病人的肛管内压降低、随意肌收缩压下降而直肠肛管反射及直肠内压均正常有的学者测定直肠脱垂病人的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发现由于肛门收缩而引起的放电明显增加证明肛门直肠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肉的反射性失调有关并非局部肌肉麻痹。

Parks等作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的病理切片及组织化学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肌肉组织的变化其中以外括约肌最明显肛提肌较轻他认为长期便秘使该部肌肉及神经过度伸展和损伤,从而造成括约功能不全和脱肛。

至于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为其原因或是结果,意见尚不一致。

田振国教授治疗小儿脱肛病经验初探-胡占起

田振国教授治疗小儿脱肛病经验初探-胡占起

83第16卷 第11期 2014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11 Nov .,2014小儿脱肛是一种发生于小儿的直肠黏膜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疾病,属肛肠科难治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

临床多表现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可自行或手托复位,严重者不能复位,伴排便不尽或下坠感。

有时因反复磨擦会出现直肠黏膜糜烂,大便带血,肛门潮湿、瘙痒。

由于本病病因复杂,中西医对其认识也各异,因而治疗方法甚多,国内外对该病的治法有上百种之多,治疗方法的繁多也反映出了该病的难治性。

各种治疗方法单一使用效果均不甚理想,而各种手术也都存在并发症、后遗症多(16.5%),复发率高(3%~70%)的问题[1-4],患儿痛苦较大。

因而对本病的治疗颇为棘手。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针对功能的恢复,探索出了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外敷、针灸推拿等多种治法,且均有一定疗效。

西医则重在追求组织的重建,创立了注射疗法以及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折叠术、肛门环缩术、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PPH 术)等多种手术方法。

田振国教授综古今文献,取众家之长,结合自己40余载临证经验,对小儿脱肛进行辨证施治,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综合疗法。

笔者随师侍诊多年,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就田师治疗小儿脱肛的经验做一初步探析,以飨同道。

1 追根溯源,勤求经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述脱肛的国家。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人州出不可入者……倒悬其人,以寒水尧其心腹,入矣。

”这是世界上最早对脱肛及其还纳方面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有:“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为气堰,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谓脱肛也。

”另外,《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经典论著中均有对本病的相关记载。

如此多的经典古籍对本病或详或略加以论述,几乎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中医著作的代表,可见先贤们对本病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时,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支持作用,另外, 婴儿期脊髓发育较慢,所以较易发生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百日咳、 剧烈咳嗽、呕吐、便秘、腹泻等腹压增高的因素,都可促使脱肛发生 小儿脱肛有自愈的倾向,所以在治疗方面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以 纠正造成脱肛原发因素和局部处理结合处理。局部处理包括纠正便秘, 建立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避免蹲位姿势排便。如便后直肠脱出后不 能回缩,可用手指将脱出肠管的中骨部分先轻轻推人肛门内,其余部 分也能随同回纳复位。如复位困难,可先用温盐水外敷脱出部分,再 予以回复。对脱肛小儿也可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在肛门两侧,以阻止 肛门下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骶骨弯曲度发育成形,轻度粘膜脱垂的 部分患者可获得治好。
• 重庆东大肛肠医院肛肠专家建议广大父母们平时可让宝 宝多食新鲜蔬果,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以及定时排便, 对小儿脱肛的防治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如何预防小儿脱肛?
• 小儿脱肛初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反复 发作后,每次便后都需要用手托回,常有少量黏液从肛门流出,患儿 肛门处有明显的不适感,十分怕解便,常伴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 面色萎黄和消瘦,所以说小儿脱肛应做好防治工作!
小儿脱肛怎么办?
• 直肠脱出后应尽快及时复位,以避免脱垂部充血、水肿 等症状给复位带来困难。当小儿发生脱肛时,应让患儿趴 在家长的膝上,家长的手指涂上石蜡油或食用香油,缓慢 地将脱出的直肠纳入肛门,使脱垂的直肠复位,然后清洁 肛周皮肤,再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肛门两侧。若脱出时间 较长,脱出部位充血水肿,用一般方法不能复位,应马上 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脱肛一般经以上治疗均能奏效,屡发 者可采用硬化剂流向法,对顽固性脱肛还可采用肛周箍绕 术。小儿脱肛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盲 目求治。

如何预防小儿脱肛?
• 2、直肠脱出后应尽快及时复位,以避免脱垂部充血、水肿等症状给 复位带来困难。当小儿发生脱肛时,应让患儿趴在家长的膝上,家长 的手指涂上石蜡油或食用香油,然后缓慢地将脱出的直肠纳入肛门, 使脱垂的直肠复位,然后清洁肛周皮肤,然后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肛 门两侧。若脱出时间较长,脱出部位充血水肿,用一般方法不能复位, 应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 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 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 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 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脱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小儿脱肛是怎么回事?
• 小儿脱肛就是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小 儿脱肛与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有关。其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 婴幼儿。
脱肛的鉴别诊断
• 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 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暗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 外,还痔等。
脱肛的原因有两大类
•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 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 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怎么回事?小儿脱肛怎么办?
什么是脱肛?
• 1、什么是脱肛? • 人们常说的脱肛其实就是指直肠脱垂,脱肛是直肠粘膜、
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 一种疾病。 • 2、脱肛的特点: •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如何诊断脱肛?
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 •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
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
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 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 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 1、小儿脱肛有自愈的倾向,所以在治疗方面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大 多以纠正造成脱肛原发因素和局部处理结合处理。局部处理包括纠正 便秘,建立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避免蹲位姿势排便。如便后直肠脱 出后不能回缩,可用手指将脱出肠管的中骨部分先轻轻推入肛门内, 其余部分也能随同回纳复位。如复位困难,可先用温盐水外敷脱出部 分,再予以回复。对脱肛小儿也可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在肛门两侧, 以阻止肛门下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骶骨弯曲度发育成形,轻度粘膜 脱垂的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