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蜡烛_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一幅壮锦
![【民间故事】一幅壮锦](https://img.taocdn.com/s3/m/d68b2a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5.png)
【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李建国的年轻人,他是当地一家丝绸织造厂的工人。
李建国非常聪明好学,尤其喜爱学习织锦技艺,他从年轻时起就带着一股强烈的热情去研究丝绸艺术,常常加班和熬夜潜心设计,终于成为厂里最出色的织锦工。
有一天,李建国接到了一位友人的电话,说他有一个富商朋友想买一幅华丽的锦绣作为家中的装饰,他听说李建国是专业的织锦师,所以希望能够向李建国定制一幅锦绣。
李建国非常高兴得到这个机会,他用心挑选了最好的丝绸和线材,并考虑了许多图案和配色方案,最终终于精心设计出一幅华丽的壮锦。
它有一百多个颜色,金色、银色、蓝色和绿色交织在一起,看上去非常宏伟壮观,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其中闪烁。
壮锦的织造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专注。
李建国几乎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了锦绣的完成上,他不断地重复一个步骤,直到它达到了他所期望的效果。
最终,他把整个作品悬挂在墙上,为其点燃一个蜡烛,然后走出了房间。
一周后,李建国接到了富商朋友的电话,说他很满意李建国的作品,并愿意为他支付两倍的定制费用,李建国非常高兴,而且也觉得这是他在丝绸织造厂中的第一个成功的独立项目,他深深地明白到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织锦这个行业。
李建国谨慎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老板,老板非常高兴和满意,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到整个公司的销售业绩。
他邀请李建国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向他献上一块黄金和一幅天鹅绒帧画,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天鹅绒帧画和黄金是李建国此前从未拥有过的礼物,他感到非常惊讶和兴奋,他决定把这些珍贵的礼物带回家给他鼓励自己一直以来的支持者——他的妻子。
李建国的妻子也是一名织锦工,她从小就梦想织成一幅完美的壮锦,她听到丈夫成功完成一幅华丽的作品,也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因此,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带回家的是黄金和天鹅绒画,而不是一幅锦绣时,她非常惊讶,她没有想到她丈夫的成功会是这样的礼物。
但不久之后,李建国意识到,他的老板为了带给自己和妻子惊喜,委托当地的画家把他的锦绣画成一幅天鹅绒帧画,那么李建国已经错过了将自己的专业技术运用到最好的机会,他决定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中国古代有关蜡烛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关蜡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a21e2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7.png)
中国古代有关蜡烛的故事
1. 爱吃烛心的牛
相传唐代有一头牛,每次看到人们点燃蜡烛,就会想要吃蜡烛的烛心。
家人担心它误食有害,就把蜡烛藏起来。
这头牛却不甘心,它从某处偷了蜡烛,只吃烛心不碰蜡篷。
久而久之,这头爱吃烛心的牛成了人们之间的谈资。
2. 唐高宗耗财支持蜡烛工业
唐高宗曾经下令支持蜡烛工业,大量生产蜡烛以照明。
然而,这样的大规模生产并不廉价,消耗了大量资源,朝廷财政不断亏损。
而且,唐高宗也十分喜爱蜡烛,一天晚上烛光不够,他就烧了1千只蜡烛,耗费了相当庞大的财力。
后来,唐朝灭亡,也与财政压力有关。
3. 唐朝蜡烛王子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白的少年,非常聪明。
有一天,他听说国王想要在城市里建造一座蜡烛塔,便自告奋勇去策划设计此工程。
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燃烧剂,使蜡烛的热量更加持久而高效。
这项发明得到了国王的认可,从此他便成为了唐朝的蜡烛王子,在这个与蜡烛有关的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4. 燃烧自己救人的女孩
南北朝时期,一个女孩在夜晚时为要照明,点了一根蜡烛。
殊不知,她的亲戚中有人离开了厕所,忘在满是干稻草的柴房中,火苗瞬间引燃了稻草和柴火。
火苗在一会儿间烧透了房门扩散到宅院里,所有的人都逃了出去,唯有这位年幼的女孩还躲在某处哭泣。
由于垂直方向的火势过于凶猛,她无法从底部越过
去。
为了救出女孩,一名年迈的老人将自己的凉席点燃,以此为女孩的拯救创造了路。
虽然老人受了重伤,但成功的架构了一道生命的桥梁,为女孩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关注蜡烛的另一面 - 它们的意义包容着温暖、庇护和救援。
蜡烛当柴烧的典故
![蜡烛当柴烧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b28e8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a.png)
蜡烛当柴烧的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照明用品,通常用来点亮房间,营造温暖的氛围。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蜡烛来取暖,甚至用它来取代柴火。
关于蜡烛当柴烧的典故源于中国的一则传说,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道来。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胡破鼎的学者,他一心向道,整日里专心研究经书修行修道,为人所敬重。
胡破鼎虽然是个学者,但贫穷至极,家中日常生活所需不够,连柴烧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一天,胡破鼎在家中研读经书,突然天气寒冷,冷风凛冽,却没有一丝火炉取暖。
他叹了口气,看着手中的蜡烛,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于是,胡破鼎在屋子里点燃了蜡烛,将蜡烛放在火盆上熏烟起来。
他发现这种办法居然挺管用,火盆中的烟不仅没有熏到自己,反而让他感到暖意盎然。
于是,胡破鼎开始每天晚上在家中燃烧蜡烛取暖,漫长的冬日里,这种方法带给他温暖和安宁。
有一天,胡破鼎闲暇时光,到山里修行,在山上他遇到了一位古怪的老者,老者神秘兮兮的对他说:“小友,你何不将一物相信,即得取暖之法?”胡破鼎听了这句话,感到疑惑,但还是忍不住问道:“老者,你所谓的取暖之物是什么呢?”老者抬手指了指远处的山脚下,说道:“那里有一种蜡烛,点燃后可以当柴烧,暖气更胜一筹。
”胡破鼎一听,心中大喜,当即便向老者请益取暖之法。
老者嘴角微微一笑,对他说:“小友,要得此物,你须当赴一处地下宫殿,去破解其中的谜团,方可得此蜡烛。
”听到这里,胡破鼎无比兴奋,举步踏入地下宫殿,开始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在地下宫殿中,胡破鼎不断地面临着各种困难和考验,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直到最后解开谜团。
终于,在深邃的地下宫殿中,他找到了那种神奇的蜡烛。
