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专题1[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一、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河流水系特征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河流流向、河流流程、水系形态、流域面积、河道状况、河网密度等。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如下:1.河流流向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图凸向河流上游。

河流流程。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和陆地比较破碎(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

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一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水系形态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

常见有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等。

如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故为扇状水系。

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呈树枝状排列的为树枝状水系,如中国的长江、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微专题1: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微专题1: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微专题1: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地形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

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

成因/河流地形河流作用:河水受重力影响,自高处向低处流动,产生动能,对地表进行侵蚀与堆积作用。

河蚀地形/河流地形高山或高原地区或幼年期河流,侵蚀作用最强,易形成峡谷、瀑布峡谷:高原或山地区→坡陡流急,河流下蚀力特强;两岸谷壁陡峭、谷地狭窄瀑布:河床落差很大;主支流的交会处→主流下蚀力大于支流;软硬岩互层地区→差别侵蚀;断层通过→河床形成落差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河积地形/河流地形河流中下游地区山麓冲积扇河流由山地进入平原时→坡度变缓,流速锐减,大量泥砂、石砾堆积。

谷外开阔,河流向平地作扇状展开。

扇面物质粗大疏松,河水于扇顶即下渗,扇面一般缺乏水源,地下水至扇端渗出,形成涌泉带。

1.泛滥平原:洪泛时期,洪水越过平常的河道向两侧溢流→泥沙随洪流到处堆积,形成低平的泛滥平原。

河道两侧堆积旺盛,形成高于平原的自然堤。

2.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接近侵蚀基准,所携细沙黏土在河床堆积在入口处形成三角状冲积平原。

常因地势过低,排水不良,成为沼泽区。

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地形曲流:河流凹岸与凸岸共同形成的地形因地面倾斜程度、岩层软硬不同,河道弯曲。

河道弯曲处,两侧水流能量不一。

凹岸→水流较急、侵蚀较强,使河道向后退凸岸→水流较缓、堆积较盛,使河床平浅弯曲度增大,切穿曲流颈,截直河道→曲流截断,行成牛轭湖河阶:河水在旧堆积面重新下切,形成新的河床,使原有的旧河床成为高出两岸的阶地因流量增大、搬运物减少、地盘上升等作用→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再度下降,又会出现新的河阶。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总结河流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品)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总结河流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品)

河流专题一、河流基础知识(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1.形成:雨水落到地面,部分雨水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2.分类:(1)按河流的归宿分:内流河、外流河①内流河: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

内流河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

●特征:一般不长,支流少而短小,绝大多数河流单独流入盆地,缺乏统一的大水系,水量少,多数为季节性的间歇河,部分内流河下游水流会逐渐消失,有的会注入湖泊,形成内流湖;水一般比较咸(因为河流在流淌过程中,从河岸带走大量盐分,所以水比较咸);水分作内循环,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增加。

●成因:主要是河流流经的区域高温干旱,两岸不但没有支流汇入,而且河水因大量的蒸发、渗漏而消失在内陆。

现在因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引水、截流会加快内流河的形成。

●分布:降水稀少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发育在封闭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内。

中国第一大内流河为塔里木河;世界第一长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

②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特征:往往形成庞大水系,河流水量大,大多数为常流河;水分主要作外循环,把陆地上大量的径流量输送到海洋;河水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减少。

●分布: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中国外流流域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64%,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

★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按河流的形成分:自然形成的河流、人工修建的河流(运河)(二)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通过水循环建立了相应的补给关系,具体图示如下: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三)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泊水、地下水补给为双向补给。

高中地理河流专题

高中地理河流专题

微专题河流【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河流补给与流向1.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2.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从等高线的弯曲处流过来。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3)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等。

(4)根据河道剖面判断河流流向:上游河谷多呈“V”型,中下游地区多呈槽型(河道较宽而浅)。

二、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1.基本概念河流水系:指集水河道的结构,包括源地、注入地、流程、流域、支流及其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河流水文:指河流的水情,是河水状况及其变化等。

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要素。

2.影响因素影响径流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降水量、降水形式、强度、蒸发等)与下垫面因素(地形、地质、植被状况等)。

径流可分为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河流)。

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

如下表所示: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5)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4.河流特征答题模板三、流域综合开发的答题规范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2.河流的航运条件3.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时,要充分考虑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理环境特征。

