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db69b1bf1eb91a37f1115cfb.png)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0402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6.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革命、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名词解释:1. 白话文:白话文是指以口语为基础的文字表达方式,与古代文言文相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文的兴起和普及被认为是一次文学革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易懂、更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
2. 新文学: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潮流。
在20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提倡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的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汉语口语化:汉语口语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20世纪中叶以后,作家们开始注重表达方式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大量运用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4. “文革”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一场重大事件,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而一些作品则被用来宣传和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流派。
这种文学风格强调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
作家们尝试以多元化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个人和社会的困惑和矛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和特点。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品味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华。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145daf74693daef5ef73df6.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一)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 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1aa9702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4.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
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
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近代中国的这些变化,并且使自己适应于这些变化。
近代文学在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新的现象。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虽然封建文学仍然大量存在,但也产生了以反抗列强侵略和要求挣脱封建束缚为主要内容的进步文学,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止一次地作了种种改革封建旧文学的努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74df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6.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今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现代文学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社会变革,一批爱国志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新青年》和《新小说》等,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文学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茅盾等,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
3. 抒情诗的兴盛:20世纪上半叶,抒情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聂绀弩、朱自清等。
这些作家以纯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聂绀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4. 抗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承载着抗争和希望,成为了人们抵抗外敌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有名的作家如艾青、丁玲、王实味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例如艾青的《乌篷船》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5.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复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受到迫害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在困境中发声。
在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新人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承接着先辈,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83756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6.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3da0fc8d680203d8ce2f244e.png)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18bb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0.png)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20世纪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理资料汇总。
1.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探索,提倡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彻底改变旧文化、旧教育和旧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人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杂志,如《新潮》、《新青年》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社会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心理主义文学:心理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沈从文等。
5.抒情诗: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表达诗人自身感情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6.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胡适、周树人等。
8.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家有老舍、茅盾等。
9.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
10.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活力。
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7325fbf90f76c661371aab.png)
前言
• 什么叫“中国现代文学”? • 1917-1949;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
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与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相适应;是吸收外来文学(文化)的结 果,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变革。 (前言) 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胡适、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1929-1933, 清华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王瑶、刘缓松、 唐(韬)。(王序)
第二章 鲁迅(一、二)
• 《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
• • • •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 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30)陈哲衡的《一日》(1917年6月)。 它的创新之处:1、打破了传统情节结构;2、用第三人称描述人 物的心理、幻觉,所有叙述都渗透了主人公的心理;3、“小序” 形成了文本的双重视角—我、余、隐含作者。(34)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18-1923,15篇, 后抽出《不周山》。 《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1924-1825,11 内向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叙事模式 1、看与被看(吃与被吃)《示众》《祝福》《药》; 2、离去-归来-再离去《故乡》《在酒楼上》。(31-34)
•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办有《语丝》周刊, •
•
•
•
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 平伯等,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语丝体)。(122)莽原社、 未名社、沉钟社、湖畔社。(18) 胡适的文学理论 1、白话文学论:1916年在美国留学即 提出这个观点;二、历史的文学观论。(19-21) 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发表于 《新青年》;2、平民的文学:1919年1月发表于《每周 评论》(仲密)(21-24)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 对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 1、林纾(琴 南),《荆生》(10)。2、学衡派:因1922年创刊于南京 的《学衡》而得名,梅光迪、胡先驌、吴宓,主张用伦理 道德来凝聚中国(文化保守),他们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 判。(11)3、甲寅派:因章士钊复刊的《甲寅》而得名, 认为白话文不能代替文言文,《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 化运动者发生争论。(10-11)复古派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成 份。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特点: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怀的流 行、主体个性的张扬、多种方法的尝试。(24-30)人与文。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d9d93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8.png)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2442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d.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d5d45f9aeaad1f346933fa0.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6f9b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4.