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作业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
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1. 采样方法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
在采样设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处理。
监测人员应熟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处理。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空间分析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并能够合理解读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引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引关键信息项:1、监测作业的目的和范围2、监测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3、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安全使用规范4、作业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5、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要求6、应急处理程序和救援措施7、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8、违规操作的处罚和责任追究11 监测作业的目的和范围环境监测作业的目的在于获取准确、可靠的环境数据,以评估环境质量状况、追踪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范围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类生产、建设活动。
111 明确具体的监测项目,如空气质量监测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水质监测中的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112 确定监测的地理区域,包括特定的工业园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区等。
12 监测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从事环境监测作业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监测人员需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21 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122 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123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规范。
124 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技能。
1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安全使用规范131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
132 在使用前,监测人员应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手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3 对于涉及高压、高温、强电等危险因素的设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34 严禁私自拆卸、改装监测设备和仪器,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14 作业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141 在进行监测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高空坠落风险等。
142 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通风换气、佩戴防护装备等。
143 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作业现场,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保障环境监测作业的安全进行,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完善的安全设施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之前,必须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包括紧急疏散通道、防火设备、应急药品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2. 作业场所的准备环境监测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理,确保通道畅通、作业区域清洁,并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
三、个人要素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环境监测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作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 健康状况检查每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状况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暂停作业。
3. 遵守作业规程作业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不得随意更改作业方式或程序,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四、设备操作1. 检查设备完好性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前,必须对所需设备进行充分检查,包括仪器的完好性、电源的稳定性以及连接线路的正常度等,确保安全操作所需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正确操作仪器作业人员应熟悉并掌握所使用的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严禁擅自调整和拆卸仪器。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触摸敏感部位,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3. 确保仪器维护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寿命。
当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向相关工作人员报告,并暂停使用。
五、现场环境管理1. 合理的作业布局对于环境监测现场,必须进行合理的作业布局,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对于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应另行设置专门区域进行储存和管理。
2. 废弃物的处理所有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封装和储存,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以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3. 定期培训与演练每个环境监测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流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流程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作业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作业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作业前的准备1、了解监测任务在接到环境监测任务后,监测人员应仔细阅读任务书,明确监测的目的、地点、对象、时间和要求等关键信息。
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监测任务,应组织团队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2、收集现场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当地部门或居民等方式,收集监测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周边环境、污染源分布等资料。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作业风险,并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3、人员培训所有参与监测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情况。
4、仪器设备检查对即将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校准准确、电池电量充足,并配备必要的备用零件和工具。
对于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5、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根据监测任务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
同时,确保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二、现场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现场勘察到达监测现场后,首先进行勘察,观察现场的交通状况、地形地貌、危险区域(如陡坡、深沟、高压电线等),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在进行勘察时,应至少两人一组,相互照应。