他将蜡烛点燃,果然如老者所说,蜡烛燃烧起来,还散发出一种暖暖的气息,暖意无限。
胡破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地下宫殿,带着这种蜡烛回到家中。
从此以后,他不再夜夜苦寒,燃烧这种蜡烛取暖已经足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
拜张天师一根蜡烛的故事
![拜张天师一根蜡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4019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5.png)
拜张天师一根蜡烛的故事
关于拜张天师一根蜡烛的故事,可能有出入,但是我知道一个与张天师和蜡烛相关的民间故事。
据说在明朝时期,张天师家族世代居住在江西龙虎山,他们家族一直肩负着替天行道、降妖除魔的重任。
有一年,当地出现了一个厉害的妖邪之物,搞得人心惶惶,百姓们苦不堪言。
于是,当地的百姓就联名上书,请求张天师出山降妖。
张天师得知此事后,立刻带着几个徒弟赶到了现场。
他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个妖邪之物非同一般,需要借助天地之力才能降服。
于是,张天师决定设坛做法,祈求上天降下神火来消灭这个妖邪之物。
然而,就在做法的时候,张天师突然发现自己忘记带蜡烛了。
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没有蜡烛,就无法点燃香火,也就无法请神降火了。
张天师急中生智,他吩咐徒弟们去附近的村子里找一根蜡烛来。
徒弟们奉命而去,不久就带回了一根蜡烛。
张天师接过蜡烛,点燃香火,开始做法。
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挥舞着宝剑,神态庄重而威严。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突然降下一道神火,将这个妖邪之物烧成了灰烬。
百姓们见状,纷纷欢呼雀跃,感谢张天师的救命之恩。
从此以后,每当遇到妖邪之物作祟时,他们就会想起张天师用一根蜡烛降妖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也传遍了整个龙虎山地区,成为了一段传颂千古的佳话。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可能存在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成分,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智慧,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条件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敬畏和感激之心,珍惜他人的付出和帮助。
五上语文名师课件《中国民间故事》名著导读 部编版【2024版】
![五上语文名师课件《中国民间故事》名著导读 部编版【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85916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7.png)
八仙过海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你女找到丈夫了吗?
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翻开《中国民间故事》,老师相信你还会了解更多有意思的故事!
阅读成果展示
考考你
梁山伯与祝英台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
认识主要人物
田螺姑娘
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梁山伯:一个不懂世故,敦厚多情,书生气较浓的人物。
祝英台:机智、大胆、热情、坚贞。
认识主要人物
曹国舅
八仙过海
吕洞宾
蓝采和
何仙姑
韩湘子
铁拐李
钟离权
张果老
猜想故事内容
水素女为什么帮助谢瑞?
梁山伯死后祝英台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是呀,中国民间故事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扣人心弦。你知道“八仙”之中,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过海的吗?你能给大家再讲一讲其它故事吗?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田螺姑娘
八仙过海
……
了解民间故事
青年农民谢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但到头来穷困不堪,连老婆也娶不上,上天被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派了白水素女来帮谢端过上好的生活,神女藏于田螺之中,每天在谢端出去以后,出来为他洗衣做饭,后来却被谢端发觉,只好离去,而她留下的螺壳却能倒出许多米来,改变了谢端贫困的生活。
《中国民间故事》练习题1
![《中国民间故事》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02d2c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b.png)
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练习题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填空:1.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民间有“”之誉。
2.“八仙过海”的故事中有一位女神仙,她就是3.《宝莲灯》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勇敢的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将母亲从中救出来,这个孩子是。
4.我知道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
5.牛郎织女每年农历相会一次,牛郎织女相会时, 结成群飞来,为他们搭桥,让他们相会。
6.若耶溪早晨刮南风,傍晚刮北风。
人们把这风叫做。
7. 造了数不清的桥梁、房屋、家具等,按土木工匠尊称为“祖师爷”。
8.民间传说,只要在墙上贴上的肖像,大鬼小鬼就不敢前来。
9.《田螺姑娘》故事中, 为了感谢,建立了一座庙。
10.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
11.寒食节是每年的前一天。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
12.桃园三结义是讲、、三人在桃园拜盟结义的故事。
13.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让我知道了很多名人小故事:通过求雨的方法,迫使官员们捐出的钱财,拯救饥民;练就了用手称药丝毫不差的本领。
14.王生最终学会()法术。
15.渔民恨透了钦差大臣毛量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____________”)。
16.《白蛇传》故事发生在“人间天堂”-()17.桃园三结义是讲()、()、()三人在桃园拜盟结义的故事。
18.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
19.晋国内乱结束后,重耳成为国军,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20.杭州的第一道名菜是“( )”。
21.春秋时期,吴国有一对擅长铸剑的夫妇,男的叫( ),女的叫( )。
22.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到灾祸的象征——两头蛇,()狠狠地用锄头将两头蛇处死了。
