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全册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上册5篇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上册5篇制定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
而在实施当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哪是重点,哪是一般,也应该明确。
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总的时限,又要有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
接下来是关于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上册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上册1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
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教材设计较合理,尤其是图比较多,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
我个人认为,文字描述太少,有些知识过于粗浅,不能为优生开拓视野。
在第一章活动中,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对于太阳光对地面的直射介绍太少,要教师去做大量的补充,若不是老教师或是非常专业的教师,都是很难教好的。
在大洲和大洋中,对于各大洲大洋的分布,除了图之外,没有一点文字介绍。
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
2、教学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料、地理方面图书,使之为教学服务。
指导学生究研我县、我乡地理,使之学以致用。
3、教学任务或目标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要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新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39页,表格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 与同学们谈地理要求:1、在原有集体备课要求的基础上,要进行二次备课。
5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5岁以下的女教师统一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教务处每月进行抽检。
2、二次备课栏要求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学方法;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等。
3、教学反思应侧重自己教学的真正感受与问题的对策,切忌千篇一律。
2、看书回答:国际上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陆地上地势的由低到高的变化?用用什么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海水的由浅到深的变化?3、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示讲解其绘制过程4、由此可见,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有何优点? ——醒目,有立体感。
5、练习:P28复习题第1、2题 二、地形剖面图(P28阅读)1、要求学生阅读了解:地形剖面图的概念、作用和画法2、以图示讲解概念和绘制方法:3、练习:剖 面 图-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200m 100m0m100m 200m等高线 等深线最高处>300m最低处 < - 300m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着色 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4、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出示参考答案(如上图所示),完成该题练习后面的问题:C点的海拔约为250米,D点的海拔约为-50米。
5、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可以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小结本节学习要点】:主要学习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它们都是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延伸,等高线地形图是基础。
课堂练习: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答案: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2、P28-29复习题第3题【布置作业】:完成《金榜学案》本节所有习题。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开学第一课”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展示人文环境,逐一展示农业、工业和交通的图片。
最后总结“地理”的概念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给学生举个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尝试理解这个概念。
初中的地理课学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要让学生说出来不管学生说成什么样,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
为何有南米北面这种说法?成都人吃火锅为什么总选择红汤展示湖南湘西吊脚楼和陕西窑洞,用上面老师说的方法,尝试说出你观察到这个民居有何特点,为什么?进行对比。
教师展示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框架图片给学生明确七八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
过渡:这就是我们初中地理课的课程内容,你说难吗?难吗?难吗?地理一点不难只要你做到。
引出“如何学好地理”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明白人类的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并且部分学生能够对着两幅民居的图片,说出点东西就可以。
如何学好地理?学生听讲,可以适当做一些笔记。
教师说一下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且后面的课堂上都要落实,不然讲了跟没讲一样。
乐于读图勇于探究地理课堂上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总结巩固。
教会别人是提高知识留存率最佳的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要被动听讲。
过渡:那学好地理之后有什么用处?学生能够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并形成习惯落实到以后的课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态度)教师从学生目前、以后,说一下学习地理对学生的切身用处:1、让我们通过初中阶段第一个重要考试——会考,“是中考的敲门砖”(升学问题)2、学好地理可以给你未来的人生提供更多选择(就业问题)3、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尊重大自然赠与我们的多彩世界,多彩的世界赋予了我们多彩生活(育人价值)最后播放一个视频,进行情感升华,说明我们为何要热爱地理,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地理这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燃起来了,教师的语言要激动!)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白学习地理对升学、未来的就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学案第一课时
四、当堂反馈1.中国是“东方”雄狮,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英国是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东南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中国呢?A.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B.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C.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3.听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相当于欧洲那么大,下面的争论哪个正确A.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B.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C.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和美国差不多大D.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
4.中国是世界上邻居最多的国家,陆界长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A.13个B.14个C.15个D.16个5.中国是个临海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是A.北海、黄海、东海、南海B.北海、东海、南海、西海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6.主权属中国的内海是A.渤海和琼州海峡B.渤海和台湾海峡C.渤海和多佛尔海峡D.北海和琼州海峡7.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是A.韩国B.日本C.印度尼西亚D.文莱五、拓展延伸,能力提高读图填空或填图: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①洋,②海峡,③海,④海峡,⑤海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A. B.C. D.其中与我国有两条共同国界的是和(填字母)3.请在图中标出我国四至点位置并用文字说明(说明最北、最东即可)4.结合所学,你认为我国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人教版一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单元一:认识地球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能够辨认地球和其他天体的不同特征-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辨认地球和其他天体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准备:- 播放地球卫星照片和其他天体图片的PPT-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模型- 地球仪教学过程:1. 利用PPT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和其他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
2.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上有大陆、海洋和陆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3. 让学生观察地球和其他天体的模型,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
4.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让学生触摸和感受地球的球面。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2. 走出教室,参观学校附近的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单元二:家乡的特点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 能够辨认家乡的山川、河流和城市等特征- 了解家乡的优美景色和著名风景区教学重点:- 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 辨认家乡的山川、河流和城市等特征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家乡的优美景色和著名风景区教学准备:- 家乡地图和图片- 家乡风景区介绍的PPT- 山川、河流和城市的图片教学过程:1. 学生观看家乡地图和图片,让他们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山川、河流和城市等。
