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合集下载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2 短文两篇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 甚蕃.( ) 淤.泥( )洗濯.(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陶后鲜.有闻( ) 芳草鲜.美( )(2)无丝竹之.乱耳( ) 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 渔人甚异之.( )4.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词性和意义发生的变化。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课练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课练

《桥之美》单课单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纤细()驻足()险峻()孕育()颐和园()煞它风景()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黑的字。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的职业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训练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荚。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5.选段具体写到了哪几座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8 观 潮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8 观 潮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8 观潮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艨艟..( )( )数百倏.( )尔黄烟四起京尹.( )一舸.( )溯.( )迎而上而僦赁..( )( )看幕2.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lǚ ( )平地吴儿善qiú ( )者数百出没于jīnɡ( )波万rèn( )中珠翠罗绮yì ( )目饮食百物皆倍qiónɡ( )常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仅.如银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吞天沃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随波而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皆披发文.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陋室铭》《爱莲说》课课练(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陋室铭》《爱莲说》课课练(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爱莲说》、根底知识题1 .给如下汉字注音。

〔3分〕陋〔〕馨〔〕儒〔丨牍〔〕案〔丨苔〔〕2 .读拼音写汉字。

〔3分〕甚f cn〔〕y 口泥〔〕zhu 6清涟〔〕xi 0玩〔〕隐y i〔〕xi m有闻〔〕3 •解释如下画线的字。

〔5分〕①惟吾德也〕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化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3分〕之的用法:A、助词“的" B 、代词C动词,“往,至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 、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亠同予者何人5 .填空。

〔10分〕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_ ,是_________ 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 _________ 、_______、青、_______ 、经、 ______ 和______ 。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 _________ ,字______ ,宋代_________ 家,学者称他_________ 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_ 和_________ 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_________ 或者_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6 •翻译如下句子。

〔10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 .指出如下句子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课课练)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课课练)全册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时间: 主备教师: 参与修改教师:全体初二级语文教师导学图示教学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有关知识。

2、学习第一则新闻。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2遍,并给课文标好段序2、读谁下列加粗字字音溃〈ku ì〉退 要塞〈s ài 〉 阻遏〈â〉 锐不可当〈d āng 〉歼〈ji ān 〉灭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4、我不理解的词语还有5、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并在课前展示。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1、2)二、交流质疑1、各小组展示生字词,并要求学生识记。

2、小组指定发言人口头展示词语解释3、各小组交流新闻的有关知识。

4、教师点拨新闻知识:(幻灯片3、4)(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练习集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练习集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练习集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练习集锦内容预览:八上人教版课课练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作业一课前热身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 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课下作业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课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课同步练习题

1消息二则课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签.()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 昆明的雨》01(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 昆明的雨》01(含答案)

《第17课昆明的雨》课时练【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辟邪.(xié)暮.年(mù)张目结舌.(shé)B.鲜腴.(yú)情味.(wèi)连绵.不断(mián)C.篱笆.(ba)苔.痕(tái)密匝.匝(zhā)D.吆.喝(yāo)扳.尖(bān)井冈.山(gā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蟹肉辣椒炽红火碳B.绿釉瓷杯寡妇功夫C.草茎碟子菌子旺盛D.厌烦缅甸乡愁鸡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新鲜肥美)B.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夏季的第二个月)C.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非常浓密的样子)D.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雨后的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合探究】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20年4月19日是第十一个“联合国中文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文联盟”携手全球中文教师和学生采用在线直播形式开展共庆“中文日”活动。

据悉,联合国于2010年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其中“中文语言日”被定在每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4月19日、20日或21日)。

根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

“中文语言日”被定在每年中国农历的“谷雨”,就是为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

材料二下图是济南邮政局推出的联合国“中文语言日”纪念邮戳。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课练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课练 人教新课标版

《三峡》课课练班级:姓名:学号: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C.悬.泉(xuā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 凄.异(qī)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4分)()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4分)()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课课练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课课练新人教版word版

《老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伛.()翳.()愧.怍()攥.()2.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惶恐肿胀默存冰籍()B.塌败骷髅湖涂抱歉()C.荒僻善良取谛闲聊()D.滞笨诲辱凑合愧怍()二、课内阅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2.选文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其中着笔最多的是这样写的作用3.“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与后文相照应的句子是4.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三、课外阅读周日,在家中翻检旧日照片,翻出一大叠黑白照,其中一张是全家福。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5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5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5 亲爱的爸爸妈妈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肃穆.( ) 健.忘( ) 纳粹.( ) 荒谬.( )蜿蜒..( )( ) 同胞.( ) 屹.立( ) ..( )( ) 恍惚2.根据拼音写汉字。

dào ( )念 huǎn huǎn( ) 赤luǒ luǒ( ) 杀lù( )ménɡ( )誓云xiāo( ) liáo( )绕放zhú(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荒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响遍山谷。

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赤裸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孩子们对未来的_________,对生命的_________,对死亡的_________,对亲人的_________,父母失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_________和对自由的_________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_________,响通_________。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2 桥之美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2 桥之美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2 桥之美人教新课标版1.给加点字注音。

煞.风景( ) 销.魂( ) 点缀.( ) 驻.足( ) 重叠.( ) 飞瀑.( ) 摄.影( ) 媒.介( ) 和谐.( ) 孕.育( ) 搏.斗( ) 发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èi ( )力口wěn( ) 险jùn( )zhēn( )酌yí( )和园xiān( )细3.根据所给出的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 )(2)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 )(3)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 )(4)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 )(5)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 )(6)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 )(7)稍微差一点儿,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或误差。

( )4.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

(1)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_________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_______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_________ 一番搏斗。