中国河流专题复习

中国河流专题复习

1黄河发源地: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地形区 3黄河的开发利用: 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 资源、 资源 4黄河的忧患 上游:气候干旱,再加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方式, 致使 ,治理措施: 中游: ,治理措施: 下游: ,治理措施 。 近几年来,又出现了 和 等新的问题。 凌汛:初春季节,出现在 、 、 三省, 凌汛季节及时观察,必要时人工炸冰,防止灾害发 生。 5、治黄的关键是: 6填注: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
、读出黄河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
“地上河”
1长江发源地: ,注入海洋 : 2、填注: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支流
3、长江的开发利用: 、 和 4、长江的忧患 :洪涝灾害。 尤其是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段)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治理洪涝灾害的水文特征 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 河流水量较大, 汛期主要集中于 季, 越往南河流的水量越 ,汛期越 。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 ,越往北河流的 结冰期越 ;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季:
内流河水文特征: 河水主要来自 和 ,水量较小, 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较大, 汛期为 季。

说课新稿河流专题

说课新稿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说课稿王开稀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三二轮复习《河流专题》,我将从专题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我对此专题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来看,河流是高考中的热点。

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有关河流的一般知识,包括:河流的流域面积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河流流量图的分析和判断、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分析、河流水能资源的分析并会分析河流的自然背景,进而对河流及流域的开发治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从重难点及突破上看,在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河流补给状况,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上。

在突破教学难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时,我展示三道高考真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并回答问题,最后由我做归纳总结。

第二、我对学情的分析经过一轮全面复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于某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如光照图、河流等)缺乏综合分析、归纳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把散落在各章节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并适度挖掘。

第二轮复习必须注重对知识整合与应用,达到提高地理能力的目的。

第三、我对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析法和归纳法。

对于三个知识点,基本采用以下步骤: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

3.运用综合归纳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反馈)。

第四、在教学过程方面,有以下环节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3分钟)—专题教学活动(30分钟)--小结和作业(12分钟)1.课程导入通过高考试题回顾,引入河流专题。

2.教学过程(1)源流概况:识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2)补给状况:识图,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并填写表格→老师补充说明(3)水文特征(水系特征):①水文(水系)特征的分析要素和影响因素学生思考练习→老师精讲点拨(从命题意图、关联考点、解题思路等方面讲解)②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学生填表练习→老师综合归纳3.课堂练习及讲解4.课堂归纳小结第五、从板书设计来看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能概括主要教学内容,真正起到教学纲要的作用,使学生能理清学习思路,让学生从板书中概括出所要学习的内容。

高考河流专题讲座

高考河流专题讲座

高考河流专题讲座一. 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二、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三、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1、河流与地形、地貌1)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有哪些表现?2.河流与气候四、河流与人文要素的关系1、河流与农业2、河流与水产业3、河流与聚落4、河流与旅游业五、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1、开发利用方向:航运、水能、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2、河流问题的治理:(洪涝、断流、凌汛、水土流失、水污染、咸潮等)六. 中国主要河流:七,国内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八,河流复习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 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航运等。

(一)径流量: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取决于地形)、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取决于气候,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如:气候湿润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较小、径流量较大,例:长江、珠江(秦淮以南)降水大,流经湿润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东北)蒸发小,降水较多,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辽河、海河、淮河(秦淮以北)降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故径流量小,如塔里木河等内流河。

2. 季节变化及汛期: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补给类型,还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故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和夏汛),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我国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而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变化小。

高考地理知识点河流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河流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河流专题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

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河流专题复习

河流专题复习

水文特征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 源。 1流量 描述词语:大小,季节变化大小。 影响因素:①流域内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和蒸发量); ②河流的补给类型;③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干流长 度、支流多少等);④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质); ⑤植被覆盖情况;⑥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造草— —改造下垫面性质、取用水等)。 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以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流域面积 大,流量一般较大。流程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流量一般较大。
影响因素: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 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
水系特征
常见的排列形状有: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 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如中国的长江、 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水系特征
常见的排列形状有: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 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如中国的长江、 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直接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 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 流河则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 的时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都有夏汛,东北的 河流除有夏汛外,还有春汛;西北河流有夏汛。另外 有些河流有凌汛现象。流域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 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我国 南方地区河流的汛期长,北方地区比较短。
4、(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 季节变化大,夏汛为主(1分),汛期含沙量大(1 分),结冰期长,有凌汛(1分),上游水能资源丰 富(1分)。(任选3点,只需描述即可,无需原因)
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水能:能源开发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洪涝灾害:防洪、抗旱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