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引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概述本教案将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2.1 清末小说的兴起和革新- 讲解清末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创作与价值2.2 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学- 介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分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2.3 五四运动和诗歌革新- 解读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价值2.4 抗日战争和现代战争文学- 探讨抗日战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红高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性3.1 思想与创作的多元化-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思想倾向和主题多元化- 分析不同作家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差异3.2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中各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发展- 分析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形式的创作特点3.3 地域与民族的多元性-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表现和反映 - 分析不同地域和民族作家的文学风格第四部分: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4.1 文学与社会变革-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推动作用- 介绍文学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角色4.2 文学与政治运动- 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在政治运动中的角色和影响- 探讨文学在传递政治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3 文学与文化传承-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分析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教学活动和评估5.1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创作比赛等- 确定活动目标和步骤,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5.2 学生评估方法-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演讲、小组展示等 - 关注学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六部分: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6.1 相关教学资源-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资料等 -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的链接,请注意避免包含网址6.2 参考书目- 提供一份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使用- 避免包含邮箱地址,可以提及一些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资源第七部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7.1 教学计划- 设计一份教学计划,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安排等- 组织合理的课程结构,确保重点内容的讲解和讨论7.2 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安排和时间分配 - 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充足性结语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18701a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e.png)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现代文学:1919——1949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fbcb882cc58bd63186bde5.png)
1.1921年10月,郁达夫的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2.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2月,他就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1920年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剧”之先。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剧作。
3.鲁迅在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5.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第二部小说集是《彷徨》,第三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最早发表在当时北京的:《晨报副刊》7.在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和(刘半农)唱起双簧,正式拉开这场斗争的序幕。
9.第一批新诗作家(白话诗人):,,、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
11.新月派代表诗人:、、朱湘、饶孟侃、、刘梦苇、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等12.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3.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1916年)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4.诗歌三大潮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15.象征派代表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戴望舒、李金发、梁宗岱、冯至、卞之琳16.湖畔诗派代表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冰心、冯至等17.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a89adc28ea81c758f57830.png)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79da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3.png)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填空题鲁迅是周树人在1918年5月发表()时用的笔名。
【答案】狂人日记《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答案】茅盾《红烛》的作者是()。
【答案】闻公多《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答案】艾青《断章》的作者是()。
【答案】卞之琳《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
【答案】郭小川曹七巧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案】《金锁记》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是()。
【答案】《伤逝》《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
【答案】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作家是()。
【答案】老舍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小说是()。
【答案】《围城》刘世吾是王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案】《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小说《长河》的作者是()。
【答案】沈从文《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答案】徐志摩二论述题1.试述闻一多诗歌的艺术成就【答案】(1)注重诗境的绘画美。
(2)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3)语言的凝练、形象的奇险。
2.比较鲁迅导张爱玲的虚无生存体验.【答案】鲁迅的虚无体验更多地与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强调了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版抗精神;而张爱玲的虚无体验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揭示了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唐和挣扎。
两位作家的作品都以女独特的方式,对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深讨和表达,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3.试述高觉新的双重人格。
【答案】(1)他少年聪慧、有理想、有抱负,渴望幸福生活和自由的爱情,但旧礼教的熏陶封建家长的管教使他变成了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长房长的地位使他必须承担起维持这个大家庭的重任。
(2)面对各种非难,他用“无抵抗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奉行作揖原则,多郁地承受着苦难的生活。
但他又是受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解,个性自由,因此他的思想经常处在矛盾之中卸为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098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0.png)
梁实秋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好与哲理,给人以宁 静与启迪。如《雅舍小品》系列文章,通过对雅 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与热爱。
散文的影响与发展
对读者审美的影响
对后续创作的启迪
文化传承的意义
现代散文以其丰富的类型与深刻的内涵,对读者 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拓宽了读者的阅 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品味,促进了文学素
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舆论基础。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推广白话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这一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为现
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工具。
代表性作家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短 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现代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独特魅力。
随笔的随意与深刻
随笔以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而著称,强调作 者随感而发,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 如周作人的《苦雨》,以雨为引,探讨人生苦 短与淡然处之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随笔的深刻
与随意并存的魅力。
杂文的社会批判
杂文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为特点,通过对社 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与批判,展现作者的思想深 度与社会责任感。如鲁迅的《热风》,以其犀 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是杂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在现代诗歌中,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 和手法,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貌和 生活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实。
爱情与革命的诗篇
爱情与革命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诗 人们以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歌颂了 爱情的甜蜜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https://img.taocdn.com/s3/m/9e07ab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e.png)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863efeb9f3f90f76c61bb4.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中华网考试更新时间:2007年12月27日免费做题网校免费试听我把“红色细沙”和“兰色感叹号”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再次整理后,希望有用。
(1)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
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16,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
17,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
18,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19,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20,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21,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2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
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23,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24,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25,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
26,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27,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
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
28,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29,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31,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
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32,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
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
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33,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
《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
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
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
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
(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
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
(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
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
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