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改)(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
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人物、作品、作家(即人物出处)8分、名词解释4个16分,简答题四个,论述题2个(全,共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一、名词解释1.问题小说指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出现在五四运动前后二三年间兴盛的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主要作家是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卢隐、许地山等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们围绕着“什么是人生”这个总主题,面向现实,关注人生,形成了一股“题材热”,因而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超人》何彬《去国》英士许地山:《命命鸟》敏明、嘉陵2.自叙小说自叙小说即创造社作家的所谓“身边小说”,这类小说以作者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所写大多是作家亲身经历,强调自我表现,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灵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其主要作家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等。
3.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陆续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东北籍青年作家,较著名的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李辉英)等人。
他们因身受日寇侵略之苦,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家乡的怀念,(在作品中)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品有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
4.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产生并繁荣于20世纪末30年代初的上海,代表作家为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他们借鉴日本新感觉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内容主要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及都市人精神上的倦怠和心理上的堕落。
其创作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部分作品存在着颓废、色情的倾向。
5.社会分析小说指三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小说,以茅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为代表,这类小说注重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表现重大的时代主题,人物形象的阶级性比较鲜明,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能使读者对一些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1)
2019《中国现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发起“小说界革命”,竭力强调小说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的社会理论家是梁启超。
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4、批驳林纾对新文化运动大本营北京大学的攻击,申述北大“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的是蔡元培。
5、陈独秀“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的主张出自《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6、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
7、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冯至。
8、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未名社。
被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的是沉钟社。
9、倡导“真正专心致志写情诗”的新文学社团为湖畔诗社。
10、提倡“问题小说”并创作最力的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11、倡导“革命文学”,且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文学社团是太阳社。
12、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
13、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呐喊》。
14、鲁迅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15、《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
16、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7、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是鲁迅。
18、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
19、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是叶绍钧!”20、五四时期以创作“教育小说”知名的作家是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平顶⼭学院2005-2006学年第⼆学期期终考试《中国现代⽂学史(上)》试卷 B⼀、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学流派,其中,周作⼈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篇⽩话⼩说是____________,散⽂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化运动中第⼀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学史上第⼀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影响的新诗集。
5. 闻⼀多诗论的核⼼“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学⽣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的散⽂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的双重⼈格。
8. 茅盾的长篇处⼥作是____________。
9. ⽼舍的带有科幻⾊彩的寓⾔体⼩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的⼩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学⽣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学《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词引进中国,并在⾃⼰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说界⾰命”中,有⼈提出了“欲新⼀国之民,不可不先新⼀国之⼩说”的观念,这个⼈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钊2 ⽂学⾰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A.胡适和陈独秀B.鲁迅和周作⼈C.钱⽞同和刘半农D.沈尹默和叶绍钧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的本质⽽发出“救救孩⼦”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A.《狂⼈⽇记》B.《阿Q 正传》C.《祝福》D.《社戏》││││││││││(第⼀页)│││││││共五页││││││││专业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铺成⼀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知识点11章到20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知识点11章到20章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巴金的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艺术上的杰出成就:①“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②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
③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
2.《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①它是反映五四运动中时代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
②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庭制度的攻击,从鲁迅小说开始。
继鲁迅之后,真正把这一主题加以推进并取得重大发展的,当推《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③《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在30年代先后问世,它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1)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2)沈从文的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3)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2.沈从文小说的特色:①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②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边城》3.《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1.“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因三人合集《汉园集》)2.中国诗歌会:(1)时间地点: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于上海成立。
(2)主要发起人:黄浦芳(蒲风,代表性的诗人)、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孤独者 插图/丁聪
.
▪ 《伤逝》
▪ 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Fra bibliotek过 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讲述了涓 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
.
▪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来到
上海,开始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之一 ▪ 此外还积极参加其它进步的社会
活动,先后加入革命互济会、中 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
1933年鲁迅合家照
.
▪ 杂文是鲁迅晚年的主要创作, 晚年的杂文记录了鲁迅思想的 发展和变化,在三十年代严酷 的政治环境下,他不断变换笔 名和杂志进行写作,杂文手法 更加炉火纯青。
第三章
.
鲁迅
.
第一节 鲁迅文学道路
.