23.济颠是住在杭州()的疯和尚。
24.刘墉是( )皇帝的宰相。
25.刘墉平易近人,人们亲切地称其“()”。
26.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共同化作了( )。
27.孟姜女的丈夫叫()。
28.天上的水素女也就是( )姑娘。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37192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元宵节, 又称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笼、观赏花灯,同时还有丰盛的宴席和猜灯谜的活动。
而元宵节背后有着许多传说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黄天化身赐婚据传说,古代有一只可爱的明黄色的小鸟,叫做黄天。
这只小鸟眼神明亮,喜欢在夜晚飞翔。
黄天虽然羽翼短小,但却非常聪明。
有一年的元宵节之夜,黄天noticed 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孤独地望着天空中的明月。
男子十分伤心,因为他爱慕已久的女孩儿远嫁他村。
黄天决定帮助他,它化身成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给了那个男子一些稻米,告诉他能够帮助他找回他心仪的女孩儿。
男子回到家中,按照黄天的办法煮熟了稻米,得到了一个黏黏的白色物体。
他决定在满月之夜把这个物体放到花灯中,希望能有好运气。
当男子点亮花灯时,一个聪明漂亮的仙女从灯中飞出,她向男子握手介绍自己是黄天,此次降临是为了帮助他。
然后,仙女化身为男子梦寐以求的女孩儿和他喜结良缘。
自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之夜,人们都会放飞锦鲤灯以求美满姻缘,同时也成为了传统习俗。
传说二:黛玉化石情缘古代有一个智慧聪颖的女子,名叫黛玉。
黛玉爱上了一个贵族男子,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无法在一起。
她每天都会默默地寻找他,希望能够见到他一面。
有一个寒冷的冬夜,黛玉决定在元宵节这天,把自己的爱告诉这位贵族男子。
她在清冷的夜晚,用精巧的技艺编织了一对花灯,在灯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并将把它们浮在湖面上。
她默默地祈祷,希望贵族男子能够收到她的心意。
然而,命运并不如她所愿。
那年的元宵节晚上,湖面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纸灯失去了平衡,最终落入湖中。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纸灯逐渐融入了泥土中,形成了一种矿石。
有一天,一个爱好收藏的学者从泥土中发现了这块神秘的矿石,并以赏玩之心带回了家中。
当他发现那上面有文字时,才意识到这块矿石承载着一个千年的爱情故事。
从那以后,人们在元宵节会放飞石头灯笼,以纪念黛玉的坚贞爱情和她对贵族男子的深情。
中国经典历史神话故事精选5篇
![中国经典历史神话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f960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f.png)
中国经典历史神话故事精选5篇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过去式了,但是过去历史中会留下很多对现在有⽤的东西。
历史的好多事情都可以激励我们现代⽣活。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5篇历史神话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历史神话故事精选篇1 听⼈家说,从前,有个孩⼦名字叫马良。
⽗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打柴、割草过⽇⼦。
他从⼩喜欢学画,但是,他连⼀⽀笔也没有啊! ⼀天,他⾛过⼀个学馆门⼝,看见学馆⾥的教师,拿着⼀⽀笔,正在画画。
他不⾃觉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笔能够吗?”教师瞪了他⼀眼,“呸!”⼀⼝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门来。
马良是个有志⽓的孩⼦,他说:“偏不相信,怎样穷孩⼦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学画,每⼀天⽤⼼苦练。
他到⼭上打柴时,就折⼀根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
他到河边割草时,就⽤草根蘸蘸河⽔,在岸⽯上学着描游鱼。
晚上,回到家⾥,拿了⼀块⽊炭,在窑洞的壁上,⼜把⽩天描过的东西,⼀件⼀件再画⼀遍。
没有笔,他照样学画画。
⼀年⼀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天间断过。
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花花全是画了。
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
⼀回,他在村⼝画了只⼩母鸡,村⼝的上空就成天有⽼鹰打转。
⼀回,他在⼭后画了只⿊⽑狼,吓得⽜⽺不敢在⼭后吃有⼀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因为他整天地⼲活、学画,已经很疲倦,⼀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明⽩什么时候,窑洞⾥亮起了⼀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胡⼦的⽼⼈,把⼀⽀笔送给他:“这是⼀⽀神笔,要好好⽤它!”马良接过来⼀看,那笔⾦光灿灿的;拿在⼿上,沉甸甸的。
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胡⼦⽼⼈已经不见了。
马良⼀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先是个梦呢!可⼜不是梦啊!那⽀笔不是很好地在⾃⼰的⼿⾥吗! 他⼗分⾼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笔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笔画了⼀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来。
精选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精选中国民间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25d27168884868762d6cf.png)
精选中国民间故事三篇【“游百病”的来历】在贵州花溪一带,端午节时,大家不是忙着在家包粽子,而是把从山上采来的艾草、菖蒲、车钱花、牛耳朵香等草药放在洗澡盆里洗上一个澡。
他们把这个习俗称作“游百病”,又叫“洗百病”。
据说这个习俗是从东汉开始的,是为了纪念神医华佗。
有一年,花溪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地震过后流行一种怪病,许多人无缘无故发起烧来,有的鼻子出血,有的身上生斑,有的泻肚。
病重的或昏迷不醒,或胡言乱语。
乡民们都说那是地震中的冤魂寻替身来了。
花溪村的村长到外地请来了一个巫师,让他施法术,求神灵免去乡亲们的疾病。
可巫师使尽了浑身解数,村民们的病不但不见好转,还有许多人命归黄泉。
适逢华佗到此地游历,他一看就知道乡亲们得了可怕的瘟疫,他劝大家不要迷信,赶快去求医问药。
村民哪肯听他这个外乡人的话,把他赶出了村子。
面对乡民们磕头求神,华佗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想了个计策,决定用高超的医术斗败巫师,用药帮乡民们把病治好。
