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能够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难点: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骨骼模型、肌肉模型、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发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PPT展示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同时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解释一下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观察身边的人,描述一下他们的运动方式,并尝试解释他们的骨骼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对于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的解释,有些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讲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 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器官系统;3. 理解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联;4.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5.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概述a.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神经生理学a.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b. 突触传递c.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 免疫生理学a.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 消化生理学a.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b. 消化酶和消化液c.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5. 循环生理学a. 心血管结构和功能b. 血液循环c. 血压调节和心律控制6. 呼吸生理学a.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b. 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7. 泌尿生理学a. 肾脏结构和功能b. 尿液生成和排泄c. 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三、教学方法1. 讲述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资料展示生理学知识点;2. 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现象;3. 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4.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其主动探索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3. 课堂测试和期末考核五、教学资源1. 生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实验器材和生理学模型3. 多媒体投影设备和网络资源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3. 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
(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心血管活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 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相反。
体液调节
体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心血管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这些激素分 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
神经递质及其作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的关键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等,它们在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后 膜的电位和兴奋性。
感觉器官与感觉形成过程
感觉器官的种类与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分别负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 觉等感觉的感知。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等部位, 通过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调节呼
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等化学感受器 能感受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 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
呼吸运动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呼 吸加深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呼吸减慢减弱。
质。
吸收、排泄和代谢废物处理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 场所,通过肠黏膜细胞将消 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并排出粪便。
肝脏和胆道系统参与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
肾脏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 毒素。
(精华版)《生理学》 教案最新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概述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详解 • 循环系统生理功能探讨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解析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阐述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介绍 • 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简述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生理学基本概念: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生理系统等。
2.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调控等。
3.神经生理学:神经元与神经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控等。
4.感觉器官生理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心血管生理学: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等。
6.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7.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调节等。
8.泌尿生理学: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水盐平衡与调节等。
9.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的作用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
10.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殖细胞的、受精与胚胎发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理学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讨论法:针对生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生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结果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生理学的基础概念,主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及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了解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如何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生理学的认识和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讲师简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即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讲师介绍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讲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生理学的意义是什么?(2) 生理学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们需要分析和讨论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讲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并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生理学- 定义: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研究方法: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意义和应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们展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等。
2. 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3.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2.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实验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基本功能。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2. 细胞的物质代谢3. 细胞的基本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论述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意义。
2. 答案:(1)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
在生活中,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应用于药物输送、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2)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是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细胞代谢的关键环节。
(3)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这些功能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大学生理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2.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2. 生理学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理学吗?请简单介绍一下。
2. 教师简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1. 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a.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b. 组织生理学:研究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c.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a. 古代:对生物体的观察和描述。
b. 近代:实验生理学的兴起,生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 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生理学得到快速发展。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列举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请同学们谈谈生理学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教师简要回顾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讲授新课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a. 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b. 相互关系:生物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 生理学的基本理论:a. 机体平衡:生物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b. 适应与进化: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解释“结构与功能”和“相互关系”这两个概念。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生理学》第五章《消化与吸收》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探讨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内的化学与物理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2. 学习并掌握食物从口腔到小肠的消化过程,包括相关消化酶的作用。
3. 了解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的吸收原理及其对全身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消化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多媒体演示文稿。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消化系统结构图、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日常饮食消化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展示挂图,让学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简要讨论日常饮食中的食物如何被消化。
2. 知识讲解(15分钟):口腔内的物理与化学消化。
胃的消化功能及其分泌的消化液。
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包括胰液、胆汁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消化酶作用实验。
分析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5分钟):解析一道关于消化酶作用的选择题。
演示一道关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简答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消化系统结构填空题。
答疑环节,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回顾消化与吸收的重要知识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消化过程流程图。
3. 消化酶的作用机制。
4. 营养物质吸收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并标注主要功能。
2. 答案:口腔:食物的物理消化开始,唾液淀粉酶开始作用。
胃:胃蛋白酶开始蛋白质的消化。
