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484c1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7.png)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是一项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的理解的任务。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将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时期和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与历史学家和专家进行讨论,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除了参观和研究,学生还将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相关任务,如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论文、制作一个展板或PPT介绍某位重要历史人物,或者进行一场小型的历史模拟演练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亲身体验和研究,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当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将成为学生学习近现代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复杂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是一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任务。
通过参观、研究和任务完成,学生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同时,这项作业也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d96993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0.png)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作为一名学习历史的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近代史知识,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从晚清到现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例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来了解历史。
例如,我们可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深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科技和文学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观一些历史遗址,例如故宫、颐和园等,来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文化。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一些贫困山区或农村地区进行支教、支援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感受到中国近代史带给人们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历史文化研究会或者读书会等活动,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be987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d.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并参观纪念馆的展览,了解历史文物和实物。
2. 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近现代史时期的主题,如农民运动、对外交往等,走访调查相关的地方和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经历,并记录下来。
3. 去革命纪念地参观:例如长征纪念地、红军长征路等,实地查看革命的轨迹和纪念物,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艰辛历程。
4. 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或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5. 进行历史文献研究: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史书和研究资料,分析和评估不同学者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6. 参与红色教育: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借此机会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7. 撰写历史论文或作品:选择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或人物
为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历史论文、小说、影评等作品,以展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实践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提高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考核
![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8f0d6c86d0d233d4b14e69ad.png)
地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考核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毛泽东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际情况,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述。
(1)所谓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就是放手扩大人民军队,就是广泛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向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就是发展民族运动,争取全国的知识分于。
(2)所谓争取中间势力,主要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他们虽与进步势力有矛盾,但与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也有矛盾。
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赞成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赞成民主宪政运动,反对国民党—党独裁。
(3)所谓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这些势力在抗日战争中分为降日派和抗日振。
在统一战线中,大资产阶级抗日振实行两面政策:一方面主张团结抗g;另一方面又执行摧残进步势力的极端反动政策,以此作为将来投降的准备。
对此,我们也要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一方面争取他们继续留在统一战线内部;另一方面同他们作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坚决斗争。
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2、简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及其意义。
答: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fcbb3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f.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充满曲折与辛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这段历史,了解这个伟大国家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一、晚清时期:帝国的危机与变革在19世纪末,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外患与内忧的双重压力。
列强的入侵与国内的动乱使得清朝帝国岌岌可危。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与革命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二、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与共和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民主与现代化。
三、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后,中国陷入了民族矛盾与政治动荡。
在这个时期,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旨在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中国陷入了内战的漩涡。
四、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全民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的一段历史。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展开了英勇抗战。
中国人民在长时间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新中国的诞生与改革开放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这些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六、中国的崛起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533b2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4.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二、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2.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缘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影响2.2 国共内战与土地改革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共产党的抵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兴起•内战结束和土地改革的影响三、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革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组织与领导•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意义3.2 社会主义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集体所有制和国有企业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的困境与改革开放的迫切性•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4.2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4.3 改革开放与文化发展•思想解放与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五、结论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中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国共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统一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关键;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则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发展和繁荣的机遇。
在今天,我们应深入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继续推进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列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a5edf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部分考核作业中,将这些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深入剖析、反思一下。
首先,在政治方面,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清朝封建体制到民主法治的转变。
如果我们不把对近代历史进行反思,就不可能看到这个转变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各种利益受到了保护,部分不公体制也得以改变,从而在政治上更加民主和法治化,推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
其次,在经济方面,近代中国经历了从落后落后到现代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
历史的发展也体现了普惠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社会发展,如城乡发展的平衡,先进的现代化经济技术的运用,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等。
再次,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改变。
从清朝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从科举制失去到民族文化形成,可以说透过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很多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都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只有当我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的反思,才能意识到其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消极作用,比如发生了太多的令人悲伤不幸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都令人难以忘怀。
