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005]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自主学习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自主学习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4. 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5.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分析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与速度有关的例子,如汽车行驶、跑步等。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情境下的速度应用,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6.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汽车行驶的路程为40km。

题目2: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是4m/s,跑了10秒,求他跑步的路程。

答案:他跑步的路程为40m。

题目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2分钟内通过了120m的路程,求物体的运动时间。

答案:物体的运动时间为3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5.2 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5.2 速度

《速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

(6)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一、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多媒体(猎豹追捕羚羊、不紧不慢的蜗牛)和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从而引出要研究的课题—速度 再出示另一个图片情景:一个纸团和一张纸片,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来猜测物体下落的快慢?通过这些形象的图片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二、对比中加深理解的方法考考你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跑得快的?2006/12/6有一张纸片和一只纸团,如果同时通过对比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和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得出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再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对比,比如刘运动会比赛时,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否不同?游泳比赛中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通过这些图片和场景的对比很好地帮助学生得出判断快慢的两种方法。

三、 分析数据,建立速度概念,理解概念,规范应用落实概念的教学内容尽量取材于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生活问题,强化理论的运用意识。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数据,通过比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课题速度【教学设计】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上新课之前,制定了角色扮演活动计划,在体育老师的带领和要求下,学生对裁判的角色进行体验,并完成了相关实验的数据记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速度一条主线。

在做“测量物体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动手能力。

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节课展示中国人在竞技体育中获奖片段、科技制造业中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和活动成就,增强学生名族自豪感;通过展示社会上出现的超速现象而引起的车祸事故,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2)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用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来测量速度。

(3)学会在测量过程中自己处理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2)通过我国高铁的最高时速,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得失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超速的危害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得出速度的定义(2)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3)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资源】学生:皮尺、秒表(6人一组)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苏科版初中物理

苏科版初中物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司徒初中吕国维一、设计思路1、创新情境,引入新课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的场景,引出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况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不同锥角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理解感念,规范应用速度感念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汽车速度表,让学生既了解了速度常用单位又学会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方法。

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公式,师范解题格式并进行反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4、合作实验,培养技能学生活动:测纸锥下落的速度。

这个看似平常却能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准备器材、设计记录表格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数分钟后,小组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敢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5、贴近生活,走向社会介绍体育健儿用速度为国增光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

此外学生表演情景短剧:“龟兔赛跑”,通过这一情感升华,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戒骄戒躁,坚持到底终能成功。

二、教材分析本节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世界的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块有慢。

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测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主要涉及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者在不同路程下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在不同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并说明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4.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讲解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自行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速度单位换算:讲解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m/s=3.6km/h,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公式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该汽车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_教学设计

5.2 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的测量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计算的解题规范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六、教具准备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观察两段视频:奔跑的猎豹和爬行的蜗牛,体验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2 速度》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2 速度》word教案 (1)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二节速度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②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二. 设计思路1. 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2.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同学给予赞同。

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度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生活、物理、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确凿的关于速度的数据加深学生们对速度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速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的冰没有内能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答案】C【解析】A.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不能说含有热量,A错;B.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错;C.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正确;D.对物体做功时,同时物体也可能放出热量,故温度可能不变,不一定升高,D错.2.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传输信息B.我国已经组网成功的“北斗”卫星通信时主要依靠微波传递信号C.目前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D.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B【解析】A.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故A错误;B.我国使用的“北斗”卫星移动通信是用通讯卫星做微波通讯的中继站来进行通讯的,所以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这个核裂变是可控的,故C错误;D.可燃冰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下列有关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司机及前排乘员行驶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行驶时以司机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C.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大于车体下方空气向上的压强D.人用力推静止的车但未推动,是因为人对车的推力小于路面对车的摩擦力【答案】B【解析】A.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司机及前排乘员行驶时系安全带可以减轻因突然减速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故A错误;B.我们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以参照物来说的,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轿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B正确;C.轿车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下方空气流动速度慢,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小于车体下方空气向上的压强。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的早期阶段。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速度计、计时器、小车、跑道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热身活动后,组织孩子们坐好,准备进入正式活动。

2.引入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跑道上行驶的视频,引导孩子们关注小车的速度。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车为什么能够快速行驶吗?”让孩子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辆小车和跑道。

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小车在不同路程和时间下的速度,并将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5.课后作业(5分钟):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行动,尝试计算出家人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速度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速度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2. 详细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高速运动,如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2)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如m/s、km/h等;(3)讲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理解并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v=s/t;(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已知一名运动员跑了100m,用了1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5km/h,行驶了30分钟,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作业答案:(1)这辆汽车的速度为66.7m/s;(2)这名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这辆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25km。

【教育资料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育资料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速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教学用具】:刻度尺、秒表、纸锥【教学过程】【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要点2】:速度及其测量【总结】:速度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通过的距离。

用符号____表示速度,_______表示时间,_______表示路程。

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常用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word教案 (2篇)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word教案 (2篇)

课题二、速度(一)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重点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以此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本教时的教学重点。

实验准备两张16K纸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学生看图说话:教材P108 图5-17 猎豹追捕鹿,用语言描述图中情景。

思考:比较图5-17和图5-18 不紧不慢的蜗牛,有何异同点?师生小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新课学习]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讲故事:龟兔赛跑——乌龟赢得比赛提问:若真让兔子和乌龟来场比赛,你认为谁跑得快?——兔子设疑:也就是说跑得快的兔子反而会输给跑得慢的乌龟,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与现实经验常理相悖,从而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两个不同结果——比较方法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