小肠: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协同作用,完成食物的消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消化酶的活性及其调节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个别指导。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三章,主要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着重探讨心脏的工作原理、血管的类型与功能以及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
2. 了解血管的类型及功能,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3.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型与输血原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型与输血原则。
教学重点:心脏结构与功能,血管类型及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脏模型、血管模型、血液样本、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结构,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血管的类型与功能:讲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4)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成分,讲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脏健康,如何保护心脏。
4. 例题讲解:分析血液循环途径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结构等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心脏结构与功能1.1 心脏的四个腔室1.2 心脏瓣膜1.3 心脏工作原理2. 血管类型与功能2.1 动脉2.2 静脉2.3 毛细血管3. 血液循环途径3.1 体循环3.2 肺循环4.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1 血液成分4.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列举血管的类型及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答案:(1)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生理学》教案
教案《生理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生理系统等。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模拟法、比较法等。
3.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等。
4.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细胞理论、神经调节理论、激素调节理论、稳态理论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阐述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生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理学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安排1.导入新课: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阐述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研究领域。
3.讲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讲解细胞理论、神经调节理论、激素调节理论、稳态理论等,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4.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讨论生理学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就生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3.完成生理学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4.思考生理学的相关问题,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科学,包括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1.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外部现象来了解其生命活动。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2.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如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质:介绍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如细胞器。
2.2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介绍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机制。
细胞信号传递:介绍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
第三章:血液生理学3.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细胞: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
血浆:介绍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如血浆蛋白和调节物质。
3.2 血液循环的调节心脏: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血管:介绍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第四章:呼吸生理学4.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道:介绍鼻腔、喉部、气管和肺等组成和功能。
肺:介绍肺泡的结构和功能,如气体交换。
4.2 呼吸过程的调节呼吸中枢:介绍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和其调节机制。
呼吸肌:介绍横膈膜和肋间肌的功能和调节。
第五章:消化生理学5.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介绍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和功能。
消化腺:介绍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肝脏等组成和功能。
5.2 消化过程的调节消化酶:介绍消化酶的种类和作用,如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
消化吸收:介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过程和机制。
第六章:泌尿生理学6.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如肾单位、滤过和重吸收。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介绍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6.2 尿液的和排放尿液的过程:介绍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排放的调节:介绍膀胱充盈和排尿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第七章:内分泌生理学7.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腺:介绍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学入门》教案
《生理学入门》教案生理学入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2. 理解人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消化系统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理学概述1. 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3.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课: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2. 神经传递的机制和调节3.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三课: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结构和心肌收缩机制2. 血管结构和血液循环3. 血液压力和血压调节第四课: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3. 呼吸的调节机制第五课:消化系统生理学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消化器官的功能和协调3.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第六课:泌尿系统生理学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3. 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的调节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实验演示:展示生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辅助学生理解生理学实践应用。
3. 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研究任务,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测验: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试。
3.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理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针对生理学入门级别的教材,包含相关案例和实践应用。
2. 讲义:为学生提供有机结构和课堂讲解的详细笔记。
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展示生理学实验、示意图和动画。
六、参考书目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Saunders; 2015.2. Sherwood L. *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s to System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5.3. Silverthorn DU. *Human Physiolog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8th edition. Pearson; 2019.以上为《生理学入门》教案的初步安排,具体实施时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生理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组织、器 官和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活 动,以及这些功能活动在整体生 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了解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 功能及调节机制,能够运用生理
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保护 胸腔内器官,同时参与呼吸运动
。
气体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
气体交换过程
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氧气和 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呼吸膜实现。
影响因素
呼吸膜的通透性、扩散系数、气体分 压差、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分子量等均 可影响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控制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调节呼吸运 动。
《生理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细胞基本功能 • 血液生理及循环系统功能 • 呼吸系统功能与调节 • 消化系统功能与调节 • 泌尿系统功能与调节 • 神经系统功能与调节 • 内分泌系统功能与调节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 目标
生理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生理学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 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 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滑肌细胞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刺激时能够发生自动的舒缩反应。
04 呼吸系统功能与 调节
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
作用,同时提供气流通道。
肺
主要呼吸器官,由肺泡、肺泡管 、肺泡囊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组成 ,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气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2、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等。
3、使学生理解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4、引导学生认识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生理特性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细胞的物质转运方式和生物电现象。
(2)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1)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生理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等,从而引出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细胞的生理功能(30 分钟)(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讲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方式,举例说明氧气、葡萄糖、钠离子等物质的转运方式。
(2)细胞的兴奋性:解释兴奋性的概念,介绍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详细讲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通过动画演示离子的流动过程。
3、神经肌肉接头与骨骼肌收缩(30 分钟)(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讲解神经冲动如何传递到肌肉引起收缩,介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作用。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阐述肌丝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过程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作用。
4、心血管系统生理(45 分钟)(1)心脏的泵血功能:讲解心动周期的概念,分析心室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压力、容积和瓣膜的变化,介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2)血管的生理特性:讲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生理学》教案
75分钟
75分钟
50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血液是位于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红色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基本功能是运输物质,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50分钟
50分钟
35分钟