▪ (19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 周樟寿,字豫才,周树人是南京求 学时的学名,1918年发表《狂人日 记》时开始署名鲁迅。
▪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少时正值“家道中落”,过早体验 了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 1898年,带着“走异路,逃异地” 的决绝,远赴南京求学,进江南水 师学堂,次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 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 吕纬甫回乡办的这两件小事,其 实又很大,这大概是失意人生仅 存的意义寄托,母亲意志与自我 意义的重合,说明母亲的存在, 对于业已丧失自我意志的吕纬甫 来说,是生存意义的最后维系。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史的发生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文学即人学标志: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含义: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小诗歌、散文、戏剧并驾其驱范围:时间上从1917以后的文学从现代意义上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文学分期:现代部分1917-1949第一阶段:1917-1927 第二阶段:1928-1937.6 第三阶段:1937.7-1949文学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接收主体的三个层面上,实践和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展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一.晚清为现代化的发生提供条件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二、晚清时晚清,五四是五四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背景晚清社会封闭,西方文化科学的洗礼、冲击文学观念的变革梁启超的贡献: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的口号: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有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小说界革命声誉最著,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兴一国之小说王国维,守旧、保守,提出超功利性的文学关和美学观,提出境界说,他将文学从“文以载道”的定位上解放出来,成为本体自主的独立存在。
周书人、周作人提出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观念将时代发展对文学的要求与文学自身的规律统一。
文学语言体裁的变革1)2)对翻译文学的重视林纾翻译的小说称为“林纾小说”3)晚清小说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4)晚清出现了话剧的萌芽春柳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创始人:李叔同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主要特征:以个性解放,发现了“人”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及答案(一)一、填充题(20分,每空1分)1.“左联”成立于____________年。
2.闻一多的诗歌理论是主张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创造社前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后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
5.《薄奠》通过“我”与人力车夫的交往,寄寓了__________对劳动者的同情。
6.《牧羊哀话》是__________的第一篇小说。
7.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抒写了__________之情,真切感人。
8.《孤独者》中的知识分子是____________。
9.__________的《乌蓬船》抒写了怀乡情趣。
10.《青春》是__________的杂感。
11.《斯人独憔悴》是__________的问题小说之一。
1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__________年,文学主张____________创作方法______13.郭沫若讨伐蒋介石的战斗檄文是______________。
14.《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雷峰塔是____________的象征符号。
15.《朝花夕拾》共收____________篇回忆性散文。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1分)1.鲁迅创作的唯一一篇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A.《离婚》B.《祝福》C.《伤逝》D.《药》2.胡适以自由恋爱为题材的话剧是____________。
A.《获虎之夜》B.《终身大事》C.《压迫》D.《一只马蜂》3.茅盾的__________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罪行。
A.《腐蚀》B.《蚀》C.《林家铺子》D.《清明前后》4.《子夜》中的打手形象是指____________。
A.杜竹斋B.屠维岳C.冯云卿D.张素素5.王鲁彦的早期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填空)1.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年)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于1917年1月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3.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5.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6.庐隐的《海滨故人》以自叙传(日记体)的手法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宣泄了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7.《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比较完整地写出了青年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期间的追求和遭遇。
8.《过去》(1927)、《迷羊》(1928),显示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9.叶圣陶的《商人妇》中的惜官、《缀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遗弃,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
10.《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11.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5本杂文集中。
12.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收录了《蝴蝶》、《威权》、《上山》、《新婚杂诗》等诗歌,或揭露了封建专制对人的压迫,或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13.“小诗”派的作品风格是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14.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等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
15.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率先将西方象征主义的丑恶、死亡、虚无和恐怖的主题引入新诗中,摒弃了中国诗歌“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传统,并从波特莱尔、马拉美、魏尔伦的诗中感应了世纪末的病态美,学来了对人生痛苦的模拟和无名忧伤的沉吟。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版上册笔记1. 揭示出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与“坚忍”性格的作品是() [单选题] *《烙印》《生活》《老马》(正确答案)《希望》2. ()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
[单选题] *老舍巴金臧克家(正确答案)戴望舒3. 被称为“泥土诗人”的臧克家的第一本诗歌集是() [单选题] *《烙印》(正确答案)《泥土的歌》《泥淖集》《宝贝儿》4. 抗战以后,戴望舒的诗风发生很大变化诗歌内容更具有社会性,《狱中题壁》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单选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正确答案)《我底记忆》《灾难的岁月》《寻梦者》5.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作家是() [单选题] *田间臧克家艾青戴望舒(正确答案)6. 被叶绍钧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新诗是() [单选题] *《再别康桥》《雨巷》(正确答案)《采莲曲》《死水》7. 30年代以写作“红色鼓动诗”著称的诗人是() [单选题] *郭沫若蒲风蒋光慈殷夫(正确答案)8. 诗集《孩儿塔》的作者是() [单选题] *蒋光慈殷夫(正确答案)柔石胡也频9. 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 [单选题] *“五四”时期“五卅”时期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大革命失败后(正确答案)10. 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 [单选题] *丰子恺(正确答案)郁达夫梁遇春何其芳11. 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 [单选题] *抒发了农民的忧郁与寂寞表现了青年人孤独寂寞的情绪(正确答案)在闲谈中讲述人生哲理从日常生活时序变换中体悟哲理12.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作者是() [单选题] *茅盾夏衍白薇宋之的(正确答案)13. 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 [单选题] *李广田(正确答案)何其芳陆蠡丽尼14. 30年代,报告文学趋向成熟,其突出的标志是夏衍的() [单选题] *《一个伟大的印象》《一九三六年在太原》《中国的一日》《包身工》(正确答案)15.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许多大陆作家来到台湾,对这一时期的台湾文学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啊)