当天晚上,华佗悄悄来到庙院内,隔门缝看见神殿前点着两支蜡烛,那个巫师在睡觉。
华佗把一块白布往身上一裹,再把画了鬼脸的破瓢往头上一扣,用红纸糊成长舌往嘴里一咬,轻轻地进了庙门。
巫师被吓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眼一看,见烛光下有一个白鬼,血红的舌头伸得长长的。
说时迟那时快,没等巫师清醒过来,白鬼就伸着长舌向他扑了过去,巫师惊恐地大叫一声,忙跪在地上磕头:“上仙饶命,上仙饶命!”华佗用手捏着鼻子瓮声瓮气地说:“此地只准信奉一种法术,到底你的法术高还是华佗的医术高,明天你俩要比试一番,输的要赶忙滚出花溪。
”那巫师早就吓傻了,赶忙说:“好,好,我一定听上仙的。
”第二天,巫师寻来村长,说要与华佗比试法术,要是华佗输了,就让他滚出村去。
巫师让村长去寻两个重患者,看谁先把他们的病治好。
说完,他又和村长咬起了耳朵。
村长立即让人寻来两个重症患者。
按照巫师的吩咐,他给华佗寻来一个喝多了酒的“病人”,华佗伸出食指和中指往病人的手腕上一摸,顿时双眉紧锁:“此人毒气攻心,已无药可救,必死无疑。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a6d2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7.png)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快乐读书吧——中国民
间故事》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民间童话、民间寓言、生活故事。
2.《仓颉造字》让我们看到了先祖卓尔不群的创造力
3.《马兰花》让我们懂得了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4.《金银花传奇》教会了我们奉献精神的可贵
5.《刘关张三结义》中的“刘关张”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
6.鲁班是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土木工匠都尊称鲁班为“祖师爷”
7.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它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到寒食节,每到寒食节每家每户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华佗是我国古代很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 )
2.在故事《东郭先生和狼》中,东郭先生最后被狼吃了。
( × )
3.老百姓们把周处、城外山上的白虎以及水中的蚊龙并称为“义兴三害”(√)
4.在中国的传说中,织女和牵牛是天生的两位神仙。
( √ )
5.故事《钟馗捉鬼》讲的是钟馗帮唐太宗捉鬼的故事。
( × )
6.阿诗玛的故事是壮族民间传说。
( × )
7.古代洛阳盛产牡丹,因此洛阳又被称为“花都”。
( √ )
8.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9.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 )
10.相传白蛇和青蛇住在四川的一个山洞里。
( √ )。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0f6dc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1.png)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以祭祀和纪念祖先,同时也是庆祝秋季丰收的时刻。
除了这些传统的活动外,重阳节还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之相关。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一、吴刚和玉兔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他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对老人和弱者十分关心。
一年的重阳节,他听说神仙喜欢登高祭拜,为了帮助其他人祭祀祖先,他决定自行搭建一座高山,好让身体虚弱的人也能轻松登高。
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很长时间,终于建立了一座高山。
然而,吴刚的善行没有得到神仙的认可,他并没有被转化成仙人。
在重阳节这一天,他来到自己建的高山上,并拜祭了自己的祖先。
无意中,他看到了一只受伤的玉兔。
玉兔告诉他,自己曾经是天上的仙兔,他因为犯了错误被放逐到了人间。
吴刚很同情玉兔,于是他决定帮助它。
吴刚给玉兔治疗伤口,照顾它的生活。
玉兔非常感激吴刚的帮助,它向玉帝禀报了这个消息。
玉帝深觉吴刚的善良和助人精神十分难得,于是决定将吴刚和玉兔都变成不朽的仙人,让他们可以永远一起生活在玉帝的宫殿中。
从此以后,每年重阳节,人们登高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一颗明亮的月亮上有一只携手的仙人与仙兔。
二、孟婆和重阳糕相传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不仅会登高扫墓,还会吃一种特殊的食物——重阳糕。
这种糕点不仅口感鲜美,而且有着特殊的寓意。
据传,重阳节当天,地府的孟婆会在黄泉路上摆摊做生意。
她会售卖一种特殊的糕点——重阳糕,这些糕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吃了它的人长寿延年,祛除疾病和灾难。
孟婆做的重阳糕非常受欢迎,许多人都会争着购买。
人们相信只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吃上一块重阳糕,就能得到孟婆的保佑,拥有健康和长寿的生活。
三、屈原和登高古代著名的诗人屈原和重阳节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爱国诗人,他的诗文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纪念屈原的伟大和他对国家的牺牲。
为了避免国家被侵略,屈原投江自杀,以示爱国的决心。
一双金筷子 民间故事内容
![一双金筷子 民间故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a79da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2.png)
一双金筷子民间故事内容
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孙子小明。
老爷爷是村子里最著名的金匠,他的手艺传承了几代人,打造的金器在村子里享有盛誉。
有一天,老爷爷决定为孙子里打造一双金筷子,作为他十岁的生日礼物。
他从自己的珍藏中挑选出最纯的金块,经过多日的辛勤工作,终于打造出了一双精美的金筷子。
金筷子被装饰得十分华丽,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和祝福语。
老爷爷把它交给小明,祝福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平安、健康、幸福。
小明非常珍视这双金筷子,每天吃饭时都会用它。
有一天,他在吃饭时不小心将金筷子掉到了地上,金筷子断成了两截。
小明非常伤心,他找到老爷爷,请求他帮忙修复金筷子。
老爷爷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责备小明,反而安慰他说:“金筷子虽然是贵重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它代表着我对你的祝福和期望。
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金筷子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