2、采样安全在进行水样、土壤样、气样等采样时,应注意避免采样设备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对于高浓度、有毒有害的样品,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采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采样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登高作业如果监测任务需要进行登高作业(如在烟囱、塔架上安装监测设备),必须使用合格的登高设备(如脚手架、升降平台等),并系好安全带。
高空作业的作业环境监测

高空作业的作业环境监测高空作业是指在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维护和修理等过程中,必须在高处进行的作业。
由于高处作业面临着更高的危险和安全风险,因此作业环境的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空作业的作业环境监测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 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所面临的危险性主要包括坠落、物体打击、电击等。
这些危险源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必须在作业前充分了解和评估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2. 高空作业的作业环境监测内容高空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温度和湿度监测高空作业往往发生在室外环境,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作业前对气温和湿度进行监测。
若气温过高或湿度过大,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保障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
2.2 风速和风向监测高处作业面对的最主要危险是坠落。
风的作用力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失去平衡,从而发生意外。
因此,需要对作业现场的风速和风向进行监测。
若风速过高或风向不稳定,应暂时停止高处作业,直到环境转为安全。
2.3 氧气浓度监测在一些封闭的高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泄漏的风险,进而造成作业人员中毒。
因此,需要对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并确保氧气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若氧气浓度低于标准要求,应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或提供呼吸器材。
2.4 其他监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对高空作业现场的照明条件、噪音水平和辐射等进行监测。
这些监测指标都与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安全相关,因此需要在作业前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3. 高空作业作业环境监测措施为了保障高空作业的安全进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监测和改善作业环境:3.1 预先评估作业环境在高空作业开始前,应进行作业环境的评估和预先规划。
通过实地考察和监测,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3.2 定期检查监测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监测作业环境的变化情况。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1.1 准确、快速测定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pH、悬浮物、挥发酚、氰化物、COD、油类、氨氮、重金属、六价铬等项目,使废水污染物控制在《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内,有效地保护好环境。
1.2 确保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监测数据质量,防止监测过程造成污染环境。
1.3 准确测定企业厂界噪声,防止企业噪声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噪声治理和评价提供依据。
1.4 监测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排放标准,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污染防治措施的效益,为空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地面水、工业废水中pH、悬浮物、挥发酚、氰化物、COD、油类、氨氮、重金属、六价铬、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测定、厂界噪声的, 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等项目的测定。
3 管理职责监测人员负责试剂配制、玻璃器皿的清洁卫生及分析废液、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负责监测仪器的调试、保养和日常维护;负责计算填报监测原始记录、分析结果。
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标准分析监测,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后由站长报出。
4 工作程序按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对废水、环境空气、噪声、降尘、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进行监测,工业废水监测如有超标情况,则对超标项进行跟踪采样监测,凡是超标数据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作好《信息交流台帐》的记录。
4.1 pH测定4.1.1 试剂pH标准缓冲溶液(pH 6.865、pH 9.180 25℃),当被测样品pH过高或过低时,应考虑配制与其pH值相近似的标准溶液校正仪器。
4.1.2仪器酸度计或离子活度计,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复合电极。
4.1.3 样品保存最好现场测定。
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定。
4.1.4 仪器校准操作程序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水样与标准溶液温度必须是同一温度,记录测定温度,并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上。
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操作规程

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操作规程1. 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并提供操作指南,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监测设备操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3. 安全要求3.1 所有从事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3.2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并根据作业环境的需要佩戴适当的特殊防护装备。
3.3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4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损坏或故障的设备,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4. 操作程序4.1 在进行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作业计划编制,并确保所需的监测设备和材料齐全。
4.2 在作业现场,应按照安全要求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4.3 操作人员在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4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并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5 作业结束后,必须对监测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并妥善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5. 风险控制5.1 在矿山井下环境监测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气体泄漏、堆积物倒塌等安全风险,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自身安全。
5.2 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上防毒面具、通风处理等。
5.3 在有可能爆炸的环境中进行监测作业时,应遵循相应的爆炸防护措施,如启动爆炸证明设备,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6. 应急措施6.1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安全撤离措施。
6.2 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7. 违规处理7.1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操作行为,将根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降职、解聘等。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手册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手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环境监测作业往往涉及到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监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环境监测作业的安全进行,特制定本安全操作手册。