名词解释及人物介绍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1921年月1月4日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蒋百里、等12人。
(存在11年)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现象,表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7人,当时都是留日学生。
们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等。
创造社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以1925年“五卅”为分界线。
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是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
后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开始倡导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鲁迅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具有反封建的热情,和五四时代精神,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
(农民:迷信、落后和愚昧。
妇女:宗法制的毒害。
下层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的毒害)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对人物潜意识、心里剖析。
艺术风格:注重白描、主人公独语自白。
塑造人物: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完整课件
巴金及其作品
总结词
语言幽默,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幽默大师,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生动逼真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包括《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通过对北京市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并提出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认识。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影响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
总结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左翼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起因
鲁迅、茅盾、巴金等。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斗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
影响
白话文运动打破了文言文的束缚,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
起因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普及和文学革新,发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思想观念、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紧密相连,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03
晚期现代文学(1938-1949)
抗战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白毛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新文学1917~1949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表现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
发生期:19世纪末1917年)1949~至今当代文学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1、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本质: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陈独秀1915《敬告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篇重要的文献。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胡适引用,目的:打破旧文化、再造新文化西方文学的涌入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的内涵2、五四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1)胡适从“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入手,提出文学改良的具体措施。
“八事”不仅涉及文学的语的形式,也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
(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奉承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周作人将人道主义理解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种人的文学又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峨,也就是写人的理想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文学;一种是侧面的,即写人的日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平民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写了《平民的文学》,在陈独秀“国民文学”“社会文学”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主张。
不是迎合平民趣味,而是提高,这是平民文学不同于通俗文学的根本之处。
3、五四文学的实绩:(1)白话诗歌和白话小说:胡适1920.3《尝试集》中国新诗第一部个人专集,1921郭沫若《女神》传达出五四精神最强音,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新旧文学的论争:新旧文学论争与林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寅派的论争(3)主要的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许地山,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创造社1921.6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穆木天,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倡导新格律诗,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社团还有语丝社、南国社、湖畔诗派、浅草社、沉钟社、莽原社、弥洒社等4.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构建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在五四革命中诞生了一批新生代文学家;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
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的确立鲁迅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收录在其中)、《故事新编》。
前两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20世纪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散文集《朝花夕拾》闲谈体(闲谈与布道式、讲演风的区别)2、文学史家谓“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3、《呐喊》包括: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孔乙己药(《孔》《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国民批判性,是鲁迅最优影响力的小说,被视为20世纪文学的代表作)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包括:祝福弟兄离婚幸福的家庭伤逝长明灯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肥皂在酒楼上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深刻、格式特别。