小明明白了老爷爷的话,他感激地拥抱了老爷爷。
从那以后,他更加珍视这双金筷子,并时刻铭记老爷爷的教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质的东西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再完整,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简短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9cc1fc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9.png)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简短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赏灯和吃元宵。
元宵节的来历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神话背后的传统文化。
1. 吴王许愿相传在远古时代,吴国的国君非常富有,但却无嗣无疾。
吴王非常焦急,他到庙里祈求神的庇佑,并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健康的儿子。
不久之后,吴王的妻子怀孕了,顺利生下了一个儿子。
为了感谢神灵的庇佑,吴王决定在元宵节的时候,让全城点亮灯笼,表达对神明的敬意。
2. 孔明放天灯孔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智者,也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
相传在一个年轻的时候,孔明在元宵节的时候放了一个特制的天灯,并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国家和百姓都能够平安幸福。
后来,孔明以其聪明才智备受赞誉,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因此,人们在元宵节的时候也会放天灯,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3. 嫦娥奔月在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
相传,嫦娥的丈夫后羿得到了一个仙丹,他决定将这个仙丹献给天帝,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力量。
然而,嫦娥不忍心看到丈夫变得残暴,她偷偷吃下了仙丹。
当天羿发现后,非常愤怒,他追赶嫦娥,并一箭射向她。
嫦娥身体变得轻盈,飞向了天空,最终停在了月亮上。
从此以后,每到元宵节,人们都会在院子里放上一个小凳子,并在凳上放上一盘甜糕和水果,供嫦娥享用。
4. 争做第一人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阿弥陀的人,非常喜欢赏灯。
他每年都要在元宵节的时候赋予各种各样的灯笼,让人们欣赏。
同时,阿弥陀也不断地挑战其他人,希望能够成为点亮最亮的灯笼的人。
各种各样的挑战项目,让人们在元宵节的时候变得热闹非凡。
如今,元宵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在这一天积极参与到庆祝活动中。
结论元宵节的神话故事丰富多样,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三篇
![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b882b49e31433238689309.png)
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三篇【烛光填屋】从前,有一个富商有三个儿子。
富商经常去很远的地方经商,但是每次他只带一个儿子一起去。
富商又要出门了,这一次,他要去京城。
三个儿子都想跟着去,但是他们知道,父亲只可能带他们中的一人去,他们就都跑去求富商。
富商给了儿子们每人五两银子,对他们说:“院子里有三间空屋子,你们一人一间,各自去买东西把屋子装满,谁做得,我就带谁去京城。
”第二天一早,大儿子和二儿子就出门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儿子买回来好几车的木头,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干了大半天,终于堆满了一间屋子。
这可把他累得够呛。
二儿子买回来好几车的稻草,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干了小半天,也把一间屋子堆得满满的。
他也累得够呛。
小儿子却一直没有动静,他上午到那间屋子里看了看后,很快就出来了。
屋子的门紧紧地关着。
天快黑的时候,父亲从商铺里回来。
他看到大儿子的屋子里装满了木头;二儿子的屋子里装满了稻草;当他走进小儿子空洞洞的屋子里时,小儿子不慌不忙地点燃一支蜡烛,蜡烛小小的火光立刻把满屋子照得亮堂起来。
父亲表扬了小儿子。
自然,这次跟父亲一块儿上京城的也就是小儿子了。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民间经典传奇故事:蜡烛
![民间经典传奇故事: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8cdfa3c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6.png)
★以下是⽆忧考为⼤家提供的《民间经典传奇故事:蜡烛》,供⼤家学习参考!当炮⽕略有停歇时,两个受了轻伤的红军战⼠拖着两个重伤员爬了回去,留下⼀具⼫体直挺挺地躺在⼴场的正中。
事情发⽣在 1944 年 9 ⽉ 19 ⽇,这时候第⼆次世界⼤战将近结束,苏军已⼤举反攻,将德国法西斯军队从苏联的国上上赶出去。
城市已经被攻下来了,只是河上的那座桥和⼀个⼩⼩的桥头堡还在德寇的⼿⾥。
19 ⽇那天天没亮,5 名红军战⼠决定去进⾏偷袭,他们得穿过⼀个⼩⼴场,⼴场上也有德军。
当他们弯着腰向前急奔的当⼉,对岸的迫击炮猛的开⽕,炮⽕是那么猛烈,⾜⾜轰了半个⼩时。
当炮⽕略有停歇时,两个受了轻伤的红军战⼠拖着两个重伤员爬了回去,留下⼀具⼫体直挺挺地躺在⼴场的正中。
兴许德军被红军刚才的那次袭击吓怕了,他们不吝惜炮弹,⼀刻不停地开着炮,轰隆轰隆,没完没了。
奉命去攻克桥头堡的连长说,这会⼉别再冒险去拖⼫体了,等攻下桥头堡再去葬他吧。
只是⼀直等到太阳落了⼭,德寇的炮⽕还没收住。
在⼴场的边上有⼀堆⾼⾼的⽡砾,也不知道以前是什么建筑物。
可是就在这堆废墙下有⼀个地窖,那⾥⾯住着⼀个名叫玛丽亚的⽼太太,她没有⼋⼗也已超过了七⼗,她的丈夫是个守桥⼈。
在她丈夫死后,她就独⾃住在这幢楼⾥。
楼房坍塌时,她才住进了地窖。
到 19 ⽇那天,她搬进地窖有 4 天了。
她⼲瘦佝偻,腮帮完全瘪进去,背弯得像⼀把半截⼦⼊⼠的⼈了,但她还顽强地活着,像在与德国⿁⼦⽐⼀⽐谁的寿命更长似的。
19 ⽇的那天⼀早,她清清楚楚地看见 5 名俄罗斯⼠兵,跑到与她只⼀道铁栅之隔的⼴场上去。
她亲眼看见万恶的德寇对着这5 个⼩伙⼦开的炮,炮弹呼啸着落在⼴场上,在他们 5 个⼈的周围爆炸,炸出⼀个个弹坑来。
她急坏了,竟忘记了危险,从地窖⾥探出半截⾝⼦来,⽤她嘶哑衰弱的声⾳叫他们:“⼩伙⼦!⼩伙⼦们!我的孩⼦——快,快来,快上我这⾥来!”她坚信她那个地窖是⼑枪不⼊、炮弹轰不进的铜墙铁壁,然⽽就在这时,“轰”的⼀声,⼀枚炮弹就在她的⿐⼦底下炸开了,⽓浪和巨响震昏了这位⽼太太,将她⼀下⼦抛起来,脑袋撞在墙上,她失去了知觉。
中国民间经典故事文字版
![中国民间经典故事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1125f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7.png)
【导语】在中华传统⽂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化。