一、安全意识与培训1、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作业中的潜在危险,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新入职的监测人员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3、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实验室安全1、个人防护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合适的工作服、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处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时,应佩戴专用的防护口罩和面具。
2、化学品管理化学品应分类存放,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储存柜中,并严格遵守储存条件。
化学品的使用应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化学品的有效期和状态。
3、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安全。
4、实验室通风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安装通风设备,并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
进行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5、废弃物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三、现场监测安全1、采样前准备了解采样地点的环境状况和潜在危险,制定详细的采样方案和安全措施。
检查采样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携带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
2、交通安全采样车辆应保持良好的车况,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在道路上采样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高空作业安全进行高空采样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佩戴安全帽,搭建稳固的作业平台。
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雷雨等)严禁进行高空作业。
4、水域采样安全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采样时,应乘坐安全可靠的采样船只,配备救生设备。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1.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2. 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答:原理上: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仪器上: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3.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答: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
4. 根据重铬酸钾法和库仑滴定法测定COD 的原理,分析两种方法的联系、区别以及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答: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重铬酸钾法的原理: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库伦滴定法的原理: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定电流进行电解,使之在工作电极(阳极或阴极)上电解产生一种试剂(称滴定剂),该试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反应,反应终点可通过电化学等方法指示。
地球环境监测作业

地球环境监测作业摘要地球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地球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本文将从空气质量、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四个方面介绍地球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
1.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是地球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可以评估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监测主要涉及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遥感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采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分析;遥感监测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空气质量信息。
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地球环境监测中另一个重要方面。
水是生物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水质监测主要涉及的指标包括水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采集水样并进行现场测试;实验室监测则是将采集回来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 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是地球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支撑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供应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质量监测主要涉及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监测方法主要有土壤钻孔取样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土壤钻孔取样是将土壤钻孔器插入地下,然后将钻孔取出来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则是将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4. 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地球环境监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涉及的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生境适应性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野外调查和遥感监测两种。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来获取物种信息;遥感监测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环境监测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
A.采样B.实验分析C.数据处理D.现场调查正确答案是:D.现场调查。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我们需要先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为后续的采样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环境监测的方法?()。
A.化学分析法B.仪器分析法C.生物测定法D.遥感遥测法正确答案是:D.遥感遥测法。
遥感遥测法属于环境监测的辅助方法,不属于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
3、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我们通常使用()来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
A.化学分析法B.色谱法C.质谱法D.光谱法正确答案是:A.化学分析法。
测定二氧化硫的常用方法是化学分析法,使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4、对于水质的监测,下列哪种指标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A. BOD5B. CODC. TOCD. BOD25正确答案是:C. TOC。
总有机碳(TOC)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经氧化剂氧化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它反映了水样中全部有机物含量的总和。
因此,TOC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5、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环境监测的范畴?()。
A.大气污染物B.水污染物C.土壤污染物D.食品污染物正确答案是:D.食品污染物。
食品污染物不属于环境监测的范畴,而是属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范畴。
环境监测主要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污染物。
工程制图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工程制图的常用工具?A.直尺B.量角器C.圆规D.电焊机2、在绘制机械零件图时,哪一项不是必须标注的?A.尺寸B.材质C.公差D.电路图3、工程制图中,哪个方向一般不作为默认的视向?A.正视B.侧视C.后视D.俯视二、填空题1、工程制图中,通常使用______来表示一个平面或立体。