问题提出: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请一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活动并提出比较方法)点拨:纸片从同高度下落相当于两个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你怎么评定运动员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观众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裁判员的方法提问:如果有两位运动员,甲参加100米短跑用时10秒,乙参加200米比赛用了18秒,谁跑得快?你是如何比较的?点评:两种判定方法都可用,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判定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请学生通过计算,利用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判定哪位运动员快。

甲:1秒内通过10米;乙:1秒内通过11.11米——乙运动的快,因为乙在相同时间(1秒)内通过的路程比甲长。

二、速度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来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定义速度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取用相同的时间为“单位时间”。

请学生给速度下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的理解:时间单位是为了测量师健儿规定的标准量,时间的单位有哪些?——秒、分、小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苏科版

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定义和单位;了解测量速度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方式,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的探究过程和对“生活-物理-社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掁兴中华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纸两张(16开),米尺一把,手表(或秒表)一只。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活动5.5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生:四人一组实验生:讨论并回答(1)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2)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片运动得较快【结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通过的路程;(2)运动的相同路程比所用的时间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分别测出各纸片的下落高度s和落地时间t,求出比值s/t,s/t 大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生: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109课文内容,并回答各问题。

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υ=s/t千米/时(符号)km/h生:声音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生:王军霞跑得比我们骑车速度快.要比较两个物理量,不仅要比较它们的数值,还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单位,单位统一了,才能比较两者数值的大小。

生:动笔进行单位换算活动5.6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三、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每次从同样高度落下)【思考】要测定纸片的下落速度,应测量哪些量?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测量?设计怎样的表格?1.所测物理量:高度h、时间t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5.2 速度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知道速度的定义和单位,会测量速度和计算公式;难点: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纸锥、米尺、秒表。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页边批注教学过程:初中生步速:约1.4m/s(二)速度的测量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生):纸锥下落的高度h和落地的时间t2、需要选用哪些实验器材?(生):米尺(或卷尺)、秒表(或手表)3、请同学们设计表格,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序号下落高度h/m 落地时间t/s 速度v/(m·s-1)123例题2: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图所示请问从上海到苏州的速度是多少?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是多少?从常州到南京的速度又是多少?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23:51 00:32 01:45时间发车23:15 23:53 00:34时间里程0 84 165 300/km三、课堂小结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板书设计: 5.2 速度页边批注 1、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计算公式:v=s/t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 t表示时间3、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厘米/秒(cm/s)4、换算:1m/s=3.6km/h5、常用速度:光速(真空):3╳108m/s初中生步速:约1.4m/s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从测量的速度的过程中,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尝试计算,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和理解
3、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
纸锥、米尺、表、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交流: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吗?首先我们来一个猎豹捕食的视频。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

提出问题:猎豹能追捕到鹿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猎豹比鹿跑的快(或猎豹比鹿速度大),引入课题“速度”
同学们能再举一些物体运动快慢不一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老师鼓励,(举例过程中,老师引入一些关于快慢的比喻,如说一个人走路慢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说一个跑的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等等。

跑的快与慢,对于动物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能否生存)
总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呢?
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猜一猜: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师:(对一个学生)你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顶角小的,(或其他说法)
师:(对其余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纸锥快的呢?
生:相同路程比时间(或引导)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总结:相同时间比路程(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导:没落地之前如何判断哪个快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会,来看一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过程。

播放《刘翔跨栏视频》
师:谁跑的快?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裁判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总结:
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

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师: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投影:小明和小华的争论
学生发表见解。

总结:单独比较时间或单独比较路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问:他们究竟谁跑的快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发表观点: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比时间。

引导:两种方法都可以,物理学中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的方法,并且这个相同时间是以1s为标准,这样比较简单,只需用路程除时间即可,这个比值大小就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再举一个例子,如:两辆车,小汽车2h跑了200km,大货车5h跑了350km,哪个跑的快?
引导:以1h为标准比较方便,我们把1秒钟、1分钟、1小时、1天、1年等叫做单位时间,它们是一个时间间隔,是为比较快慢而统一规定的相同时间,和时间单位是有区别的。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现在我们就引入了速度这个名词。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让学生说出速度的定义、公式、变形公式和单位及读法、1m/s的物理意义等。

让学生比较1m/s和1km/h的大小,简要讲一下有关的单位换算。

师:学过了速度的有关知识以后,想一想:能不能测出纸锥下落的速度呢?
探讨“活动5.6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思考:1、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
2、用哪些实验仪器?
3、只做一次实验好不好?为什么?
4、设计表格
学生实验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

反思:实验过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本实验要重复三次以上,而且高度要保持一致
(2)纸片下落的高度.应稍高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让学生看课本110页《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说出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和什么物体运动最快?
前面我们介绍了速度的测量方法,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

(它的测速原理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了解)简单介绍一下速度表。

下面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投影书上例题,
1、学生说出速度表和指示牌的含义。

2、让学生尝试计算(板演)
强调解题格式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生活、物理、社会刘翔在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的金牌;平了世界纪录,又于2006年在洛桑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创造了历史,也推翻了“短路是黑人的天下”的说法。

用速度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还有许多,除了刘翔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让学生课后去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四、布置作业:
1、查一查:地球上最快的动物是什么?速度有多大?
2、想一想:如何测量你正常步行的速度?
要求:写出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测量结果。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