下⾯是分享的中国民间经典故事⽂字版。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民间经典故事⽂字版 曾经有⼀个⼩和尚居住在⼀座⾼⼭上的庙⾥⾯,因为只有⾃⼰,所以经常是挑⽔喝的,但是后来⼜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座⾼⼭上有座庙,⾥⾯住着⼀个⼩和尚。
他每天都要到⼭下去挑⽔。
夜⾥,⽼⿏出来偷东西吃,⼩和尚就拿着⽊棍去打,经常把屋⼦弄的乱七⼋糟。
后来庙⾥来了⼀个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和尚每天下⼭挑⽔,瘦和尚就知道玩乐,只喝⽔不挑⽔。
⼩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瘦和尚却让⼩和尚去,两⼈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
最后他们决定⼀同去抬⽔。
⽽且要把⽔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和尚让瘦和尚去打⽼⿏,瘦和尚让⼩和尚去打,两⼈⼀直推来推去,⼀直到天亮也没⼈去。
不久,⼜来了⼀个胖和尚,他⾃⼰不想去挑⽔,就让另外两个⼈去,⼩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去挑了两⼤桶⽔,然后,⾃⼰“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
于是,三个⼈都不肯去打⽔。
⽇⼦⼀天天过去,⽔缸⾥每天都是空的。
他们⼜渴⼜饿,经也不念,⽊鱼也不敲了,每天睡得东倒西歪。
庙⾥越来越冷清了。
⼀天夜⾥,⽼⿏出来了,有了粮⾷,有的啃桌椅。
⼀只⽼⿏不⼩⼼撞到了桌⼦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
⽕苗慢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睡。
⼩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了,着⽕了,快救⽕!”三个和尚这才⼀起奋⼒救⽕,⼤⽕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再也不偷懒了,⼀⼈⼀天轮流挑⽔,再也没有争吵过,⽇⼦过得可快活了。
2.中国民间经典故事⽂字版 从前,有兄弟⼆⼈,⽼⼤蛮横霸道,⽼⼆性情温和。
⽗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把良⽥好房都分到⾃个⼉名下,⽼⼆只分得⼀间⽿房,⼀亩薄⽥。
⼀天,⽼⼆在家中听得⼀阵⿇雀叫声,出门⼀看,原来是⼀幼雀从屋檐上的窝⼦⾥掉了下来,摔断了腿。
蜡烛的故事
![蜡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6a74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e.png)
蜡烛的故事
一盏明灭的蜡烛,代表着一种传承,一种古老的风俗。
它伴随着人们欢乐快乐,也陪伴着人们苦楚悲伤。
这样一股芬芳,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人们心中,它是那么熟悉,仿佛一种令人振奋的鼓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灯火的温暖。
古人们发明了蜡烛,当时的文明尚未发展,用来照明的方法还仅仅只有蜡烛,人们用劳动寻求光明,点燃一盏蜡烛,可以得到温暖的夜晚,也可以获得这一晚的欢乐。
从古至今,蜡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文明的象征,也是穿越时空的记号。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用蜡烛来纪念已经离去的亲人,它是一种深深思念和恭敬。
蜡烛也是传承,当我们把蜡烛从一段时间传给下一代,它便有了一段历史,有了一定的文化,也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性的意义,让我们记得历史,纪念祖先,保护传统。
蜡烛还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就像它散发的那种温暖的气息一样,它让人们记起过去,抚慰心灵,它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一分安全感,多一分惺惺相惜。
还有一种蜡烛,叫做生日蜡烛,它有着特殊的含义,这是一种祝福,一种庆祝,我们把它作为一份礼物,送给每个人,表达我们的祝福,心意和真诚的问候。
蜡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代表着一种传承,它让我们能够面对艰
辛,前行走过苦涩,明灭的蜡烛藉此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的光芒,让我们知晓,生活中不只有黑暗,还有温暖和希望。
短的中国民间故事
![短的中国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5eb0d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a.png)
短的中国民间故事短的中国民间故事:文成公主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和大唐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有时藏族送几十只几十只的大肥羊给唐朝,有时呢,大唐又送具有特色的宝藏给藏族。
两国的关系相互融合,差不多来说,好比是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呢,就越来越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夫妻,差不多只有死神才能把他们俩儿分开。
可是呢,大唐的皇帝却被手下在睡梦中用刀砍死了,虽然最后那个手下也被窝囊的被火烧死,但是就算是神医华佗,扁鹊也不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大唐皇帝救活了。
而大唐皇帝的宠妃——文成公主的老妈也悲痛欲绝,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在悬崖下面饥肠辘辘的狼们白捡了便宜,大浪和小狼在一顿疯抢之后,地上就什么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很明显,他们饿的把骨头都吞了。
大唐的大臣们非常愤怒,皇帝的宠妃没了,总不能死不见尸吧。
他们最后才在悬崖底下找到了皇帝的宠妃的衣服,上面还有几搓狼毛,大臣们一气之下,进行了杀狼活动,藏族的首领很生气,两国打了起来,最后两败俱伤。
松赞干布再也不能容忍大唐那些士兵的做法了——竟然打狼!狼对蒙古人、藏族人来说可是“草原的清洁工”,灵魂的归宿。
而对汉人来说却是“狼外婆”、“大灰狼”……愤怒的藏族人一气之下把汉人全杀了,之后把狼皮割下来,制作成了狼皮小皮袄,进攻给文成公主过冬穿。
文成公主厌恶杀死大唐的藏族人,但她还是不能容忍大唐士兵的残忍,毕竟狼也是条生命吧!文成公主离开了松赞干布,带走了木匠、石匠和铁匠。
搬到深山老林里,独自过着清贫的日子。
哈哈,这可是享受啊。
松赞干布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日子,他的手下一直去文成公主住的地方通风报信,报告松赞干布的情况。
一次,文成公主终于忍受不住了。
只好搬回了皇室。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过着清闲的日子,两人的感情又走到一起了。
短的中国民间故事:华佗学医华佗是古代三国时的神医,他料病如神,预知生死,治疗神奇,手到病除,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医术学得那么好吗?请接下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蜡烛
南宋绍兴年间,秦桧拜相执朝政,权倾朝野。
赵构只知饮酒作乐,纵容臣僚卖官鬻爵,贿赂公行。
秦桧又贪财如命,生方设法敛集私人财富,其中借生日祝寿收受贺礼就是一条进财之道,由京城漫延到外府州县,奸相每年寿辰,送礼的人挤得门庭如市!