2、在机械零件图中,通常使用______来标注尺寸。
3、工程制图中,一般使用______来表示一个立体在某个平面的投影。
环境检测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采样作业指导书一、现场监测人员职责1、根据任务要求,准备好现场监测/采样所必需配备的全部仪器设备及耗材。
2、及时规范填写仪器出入库记录及仪器使用记录。
3、按规范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工作,并规范填写现场监测/采样记录,对现场监测/采样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
4、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采集、保存、处理样品,保证样品在采样、运输等各个环节均不被污染、不损失、不变质、不丢失。
5、工作中出现问题、特殊情况,及时沟通。
二、采样流程1、采样负责人或采样组长接到委托单及正式的检测方案后应仔细阅读项目委托单、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种类、频次、检测方法等必要信息,第一时间与业务进行核实。
2、与客户确认现场情况及工况等信息,确定采样时间。
在现场监测或采样前,应先调查受测单位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污染源的主要来源、数量、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方式、排放规律,核查确认各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名称或工艺流程,并确认其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并做相应记录3、准备所用仪器,试剂及其他物品。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试剂、物品是否准备齐全。
4、准时到达监测地点,与客户取得联系,核实现场情况及工况,确定监测点具体位置,了解监测点周边环境。
检查确认企业生产工况、污染物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仪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在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受测污染源进行检查,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要求,正式采样前应让客户填写现场监测情况核实记录表并确认。
5、按照监测方案,完成各频次的采样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拍照要求:除监管平台上照片外拍以下照片,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照片整理好放采样组共享。
常规检测:1.企业大门及周边环境,2.监测点位,3.现场参数测定,4.现场校准,5.样品封存,6.添加固定剂,7.客户签字(现场监测核实记录表),8.样品全家福。
土壤调查:1.点位四至图,2.钻井工作,3.岩心图,4.VOC、SVOC、重金属采样过程(采样、装瓶),5.快筛照片,6.样品全家福(拍上冰袋等冷藏措施),7.建井下管,8.建井添加填料,9.成井后水井,10.成井洗井及采样前洗井(洗出的井水体积),11.采样时其他照片同常规采样时。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5.6g 0.5mol/L0.8L0.1mol 0.4mol1 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3溶液5 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1 求a;2 求k。
答:1 已知A=abc则=-1g-1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所以k=a 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环境监测是为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您正确处理环境监测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二、数据收集1. 数据来源在开始处理环境监测数据之前,需要确认数据来源。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传感器、监测设备或者实地采样等。
2. 数据类型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指数等。
确保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正确识别和分类数据类型。
三、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即识别和解决数据中的错误、异常、重复或缺失值等问题。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转换部分数据可能需要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例如温度从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
确保在转换过程中使用正确的转换公式和参数。
3. 数据筛选根据需要,可以对数据进行筛选,选取特定时间段或特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
确保筛选过程合理,并且不会对整体数据造成偏差。
四、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来了解数据的分布、变化和变异程度。
2. 统计检验在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或推断时,可以使用统计检验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用于解释和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模式。
通过绘制折线图或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4. 空间分析如果监测数据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可以使用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可以将数据可视化并进行空间关联分析。
五、结果呈现1. 图表在向他人或团队呈现数据处理结果时,可以使用图表来展示分析结果。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或雷达图等。
2. 报告撰写当需要详细记录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时,可以编写报告。
环境保护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保护监测作业指导书1. 前言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环境保护工作,本指导书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指导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监测目的、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
2. 监测目的环境保护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环境质量和监测环境污染物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目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环境质量,判断环境状况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监测环境污染源和反映环境质量;- 了解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评估环境管理和治理效果;- 为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方法为了准确监测环境保护相关数据,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 现场监测:通过在特定地点收集样品或使用便携式仪器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现场监测可涵盖空气、水体、土壤等多个环境部分。
- 定点监测:利用固定设备对环境参数进行定期监测。
定点监测可以提供长期的环境数据,用于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 远程监测:利用遥感技术、传感器网络等手段对大范围地区进行监测。
远程监测可以实现对广域范围的环境数据收集和分析。
- 模拟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特定条件,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模拟实验可以控制变量,研究复杂环境过程。
4.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环境数据在空间上进行分析和展示,以揭示地理分布规律和空间相关性。
- 时间序列分析:对环境监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
- 多元分析:通过建立多元方程模型,研究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5. 报告编写环境保护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将监测结果和结论进行报告和展示。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第一篇: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编写要点环境监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全面评估环境质量,并提供数据基础,以支持环境保护与管理。
为了有效指导环境监测作业的开展,下面将提供一份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点。
一、引言作业指导书的引言部分应简明扼要地介绍环境监测的背景和意义,包括环境质量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与改善的作用等。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为后续的作业指导做好铺垫。
