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拔罐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血療法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放血療法(一)

一、刺血療法源流述要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

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

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

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

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

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

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

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

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二、針具

利用三稜針作為治療工具。現在一般用不鏽鋼製成針具,針尖

有三面三稜,十分鋒利。也可以用粗毫針,注射針頭,小眉刀或

採血片等代替以放血。

三、刺法

針刺前,針具煮沸消毒,患者針刺部位,常規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拏住患者針刺部位,在某些穴位,

須以左手做捏按提拏動作配合,便於找穩放血點。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下列治法:

1.緩刺:用針緩慢插入靜脈半分或一分深,隨即緩慢放血。適用

於肘窩,膕窩部等處。

2.速刺:用針迅速刺進半分或一分深,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四

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稜針挑破細小動脈,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胸背部

和耳後等處。兒童挑疳積也常用挑刺。

4.叢刺:用三稜針在某一較小局部,多次點刺使之出血。叢刺多

結合拔火罐。

5.散刺:用於點刺較寬的面積或循經點刺,結合拔火罐,運走罐

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拏提點刺部位出血。(豹紋刺)

6.圍刺:圍繞病痛區,腫塊四週點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7.順刺:由下向上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點,以除

惡血為主。

8.逆刺:由上向下斜刺,在針刺前可由針刺點向上下推揉,分推

血液,然後針刺,以放邪氣為主。

四、禁忌症

針刺放血療法的禁忌症,《內經》中已有詳細記載。如「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五奪不可瀉」。臨床上對以下幾種狀況,列為刺血禁忌症:

1. 體質虛弱,貧血嚴重及低血壓者,慎刺。對於飢餓疲勞,精

神高度緊張者,宜進食休息,解除思想顧慮後施治。

2. 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者,皆禁刺。月經期間最好不刺。

3. 外傷大出血者禁刺。

4. 重度下肢靜脈曲張者,慎刺。一般下肢靜脈曲張者,應選取

邊緣較小的靜脈,注意控製出血量。

5. 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者,不要直接針刺局部患處,可在

週圍選穴針刺。

6. 危重烈性傳染病人和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禁刺。

7. 動脈禁刺。

8. 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凝血機製障礙者,慎刺或禁刺。

放血療法(二)

五、放血常用穴位與主治

臨床最常用的穴位是:頭部的太陽,上肢的曲澤和尺澤,腰背部的腰俞和腰陽關,下肢的委中、委陽和陽陵泉,手背部足背部穴位。

太陽(經外奇穴)

取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瘀阻明顯的血

絡。

主治: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

肩(手陽明大腸)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風濕性關節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曲澤(手厥陰心包)

主治:精神分裂癥,心臟疾病,中暑。

尺澤(手太陰肺)

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肩關節周圍炎。

曲池(手陽明大腸)

主治:肩週炎,關節炎,皮膚疾病。

魚際(手太陰肺)

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血。

少商(手太陰肺)

主治:咽喉腫痛,熱病(肺熱)。

風市(足少陽膽)

主治:急性闌尾炎,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

陽陵泉(足少陽膽)

主治:慢性氣管炎,精神分裂癥,肝臟和膽囊疾病。

委中(足太陽膀胱)

主治:精神分裂癥,高血壓,腦炎後遺癥。

陰陵泉(足太陰脾)

主治:痛經,不孕癥,尿路感染。

三陰交(足太陰脾經)

主治:月經病,不孕癥,小兒麻痹後遺症。

腰俞(督脈)

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疾病。

長強(督脈)

取穴:在尾骨尖與肛門之中間處,取血絡。主治:痔瘡,脫肛,慢性腹瀉。

手背部穴位

取穴:選取手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陽池、中渚等

穴位。

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末梢神經炎,雷諾氏病。

足背部穴位

取穴:選取足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足臨泣、照

海、解谿、太衝、丘墟等穴。

主治: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節炎。

上星(督脈)

取穴:從兩眉頭中央向上至額上的髮際邊,再向上一寸的位置

(約一橫指)。

主治:宣洩諸陽熱氣,鼻衄。

攢竹(足太陽膀胱)

取穴:由眉頭邊緣往內取,入眉毛約一寸的位置(眉端骨陷中)。

主治:目疾,頭痛。

少衝(手少陰心經)

取穴:小指內側爪甲角旁約一分處。

主治:心悶、熱病煩躁不安、中風急救。

拔罐療法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拔罐療法(一)

一、前言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