这年,秦桧的生日又到了。
雅州太守黄廉希图迁升高位,提前准备了一份重礼,为了掩人耳目,黄太守挖空心思用一千两黄金,命工匠制作烛芯,外面浇灌花蜡,制成一百支龙凤寿烛,另备绢花十朵,绢叶上写着“雅州府尹黄廉拜献”,将寿烛和绢花分装两箱,派了一名专差,监押四名夫役抬着礼箱前往京师杭州而来。
这天,行至鄂州地界的三山脚下,突然天降滂沱,一行五人见路边有间茅屋便急忙钻进去躲雨。
屋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穷小子,原本是大户人家独生子,因骄生惯养不务正业,破落败家后,孤身一人住在这间仅有的田房里。
时值隆冬,这小子身上只穿件夏葛单衣,盖了个棕蓑卧在草席床上。
他看了看进屋的五个公人及箱扛,皱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天都快晚了,飘泼大雨下个不住,我这茅屋七通八漏,挡不了风避不了雨。
顺山脚走一里多路有个客栈,诸位官差不如去那里投宿较为方便。
”
五差役也感到这茅屋难避风雨。
听说离此不远处有客栈,都乐意前往投宿。
夫役还怂恿专差,说:“我们将斗笠取下来盖住礼箱,不让它淋湿,我等即便淋成落汤鸡也无妨!走吧,客栈投宿去吧。
”
差官也有此意,但心有思虑就对屋主提出:“天色已晚,风雨中难辨方向,我们要是走岔了路就更吃不消了!你引路带我们去吧,赏你一百文钱。
”屋主本不愿受这趟辛苦,因穷极无奈,想到一百文钱可缓解数日饥肠,便瑟瑟缩缩起床披上棕蓑,下巴不住打着冷颤,朝前带路将五差役领到前村客栈。
店主名叫鱼大,浑家吴氏,开的是个“夫妻店”,别无店伙。
见风雨中来了客人,鱼大满脸堆笑把客人迎进店里。
急忙端来火炉,让客人烤衣取暖,一会又端来热水,请客人洗沐。
吴氏下厨治备酒菜饭食招待客人,十分殷勤。
酒菜还没上齐,五差役饥饿难耐,就叫店主妇:“你陆续上菜得了,我们先喝着酒。
”五人于是吃喝起来,边说边谈论天气,差官说:“明天若是雨再不停,耽误了秦丞相的寿诞那可吃罪不起!只有天晴之日昼夜兼程,辛苦几日,一定要赶在寿辰前送去!”
店主夫妇在厨房也在议论,吴氏对丈夫说:“那个差官的话你都听见了,这些公人是去京城给秦丞相送寿礼,礼物必定贵重,这机会千载难逢,这块肥肉不能放过!”“你不看看,人家五个赳赳壮汉,我一个人敌得过吗?”丈夫犯难了。
“我有办法。
”吴氏说罢急入卧房拿来一个小布袋,解开取出两个纸包展示给丈夫看:“不消动武,用这些药粉就可以送他们五人上西天!”原来吴氏一向不走正道,专替荡女、淫尼打胎,蓄有毒药甚多。
当下就用坠胎药和着杀鼠药,拌在最后一道佳肴酱汁黄焖鸡里,端上桌去请客人享用。
五人见此佳肴,那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般顿时吃个碗底朝天!酒
足饭饱,白天累了一天,瞌睡来了,倒头便睡。
南宋绍兴年间,秦桧拜相执朝政,权倾朝野。
赵构只知饮酒作乐,纵容臣僚卖官鬻爵,贿赂公行。
秦桧又贪财如命,生方设法敛集私人财富,其中借生日祝寿收受贺礼就是一条进财之道,由京城漫延到外府州县,奸相每年寿辰,送礼的人挤得门庭如市!
这年,秦桧的生日又到了。
雅州太守黄廉希图迁升高位,提前准备了一份重礼,为了掩人耳目,黄太守挖空心思用一千两黄金,命工匠制作烛芯,外面浇灌花蜡,制成一百支龙凤寿烛,另备绢花十朵,绢叶上写着“雅州府尹黄廉拜献”,将寿烛和绢花分装两箱,派了一名专差,监押四名夫役抬着礼箱前往京师杭州而来。
这天,行至鄂州地界的三山脚下,突然天降滂沱,一行五人见路边有间茅屋便急忙钻进去躲雨。
屋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穷小子,原本是大户人家独生子,因骄生惯养不务正业,破落败家后,孤身一人住在这间仅有的田房里。
时值隆冬,这小子身上只穿件夏葛单衣,盖了个棕蓑卧在草席床上。
他看了看进屋的五个公人及箱扛,皱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天都快晚了,飘泼大雨下个不住,我这茅屋七通八漏,挡不了风避不了雨。
顺山脚走一里多路有个客栈,诸位官差不如去那里投宿较为方便。
”
五差役也感到这茅屋难避风雨。
听说离此不远处有客栈,都乐意前往投宿。
夫役还怂恿专差,说:“我们将斗笠取下来盖住礼箱,不让它淋湿,我等即便淋成落汤鸡也无妨!走吧,客栈投宿去吧。
”差官也有此意,但心有思虑就对屋主提出:“天色已晚,风雨中难辨
方向,我们要是走岔了路就更吃不消了!你引路带我们去吧,赏你一百文钱。
”屋主本不愿受这趟辛苦,因穷极无奈,想到一百文钱可缓解数日饥肠,便瑟瑟缩缩起床披上棕蓑,下巴不住打着冷颤,朝前带路将五差役领到前村客栈。
店主名叫鱼大,浑家吴氏,开的是个“夫妻店”,别无店伙。
见风雨中来了客人,鱼大满脸堆笑把客人迎进店里。
急忙端来火炉,让客人烤衣取暖,一会又端来热水,请客人洗沐。
吴氏下厨治备酒菜饭食招待客人,十分殷勤。
酒菜还没上齐,五差役饥饿难耐,就叫店主妇:“你陆续上菜得了,我们先喝着酒。
”五人于是吃喝起来,边说边谈论天气,差官说:“明天若是雨再不停,耽误了秦丞相的寿诞那可吃罪不起!只有天晴之日昼夜兼程,辛苦几日,一定要赶在寿辰前送去!”
