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就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已为前者的研究、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一定会形成一套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载着中国自己话语体系的法治理论。
其内容就是什么?
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学理论界承担着重要职责。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为中国法治理论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定下了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法学理论界要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破解中国的法学理论难题,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与模式,争取早日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第一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与重要保障,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与国家长治久安。
二、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成就的总结: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与
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第二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指导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制保障。三、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四节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3、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4、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6、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7、各级党组织与全体党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第二章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一、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意义与基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健全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
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3、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三、完善立法体制。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2、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3、加强与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4、明确立法权利边界,从体制机制与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四、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五、加强重点领域立法。1、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3、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
5、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
6、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7、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六、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