15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功能及其产生机理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研究方法是生理学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血小板具有粘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等生理特性,从而具有生理止血、参与血凝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功能。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基本步骤。
(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一)静息电位的记录与概念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概念、波形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产生条件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组织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二)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理学》第十章“血液循环”,详细内容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压的测量及意义、血液循环的调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认识血压的测量及意义,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压的测量及意义。
2.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压的测量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血压计。
2. 学具:生理学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与血液循环相关的问题,如高血压、低血压等。
2. 知识点讲解:a. 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b.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c. 血压的测量及意义:血压的定义,血压的测量方法,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危害。
d. 血液循环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肺循环。
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四个腔室、收缩和舒张。
3. 血压的测量及意义:血压定义、测量方法、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危害。
4. 血液循环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简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3. 解释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4. 举例说明血液循环调节的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人的血压状况,了解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病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024年生理学教案及考试重点(多场景)
生理学教案及考试重点(多场景)生理学教案及考试重点一、引言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掌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案以人体生理学为主,兼顾其他生物体的生理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功能、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免疫等。
3.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生物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绪论: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细胞生理学:细胞膜、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内信号传递等。
3.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4.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5.循环生理学:心脏的功能、血管的功能、血液循环、血压的调节等。
6.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信号的传递、反射活动等。
7.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作用、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等。
8.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免疫应答等。
9.生物体功能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生物节律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针对生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考试重点1.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生物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功能、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免疫等。
3.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4.生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2学时,共24周。
《生理学》教案x
《生理学》教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生理学》的第三章“人体生理”。
具体内容包括: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
2. 使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3. 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如体温恒定、血压稳定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难点: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人体生理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人体生理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利用PPT、人体生理模型、挂图等教具,讲解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6. 成果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答案: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
2. 请列举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答案:心脏负责泵血,肺负责呼吸,肝脏负责代谢,肾脏负责排泄等。
3. 请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其调节机制。
答案:人体生理现象是指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下的生理反应。
人体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生理现象进行调节,以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例如,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实现的,血压稳定是通过心脏、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教案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
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
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的内环境。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设计: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1、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
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
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
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研究生理功能活动,发展出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
相信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对生理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
分为两大类: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
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约1/4(约占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也就是血浆。
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即组织液。
细胞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称为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例如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等(人类不仅接触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人体的细胞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直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
所以,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只有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经常保持相对的恒定——稳态(homeostasis)。
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和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调节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系统。
通过nervous的调节称为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中任何一部分结构被破坏或功能障碍都会使反射不能完成。
图1—1 反射弧模式图(仿A·C·Guyton)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hormone,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它们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也可以将体液调节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成为“神经—体液调节”(nervous-humoral regulation)。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图1—2 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随血流流到其他器官起作用,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调节邻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体液因素和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3.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称为Auto regulation。
例如将心肌或骨骼肌拉长后,再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其收缩力明显加强。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
从控制论的观点来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系统内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这种控制方式是单向的,即仅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指令。
这种控制方式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实际上不能起调节作用。
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这种方式是极少见的。
二、反馈控制系统在整体,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往往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
人们常常用“反馈” (feed 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它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如果是加速或加强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
机体内环境之所以能维持稳态,就是因为有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正反馈控制系统数量很少,例如,血液凝固是正反馈控制、排尿反射、正常分娩过程等。
人体中的各种反馈调节回路中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它可以包括复杂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合完成调节某一生理功能活动。
三、前馈控制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中,除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1)例如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六、小结:1、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2、归纳本章要点3、怎样学好生理学?七、作业:1、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2、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举例说明前馈控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4、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应,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5、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6、试述生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八、双语词汇: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九、参考资料: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王志均,陈孟勤主编,中国生理学史,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5、.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十、教学小结:本章的讲解比较简单,因为有中学生理卫生的基础,学生更容易理解。
所不同的是,要比原来的生理卫生讲得更深入些。
这一章的内容不算多,主要是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是必须强调和务必使学生记住,如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等。
在上生理学的第一课即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章的讲授。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对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学好生理学,即明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目的,生理学在整个医学教育及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和自觉性,为学好本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绪论最好由教研室主任或高年资老师上,而且最好教研室全体老师或青年教师参加听课,以增加课堂气氛。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
2.熟悉:单纯扩散;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