二、作业指导原则在作业指导原则中,应明确环境监测作业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要求作业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科学准确、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的原则。
此外,还可以强调作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做好安全防护、保护环境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是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最关键的部分,它详细描述了作业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
在编写作业流程时,需要尽量具体、明确地描述每个步骤和操作流程,以保证作业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环境监测。
作业流程应包括以下要点:1. 环境监测计划编制:描述环境监测计划的编制要求和步骤,包括监测内容、样品收集方法、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频次等。
2. 仪器设备校准与准备:说明作业人员应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准备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采集和保存:详细描述样品采集的方法、采样器具的选择与处理以及样品保存的要求。
4. 数据记录与处理:阐述数据记录的方式和要求,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的记录。
强调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标准,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报告编写与分析:指导作业人员如何撰写监测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格式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等。
四、作业安全与质量控制考虑到环境监测作业的特殊性,作业指导书还需要对作业安全与质量控制进行相关要求与说明。
这部分可以明确要求作业人员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提供应急措施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五、作业评价与改进作业指导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业评价与改进,它可以用于总结和评估监测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
三、监测人员要求(一)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标准。
(二)监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三)监测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一)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监测要求。
(二)在使用前,应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对设备和仪器的校准、维护和检查应做好记录。
五、大气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常见的大气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₁₀、PM₂₅)等。
(二)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等。
2、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认可的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三)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污染源,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每日或每周进行。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地点、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等内容。
六、水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
(二)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采集水样,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2、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监测频率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监测频率根据其功能和水质状况确定。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并编制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程序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程序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时,确保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特制定本安全操作程序。
一、作业前准备1、了解监测任务在开展环境监测作业之前,监测人员应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要求、监测地点和监测对象等信息。
熟悉相关的监测标准和规范,明确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
2、人员培训所有参与环境监测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熟悉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等。
3、个人防护设备根据监测任务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确保个人防护设备的质量合格,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4、仪器设备检查对即将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检查仪器设备的电源、连接线、传感器等部件是否完好,校准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准备好备用的仪器设备和必要的维修工具,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
5、现场勘查在到达监测现场之前,应先进行现场勘查,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情况。
评估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高空坠落、触电、火灾等,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现场作业安全1、现场标识和警示在监测现场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如“禁止入内”、“危险区域”、“注意安全”等。
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高处作业安全如果需要进行高处作业,如在烟囱、塔架等高处进行监测,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的固定点牢固可靠。
使用登高设备时,应检查设备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严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
3、用电安全在监测现场使用电器设备时,应确保电源的安全性,避免私拉乱接电线。
使用便携式电器设备时,应检查其绝缘性能和接地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概念及所学到得知识
环境监测这本书的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详细讲述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手段。
内容包括环境和环境污染概述、水质监测和分析、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
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我区的环境介绍
生态环境概况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距首府乌鲁木齐经沙漠公路1500多公里。
全地区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
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
边界线长264公里。
和田地区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
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
2009年和田市有效监测天数为355天,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等于Ⅱ级日数15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42%。
共有36条河流,年总径流量72.53亿立方米,同时有泉水60余处,全年径流量11.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用量21.41亿立方米。
按灌溉面积计亩均1800余立方米,且年际流量变化较为稳定。
但由于地表水时空分布极不平衡,4—5月份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7%,6-8月份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74%-90%,且52%集中在和田河流域。