只有仔细检视历史,才能了解到错误及其导致的一切苦果,从而吸取教训,以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反映了我们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消极的方面,只有在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行反思,才能完整地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吸取过去的教训,不断探索未来的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52b4de9c1c708a1284a448e.png)
17会计1 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项目记录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班级:组长:组员:任课老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简况表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考察报告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加强对党的执政历史跟艰苦历程的了解,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小组选择了慈溪市抗日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2019年4月20日,我们小组组队前往慈溪市抗日革命纪念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参观了一系列纪念碑,纪念牌等。
慈溪为浙东战略要地,慈溪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从辛亥革命以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慈溪籍烈士和牺牲在慈溪的客籍烈士而兴建的。
馆区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纪念碑和展厅两部分。
慈溪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海拔75米的脉云山顶,碑高24米,由碑体、碑座、花池三部分组成;碑座正面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于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纪念碑面向杭州湾,俯视慈溪城区,雄伟挺拔,洁白素雅,肃穆庄重。
纪念碑前是1480平方米的瞻仰平台,可供千余人集会凭吊祭扫。
平台下方小平台上,竖一黑色花岗岩碑石,正面为毛泽东于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镌刻的是慈溪市人民政府的《慈溪革命烈士纪念碑纪》。
慈溪革命烈士事迹展厅依山势而筑,南为1层,北为2层,建筑面积858平方米,与山麓的自然坡度和谐地融为一体。
展厅一楼前言厅左侧是影视厅,可容百余人就座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二楼主展厅面积331平方米,在135米长的展线上,从辛亥革命以来分5个历史时期,用236幅照片图像、40件实物和简练的文字说明,展示了91位烈士的英勇事迹。
展厅中还刻着慈溪市499位烈士及部分客籍烈士的英名。
展厅与山顶纪念碑之间,有500余级宽阔的石砌主道相通,主道人口是飞檐高翘的门楼,楼前是800平方米的停车坪,楼后山坡上矗立着一屏英烈浮雕,形如一幅历史画卷,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英烈群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165f2fa102de2bd9605886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一)、必选项目,从以下实践项目中选一曾国藩李鸿章(二)、任选项目,以下实践项目中选一观看影视资料《西安事变》、《甲午风云》,或者参观赣州市博物馆等(三)、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成果:以实践报告、论文的形式体现特别说明:以上所有材料在最后一次课前以班级为单位,填写好必选和任选两张实践项目汇总表并附于相应的实践教学材料上,再上交任课教师。
任何实践材料不得抄袭,如有抄袭者,实践教学成绩一律按零分处理。
以上所有要求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必须采取统一格式: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标题用四号黑体,副标题用四号宋体,副标题下面用小四号宋体写班级、学号(写全11位)、姓名,正文用五号宋体,论文必须要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均用五号宋体),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上下和右边为2厘米,行距为单倍行距。
社会调查格式: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看法——以***********学院为例班级:调查组成员:指导老师:[摘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8ba63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f.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本次实践作业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具体案例,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与外部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这也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这一阶段的历史充满了战争、起义、改革等各种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二、庚子国变1898年,庚子国变发生在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
该事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中心,旨在推翻清朝政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次变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清朝政权仍然继续存在。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逐渐获得了广泛支持。
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受损的不满和抗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中国青年对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追求,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阶段。
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中国政府的合法代表,并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六、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2ecbc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2.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草案)一、社会实践的性质、形式和主要目的本实践教学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的形式,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近代以来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加深对“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走访调查、人际交往、撰写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1、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深入我省的红色旅游景点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调研,并按要求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2、原则上以学院的行政班为单位分组进行,自由组合、分工之后以小组(5—6人)方式单独进行,但每个实践小组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7人。
3、实践选题以任课教师给定题目为主,也可以围绕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题目,原则上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1、调查报告(参观心得)统一使用学校的作业纸,手写稿,字数3000字左右;在每学期第十一周以班级为单位随堂上交给任课教师,逾期拒收。
2、调查报告必须同时提交参加实践的原始材料(活动相片、访谈记录等),如无上述证明材料、抄袭或胡编乱造者,社会实践成绩视为“0”分。
附件1:社会实践报告格式附件2:统一的实践作业封面附件1:调查(考察)报告格式一、标题要求:关于××××的调查(考察)报告二、列出调查(考察)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考察)时间:调查(考察)地点:调查(考察)对象:调查方法:调查(考察)人:调查(考察)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三、报告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写明调查(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3c57a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摘要: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四、实践教学的成效评估与建议正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在很多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如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遗址、制作历史题材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如搭建历史文献数据库、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
四、实践教学的成效评估与建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效。
针对评估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定期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2.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总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f0ca1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00字左右)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正确路线)4、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武装力量)5、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2阅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500字左右)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柳建辉“文化大苹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00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认识的失误,逐渐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思想中介,靠“抓革命、促生产”的方法来建设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最终导致生产力被人为破坏,社会正常发展进程也被扭曲的一场长时间的以社会动乱为表现形式的政治运动。
00因此,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对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和纲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62681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摘要:一、引言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意义二、实践教学方法1.实地参观学习2.课堂讨论与互动3.历史角色扮演4.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三、实践教学案例分析1.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堂实践课系列活动2.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四、实践教学成果与评价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六、结论1.实践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重要作用2.积极推广和实践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3.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历史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方法、案例分析、成果与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二、实践教学方法1.实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
2.课堂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3.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4.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三、实践教学案例分析以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堂实践课系列活动为例,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们身临其中,切身体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022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2022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8484c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b.png)