(1)塑造了阿Q、孔乙己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为中国文学形象画廊增添了富有精神内涵的形象系列挖掘人物灵魂的复杂性(2)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和大胆创新,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卓越的范式。
(3)小说笔墨省净又能“入木三分”多用“白描、画睛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在写意传神的传统;将个人隐痛寓于诗意抒情与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创造了中国“抒情诗”传统与现代小说叙事成功融合的典。
(4)《呐喊》冷峻、深刻,《彷徨》蕴藉、深沉,《故事新编》天马行空,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型与艺术家型的小说家,总能找到思想与艺术之间的最佳融合点。
《野草》:(1)独语体。
24篇近于散文诗的短章(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在地狱的边沿,它的生存和战斗相连,在战斗中“夺取生存”,它不是象牙塔中的“苦闷之讴”。
(2)1919年鲁迅连载于《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上的“自言自语”是散文诗《野草》的胚胎。
(3)艺术特征:象征、比喻手法的大量运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
勇敢直面黑暗现实和战斗精神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苦闷、矛盾、彷徨的主观情绪的象征表达;对社会庸俗倾向的揭露和鞭挞;对反动统治者的揭批和控诉;对青年某些思想倾向的批评和讽刺。
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写作潮流: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1、人生写实小说问题小说:1)、冰心《超人》、庐隐《海滨故人》、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从问题小说转向人生写实小说、王统照《雪后》《沉思》《微笑》2)、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发现问题;以爱与美弥合社会矛盾;温情的批判和哲理的沉思是问题小说的基本笔调。
乡土小说:在鲁迅的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一些青年作家,写作以故乡为背景,立足于启蒙立场,饱含批判精神的小说。
1)、王鲁彦《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恿》《活鬼》、台静农《拜堂》、许杰、王任叔、废名……2)、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的特色。
3)乡土小说家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推动了五四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
2、浪漫抒情小说(代表人物:郁达夫)1)张资平,“恋爱小说家”,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倪贻徳《玄武湖之秋》;叶灵凤冯沅君……2)浪漫抒情小说的美学特征: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主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世,表达作家的情绪、感受。
心态、心境,以此作为小说结构的线索。
因此,这类小说又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3、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代表作,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迟桂花》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自我小说”即自叙传。
(1)“零余者”形象,抒写了五四青年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生哀怨;(2)自叙传小说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小说体式的突出贡献;(3)凄清与哀婉是郁达夫小说的情感基调。
颓废气息,色与欲的描写(病态性欲:受卢梭等西方人道主义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郁达夫用新的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含的情欲问题;在当时也有向虚伪封建传统道德及国人矫饰习气进行挑战的意味)。
(4)散文化的小说结构和清新流丽的文笔。
第四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1、1916年前后,留美学生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并尝试作白话诗。
胡适的《尝试集》,或揭露封建专制对人的压制,或表现对自由民主的向往,或反映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或表达对劳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或言说过渡时代的爱情,或状写自然、抒说友情。
2、五四诗歌流派:人生派诗歌(朱自清、余平伯、周作人):文学研究会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浪漫派诗歌: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邓均吾……“小诗”风:冰心、宗白华小诗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湖畔诗社: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蕙的风》……新月派诗歌:朱湘、闻一多、徐志摩……闻一多“三美主张”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浅草社诗歌:冯至《昨日之歌》、《十四行诗》、《我是一条小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象征派诗歌:李金发《弃妇》3、郭沫若《女神》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
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崭新诗形与独特的风格,为中国新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开始。
朱自清评价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泛神论与二十世纪动的反抗精神。
凤凰涅槃形象、浪漫主义诗风(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
4、徐志摩英美文化熏陶,新诗的特点:(1)爱、自由与美的追求,(2)新诗格律的追求。
第五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1、“绚烂极了”的20年代散文(散文成就在小说、诗歌、戏剧之上,成就最高)散文发达的状况的原因:a.文体自由、容易掌握,所以写作散文的作家较多;b.简短灵活,适用于进行思想启蒙与社会批评,为当时个性解放的社会风气认同;c.若要对中国强大的文言散文传统构成挑战,必须多下功夫写出白话“美文”;d.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其他文学体式艰难的探索期,“五四”散文与传统散文更深的内在联系促进了自身环境的迅速、良性发展。
(1)从《新青年》随感录到“语丝文体”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开设“随感录”专栏,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效仿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一大批作者。
1924年创办的《语丝》周刊,是继“随感录”之后在杂文方面影响最大的刊物,主要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语丝文体文笔幽默、泼辣。
随感录作家群:《新青年》——《莽原》、《语丝》——30年代《萌芽》、《太白》、《中流》。
(2)文学研究会作家群:朱自清散文著作 1924《踪迹》,1928《背影》,1936《你我》。
朱自清先写诗、后写散文。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亡妇》。
温柔敦厚。
冰心散文集《往事》,通讯散文集《寄小读者》。
散文风格:重情、含蓄、简练、哀而不伤、柔和、委婉,形成最具有个性的散文风格。
(述说内心情感,柔和委婉,无刻意渲染却能直抵人心)“爱的哲学”,对人类(母亲、兄弟、弱小者)和自然的爱成为20年代的创作中心。
(3)创作社作家:郁达夫、郭沫若;现代评论派与新月;白马湖作家群:夏沔尊、丰子恺2、在“自己的园地”书写性灵: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功利——人生的艺术派)五四前后发表《人的文学》把文学革命由形式的改革推向内容的革新、《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论文。
20世纪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旺盛期,这个时期周作人的散文呈现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双轨性创造风格。
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但平和冲淡更符合作者的性格特征。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是平和冲淡本时期的现代散文诗经典是鲁迅写于1924~1926年的《野草》。
第六节话剧的舶来与初创田汉阶段:搬演西方(中国留日学生剧社团春柳社)——戏剧改良——舞台实践(“爱美剧”运动、民众戏剧社)——戏剧走向成型(丁西林)——国剧运动(诗人写剧:田汉)丁西林喜剧趣味:“欺骗”策略《一只马蜂》;“二无三人”模式《压迫》、《酒后》《北平的空气》;戏剧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