2. 利用PPT介绍家乡的优美景色和著名风景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3. 给学生展示山川、河流和城市的图片,帮助他们辨认这些特征,并与家乡进行对比。
拓展活动:1. 学生以家乡风景区为主题,绘制一幅插画,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
2. 学生成立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家乡的地理特点和优美景色。
单元三:生活的空间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上不同的住宅空间- 能够辨认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征- 了解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 认识社会上不同的住宅空间- 辨认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教学准备:- 城市和农村的图片- 家和学校的示意图- PPT展示城市和农村的特征教学过程:1. 给学生展示城市和农村的图片,鼓励他们观察并发现它们的不同特征。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5篇中学地理教案是以现有的阅历、学识,为同学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力量阅历。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育同学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力量,使同学领悟把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把握地图学问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学问和力量]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学问。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推断地势凹凸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推断地势起伏凹凸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力量。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猎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需熟悉和熟识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同学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同学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同学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方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1.初一上册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2.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地理》新课标精髓;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地球表面特征;
4. 理解地图;
5. 地理名称分类;
6. 洲、国家和政区的特点;
7. 物种与生态环境;
8. 人口和社会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新课标精髓的要求;
2. 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3. 加强学习者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讲述法:就地理知识题材多从全面性、系统性出发,采用讲授讲述法,围绕地理名称、地理标志物、地理概念、地理活动及地理规律进行讲授;
2.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从具体的经验中学习和发展其地理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习并积极参与,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知识积累;
4. 问题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思考能力,有效锻炼地理能力;
5. 技能操作法:把握传统地理技能操作,如折叠工具法、比例
尺法等;
6. 项目建设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设计地理项目,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7. 游戏互动法: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拓展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熟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八年级学生具备了肯定的读图归纳力量,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根底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从学问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精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叉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学问内容较多,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学问的动机。
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学问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展介绍。
需要留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盼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爱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
在落实其次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展介绍,最终在教师引导下进展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
这样,既稳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把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念的泉源。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绚烂文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14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
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教师: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⑴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⑴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⑴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教案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一、引言1.1 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1.1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旅游规划。
1.1.2 地理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
1.1.3 地理学习对培养学生世界观的重要性。
1.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1.2.1 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如地图的制作、地理探险。
1.2.2 现代地理学的进步,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1.2.3 地理学在解决当代问题中的作用,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3 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1.3.1 观察和实验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如观察地形、模拟气候。
1.3.2 地理图表和模型的解读技巧,如图表分析、模型构建。
1.3.3 野外考察和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如实地观察、数据收集。
二、知识点讲解2.1 地球与地图2.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如地球的椭圆形状、地壳构成。
2.1.2 地图的种类和作用,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
2.1.3 地图投影的类型及其特点,如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2.2 自然地理2.2.1 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如平原、山地、高原。
2.2.2 气候和天气的区别与联系,如气候类型、天气系统。
2.2.3 水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如河流、湖泊、地下水。
2.3 人文地理2.3.1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城市化和人口迁移。
2.3.2 聚落形态与地理条件,如城市布局、乡村分布。
2.3.3 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如经济发展、资源分布。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与地图的应用3.1.1 利用地图进行方向判断和距离测量。
3.1.2 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如气候带分布、人口密度。
3.1.3 制作简单的地图,如学校平面图、社区分布图。
3.2 自然地理的观察与实验3.2.1 观察不同地形的特征,如山地、平原的实地考察。
3.2.2 实验模拟气候现象,如风的形成、降水过程。
3.2.3 调研当地的水文地理情况,如河流流向、水源保护。
最新人教版(一起点)地理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起点)地理一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人教版地理一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备课和研究。
第一单元了解地球
第一课人和地球
教学目标
研究本课时,学生应能够:
- 理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认识地球的基本构成;
- 理解人类对地球的依赖,认识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 了解一些简单的地球知识,如大洲和海洋的分布等。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依赖。
教学难点
-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提问等方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本课时的研究做好铺垫。
2. 讲解地球的构成
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等,让学生对地球的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以及目前人类对地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从而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4. 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反思研究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课地球是圆的
...