2022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重要历史时期的回顾,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旧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两岸关系发展和中国新时代的起落。
2022年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实践,它将通过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在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思维框架下,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探索,分析古今中外社会实践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相关历史案例,展开对2022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思考,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文化的深度体验。
一、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的历史背景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介入深入而又广泛,它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理念引入到社会实践中,发掘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协作,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等体系,共同组成了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塑造了中国自身古老的文化,也丰富了对社会实践的理解。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四君子”社会实践、知青社会实践、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等,它们的实践活动为中国的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旧日本帝国主义侵略20世纪中叶,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连续的侵略占领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时,许多抗战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改善当前的社会现状,这些活动也为当今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2022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作业1、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2022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作业将以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思维框架为依据,以实践为核心,以讲座讨论、团队比赛、游览及社区服务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励学生发掘自我价值,开启学生新的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精品]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b73ac5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e.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00字左右)答: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个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及其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2、阅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500字左右)答:“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
(1)必须科学的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是在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不仅是理论上对社会主义认识失误产生的结果,更是对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作出错误判断的产物。
(3)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作业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2d62c99a76e58fafab003b0.png)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作业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D )。
A.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44年的清军入关C.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D.1840年的鸦片战争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 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C)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A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5. 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B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6. 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 )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7.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8. 百日维新失败后,拒绝出走日本的劝告,并坦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因此不昌也”的是( C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刘光第9. 19 至19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C )A.要不要打倒列强B.要不要实行共和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1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钦定宪法大纲》D.《总统选举法》11. 20世纪初年,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B)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C.《警世钟》 D.《猛回头》12.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A.《孔乙己》B.《药》C.《狂人日记》D.《阿Q正传》13.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毛泽东14.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最初地点是(D )A.北京 B.广州C.嘉兴 D.上海15.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C)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6.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A.军事和组织问题B.思想和作风问题C.政治和军事问题D.筹款和征兵问题1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8. 1940年,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 D)A.平型关战役B.雁门关战役C.阳明堡战役D.百团大战19. 1938年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会议是( A)A.六届六中全会B.六届七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六大20.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D)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1. 1947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行动口号是( D)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和平、民主、团结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C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23.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C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 揭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会议是( A)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25. 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 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全面深化改革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自1840年至19 ,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00字左右)
答: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个是基本的、主要的;
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及其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2、阅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500
字左右)
答:“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
(1)必须科学的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是在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不仅是理论上对社会主义认识失误产生的结果,更是对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作出错误判断的产物。
(3)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不能不负有主要责任。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不能实行“答民主”。
“文化大革命”以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5)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和“重建”曾被作为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克服党和国家肌体中存在的阴暗面,克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现象,也在“文化大革命”中予以强调。
3、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00字左右)
答:(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
的序幕。
4、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
巨大成就。
(500字左右)
答:(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公平公正和
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3)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确立了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形成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
重要作用。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5、以“我的家乡”或“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或
家庭发生巨大变化的短文。
(600字左右)
我的家乡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间。
但是,从1978年到2008年这三十年间,却会让历史永远铭记。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三十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三十年。
在2013年的今天,已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一个新局面,中国十八大的召开,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我的家乡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我们自身穿着来看,记得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鞋是母亲亲手缝的。
一家四口每逢过年才能添置新衣服。
近年来,各类休闲店、品牌店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是人们展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各种款式、花色的服装为人们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以前家里只能维持温饱,自从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的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繁荣。
安居而乐业,乐业而繁荣,繁荣则国家兴旺。
居住条件的变化,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之初,住宅有卫生间的不多。
房型从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楼、别墅,无不折射出居民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
饮水不忘挖井人,居安当思危来源。
历史告诉我们,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进的高速前进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