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年文言文考试试题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B.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伯乐不常有D.马之千里者大道之行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喜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老子》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B. 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C. 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D.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成功。
答案:B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里?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春秋》答案:C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道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路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答案:学而不厌2. “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温故知新3. “______,不亦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时习之4. “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的描述。
答案:君子坦荡荡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将“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自己不希望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国风·郑风》的______篇。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三百首》答案:A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学而》B.《为政》C.《八佾》D.《里仁》答案:A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哪一篇?A.《乾卦》B.《坤卦》C.《屯卦》D.《蒙卦》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将“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中“仁”的含义。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一种道德品质,包含了爱人、善行、公正、宽恕等多重含义。
2. 简述《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孟子》中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良、仁义的倾向,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完善。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 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2. “_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3. “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 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
4. “_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___,出淤泥而不染。
” 这是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李白之手?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陆游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三、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1. 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含义。
2. 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理念。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2. 论述《滕王阁序》中王勃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答案:一、填空题1. 举杯邀明月2. 先天下之忧而忧3. 昨夜雨疏风骤4. 学而时习之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二、选择题1. B2. A3. A4. D5. A三、解释题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指桃树和李树不发出声音,但它们的花和果实吸引了人们,使得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文言文二》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24二模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1分)录田父语〔宋〕宋祁①①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溱溱②,厥声载路。
□□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汁者满篝,稆者如茨,饁者③弗仇饷,锄者无德色,籴不闭邻,输不争承,欣欣然以尽四肢之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而百囷,大则万箱。
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③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曰:“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
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踦跂竭作,扬芟捽屮④,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亟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⑤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强勉以希帝力也。
”遂去不顾。
④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
”先生曰:“不可。
浅丈夫悻悻然,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
奚独父之诛焉?”〔注〕①宋祁:宋仁宗时工部尚书,文中“先生”乃自称。
②溱溱:繁盛的样子。
③饁者:送酒食到田间的人。
④扬芟捽屮:除去各种杂草。
⑤衰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税。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1分)A.然而B.且夫C. 已而D. 于是21.下列对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户户安居故土,人丁兴旺。
B.粮草堆积如山,五谷丰熟。
C.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
D.人人开心劳作,各司其职。
22.田父认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驳,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加以分析。
(4分)23.第④段画线句仅仅是批评田父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
(4分)20.(1分)D21.(2分)C22.(4分)答案示例:田父认为作者“丰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赐”的看法是浅陋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丰收之“获”是自己懂得并能顺时辛勤耕种与收藏,丰收之“乐”是自己能按时纳税,官吏不能剥夺我劳作的权利和成果。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文言文中的实词?
A. 山
B. 水
C. 月
D. 人
2.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A. 人皆知已之善
B. 吾欲之南海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吾闻之,斯是
已矣
3.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正确?
A. 舟夜降矣,诸少年争笑之
B. 吾欲之南海,何如?
C. 之死矢靡它
D.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4.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不正确?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吾是以知天下之不齐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其”字用法不正确?
A. 其闻道也固早矣
B.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
C.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D.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
6.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吾闻之,斯是已矣。
④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C
二、翻译题
6.
① 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我听说,这就是已经够了。
④ 我的才能不如师傅。
初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不亦说乎(说:高兴)C.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识)2. 以下句子中,属于倒装句式的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些年龄阶段?请列举出来。
2. 孔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二、填空题1. (1)必有我师焉(2)四十而不惑三、翻译题1. (1)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孔子说:“看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四、简答题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通过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思考。
五、阅读理解1. 孔子提到的年龄阶段有: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文言文初二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之乎者也D. 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而C项中的“之”为助词,用于句中。
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二、填空题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子衿》。
三、翻译题1. 翻译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四、简答题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崔颢。
2. 诗中“黄鹤楼”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答案:武汉市。
3.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积累,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全国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材料(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言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以为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来。
”相如奉璧奏王前。
王又问:“谁可使为使?”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1. 根据上文,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什么样的人?(3分)2. 赵王在面对秦王的请求时,内心是如何矛盾的?(3分)3. 缪贤推荐蔺相如的原因有哪些?(3分)4. 蔺相如在回答赵王时,提到了“肉袒伏斧质请罪”,请解释其含义。
(3分)5. 蔺相如为什么愿意亲自前往秦国?(3分)(二)文言文翻译(15分)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分)2.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3分)3.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3分)4.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分)5.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分)二、文言文理解与分析(共20分)6.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5)请谈谈你如何评价【乙】文中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
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2021新高考二卷语文文言文
是“尽以分与昆弟外家”,“昆弟”是家族兄弟,“外家”是母亲、妻子的娘家人。故选 D。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数”,多次;“语”,交谈;“勇鸷”,勇敢凶猛;“鲜”,少。 (2)“让”,责备;“军师”,军队;“何”,为什么。 答案:(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指表现较差, 不能令人满意”错,光武帝说“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吴汉比较令人满 意,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可见“差强人意”在文中也是表现令人满 意的意思。故选 B。
1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错。原文
2021 新高考Ⅱ卷语文文言文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试题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的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传·宣公十一年》节选楚子伐郑,晋师救之。
荀林父将中军,士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缺佐之,栾书将中军,赵同、赵括、赵婴齐为大夫,巩朔、韩穿、荀骓、赵旃、赵罗为将军,范武子将上军,郤克、栾京庐为将军。
晋师将伐楚,荀林父曰:“不可。
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不如从楚,可以纾忧。
”士会曰:“不可。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纾军以献,偷生以逞,然后可,单楚而已。
”晋人从之。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B.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C.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D.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答案:C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纾:解除、缓解。
B. 讨:讨论、商议。
C. 训:教导、训诫。
D. 儆:警告、提醒。
答案:B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荀林父主张不与楚国作战,认为放纵敌人会带来长久的祸患。
B. 士会认为楚国自克庸以来,国君经常教导百姓和军队,因此楚国不可轻视。
C. 晋国最终采纳了士会的意见,决定与楚国作战。
D. 文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晋国将领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看法。
答案:A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答案:如果一天放纵敌人,就会成为几代人的祸患。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答案】
五、[8分]22.D 23.A 24.D 25.B
3.【2013年·湖北十堰】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
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一)(12分)
19.(3分)(1)同“遍”,遍及(2)击鼓(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抓住“狱”“虽”“以”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
21.(3分)A
22.(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
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
16.【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孚,信服
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
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
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
【答案】
8.B(孚,为人所信服)
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
10.C
11.(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大意1分,“徧”“从”译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