河流季节反差极大,夏季洪涝,秋冬严重干旱,春季极为缺水,水资源时空、地域分配不均匀等因素,致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国土面积24.55万平方公里,山地16105.9万亩,占总面积的43.73%其中草场3288.9万亩, 冰川1057.51万亩;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96%;其余大部分为难以利用的裸岩荒山,平原面积2726.9万亩,占总面积56.27%,其中沙漠15468.9万亩,戈壁3099.74万亩。
环境质量
2009年和田市有效监测天数为355天,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等于Ⅱ级日数15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42%,比2008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全年空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根据2009年和田市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SO2、氮氧化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
2009年和田市降尘量年平均值为每平方公里月124.58301吨,比2008年增加了5.1657吨。
和田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第一、第二供水厂,共监测20个项目。
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由二供水厂的氟化物稍微超标外其它项目均不超标。
城市饮用水质总体上达到良好等级。
据监测和田地区境内三大河流,即玉龙喀什河、卡拉喀什河、于田克里雅河的河流总体水质状况均为良好,达标率100%。
根据和田市环境监测站在对全市134个250×250的网格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和田市2009年的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60.25分贝,超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60分贝)0.25分贝,声学质量属“轻度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共监测道路5条22个点位,平均等效声级68.5分贝,达到城市道路交通干线噪声标准(70分贝)。
改善生态环境
多年来,全地区各族人民群众保持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和田精神,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向大自然挑战,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积极开展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加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重点公益林保护等,不断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截止2009年底,和田地区通过人工引洪封育恢复胡杨林和建设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完成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建设。
与1980年相比,全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01%增加到1.42%,荒漠林中胡杨由27.4万亩发展到77.45万亩,疏林地由19.9万亩发展到189万亩,红柳灌木林由105.3万亩发展到144.6万亩,形成扩大固沙草本植物50余万亩,全地区天然林、荒漠林总面积达到了658万亩,其中439万亩列入了国家重点公益林。
08年9月8日- 12日,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组织监测人员开展了和田市城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本次监测在和田市城市规划区内,按网格布点方式,共布134个点位。
经监测,和田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连续声级Leq平均值为57.38dB(A),较上年下降0.9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三类标准。
其中噪声最高值达77.6dB(A);最低值为35.8 dB(A)。
09年1-6月,和田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为68.3分贝,同比减少3分贝,比国家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标准低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为57.38分贝,同比减少1.1分贝,比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三级标准值限值60分贝低2.8分贝,声学质量属较好等级。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和田地区由于地处边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工业发展刚刚起步,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极低。
因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一直处于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双低”状态。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地委、行署以及环保部门都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逐年提高。
2009年,和田地区新、改、扩建设项目479个,新投产项目417个,环评审批项目390个,环评率达到81.4%,比上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
从2009年5月、8月和年
底组织执法人员对地区范围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专项检查来看,“三同时”落实情况逐步好转,其中国拨资金项目的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由5月份的30%提高到了年底的80%以上。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㈠随着国家专项治理塔里木河水量、水环境监测项目的启动,和田分中心配备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和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
2008年5与12日只6月23日安装调试完毕,已开始使用。
在新仪器上没有做过一个水样的前提下,和田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探索,大胆上报并参加16个项目的考核,取得11个项目的上岗证。
大型仪器的配备运行告别了和田水环境分中心使用简陋型仪器的历史,使其具备了承接各类标准中大部分项目的分析测试手段,为水文监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㈡皮山县大力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0.004%提高到现在的1.53%,全县95%以上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绿洲内部生态趋于稳定,绿洲外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局部地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㈢长期以来,对和田县的空气、水体、噪声、生物等环境的常规性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突出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本应由本县自行监测完成,由于没有成立环境监测站,均由地区环境监测站负责,影响了环境保护职能的发挥。
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事业,党的十七大把环境保护事业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成立和田县环境监测站,将准确对和田河水质监测、本县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工业污染源废气、废水、噪声进行监督监测,将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当前县环保局按照地区环境保护局的安排,抓紧筹备环境监测站建设。
计划通过自筹和申请国家专项能力建设项目,加大投入资金用于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装备,申请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全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㈣截止2009年底,塔河流域(包括和天河)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52亿元。
全僵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12.54亿元,比上年增加84.41%,其中,工业废水治理投资2.22亿元,占总投资的17.70%;工业废气治理投资9.98亿元,占79.59%;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投资0.06亿元,占0.48%;其他治理投资0.28亿元,占2.23%。
全僵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当年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4个,竣工31个,新增工业废水设计处理能力17.87万吨/日;实施工业废气治理项目63个,竣工57个,新增工业废气设计处理能力1007.9万标立方米/小时;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6 个,新增工业固体废物设计处理能力0.02万吨/日。
新增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设计处理能力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这些投资、治理方案对我区有直接的关系和利益。
参考文献:
[1] 吴忠标主编环境监测化学出版社2009.1
[2] 新疆环境状况【M】第一版2010.5月
[3] 古再丽、魏丽华主编和田水文勘测局报告书【M】。