(渲染点缀驻足流连开展展开)(2)是险峻的环境_______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_______,才使索桥_______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造就孕育衬托比较得到获得)(3)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_______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_______!(扫拂陶醉销魂)(4)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_______,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_______,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高潮顶峰图画画面)5.阅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落日的幻觉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落日的幻觉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落日的幻觉 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幻.觉( ) 坠.落( ) 赞叹.(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 绮.丽( ) 灿.烂( ) 镶.有( ) 绚.丽( ) 尘埃.( ) 蔚.蓝( ) 殷.红( ) 衰.减( ) 迷惑.( ) 散.射( ) 呈.现( ) 叠.合( ) 遐.思(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吟咏 状观 蕴含 弧线 迷惑 尘埃 尉蓝 瑕思 喷薄而出 缓缓堕落 变化多端 ( ) ( ) ( ) (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 觉殷 薄(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7 背 影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7 背 影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7 背影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差.( )使狼藉.( ) 蹒跚..( )( ) 拭.( )交卸.( ) 迂.( )腐踌躇..(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举(zhù)_____ (sù)(sù)______ ____ 琐(xiè)_____ (tuǒ)_____贴。

(tuí)_____ 唐 (chāi)_____使奔_____(sānɡ)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3)感情积聚在心里不得发泄。

( )(4)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4.判断对下列句子理解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但心里觉得踏实)( )(3)“进去吧,里边没人。

”(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出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5.本文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学者。

本文写到作者四次落泪,但每次所含的感情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

狼藉赋闲颓唐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拓展一、精彩语段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1 桃花源记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1 桃花源记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1 桃花源记人教新课标版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平旷.( ) 俨.然( ) 阡陌..( )( ) 怡.然( )间.隔( ) 诣.太守( ) 垂髫.( ) 语.云(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初极狭,才.通人。

,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遂.迷,不复得路‘。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既.出,得其船。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未果,寻.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新闻两则【基础练习】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芜.湖( ) 泄.气( ) 诸.县( ) 企.图( )阌.乡( ) 豫皖.( ) 襄.阳(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2.组词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切断攻势纤夫芜湖B.抵抗拒决胁定督战C.封琐策略潢川阻隔D.阻遏消耗隐固放弃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义项。

(1).锐.不可当 A.锐气 B.锋利 C.急剧(2).负.隅顽抗( ) A.背弃 B.依仗 C.失败4.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4)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填空。

(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事件发生的、、。

(2)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结语。

(3)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地揭示新闻的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它用充足的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和。

【综合练习】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本文共17句,在序号之间用“‖”划分导语与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2.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4.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⑧⑨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5.选择填空。

(1)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2)本文第○11○12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A.归纳上文 B.总领下文 C.承上启下 D.照应首尾6.本文第②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具体回答。

答:7.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8.文中第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予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O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

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

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

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

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

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

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

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选,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1.请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2.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然后概括导语的内容。

3.这则新闻中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请概括指出我军取得了哪些主要战绩?4.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5.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拓展练习】一.阅读研究物理的确很有趣——接受杨澜女士的采访崔琦(1939—)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由于发现“分数量的霍尔效应”,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通讯杨澜:对于你这一生的研究工作来说,这个诺贝尔奖到底意味着什么?崔琦: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许多人将它.视为对科学及认知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贡献。

杨:你过去从事物理学方面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未来的一个目标就是获得诺贝尔奖?崔:没有。

杨: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一方面你自己也认为这个奖对于你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你的工作也并不是为了得这个奖,但是另一方面,你还是飞到斯德哥尔摩去领奖,对不对?崔:对。

杨:我知道,你的心脏有心律不齐的毛病,医生说你最好不要作这样的长途飞行,会有生命危险,而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危险去领这个奖呢?崔:这是社会给你.的殊荣,我想这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惟一恰当的方式。

杨:你是继、、、李远哲、科学家。

你们几位当中,除了李远哲教授之外,五位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崔:我自己感觉可能是他们当时的影响很大,我们那一代年轻人都觉得科学家是最有意思,最好的。

杨:我们都知道你这次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发现了“分数量的霍尔效应”。

如果是对一个完全不懂物理的人,你能用什么样的语言让他们明白你的这个发现有多么重要呢?这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崔:现在主要还是在思维方面有更多的价值,主要是开辟了人们的一个新的思路。

(有学者认为,崔琦等人的发现可能大幅度减小电脑芯片的体积。

)杨:我们知道,1982年你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分数量的霍尔效应”,但是直到1998年你才得到诺贝尔奖。

有没有觉得时间太长了一点?有差不多16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迟?崔:在科学领域、技术领域有许多重大贡献,有很多工作都值得褒奖。

杨:你的同事、同学都说你是位非常谦虚、非常彬彬有礼的人,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很刻苦等。

但是你妻子琳达(挪威人)在谈到你的时候,说你是很有幽默感的人,而且永远有一些新主意,对于你来说,貌似非常枯燥的物理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你觉得这两种不同的描述,哪一个更像你?崔:做物理科学的确很有意思,我想这一点我同意。

说到研究方面,很明显,我所做的工作并不枯燥,总是有一些有趣的事或者新奇的事物。

对其他人而言可能枯燥,但对研究者而言总是有新的发现,所以绝不会枯燥。

杨:你生活中还有些什么其他兴趣吗?崔:我一直很喜欢古典音乐,也一直很喜欢阅读,特别是历史,但是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

杨:你在香港读书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崔:很普通的学生。

杨:很多人在想,崔琦得了诺贝尔奖,他过去肯定一片辉煌;做学生时就与众不同,你那时候特别喜欢一些什么学科呢?崔:也没有什么特别,反正都差不多,我都觉得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