店主夫妇在厨房也在议论,吴氏对丈夫说:“那个差官的话你都听见了,这些公人是去京城给秦丞相送寿礼,礼物必定贵重,这机会千载难逢,这块肥肉不能放过!”“你不看看,人家五个赳赳壮汉,我一个人敌得过吗?”丈夫犯难了。
“我有办法。
”吴氏说罢急入卧房拿来一个小布袋,解开取出两个纸包展示给丈夫看:“不消动武,用这些药粉就可以送他们五人上西天!”原来吴氏一向不走正道,专替荡女、淫尼打胎,蓄有毒药甚多。
当下就用坠胎药和着杀鼠药,拌在最后一道佳肴酱汁黄焖鸡里,端上桌去请客人享用。
五人见此佳肴,那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般顿时吃个碗底朝天!酒足饭饱,白天累了一天,瞌睡来了,倒头便睡。
南宋绍兴年间,秦桧拜相执朝政,权倾朝野。
赵构只知饮酒作乐,纵容臣僚卖官鬻爵,贿赂公行。
秦桧又贪财如命,生方设法敛集私人财富,其中借生日祝寿收受贺礼就是一条进财之道,由京城漫延到外府州县,奸相每年寿辰,送礼的人挤得门庭如市!
这年,秦桧的生日又到了。
雅州太守黄廉希图迁升高位,提前准备了一份重礼,为了掩人耳目,黄太守挖空心思用一千两黄金,命工匠制作烛芯,外面浇灌花蜡,制成一百支龙凤寿烛,另备绢花十朵,绢叶上写着“雅州府尹黄廉拜献”,将寿烛和绢花分装两箱,派了一名专差,监押四名夫役抬着礼箱前往京师杭州而来。
这天,行至鄂州地界的三山脚下,突然天降滂沱,一行五人见路边有间茅屋便急忙钻进去躲雨。
屋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穷小子,原本是大户人家独生子,因骄生惯养不务正业,破落败家后,孤身一人住在这间仅有的田房里。
时值隆冬,这小子身上只穿件夏葛单衣,盖了个棕蓑卧在草席床上。
他看了看进屋的五个公人及箱扛,皱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天都快晚了,飘泼大雨下个不住,我这茅屋七通八漏,挡不了风避不了雨。
顺山脚走一里多路有个客栈,诸位官差不如去那里投宿较为方便。
”
五差役也感到这茅屋难避风雨。
听说离此不远处有客栈,都乐意前往投宿。
夫役还怂恿专差,说:“我们将斗笠取下来盖住礼箱,不让它淋湿,我等即便淋成落汤鸡也无妨!走吧,客栈投宿去吧。
”差官也有此意,但心有思虑就对屋主提出:“天色已晚,风雨中难辨方向,我们要是走岔了路就更吃不消了!你引路带我们去吧,赏你
一百文钱。
”屋主本不愿受这趟辛苦,因穷极无奈,想到一百文钱可缓解数日饥肠,便瑟瑟缩缩起床披上棕蓑,下巴不住打着冷颤,朝前带路将五差役领到前村客栈。
店主名叫鱼大,浑家吴氏,开的是个“夫妻店”,别无店伙。
见风雨中来了客人,鱼大满脸堆笑把客人迎进店里。
急忙端来火炉,让客人烤衣取暖,一会又端来热水,请客人洗沐。
吴氏下厨治备酒菜饭食招待客人,十分殷勤。
酒菜还没上齐,五差役饥饿难耐,就叫店主妇:“你陆续上菜得了,我们先喝着酒。
”五人于是吃喝起来,边说边谈论天气,差官说:“明天若是雨再不停,耽误了秦丞相的寿诞那可吃罪不起!只有天晴之日昼夜兼程,辛苦几日,一定要赶在寿辰前送去!”
店主夫妇在厨房也在议论,吴氏对丈夫说:“那个差官的话你都听见了,这些公人是去京城给秦丞相送寿礼,礼物必定贵重,这机会千载难逢,这块肥肉不能放过!”“你不看看,人家五个赳赳壮汉,我一个人敌得过吗?”丈夫犯难了。
“我有办法。
”吴氏说罢急入卧房拿来一个小布袋,解开取出两个纸包展示给丈夫看:“不消动武,用这些药粉就可以送他们五人上西天!”原来吴氏一向不走正道,专替荡女、淫尼打胎,蓄有毒药甚多。
当下就用坠胎药和着杀鼠药,拌在最后一道佳肴酱汁黄焖鸡里,端上桌去请客人享用。
五人见此佳肴,那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般顿时吃个碗底朝天!酒足饭饱,白天累了一天,瞌睡来了,倒头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