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2.合作论
3.地缘经济学
4.两枝世界政治论
5.国际安全新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与传统主义学派之间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2.国际冲突分为哪几类?
3.简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并评价。
4.简述均势理论的类型和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
2.试论建构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答:女性主义原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特色之处在于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其代表人物有安·蒂克纳、丽贝卡·格兰特等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基本假设包括:①“个人的即是国际的”,社会性别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变量,妇女与男子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妇女却一直被“隐藏”在国际关系背后;②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建构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范畴,对现代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建构具有深刻影响;③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是为国际关系带来变革的认识论范畴。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其三大主要流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分享一个共同的核心分析范畴,即社会性别,即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2.合作论
答:合作论是霸权国衰退和消失后国际合作仍将继续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合作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属政治自由主义的范畴,代表作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该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合作,反驳了霸权稳定论的下述基本假说:霸权国以其强大的权力建立起来的国际体制和国际规则,
将随着霸权国的衰退和消失而解体,靠其维护的国际合作就会被国际冲突所替代。合作论认为霸权国运用巨大权力建立的国际体制和国际规则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其最大功能就是加强信息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规范国家行为,为各方均可得益的国际合作铺平道路。但是国际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一定非要霸权国及其强制性压力才能维持。因为系统中主要国家会处于自身利益有意识的共同维护这些制度,使得国际合作在没有霸权国的情况下仍然会在国际制度的保障下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合作论成为可能的根本条件是国际制度的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合作论发展成为以讨论国际制度为核心的新自由制度主义。
3.地缘经济学
答: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前美国华盛顿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地缘经济学项目主任爱德华·卢特沃克。地缘经济学理论的要义在于,冷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出现了重新组合,原先的地缘政治被地缘经济所取代,原先的军事集团竞争让位于经济集团竞争,当今国际关系的焦点是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实力竞赛,而不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军事对抗。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是:以日本为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
4.两枝世界政治论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的极大兴趣。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罗斯诺教授认为,在冷战后时期,一体化与分散化、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继承与变革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矛盾。冷战结束使
国际关系从“两极”向“两枝”格局过渡,所谓“两枝格局”即“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格局。但罗斯诺认为,两者并非平分秋色,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体系在国际政治中的支配地位日趋削弱,而强调全球相互依存的“多中心国际体系”的地位却日益凸显。罗斯诺的两枝世界政治论不乏犀利的洞见和系统的论证,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众所公认的。美中不足的是,善于发明新名词的罗斯诺有两处关键的概念建构(“国家中心的世界”和“多中心的世界”;“权威领域”)容易让人产生迷惑。另外,罗斯诺所指的多中心世界政治实际上是结合“美国第一”和“美国的世界领导责任”的全球为中心的政治模式。
5.国际安全新论
答:国际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生存、稳定、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条件和保障机制。约瑟夫·奈提出,国际安全意指处于安全困境中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这里包括三个条件:①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行为者才会产生安全困境;②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③安全依靠各国政策的互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研究国际安全的两种基本思想流派。影响国际安全行为的决定因素包括追求安全利益、考虑非安全利益、通过国际合作改变安全困境的程度、改善国内环境。总之,国际安全新论对美国而言,其实质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维持在国际事务方面的领导地位,继续运用国际结盟或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的追求自己的安全战略利益。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与传统主义学派之间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传统主义学派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主要是从政治现实主义流派中分化出来的,它既保留了自己理论母体中的基本特征,又从政治理想主义流派中汲取了某些有用的东西。科学行为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历史、哲学的规范研究方法,提倡实证的或实验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策略研究以及计量研究。
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主要是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差异。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1)科学行为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
(2)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着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传统主义学派则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称之为“事例分析”,着重于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
2.国际冲突分为哪几类?
答:约瑟夫·奈把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分为三大类:大国战争、地区战争和内部战争。
(1)大国冲突(或战争)
由于冷战结束后合作重于遏制、对话代替对抗的趋势发展,大国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但还不能说已完全消除,大国之间的误解、分歧和安全困境等冲突的导因仍然存在。权力的迅速转移是全球大国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冷战结束造成的权力转移却并没有引起新的破坏全球均势的大国冲突,更不用说世界大战了。之所以如此,约瑟夫·奈认为,虽然苏联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