(描述角度)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分析角度)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

(水资源)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1.河流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④地下水(稳定、互补)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有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河流的水系特征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凌汛: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专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专题
含沙量:取决于植被的覆盖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航运价值:水量丰,水流平稳,河道深且宽阔,无瀑布急流,通 航价值大(一般在河流下游)。
水能资源: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一般在河流上中游)。 峡谷地段适于筑坝。
综合练习题
1.上图为一幅不完整的等高线图,根据地图的一般知 识,分析该图缺少哪些要素? 答案:比例尺,等高线具体数值. 2.试分析该河流的水系特征? 答案:(1)流向自西向东; (2)上游:支流多,南北对称 分布;下游:河道弯曲.
田少。
反对
1、地处我国边远地区,交通不便, 工程建设投资大;
2、该地区太阳能、地热资源资源丰 富,无须建设电站;
3、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建设 电站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4、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 稳定,建设电站要求技术水平高。
5、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
五、河流的水文特点
水位(汛期)、流量、含沙量、 结冰期,水能分布情况。
② 60

80 ①
80 畜

60 牧
40

④ 20
100(%) 0
20 40 60 80
林果业 图8
0 100(%)
综合训练
1、下图表示的是某河流不同年代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 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C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A、 ① ② B、 ② ③
流 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经地区气候条件。
流量季节变化(丰水期与枯水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 季节。
例如:雨水补给为主河流——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冰雪融水——气温变化,夏季为丰水期、冬季1,2月常断 流。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教师版)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教师版)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一、知识体系二、相关概念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航运等。

(一)径流量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取决于地形)、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取决于气候,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季节变化及汛期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补给类型,还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故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和夏汛),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我国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是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变化小。

(二)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三)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还受流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四)冰期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地区(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河流才会结冰。

(五)凌汛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有凌汛,而是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

(六)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七)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是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的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

高中地理必考点之河流专题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点之河流专题总结

高中地理必考点之河流专题总结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

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

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

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

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

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

水域
50 0
1000
0 100
0 100
国界
10 00
1000
河流 流域范围
50º
10 00
1000
请将甲乙两流量图与①②相对应,并说明原因。
流量 米3/秒 15000 10000
110º
130º
150º
①乙图流量大于甲图,所以乙图对应点处于甲图
70º
100 0 1000
对应点的下游; 5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水文 特征
大或小 大或小 大或小 有或无 快或慢 大或小
补给类型、流域面积 补给类型、气候特征
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流速
含沙量 结冰期(凌汛) 流速 水能
气温状况 地形、地势 流量、落差
请分析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
110º 130º 150º
70º
100 0 1000
1000
等高线
沼泽
1000
水域
50 0
底 格 里 斯 河、 幼 发 拉 底 河
伏 尔 加 河
乌 拉 尔 河
莱 茵 河
尼 罗 河
刚 果 河
墨 累 河
密 西 西 比 河
亚 马 孙 河
巴 拉 那 河
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进行水资源的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利工程,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 农业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纬度高,有结冰期
发生条件:
凌 汛
由低纬流流向高纬
发生时间: 秋末冬初、冬末初春
要点五 河流的综合开发
径流量
水位季节变化

河流专题 知识点总结.doc

河流专题 知识点总结.doc

河流专题知识点总结【思考】如何比较河流两岸的侵蚀程度大小?为什么港口总选在河流的凹岸?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相对接受沉积。

平原地区的河流一般蜿蜒曲折,地理上叫曲流,又称河曲。

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河床因此比较浅。

人们在兴建码头时,绝不会选河床浅的凸岸来停泊船只,而会挑河床深的凹岸来让大船靠航。

而引水口位置的选定,一般选在凹岸中部偏下游处(对顺直河流不存在这一问题)。

这是因为河槽的主流总是靠近凹岸一侧,引水可靠,更重要的是在凹岸引水可以利用环流作用以防止泥沙淤塞进水口和进入渠道。

4.河流阶地河漫滩(1)上游地区:侵蚀作用为主,峡谷、V 形谷、瀑布(2)中游地区:搬运、(沉积)作用为主(3)下游地区:沉积作用为主,多曲流、多沙洲、槽型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二、河流补给1.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补给类型补给时间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区雨水补给夏秋季节随降水量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水量变化大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渐增过程东北地区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夏季高温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年径流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取决于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较普遍。

地下水补给全年一般与河流水位有互补作用,水量较稳定普遍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