第二单元认识家乡
...
结语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人教版地理一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共计xx 课时,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最后,提醒大家,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研究并了解地理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家乡的位置和特征- 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研究使用地图和指南针来导航和定位教学内容单元一:我的家乡课时一:家乡在哪儿?- 研究使用地图,理解地图的基本含义- 通过地图找到自己家的位置- 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和地理位置课时二:家乡的特点- 研究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研究运用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家乡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单元二:四季变化课时一:春天的特点- 了解春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研究描述春天的特点和景色-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春天的特征课时二:夏天的特点- 了解夏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研究描述夏天的特点和景色-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夏天的特征课时三:秋天的特点- 了解秋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研究描述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秋天的特征课时四:冬天的特点- 了解冬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研究描述冬天的特点和景色-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冬天的特征单元三:中国的地方课时一:南方的特点- 了解中国南方的地理特点- 研究描述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南方的特色课时二:北方的特点- 了解中国北方的地理特点- 研究描述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北方的特色课时三:东方的特点- 了解中国东方的地理特点- 研究描述东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东方的特色课时四:西方的特点- 了解中国西方的地理特点- 研究描述西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西方的特色单元四:使用地图课时一:认识地图- 研究地图上的基本符号和标记- 研究使用地图测量距离和方向- 研究使用地图来查找目的地的位置和路线课时二:使用指南针- 研究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研究使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对指南针的理解和掌握总结通过这个教案,一年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位置和特点,了解四季的气候和景色变化,了解中国不同地方的地理特点,以及学会使用地图和指南针来定位和导航。
2024年初一上册地理课件教案(精选篇)
2024年初一上册地理课件教案(精选篇)初一上册地理课件教案 1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课前预习:阅读教材38——42导入新课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重难点教学过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3、回忆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这里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4、找出主要的国家:尼日利亚,几内亚,刚果,赞比亚,南非等。
5、这里很早就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二战以前,只有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现在都已经独立。
6、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网、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7、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
8、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9、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
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单一商品经济: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
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
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上册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2.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实际举例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2.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2. 气候类型分布图。
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丰富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国的气候类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37,阅读“气候类型的划分”部分,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图7.1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8“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3. 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影响,如气候类型对农业、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图7.1,判断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气候类型的重要性和我国气候类型的丰富性。
七、布置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图7.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类型及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地图阅读、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知识。
初一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案范文3篇
初一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案范文3篇初一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案范文3篇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案范文3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计划单元主题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内容特点《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作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空间性强,难点较多;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作用的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三部分内容。
其中,《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线定位4个部分内容;《地球的运动》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公转,四季和五带划分。
《地图》包括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3个部分。
以上三大部分有机相连形成一个知识整体。
学情分析心理特征方面:学生刚上初中,都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开始可能普遍很积极,求知欲望强,但是心理却很脆弱遭受挫折很容易失去信心;这个阶段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性也都比较有限。
学习基础方面:通过调查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我校初一学生大多数对中国地图,旅游区导游图,商场楼层分布示意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2.意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3.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五带划分。
地图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1、能判读经纬网,并描述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2、地图的三要素的学习和运用。
(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3、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运用启发式、读书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为主。
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供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实施序号教学内容及活动课时资源与媒体练习、作业与考核1《地球和地球仪》活动:经纬网定位。
3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件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2 《地球的运动》活动:利用光源演示地球公转和自传。
1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地球运动”实况录像。
地球五带分布图。
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3 《地图》活动: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2分层设色地图上获取信息。
3视频:认识卫星影像形成。
gps定位。
2 大中小比例尺地图,航拍相片,分层设色地图,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多媒体课件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课题内容:与同学们谈地理制作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点: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教材分析: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教学方法: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三、新课学习阶段: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题内容:地球和地球仪制作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材分析:通过调查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我校初一学生大多数对中国地图,旅游区导游图,商场楼层分布示意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